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美在課堂讀後感精選5篇

讀後感是我們人人都應該會寫的一種文體,很多人寫讀後感的時候忽略了“感”字,閱讀能夠讓我們彌補自身的不足之處,寫讀後感最忌諱的就是流水賬似的複述文章的內容,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美在課堂讀後感精選5篇,供大家參考。

美在課堂讀後感精選5篇

美在課堂讀後感篇1

鍾教授說:“真正的教育不是關注孩子的成績,而是關注孩子的發展。教育要教學生學會關心——愛,關切,關聯。要發展學生的智慧,要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品德教育,人文素養要重視。”

當前的語文教學改革的一個發展趨向是要實現由關注教師的教走向關注學生的學,把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轉化為“能動、主動學習的探索者”,使他們能夠經常地運用創新思維方式進行探索式的語文研究性學習。隨著新課程的實施,語文教學課堂更多地出現師生互動、平等參與的生動局面。然而,在精彩的背後,也許還隱藏著一份浮躁,幾許熱鬧。那麼,如何在新課程的實施中,去其不足,增其實效呢?我以為,提倡實質性學習勢在必行。

如何引導學生較快地轉變學習方式?

傳統學習方式把學習建立在人的客體性、受動性、信賴性的一面上,從而導致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的不斷消蝕。轉變學習方式就是要轉變這種他主性、被動性的學習狀態,把學生變成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不斷生成、張揚、發展、提升的過程。七年級的學生,在經歷了六年傳統的“接受式學習”後,一下進入一個全新的天地,難免唱出幾個不和諧的音符。例如:課堂活動中,總有一些不善思考、不善表達、默默無聞的學生存在。長期以往,這些人會成為被遺忘的一群。課外作業中,當有問題設計為:“此類事情,你是否經歷?列舉一二。”“沒有”一句否定語,結束了原來該有的思維活動。面對這類學生,如何培養他們“主人翁”意識已是迫在眉睫。

我以為“磨刀不誤砍柴功”,要想讓學生在學習中有強烈的參與意識,教師必須在平時多化功夫去引導。例如:鼓勵學生自己去查工具書去解決生字新詞,查閱作家作品,知識和讀本涉及的其他學課、文化常識,鼓勵學生利用圖書館、網路收集需要的資訊和資料;制訂自己的.閱讀計劃、選擇適合自己閱讀的名著,從閱讀實踐中學會閱讀。建立學習型班級,利用板報、牆報傳播語文學習資訊及有關學習資料,做到資源共享。同時,對提供資料的學生加以大力表揚,營造合作學習的氛圍。另外,在設計作業時,盡多地採用有針對性、具啟發力的語言。例如:“此類事情,也許你也曾經歷,請列舉一二”等等。讓學生先由“被動接受型”變為“主動接受型”,再一步一個臺階,腳踏實地地實現向自主學習的轉變。提升學生的學習素養。

美在課堂讀後感篇2

第一回講的是:當時,瘟疫流行,皇上派洪太尉去祈福。他拜見真人後,就跑上山找天師了。在上山的路上,先後碰見了大蛇和老虎,但都不去吃他。又爬了一段路,看見一個牧童騎著黃牛。太尉一看,有一個小孩,便向他問路。牧童卻說,這山上有很多的野獸!勸他別去了。太尉一想也是,便下山了。之後也吃素五天。快走時,發現了一個房間,貼滿了封條。太尉要開,真人勸他別開,太尉不聽,強行要開。裡面黑黑的,用火把發現有四個字“遇洪而開”,便要挖開。真人又進行勸住,太尉不聽。挖開了一個大洞,突然發出了一聲巨響!一團黑氣化作金光四散開來,大家紛紛逃走。

從這個故事看出,當時的太尉膽小怕死,不聽勸。由此可見,當時的宋朝是多麼昏暗,竟用這樣的人當太尉!張天師祈禳瘟疫洪太尉誤走妖魔話說大宋仁宗天子在位,嘉佑三年三月三日五更三點,天子駕坐紫宸殿,只見參政文彥博說道:“此刻瘟疫盛行,傷損了很多軍民,期望陛下釋罪寬恩,省刑薄稅,祈禱求消天災”仁宗天子聞知,龍體不安。便去龍虎山請來了張真人。然後命洪信為天使,張真人親自將丹昭付與洪太尉,洪太尉即便登程前去找張天師。洪信領了聖敕,辭別天子,背了詔書,帶了數十人,上了驛站。走啊,走啊,他們走到了清宮前,裡面居住著住持真人。洪太尉問住持:“天師住在何處”住持說他住在龍虎山頂,這位祖師雖在山頂,但道行十分能騰雲駕霧,蹤跡不定,十分難見。太尉聽了便問:“那怎樣樣才能見到天師”“要齋戒沐浴,更換衣布,休帶從人,自背詔書,焚燒御香,步行上山,叩請天師,方許得見,如若心不誠,白走一趟”太尉都已準備好,上山去了,路上大蟲、大蛇都沒將他嚇退,天師見他有誠意,便沒等他爬上山頂,就已去了東京,祈禳瘟疫。過了幾天,洪太尉明白天師已把瘟疫消除了,興奮不已,便和住持真人等眾多人士去遊山。走了許多地方,最終到了“伏魔之殿”,上頭有許多大鎖、封皮。洪太尉不

聽真人勸告,將鎖砸開,封條撕下,放走了魔君,洪太尉叫苦不迭。我感覺洪太尉身上有值得學習的地方,也有需要批評的地方。值得表揚的是他有一顆真誠的心,做事有毅力。需要批評的地方是他不聽別人勸告,釀成大錯。我們要學習他的優點,而避免他的缺點。

美在課堂讀後感篇3

剛開始讀這本書,倒不是很難理解,但真的很難讀下去,第一章全是關於素養、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的理論知識,稍微一走神,就不知道其所云了,為了克服自身的這個問題,用筆比著讀,讀到有意義的地方還可以勾畫下來,讀著讀著,我總感覺這本書像是趙校長寫的書,裡邊關於教育、課程的一些真理完全和趙校長如出一轍,終於知道為什麼271在這短短的幾年時間,學校遍佈各地,屹立不倒了,我們走的教育方向和國家完全一致,符合道。淺談一下我的理解:

一、素養

這本書講的是核心素養,自然必須清楚的知道素養、核心素養、學科素養的內涵,概念不清、離路徑不明,必然會迷失方向。作者講了很多素養和教養、修養、涵養的關係,這幾者之間有共通之處,涵養與修養可以說是素養的一個體現,素養是積澱下來的東西,素養跟人的關係最密切,和人的生命融為一體,素養可以說是一種習慣、一種氣質、一種性格

二、素養的dna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最重要的就是核心二字,即精華所子啊,我們都知道,核心素養的內涵界定為學生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這裡很明確地指出了,核心素養的兩個重要表現方面: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德才兼備才能稱得上是一個真正的人,德即指品格,才即指能力,我把品格理解為習慣,例如我的課堂中排隊、不喧譁、杯子擺放等等,都是一種品格。能力就是學習之後剩下的東西,高分低能的現象,就是隻關注了知識,而忽視了能力,用知識教知識,才培養出了書,我們需要在教學中把課內與課外、知識與生活、理論與實踐統一起來,學生能靈活、創造性的運用知識,發展能力,只要有了能力,就隨時能生長出知識。文中講到了三種不管哪門學科必須擁有的關鍵能力:

1、閱讀能力在課堂中,凡是學生能通過自己閱讀能看懂的內容,老師就堅決不要講了,自己需要講的就是學生看不懂你的內容,養成學生自學能力,閱讀能力。

2、思考能力。備課的時候,自己多預設問題,問題是思考最好的營養劑,一位教授講過:能夠帶上滿口袋問題走進課堂的課,算好課;能夠在課堂上喚起學生提問、發問的課,算更好的課;能夠喚起學生提問,居然被學生的問題問倒了的課,算是最好的課。有教授的話在這兒嗎,以後再被學生問倒,就不尷尬了,哈哈哈

3、表達能力。如何增強學生的表達能力,表達是一個內化的過程,是看學生有沒有真正理解,真正想透徹,我的課堂一定要鼓勵學生多用自己的話闡述自己的自己的認識和想法,其實,教是最好的學,讓學生也來當老師,要想讓其他同學明白這個問題,自己就得格外明白了。

美在課堂讀後感篇4

?高效課堂的101個細節》讀後感

本學期拜讀了王躍老師的《高效課堂的101個細節》一書,讓我受益匪淺。

王躍老師在《高效課堂的101個細節》中關於課堂教學的許多觀點十分新穎而獨到。讓我感觸最深的是:課堂是系統的、生長的,是一個“生命有機體”;明確課堂教學目標,賦予課堂“生命”的意義;優化課堂教學策略,尊重課堂“成長”的規律;豐富課堂教學方法,讓課堂充滿“智慧”;開發課堂教學活動,讓課堂充滿“活力”;追求課堂教學藝術,讓課堂充滿“陽光”;錘鍊課堂教學用語,讓課堂擁有“清澈”的語言環境;應用現代教育技術,讓技術成為課堂的“僕人”。

通過學習,我覺得要使課堂達到高效,教師必須注重教學中的每個細節,處處為學生的發展著想,每個細節問題的思考、每個方案的`提出,都要考慮到是不是對學生的學習和可持續發展有效。

回想自己以往的教學,還存在許許多多的問題,要學習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多向名家名師學習,多看看他們的教育心得和經驗體會,讓自己儘快成長起來。古人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我想如果我們從小事做起,從細微之處做起,關注細節,一定會成功。

美在課堂讀後感篇5

在成長過程中,無數本書滋養著我,伴我度過漫漫長途,我對書的渴望就像魚對水。有人說讀一本好書,就像交了一個益友,當一本書真正融入你的心裡,你就會有這種感觸。

今年暑假,我拜讀了名著《水滸傳》。雖然以前看過電視,但看的是熱鬧。而書中細緻精彩的描繪,讓我對水滸英雄的忠、信、義,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還有宋江的領袖才能,吳用的神機妙算,李逵的粗魯莽撞,魯智深的俠肝義膽,武松的神威神勇,林沖的驍勇善戰,燕青的伶俐機靈……他們每個人的遭遇都險象環生,扣人心絃。

那一個個個性鮮明的角色印在我的腦海,揮之不去。直到現在,我依然為他們的結局而感嘆。但轉念一想,覺得又能怎樣呢?或許那已是最好的結局了。那個時代成就了他們,卻也毀滅了他們。但到最後,他們的情也依然存在,想起吳用、花榮隨宋江自殺,我眼中便盈滿了淚水。

一個“義”字,包括了太多的內容。《水滸傳》中一百零八位好漢,為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就只為了一個“義”字。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為一個“義”字。由此可見,一個“義”字雖然只有三筆,有時卻要用一個人的生命去寫。在現實生活中,給人讓座幾乎誰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於危難之中卻不是誰都可以做到的。因為它需要有相當的勇氣,甚至是一命換一命的決心。

現實中,“義”字也滲透到我們的生活。對朋友講義氣,是小義。對素不相識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種正義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實際意義上的大義。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大義的民族,多少義氣凜然的革命烈士,用他們的滿腔熱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國。董存瑞捨身炸暗堡,黃繼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機槍,這些都是炎黃子孫大義的延續,是中國歷史上揮之不去的光輝。

一個人,可以不相信神,卻不可以不相信“神聖”。當前,我們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務就是珍惜時間,努力學習,將來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昌盛。因此,這也是我們民族大義的根本所在。讓我們相信這一份“神聖”,用自己的雙手去維護這一份“神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