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如此如此讀後感8篇

讀後感寫好了能提升大家對書本知識的領悟,其實起草一篇讀後感能夠加強小夥伴們對書上思想的領悟,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如此如此讀後感8篇,供大家參考。

如此如此讀後感8篇

如此如此讀後感篇1

迎著時代的微風,青春本該是操場上奔跑的我們。今天,我翻開《少年的你,如此美麗》這本書,心裡五味雜陳。願我們的悲傷不會逆流成河,願每個生命都會被世界溫柔以待。

這本書內容真實,是當今校園暴力這個熱點話題的縮影。我們或多或少都會從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學校本該是寧靜無爭的樂園,但誰的拳頭意外沉重砸向了雙目,又是誰的笑聲不懷好意斷送了前途。而糾纏過後,說聲“對不起”其實就一兩秒功夫,但由衷的“沒關係”卻一生都念不出。書中最後以施暴者魏萊的死和受欺凌的陳念被捕入獄為結局。這充滿血腥的結尾值得引起全社會的沉思。

近年來校園暴力的不良現象越來越走進公眾視野,上傳到網路的相關視訊也讓我們觸目驚心。我們不禁發問:是什麼讓本該謙和有禮的少年會對同學大打出手?而隨著網路的發展,如抖音,快手等短視訊軟體讓社會成為自媒體時代。人人都可以是主角,搖身一變成網紅。就在某些“非主流”的視訊影響下,一些無知少年也想成為別人眼中的“強者”。於是他們把矛頭指向朝夕相處的同學,把對其拳打腳踢的視訊釋出到網上,為的是能起到“威懾”他人的作用,從而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但是,弱勢群體的吶喊不該被旁觀者褻瀆,每個人的青春都不能被世界辜負。

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釀成校園暴力,不只是家庭的責任,也是社會的責任。一方面,家長應多關心孩子的成長,不能光給予物質生活的滿足,更要注重精神思想的修養。許多受欺凌的同學如果能有家長的陪伴,那他們可能就不會感到孤立無助,選擇保持沉默。而弱勢群體的步步忍讓,就恰恰助長了這些施暴者的歪風邪氣。另一方面,公安機關應嚴格把關網路視訊的質量,對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悖的視訊一律採取下架的措施。相關部門也需要就校園暴力事件建立更為嚴厲的法律條文,同時校方也應加大開展法律宣傳工作的力度。希望經過在多方的共同努力,能讓施暴者望而卻步。

路在腳下,夢在遠方。武漢的櫻花都開了,春天真的來了。願春風吹走陰霾,花香感染未來。我們的青春不應該到此結束。讓我們一起攜手抵制校園暴力的發生,還青春以寧靜,美好。

願所有少年不再孤獨,願所有青春微笑不哭。

如此如此讀後感篇2

假期裡,我讀了《教育如此美好》這本書,讓我再次深深地體會到了教育是幸福的,教育原本如此的美好!

這本書的作者是全國優秀班主任陳宇和“問題學生”教育專家於潔老師,書中彙集了兩位老師在20多年教育生活中的精彩教育故事,這些故事“充滿溫情”,令人感動,這本書展現了兩位老師的教育智慧,充滿了人性之美、教育之美。他們說:“真正的教育,如水如春風,善良、柔軟、溫暖,但卻充滿了力量,充滿了人性之美”;“真正的教育,溫暖人心;美好的教育,帶給教師一生的幸福”;“教育是美好的,做真實的教育,尋求可以觸及學生心靈的教育方法”;……這也正是我所追求的。

教育學生的過程,是複雜的,甚至是糾結的,但這些都不妨礙我們對“教育是美好的”判斷。我們堅信,真正的教育一定是美的。我們要讓孩子們知道,美好的教育,可以給他們帶來一生的美好;我們要讓我們自己知道,美好的教育,可以帶給我們老師一生的幸福。

教育的美好在哪裡?我們努力去追尋:我們成天與天真可愛的孩子們在一起,可以看到他們掉牙了,身體長高了,感受生命成長的快樂;我們成天與醇香的書本在一起,可以享受“春暖花開”般閱讀的興趣;我們遠離塵世的喧囂,生活在純淨的校園裡,可以享受恬淡寧靜的生活情趣。我想我們作為教師,只有感受到教育的幸福的時候,才能培養出有幸福感的人來,如果我們本身活的很累很痛苦,我們怎麼教育出幸福的孩子們呢?

找到教師的幸福,書中說需要我們擁有三顆心:“愛心、耐心、平常心。”

“愛心”,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二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的實踐告訴我:首先要有足夠的愛心,愛學生,愛每一個學生。愛那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尖子生”,愛那溫開水一樣平平淡淡的“中等生”,還要愛那令人頭疼的“問題生”,我們對每一個學生的成長傾注愛心,讓愛在他們的心底暖暖地生根、發芽、成長。冰心說:“情在左,愛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我們要讓孩子們浴著愛的光輝,象山花一樣自然生長,爛漫綻放,我們怎會不為此驕傲和幸福呢?

“耐心”,“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從來就是一種慢的藝術,需要鐵杵成針、滴水穿石的耐心。每一個孩子都有不同的花期,有些真的需要我們耐心靜等花開。當學校的要求越來越量化,我們教師的心也隨之越來越浮躁,失去了最開始的那份忍耐和寬容,在沒有辦法改變大環境的情況下,我們還是要忍耐,想想種樹尚要等待十年,何況我們播下的種子,可是孩子啊!

“平常心”,看淡成績。現在的教育出現了一種怪現象,那就是我們比學生還在乎學生的成績,每次考試我們比學生還緊張。那一個個考試分數,彷彿可以完全代表這個老師水平到底好不好。在這個“以成績論英雄”的時代裡,我們無法改變教育體制,我們只有改變我們的內心。保持一顆平常心,盡力而為,看淡一點,看遠一點,孩子們有進步,有成長,我們就是幸福!

每個孩子都是一粒花種,只是每個人的花期不同,只要我們用愛心去澆灌,用耐心去等待,用平常心去呵護,相信每一粒花種都會慢慢地長大,給世界一抹美麗。相信孩子,靜待花開,這何嘗不是一種幸福?

?教育如此美好》為我點亮了一盞教育心燈,讓我用心去體悟教育的美好。我雖已四十多,但心中仍有夢,仍堅持不斷地讀書學習,不斷地充實和完善自己,相信只要心中有愛,心在教育,我也是一個美麗幸福的教育者!

如此如此讀後感篇3

文/邵俐平

教育是幸福的事業,這是我的感受和見解。根據有三:一是教師成天與朝氣蓬勃的學生在一起,可以享受生命成長的快樂;二是教師成天與書本在一起,可以享受人生讀書的樂趣;三是教師成天生活在校園裡,可以享受教書育人的崇高。

當你看到滿臉稚氣,不諳世事的孩子,經過你的教育,變得成熟、變得懂事,成為愛學習、愛勞動,有道德、有理想的小夥子時,難道你不為此驕傲、自豪和幸福嗎?學生就是小樹,你要給他雨露,給他陽光,他才能長成參天大樹;學生就是小溪,你要疏其道,暢其流,他才能蓬蓬勃勃奔向大海;學生就是詩句,你要用情感、用思想將其串起來,他才能成為偉大的史詩……做為教師,我們應該不吝嗇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因為,即使我們死了,我們的學識、情感、思想和人格都在學生身上得到延續。教育,是天下無與倫比的最偉大的事業;教師,是天下無與倫比的最幸福的人“。

假期中,我細細品讀了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出版的由教育工作者錢丹慧老師所撰寫的文集《教育如此美麗》。錢老師是一位優秀的校長,也是一名才華出眾的專家型國小教師。讀罷全書,我不由得被作者優雅的語言、流暢的筆觸、眾多動人故事與情節所深深地吸引,為作者的美麗心靈、高尚情操、美好的教育理想、優秀的教育行為所折服和感動。

翻開錢丹慧老師所著的《教育如此美麗》,我就跟隨著錢老師走進了她的教育世界,從她的眼裡看到了許多自己沒注意過的教育”風景“,也被她眾多動人故事與情節牢牢吸引,也被她的美麗心靈、高尚情懷、美好的教育理想、優秀的教育行為所折服和感動。

錢老師在這本書裡摘錄了很多的思品課堂實錄,一堂堂生動的思品課讓我看到的不是教師的教學而是孩子們那一股股愛的湧動。教育的魅力是需要我們用心去察覺,去體悟的。流淌出至真、至情、至愛,孕育出思想、智慧和美德。讓孩子們浴著課堂愛的光輝,象山花一樣自然生長,爛漫綻放。任何一個老師,任何一堂課中,我們都可以把愛深深地灌入孩子們的心底,在那個暖暖的地方生根、發芽。

美麗,不僅僅是表面的感覺與感受。教育的美麗是需要我們用心去察覺、去體悟的。平凡的我,也能收穫教育的美麗嗎?作者為我點亮了一盞教育道路上的航標燈。是啊,心中有夢,美麗便不再遙遠。這首先得從完善自身做起。這需要我平時不停地學習,不懈地鑽研,嚴格地修養,充實自己,完善自己,做一個心靈美好,內外兼修的教師。正如作者所說:”只有堅持每天多學點,多做點;平時多思想,多鑽研方能生智慧,長才幹,不負年華。厚實了,強大了,你的學生才會服你。“只有具有了高素質的教師,才會把教育演繹得更加美麗多彩。今後我要滿懷一片愛心,把每一個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般看待,把真、善、美的種子播進他們的心田,用真愛滋潤孩子的心靈,為孩子們創造屬於他們自己的最美好、最詩意的童年生活。老師們,讓我們把愛獻給教育,獻給課堂,獻給那些可愛的孩子吧,相信只要在彼此心靈的天空架起一道美麗的彩虹,我們也能做一個美麗的教育者,也能收穫教育田地的一點美麗。

我由衷地認為這是一冊美麗的書集。作者也是一個慧質丹心、才華橫溢的女教師,她的娓娓細語,如涓涓細流,流進我的心田,她讓我深深體悟到:教育事業雖然如此的平凡,但也是如此的美麗,從事教育事業的我雖然是繁忙著、辛苦著的,但也是幸福的。

教師授業解惑。授什麼業,教書育人,使人長道德、長知識、長身體、長智慧;解什麼惑,解學問之惑,()明世之惑,做人之惑,人生之惑。有的說:教師就是通過言傳身教,使學生親近你,接受你,喜歡你,信任你,甚至崇拜你,並願意與你無拘無束地交談,把內心世界和人生追求都告知你。有的說:教師應成為學生需要的代表,教育就是滿足學生的成長需要,如何滿足學生的成長需要,單純靠知識是永遠滿足不了學生需要的,能滿足學生的成長需要的,就是教會他們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中去造就不平凡的自己。有的說:教師就是引導學生向著切實而高尚的目標,去開拓適合自己走的路,不管這條路是多麼崎嶇和坎坷,都樂於去走,有信心去走,堅忍不拔地去走,直至獲得成功,達成目標。有的說:教育就是使人懂得愛,愛民族和國家,愛親人和朋友,愛認識的和不認識的人;愛學習和工作,愛公共利益和社會事業,愛百家爭鳴和萬類競秀的自然。有的說:教育就是引導學生重體驗、崇踐履、尚誠信、求真知,能以寬闊的胸懷包容天下,能以實事求是的精神堅持真理,能確立為科學、為真理而抱終其身執著為之的精神。有的甚至說:教育有其穩固的文化之根和思想之脈,不能隨風向而隨意改變目標;教師應有其堅定的教育立場和道德準則,不能苟生存而喪失教育理想,不能昧良心而毀掉一代人等等。他們雖是在聊天但不失深沉,他們雖是在闊論但不失嚴肅,我發覺他們個個都是思想巨集富、胸襟開闊而清澈明淨的哲人或智者。因而,教育是幸福的事業,是使人類獲得幸福,社會趨向文明的事業。我想:”作為教師,只有當你把育人的事業視為是幸福的,你才能感受到幸福,也才能培養出有幸福感的人。“這話在《教師的幸福觀》這篇文章中得以體現。我們發現,有了教育,才有人類的文明。我們有各行各業上的學生,應該感到幸福。應該敞開胸懷,大膽地擁抱這幸福,盡情地享受這幸福,並積極地、努力地創造這幸福。

我的一生,感覺到最幸福的,就是從事教育工作。這是一種朝氣蓬勃、享受生命成長的事業。是教育點燃了我人生的火焰,我決心用生命的烈焰,去照亮學生成長的旅途,用加倍的努力,去換取學生的人生幸福,去體現教育的生命價值。……作為一個教師,我與書本為伴,與學生為伴,與學校為伴,與太陽底下最幸福的事業為伴,我算是幸福地活過了,沒有遺憾了。……”

誰都不會為自己平添遺憾,也不會為自己平添幸福。教育是一種幸福的事業,從事教育的人是最幸福的。

如此如此讀後感篇4

他們坐在高高的屋頂,她問——北野,你最想要的是什麼?

北望今心,陳年不移。有人說,愛是藏不住的,閉上嘴巴,眼睛也會說出來。”

本書講的是兩個不幸的少年相遇相知,為了反擊罪惡而犯罪,為了成全對方而不惜犧牲自我的故事。

一個是重點高中的學霸,一個是社會混混小流氓,一個乖巧聽話,一個桀驁不馴,一個柔弱纖細,一個百折不撓,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都是被遺棄的孩子,缺少關愛和照顧,十六、七歲稚氣未脫的年紀,就不得不獨自面對生活的各種陰暗和艱難。同時,他們也都是勇敢而堅強的孩子,默默的用單薄瘦弱的肩扛起自己的人生。他們有自我的世界,即使與周圍世界格格不入,即使身陷孤獨無助,也從未退縮。

儘管從表面看兩個人截然不同,但陳念和北野,卻是一個共生體。

多麼幸運,他們偶然相遇。多麼幸運,他們彼此信任。多麼幸運,他們給了對方信心和勇氣 。多麼幸運,他們得到了希望和愛。

親愛的少年啊!生活就像夏天的柑橘樹掛著青皮的果,苦是一定的,甜也有,他們比別人更懂得生活的苦,因此,比別人更能體味生活的甜。

北野為了成全陳唸的人生,寧願就此毀滅,而陳念在懂得他的心意後 ,也平靜接受。如果你願意為我而死,是因為希望我活下去,活的更好,那麼我會按你的意願活著。這是怎樣的信任和託付,幸運的是鄭易看到了案情的破綻,歷盡艱辛為北野爭取到了生機。

我忘不了,北野和陳念在法庭的相見 ,陳念剪了短髮,帶上北野送她的髮卡,一身初遇時的校服白裙,臉上帶著恬靜的微笑,那不是法庭,是他們期盼已久的約會,北野離去時,兩人相視的目光穿過人群在空中膠著,周圍的一切都不復存在,世間只有她們, 眼裡只有對方。

看完這本書,最心疼的就是北野,他保護陳唸的那種決心與勇氣,他是那種就算全世界背叛陳念,他也會義無反顧地站在陳念後面背叛全世界,就是陳念口中的,“我殺人,他給我放火的。”

北野是陳念世界裡唯一的一束光,在黑夜裡為她一直燃著,遇到北野,是陳念最幸福的事了吧!有一個拼了命去守護她的人。

“ 你有沒有為一個人,拼了命地去努力過?” 可能因為校園,可能因為青春,可能種種結合在一起,莫名地讓人感慨,讓人悲傷。

青春年少,無數人渴望在花季年華里遇到那個相伴一生的人;無數人渴望過一次邂逅,攜手餘生;無數人渴望遇到那“我殺人,他放火。”的愛情。

他們坐在高高的屋頂,她問——北野,你最想要的是什麼?——我喜歡一個人,我想給他一個好的結局,僅此而已。

如此如此讀後感篇5

北望今心,陳年不移,南望北野,經久不徒。

讀完這本書已是凌晨,一片死寂,耳朵裡的耳機還奏著電影中大學聯考時,那欣欣向榮又潛於黑暗的旋律。

文靜優秀的高中生陳念與街頭的小混混北野,因為一場校園霸凌事件,兩個格格不入的人走在了一起,成為對方的救贖,北野是陳唸的保護傘,陳念是北野生命裡的光,就像海葵和地衣,共生關係,不可缺失。

但少年的生活永遠暗潮湧動,北野為兄弟大康頂了罪,用入獄換了陳念平靜的生活,如他所說,他只是想給她一個好的結局,僅此而已,不似電影的圓滿,陳念坐著火車再看那熟悉屋頂,蛋黃般的日落,潸然淚下。

“我想要的,不過是一個護我周全,免我惶苦的人,在我長大之前,不對這個世界感到害怕,僅此而已”。少年的世界彷彿很小,也許只有兩個人,也許只有一家人,我們必須捍衛這個世界不被損壞,而唯一途徑似乎是尋到通往成人世界的大門,因為少年覺得大人應該擁有更強大的力量,大學聯考完就即將變成大人了,卻沒有一節課教育他們如何變成大人。

書中最能反映的,就是校園暴力的可怕,也是如今社會一種法律盲點,未成年人暴力犯罪問題,這也是最無力的問題,因為犯罪物件是未成年人,法律總是對未成年人網開一面的,給他們悔過機會,賦予他們改過自新的權利,可存在的空白是,不是所有施暴者都會接受,這沒有對被施暴者負起責任,施暴者可能變本加厲,因為法律並不能實質性的懲罰他們,就像陳念與魏萊。

陳念有小北的庇護也沒有幸免於難,那麼世界上無數正在遭受校園暴力的人,他們可能連庇護所都沒有,所能依靠的只是法律,中國的法律也沒有讓人失望,那些人默默付出,負重前行,盡力填補了這些空白,我也希望,中國的法律能在不久的將來,能讓未成年人勇敢的面對校園暴力。

我們生活在陰溝裡,但依然,有人仰望星空。少年們的生活像樹上的柑橘,苦是一定的,甜也有。正義也許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在相信中國法律的同時,也要不斷給自己勇氣,逆風翻盤才是我們的榮光。

願少年的你能體驗世間的所有酸甜苦辣,懷著一顆赤子之心,自在獨行。

如此如此讀後感篇6

假期中,我細細品讀了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由教育工作者錢丹慧老師所撰寫的文集《教育如此美麗》。錢老師是一位優秀的校長,也是一名才華出眾的專家型國小教師。讀罷全書,我不由得被作者優雅的語言、流暢的筆觸、眾多動人故事與情節所深深地吸引,為作者的美麗心靈、高尚情操、美好的教育理想、優秀的教育行為所折服和感動。

翻開錢丹慧老師所著的《教育如此美麗》,我就跟隨著錢老師走進了她的教育世界,從她的眼裡看到了許多自己沒注意過的教育“風景”,也被她眾多動人故事與情節牢牢吸引,也被她的美麗心靈、高尚情懷、美好的教育理想、優秀的教育行為所折服和感動。

錢老師在這本書裡摘錄了很多的思品課堂實錄,一堂堂生動的思品課讓我看到的不是教師的教學而是孩子們那一股股愛的湧動。教育的魅力是需要我們用心去察覺,去體悟的。流淌出至真、至情、至愛,孕育出思想、智慧和美德。讓孩子們浴著課堂愛的光輝,象山花一樣自然生長,爛漫綻放。任何一個老師,任何一堂課中,我們都可以把愛深深地灌入孩子們的心底,在那個暖暖的地方生根、發芽。

美麗,不僅僅是表面的感覺與感受。教育的美麗是需要我們用心去察覺、去體悟的。平凡的我,也能收穫教育的美麗嗎?作者為我點亮了一盞教育道路上的航標燈。是啊,心中有夢,美麗便不再遙遠。這首先得從完善自身做起。這需要我平時不停地學習,不懈地鑽研,嚴格地修養,充實自己,完善自己,做一個心靈美好,內外兼修的教師。正如作者所說:“只有堅持每天多學點,多做點;平時多思想,多鑽研方能生智慧,長才幹,不負年華。厚實了,強大了,你的學生才會服你。”只有具有了高素質的教師,才會把教育演繹得更加美麗多彩。今後我要滿懷一片愛心,把每一個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般看待,把真、善、美的種子播進他們的心田,用真愛滋潤孩子的心靈,為孩子們創造屬於他們自己的最美好、最詩意的童年生活。老師們,讓我們把愛獻給教育,獻給課堂,獻給那些可愛的孩子吧,相信只要在彼此心靈的天空架起一道美麗的彩虹,我們也能做一個美麗的教育者,也能收穫教育田地的一點美麗。

我由衷地認為這是一冊美麗的書集。作者也是一個慧質丹心、才華橫溢的女教師,她的娓娓細語,如涓涓細流,流進我的心田,她讓我深深體悟到:教育事業雖然如此的平凡,但也是如此的美麗,從事教育事業的我雖然是繁忙著、辛苦著的,但也是幸福的。

如此如此讀後感篇7

鑑於我過目即忘的記憶力,最近又重刷了一遍《少年的你,如此美麗》。一直都很喜歡玖月晞的文,現代,又切入某個熱點,結合得很完美。儘管她自己說梗都是那幾個都用爛了,但架不住框架結構好、文筆犀利又不乏溫情,所以無論短文長文都讓人慾罷不能。

這本文簡單來講就是校園霸凌引起的血案,是作者沉重的深思。女主陳念學習好,這護身符也抵擋不了被霸凌。她的思想,從開始的懦弱隱藏——向警察說出真相,隱忍糾結痛苦,到被報復——誤傷狠毒霸凌人,開始懷疑人性、痛恨社會,到最後鄭警官不放棄、努力還原事實,她心底那點希望才沒被澆滅。

在高三複習那幾個月發生這一連串的事,對女主(任何人)來說都是黑洞,生活全都亂了套,幸而還有男主北野。男主身世悲慘,比女主更缺乏家庭關愛,但有主見有思想,用他不一樣的方式讓她放鬆,給她溫情,用他強大的內心、縝密的心思保護她。

玖月晞的人物都刻畫得很真實,不是神一樣的存在,都有缺點,都很互補。這樣的校園霸凌是有新聞出現過的,現實總是殘酷的。身為母親,我希望孩子能遠離霸凌,能尋求幫助,也能真正幫助到他們,讓他們對生命對生活對人性保留希望。

即便是幼兒園,也會有小朋友說的“欺負”:誰天天踩我,誰讓誰不和我玩……最怕的是孩子連續哭著好幾天不想去幼兒園,不是分離焦慮,就要想方設法才能撬出真正原因,家有敏感孩子的更加操碎了心。除卻外部因素,需要培養孩子對家長的信任和強大的內心,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也不要讓自己的孩子霸凌別人。家庭關愛但不溺愛,有規矩有原則,確保孩子不走上歪路。沒有哪個家長願意到老師那喝茶,不論孩子是主動方還被動方,不是送到學校有老師教就沒事了,需要在家庭教育上花很多很多心思。

陳念是北野的希望,北野是陳唸的希望,因為希望一直在,所以他們能夠在岔路口迷失又走回希望之路。希望家庭也是孩子的希望,像文案寫的——在漆黑的夜裡,開出一朵潔白的花。

如此如此讀後感篇8

開學第一個月,我就拿到了這一冊《教育如此美好》,說實話,大學四年,並沒有少讀有關“教育”這一課題的書籍,無論是深奧的理論或者是生動的案例,我自問在大學那座圖書館中都多少有過涉獵,但是,看完這次這一本,我卻有了原來理論竟如此蒼白這樣的感嘆,或許是因為終於從大學的象牙塔來到了實戰的課堂,這一本書在手裡和心上都有了以前從未有過的實感,書中的種種當事人和例項都可在眼前一一閃過,動容,傷感,怨憤和欣慰一一在心頭回蕩,彷彿一切都是自己歷經。這本書中,有太多踏實的方法和理論,都可以給我們以指導和警示。

教師常常被人們稱作“人類靈魂的鑄造師”,每每聽及,都有想笑的衝動,總覺得言過其實,但是,當我讀完這一本《教育如此美好》,心上卻沉甸甸的,這一份職業所帶來的東西,遠比我們在象牙塔中臆想的要重得多。我不止一次的想過,教師最大的職責就是教授知識,《師說》有云:“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傳授知識,解決學生的疑惑理當是我們老師最大的工作,然而,看過這一本書,我才恍然大悟,原來,教育最重要的從來都不是方法,真正的教育,帶給孩子們的絕對不只是成績,更是力量,一種促人成長的力量,等到孩子們離開學校和老師,這種力量可以讓他們知道如何克服困難,如何更好地生活。如果我們所做的事情可以有這樣的效果,那麼作為教師,才算是合格了。讀過這不厚的一冊書,我覺得想要做到這些是一個長期而艱難的事,我們必須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尊重是教育的前提。

我一直覺得,存在即合理,世界如此之大,每一個人都有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在教學實際中,我們不能單方面的以成績衡量一個孩子,給予每一個受教育個體應有的尊重絕對是我們教書的前提。就好像《教育》一書中的第一輯,野百合也會有春天,一個孩子會因為老師的賞識和尊重而獲得重生,也許他成績不如意,手工卻是一流,最後的最後,他也在自己擅長的領域成為當之無愧的“好學生”,不經意的鼓勵和讚揚,就可以給人向上的動力,世界上本來就無好壞之分,只有做與不做的區別。經常聽很多老師說最後記得自己的總是所謂的“差生”,現在想想,這根本就是衡量標準出了偏差,差不差,不到最後,都沒有答案。我們給予的小小尊重和善意,就可以開出美好的花朵。

第二,是三顆心:“真心、耐心、平常心。”“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教育從來就是一種慢的藝術,需要鐵杵成針、滴水穿石的耐心,在這一場浩大工程中,我們要有真心去開啟學生的心門,也要有耐心去教會和等待他們成長。就好像書中第十一個故事,那個從來不做作業的學生,自我封閉,自怨自艾,那位班主任從頭至尾都沒有責罵,也沒有像其他老師一樣去逼迫他補作業,有的只是細心的聊天,溫柔的安撫,從交流中得到真相,從安撫中開了心門,最終贏得了孩子的心和他更好地成績,世界本來就是如此現實,等價交換下,從來只有真心換真心。

而書中那個“漫長”的第七個故事,卻讓我的心著實有點慼慼然,這裡面講述的種種冰冷的對待,一如我現在給予我的學生的,讓我有一些無地自容,這個故事很長,彷彿將那位老師長長的耐心鋪在我面前,孩子從不堪造就到終得救贖,沒有什麼太高超的技巧,只是一個人耐心的關懷,時間讓孩子感動和相信,原來她真的是來拉自己的那個人,當學校的要求越來越量化,我們教師是不是也越來越浮躁,失去了最開始的那份忍耐和寬容,我想我應該更耐心一些,畢竟種樹尚要等待十年,要知道,我們播下的種子,可是孩子。

從耐心這一個角度帶給我的啟發衍生開來,我不得不想起另一顆心,那就是平常心,其實很早就發現,現在的學校出現了一種怪現象,那就是老師總是在乎過學生,我們比孩子還緊張成績、比賽、評比。考試和各種活動從孩子們的力爭上游異化為老師簡的明爭暗鬥,彷彿那智商的一個個數字可以完全代表這個老師到底厲不厲害,仔細想想,正是因為這種種量化的要求,才讓師生之間日漸劍拔弩張,孩子越來越違逆,老是越來越暴躁。這都是因為教師失卻了一顆平常心,教育本就不一定有想好要的結果,我們從來都只能盡力而為,看淡一點,看遠一點,孩子們有進步,有成長,我們就已經不算失敗。

第三,便是放手和協作。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作為一個老師,我們必須學會認輸和放手,如果永遠大包大攬,手下的孩子就永遠不會學會自力更生,只有適時給予他們自由,才可以創造青出於藍的佳績。《教育》一書中的第十七個故事講得是自由,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能力,重點在於你有沒有給予他發揮這個能力的機會,我教的是低年級,一直以來想當然的覺得孩子這個做不好那個做不好,但是,偶爾的一次教研活動,卻讓我驚喜的發現,沒有我看早讀,他們也可以安靜讀書,沒有我幫忙排座位掃地,他們也可以做好值日,看吧,孩子們從來都可以,只是你從來不相信。

學會放手,也許使我們老師和家長的共同課題。說到家長,就不得不提到協作這一詞。家長和教師,因為學習這一件事成為一個特殊的繩結,而我們老師需要和家長同舟共濟、培養默契。孩子的.成長,仰仗學校和家庭的共同呵護,這兩者的協作必定能給教育帶來便利,《教育》一書的第五輯便著重探討了教師、學生與家長的關係,看過之後,我有很多感觸,也明白了題量和相互遷就的重要意義。

讀了《教育如此美好》,心中五味雜成,難以表達,想說的明明有很多,卻又無法一一訴諸於口,這本書中的種種事例都如此柔軟,讓人動容。是啊,我們做的從來都是良心活,只能用真心去換真心,尊重寬容,剛柔並濟,雖然等待難捱,但是我相信,長久的澆灌每一個孩子,遲早,收穫都會來的吧。

標籤: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