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勵志 > 勵志美句

誰人如此浪漫

文/兵哥哥

誰人如此浪漫


李白真夠浪漫,“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但都是奇思妙想,不是現實

不過看看下面的詩篇,你就知道有人浪漫遠過詩仙:


物役會有時,星言從高駕。

道逢南山雲,欻吸如電過。

竟誰使令之,袞袞從空下。

龍移相排拶,鳳舞或頹亞。

散為東郊霧,凍作枯樹稼。

或飛入吾車,逼仄礙肘胯。

摶取置笥中,提攜返茅舍。

開緘乃放之,掣去仍變化。

雲兮汝歸山,無使達官怕。

注:攓(qiān):取。欻(hū):忽然。拶(zā):逼迫。


這首詩的題目為《攓雲篇》(《蘇東坡全集》卷三)。詩前有小引:“餘自城中還道中,雲氣自山中來,如群馬奔突。以手掇,開籠收其中。歸家,雲盈籠,開而放之。作攓雲篇。”詩人當時為地方籤判小官,會天大旱,詩人隨太守上山入寺,祈禱上天普降甘霖。據《隋書·禮儀志》記載,祈雨是那個時代官員們秋旱時節常做的功課,為民祈福,神聖而莊嚴。在祈雨壇前既要念祈雨文,還要誠懇地作自我批評。晉代幹寶的《搜神記》甚至記有個別官員虔誠極致,祈雨的同時堆積柴草將自己圍將起來,如果祈至日中仍無降雨,就將自焚謝罪。

如此肅穆的儀式剛剛結束,山中雲氣湧起,如群馬奔來,似龍騰鳳舞,裹住詩人的身體,攏住自己的車駕,瀰漫整個路途。詩人顧不得體統,喜滋滋地拿出早就準備好的匣子,靈巧地拉開匣蓋,雙手緊緊合攏,一捧一捧貪婪地將白雲收進匣中,再嚴密地蓋好蓋子,不留一絲縫隙,不漏一絲雲氣。

滿心歡喜地帶著匣子回到簡陋的家裡,眉目間難掩興奮。幾度思量之後,決定先欣賞一番山間白雲,最終還是讓自然的精靈迴歸峰巒。於是小心翼翼地開啟匣子,放出山間白雲來。一絮巒霧,便氤氳在詩人的面前,如紗似幻。詩人一邊欣賞,一邊向白雲告白:“雲啊,你還是回到山中去吧,那是你生長的地方,那是你的家。古人說雲霧凝結成冰,主兵器之象。你還是回去吧,不要讓達官貴人們看了擔驚受怕呀!”似是對詩人的依戀,飄飄渺渺;又似是對崗巒的渴望,倏忽遠去。詩人驚喜之餘,呆立良久。

誰人如此浪漫?誰人如此癲狂?

——蘇軾,蘇子瞻,時年27歲,一個3歲男孩的父親,進士第二,複試第一,殿試第三,授大理評事,陝西鳳翔籤判。

古人難道沒有喜好雲霧的?《後漢書》載,河南張楷能作五里霧;當時的關西人裴優也能作三裡霧。不過這是造霧,當是法術,不是對雲霧的真心熱愛。雖是史載,全是鬼話。宋代無名氏的《謝氏詩源》故事可讀:一個名叫更嬴的人的妻子,擅長製作鎖雲囊。更妻出門時將鎖雲囊隨身佩戴。登上高山,在有云霧處不必開啟,自有云氣被吸進鎖雲囊中。回家後開囊視之,可以看到雲氣白如綿絮,從囊中徐徐飄出。香袋能自吸雲霧而不出,神乎其神,這是神話。

但像蘇軾這樣現實生活中喜愛白雲,作為朝廷命官,竟趁嚴肅的祈雨儀式,專門準備匣子帶回白雲欣賞的行為,古今未之有也。在蘇軾的心中,白雲是有生命的,是有靈性的,是可相伴著,是可共語者。這既是童心,率真,亦是浪漫,境界。作霧者難以理喻,鎖雲者不能共鳴。只有童真未泯者,浪漫超逸者,才能在不知不覺間付之行動,不為實利,不為沽名。

此詩刊於《蘇東坡全集》,是最能顯示蘇軾早期才學、氣質的作品之一。後來黃州的名篇《赤壁賦》,雖顯滄桑,但其奇特的想象與浩渺的意境,與此一脈相承。然編於1957年的《蘇軾詩選》(陳邇冬,人民文學出版社)不錄。1983年再版,也未補錄。遺珠之恨,是由於這兩個時代都容不下率真,容不下浪漫嗎?

20**-6-28於半山海居

標籤: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