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長征的小故事讀後感精選6篇

寫讀後感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文學作品的文化背景和歷史背景,讀後感也是一種反饋,我們可以通過它瞭解自己的閱讀體驗和感受,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長征的小故事讀後感精選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長征的小故事讀後感精選6篇

長征的小故事讀後感篇1

眾所周知,紅軍長征經歷了許多艱難險阻,中間發生了許多感人的故事。

在長征途中,紅軍們糧食缺乏。一位13歲的小紅軍小蘭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糧食,卻又因一時疏忽將糧食掉進了河裡。她不想讓大家知道,就在布袋裡塞滿野草繼續向前走。小蘭的身體很快就不行了,當戰士知道她吃布袋裡的野草當乾糧時,大家都感動了,就紛紛將自己的糧食分給她一些,讓她感受到了溫暖。

事情雖小,卻反映了一個紅軍的品質,說明了紅軍戰士不怕苦不怕累,無私奉獻熱心的精神。13歲的小蘭,把糧食弄丟了,她完全可以向其他戰士要可她沒有,她選擇了不得沉默。此刻,她心裡只有戰士的利益,沒有自己,她寧可自己吃苦,自己捱餓也不連累大家。而現在的我們吃東西挑肥揀瘦,這個愛吃那個不要吃,在家裡就像個小皇帝,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和紅軍戰士比起來,真感到慚愧。

我決心從現在開始好好學習,以後做一名吃苦耐勞,樂意奉獻的接班人。

長征的小故事讀後感篇2

還記得毛主席寫的那首氣勢磅礡的詩,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是啊,整整二萬五千裡的長征,紅軍們歷經了多少苦難。這二萬五千裡的動人篇章。

面對高大的雪山,戰士們團結一致,齊心協力,挖出一條條道路。遇到開闊美麗的草原,本以為有了希望,誰有想到那大草原蘊藏著沼澤,將戰士們一一沉下。當他們把自己交給黨的時候,自己卻已經死亡。

也許,我們在電視和書上也會看到一些動人事情,常常會使人掉下淚珠。

作為國小生,我們不得不被紅軍的頑強,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所打動。所以,我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長征的小故事讀後感篇3

暑假裡我讀了《說不盡的長征故事》,這本書講述了紅軍二萬五千裡的長征中發生的一些感人的故事。故事中有革命領袖對戰士們的關懷、對百姓們的愛護和革命戰士們的勇敢頑強。這是一本關於長征的一些經典事例的描述,正如標題一樣,長征路上有說不盡的故事,但就是這些零星記錄的故事足以讓我感受到長征中一些偉大的人和讓人感動的事。

1935年10月長征中的中央紅軍進入甘肅通渭縣。警衛員陳昌奉接到通知要備好接下來10天的乾糧,他考慮到毛主席由於長征以來,每天跋山涉水,身體一天天消瘦,他非常心疼。他為了讓毛主席補補身體,多買了些肉和糧食。但沒想到第二天部隊就要經過回族居住地區,毛主席考慮到回族群眾的生活習俗,要求部隊凡是用豬肉或豬皮製作的食物一律不帶,必須在出發前處理掉,但是陳昌奉覺得這些糧食來之不易,毛主席是紅軍的領導者,他的身體健康更是格外重要,所以他不願意送掉來之不易的乾糧。

毛主席看出了他的心思,於是問他:“你從江西帶來了多少糧食?”他指了指身邊的兩個口袋說:“只有這些。”

毛主席說:“這兩個口袋可是寶貝,不然怎麼吃了一年還又增加了一個大口袋呢!”毛主席又說:“我們靠人民才能勝利,如果沒有他們的支援,我們靠兩口袋乾糧早都餓死了。”

從這個故事裡我們可以看出毛主席和紅軍之所以深受百姓愛戴和支援,是因為我們黨是真心的尊重老百姓,並且身體力行,嚴於律己,這也是為什麼紅軍總能得到各族人民的信任和支援。

長征的路上充滿了艱險,經常是前有天險,後有追兵。在奪取險關臘子口的戰役中,部隊來到了被稱作“天險”的臘子口,這裡地形險峻,周圍都是崇山峻嶺,臘子河水流湍急,涉水是行不通的,經過臘子口的唯一通道是一座兩山之間的一座小木橋,橋頭駐紮著國民黨的碉堡和機槍排。部隊召開“諸葛會”,大家一起想辦法。就在大家無計可施的時候,一個十七八歲的小戰士勇敢的站了出來,說他可以登上懸崖。部隊首長看到了小戰士的信心和堅決的一直,於是讓他嘗試爬上了懸崖,部隊也由此制定兩面夾擊的打法。最後部隊成功奪取了天險。從這個故事中,我看到了紅軍戰士的勇敢和部隊的團結信任。一個小戰士的建議都能被聽取,部隊能團結作戰,不畏天險的勇敢精神讓人十分敬佩。

長征留給我們的不只是這些感人的故事,更留給了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要繼承長征精神,不畏艱險,勇往直前!

長征的小故事讀後感篇4

長征時期,發生了一個又一個動人、感人的故事,我較為了解的一個故事叫《一袋乾糧》。它講述了一個13歲的小紅軍小蘭在隨部隊一起前進的時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乾糧,卻在過一座橋時為照顧一位傷員不慎把自己的那袋乾糧掉入河中沖走了。她為了大家有足夠的乾糧吃,堅持沒告訴他們。為了裝成沒事發生一樣,她拔了許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體就不行了,在護士長髮現她吃野菜和挎包中“乾糧”的事後,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於是大家每人分了一點乾糧給她,讓她體會到了家的溫暖……故事雖小,內涵不小。這些點點滴滴的細節,小故事卻能夠反映紅軍戰士們的優秀品質——不怕苦、堅強、無私、熱心……小蘭,她只是一個13歲的小女孩,卻有男孩一樣堅強的意志;卻知道體諒他人。在她沒有糧食之際,她大可伸出雙手向戰友們要一些,她沒有這麼做,她選擇沉默,不告訴任何人,自己吃苦,此刻,她腦海裡想的只有戰友的利益,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難;而對傷勢嚴重的傷員們,她大可丟下他們,讓他們自生自滅,可她沒這麼做,她細心照料一個傷員,沒有怨言,沒有後悔。一個小蘭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偉大的紅軍整支隊伍的品質了。

長征的小故事讀後感篇5

?說不盡的長征故事》中,有許多動人的故事。而讓我感觸最深的是故事“寶貴的鹽”。

1935年6月,紅四方面軍經過艱難跋涉,來到了一個叫茂州的地方。由於長途行軍,所經地區人煙稀少,糧食短缺。一連10多天,部隊幹部戰士只能天天喝清水煮青菜。吃不上糧食,又沒有鹽,不少人消瘦得很厲害,還有的人患上了浮腫病。

為了便於工作,宣傳隊決定分成幾個小組,分別進行活動。李隊長帶著戰士孟瑜和楊秀春上了路。當她們拖著疲倦的身子走到村尾時,楊秀春突然發現了群眾。走到屋前,她又發現一個老人竟然捧著一罐鹽!李隊長想買鹽,可是那位老人逃走了。天漸漸黑了,三個人湊合著填飽了肚子。第二天早上,幾位藏族同胞回來看了看紅軍有沒有走,又檢查了一下村子。結果他們發現不但未丟一針一線,紅軍還把村子打掃得乾乾淨淨,便把訊息傳到了山上。大家都知道了,紅軍根本不是反動漢人所宣傳的那樣,所以陸陸續續迴歸了村子。之前逃走的那個老人告訴李隊長,離這裡不遠的地方,有一座山叫白雲山。山上有一種石頭,能熬出鹽來。李隊長十分感謝老人。又一天早上,紅軍戰士把那種白色的石頭敲成小塊放進筐子,帶回營中。他們又按老人所說,熬出了雪白雪白的鹽!

楊秀春用自己的荷包裝了兩包最精細的鹽,一包送給了老人,一包珍藏起來,準備送給即將見面的中央紅軍。

鹽雖小,但石頭熬鹽,卻彰顯著紅軍的本色,和百姓對紅軍的愛戴。長征中,紅軍和百姓建立了生死相依、患難與共的魚水情誼。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也是紅軍最終取得勝利的關鍵所在。

小時候總聽說長征的偉大,但不知道具體的事蹟。今天查閱資料,才覺得長征的艱難。

當時因為好長時間沒吃東西,紅軍戰士吃鍋盔,它是乾的,一喝水就在肚子裡撐起來。他們經過這麼長時間沒有吃喝,又是寒冷,又是高原,一下子吃了許多,當時就有九個紅軍戰士撐死了。想想我們現在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吃東西挑三揀四,這個不吃,那個不吃,造成了很大的浪費。紅軍戰士在長征途中沒東西吃時常吃煮皮帶,有時甚至連煮皮帶都吃不上。我們要珍惜糧食,節約花費每一分錢。

紅軍在長征中有百分之九十的路程行進在少數民族地區。國民黨反動派對紅軍進行造謠汙衊,和當地反動勢力勾結,不準給紅軍帶路,企圖置紅軍死地。通過廣大紅軍的實際行動,一些受矇蔽的少數民族群眾漸漸認識了紅軍,他們不僅熱情款待紅軍,還從方方面面幫助紅軍。這些看似簡單的信任,需要多大的勇氣和工作量啊!我們現在為了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就大打出手,大罵出口,和紅軍比比,真是慚愧極了。我們生長在和平年代,應該珍惜這份寧靜。不要斤斤計較,把精力放在學習和工作上。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勝利,與“哥倫布對美洲大陸的發現”一樣,是震撼世界的成就。

我記不起這是我第幾次想起長征了,在我的記憶中,它就像古希臘文學中一部長長的史詩,我至今才讀懂它一個小小的章節。

在漫長的歷史與文化的程序中,我們的民族有著很多輝煌的過去,穿越時空的蒼涼與沉重,是歷經滄桑後的繁華,的確,我們的民族承受了太多的苦難。

風吹過,雨打過,火燒過,鐵蹄踐踏過,但寧折不彎的是中國人的脊樑,這就是長征的真實寫照。

長征是中華民族歷史上一座巍峨的豐碑,百年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紅軍為了北上抗日,突破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跨越萬水千山,戰勝無數艱難險阻,創造了無與倫比的英雄業績,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偉大革命篇章。

堅定不移地信仰、不屈不撓的求索,無所畏懼的前行,向著理想勇敢奮鬥,在當今的詞典中,沒有哪一個詞能夠像“長征”那樣,包含了所有這些令人感動的崇高精神和象徵意義!

撫今追昔,共和國的滄桑鉅變令人感慨萬千;繼往開來,全面小康社會的美好前景呼喚著我們奮然前行。

展望未來,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大船正劈波斬浪,昂首向前!

淋浴著新世紀燦爛的陽光,歷史的重任將落在我們這一代少年的肩上。過去,長征使中國輝煌;今天我們要將長征精神發揚下去。我相信,未來的中國載入世界編年史的一定是更華美的篇章!

長征途中有許多暖人的故事,其中《雪山小太陽》給我印象最深,它像一記無形拳,直直地擊中了我的心窩。

主人公是一位年僅15歲的小紅軍,是大夥心中的“小太陽”。最令人感動的是,冬天雪地裡,她把寶貴的衣服默默地蓋在一位傷員身上,而自己卻悄無聲息地凍死了。

小紅軍在艱難的長征路上能先人後己、助人為樂,而我們呢?生活在幸福年代的我們,有多少人像“小太陽”一樣有這麼強烈的助人為樂精神呢?

記得有次坐公交車,上來一位頭髮花白的老人,他微微顫顫地拉著扶手,站在那兒。

我該給老爺爺讓個座兒,我心裡想著。但我看看旁邊的乘客,有的塞著耳機聽著歌兒,有的捧著手機在玩遊戲,有的靠著椅背閉目養神……如果我讓座會不會非常另類?我扭扭捏捏地粘在座位上,坐立不安。

但是一個聲音在提醒我,“讓座不可恥,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我立刻堅定地站了起來,“老爺爺,您請坐!”

是啊,能對他人和社會有益的事情,何樂而不為呢?我想讓助人成為一種習慣!

長征是歷史記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發生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的紅色長征,正像一條蜿蜒二萬五千裡的紅飄帶,以它無與倫比的絢麗,舞過那個滿目瘡痍的中國大地,舞過多風多雨的二十世紀,舞出了我們這個民族的嶄新希望。

紅軍長征歷盡千山萬水,通過人類難以生存的雪山、草地。1935年8月,右路紅軍踏上了生死難測的茫茫草地,度過了長征途中最艱苦的歲月,走過敵人認為不敢走的路,及時趕到班佑、巴西地區並率先北上。由於張國燾堅持南下,於同年9月,率紅四方面軍再次通過渺無人煙的草地,重過草地比第一次情況更加惡劣,是一次無謂的犧牲。

1935年5月,中央紅軍在長征途中成功地搶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後,為了早日擺脫國民黨的圍捕堵截,迅速北上與紅四方面軍會合,他們只好選擇一條人煙稀少,自然條件十分惡劣的路線——爬雪山,過草地。

過了雪山草地後,1936年10月,紅軍三支隊伍終於在陝北勝利會師。黨中央領導核心得以勝利轉移到延安,紅軍主力也迅速轉移到民族解放戰線的最前沿,中國革命從此轉危為安。

1934年至1936年,中國工農紅軍以血肉之軀譜寫了人類歷史上無與倫比的英雄史詩——二萬五千里長徵。它那英雄足跡攜刻在人類追求解放的歷史中,始終是中國人民永遠銘記的豪邁 記憶;他那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始終是中國革命和建設賴以成功的基礎;它那戰勝一切困難的氣概,始終激勵著全體中國人民朝著輝煌的未來前進。中國工農紅軍的長征是舉世無雙的壯舉,它像一條永遠飄揚在地球上的飄帶,成為人類堅強無畏的象徵。

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他們歷經千心萬苦才奪得了勝利。例如:紅軍四渡赤水河靠的是智慧與勇氣,只有有了它們才能創造出這空前絕後的奇蹟。

當他們勇奪劍門關時竟動用了三個師兩個軍和一個團的人數和敵人拼的你死我活!當時我心想:攻破劍門關需要怎麼多人嗎?後來我爸爸告訴我:“攻劍門關不只是一個攻克關口的問題,它是一場戰役。而且需要成千上萬的人勇敢為了理想去戰鬥才能取得勝利。”而當我看到紅軍在長征途中餓得實在沒辦法,就把皮帶和舊皮鞋給煮了吃時我情不自禁地喊了出來:“他們太可憐了!”仔細想想,只有有遠大志向與崇高理想的人,才能把吃下去的皮帶皮鞋、草根樹皮變成生命的動力和勝利的力量,才能完成艱苦卓絕的長征歷程。

在長征的路上少不了吃飯,所以炊事班也是必不可少的。有一次,連隊奉命堅守在土城的山上阻擊敵人,已經一天一夜沒吃飯了,炊事班好幾次派人去送飯,都被敵人打了回來,副班長急的走來走去。一會兒,他和幾個炊事班員嘀咕了一陣,轉過身對班長說:“班長!讓我和老王再送一次吧!”說完,他和老王背上飯衝了出去。班長和其他的炊事員站在山頭看著他們,正當他們倆通過敵人封鎖線時,敵人的槍聲響了,他們一個跟頭栽倒在地。大家都嗚嗚痛哭起來,大家都以為他們犧牲了。誰知到了半夜,他們又回來了。原來,他們為了欺騙敵人故意倒下的。我想:這次能夠安全、順利的把飯送到陣地,靠的是他們的機智與勇敢,才保證了戰鬥的勝利。

我想:現在進行的也是新的長征吧!繼續和發揚先烈們的長征精神,就能奪取新的勝利。

長征的小故事讀後感篇6

這幾天,我懷著激動的心情看完了《紅軍長征的故事》,深深地被紅軍叔叔的精神震撼了。那一幅幅驚天動地的畫面,那一場場扣人心絃的戰爭,一幕幕出現在我的眼前。

我彷彿看到紅軍叔叔穿過湍急的河流,趟過潮溼的沼澤地,翻過重重雪山,在冰天雪地裡艱難地前行。他們沒有被惡劣的環境嚇倒,餓了,就吃草根樹皮;冷了,就穿上薄衣草鞋。他們用堅強的毅力戰勝了常人無法想象的困難。我心裡暗暗敬佩我們的紅軍叔叔,心裡有一種莫名的衝動,我也想回到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和紅軍並肩作戰……

歷史的車輪把我們帶到了一個幸福的時代,錦衣玉食,無憂無慮。在家有爸爸媽媽的細心照顧,在學校有老師的細心呵護。而我們呢,面對一些小小的困難就退縮,偶爾還因一些小事大發脾氣。

記得有一次,有一題奧數題我不會做,當時也沒認真去思考,也不請教老師就放棄了,現在想想真是後悔自己在困難面前的消極態度。比起紅軍叔叔在長征中所遇到的重重艱險,自己變得那麼渺小,那麼微不足道。我深深地感到慚愧。

從今以後,我一定學習紅軍叔叔那堅強、勇往直前的精神,好好學習,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