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戲李白讀後感7篇

當我們看完一本書籍後,可以將讀後感寫好,找到個人對原文感受最深的部分之後,才能將讀後感寫好,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戲李白讀後感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戲李白讀後感7篇

戲李白讀後感篇1

這幾天在家拜讀偉大詩人“詩仙”李白的詩作,心中頗有感觸焉。

李白,是我國曆史上最著名的詩人,他在詩壇上是詩壇泰斗般的地位,詩歌出盛唐,盛唐出李白,一句話,他是詩壇上的老大,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般的存在。所以他的名字和他那些鬼斧神工般的詩歌一起萬世流傳,永垂不朽!成為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精神食糧。

做為一箇中國人,我對李白非常崇拜。記得讀國小時學的第一首詩就是李白的《靜夜思》,那時很小,對詩中包含的思鄉之情根本無法理解,只是覺得讀起來朗朗上口,很愛讀。後來陸陸續續學了他的《望廬山瀑布》《早發白帝城》等等,終於牢牢記住了這個名字。到了上中學又開始學他的詩,在我的印象中,只要我在上學,我就無法避免地讀到他的詩,這時才感覺到原來他的詩那麼重要,但說實話,不知是年齡問題還是缺少生活感受,我不是很能體會他的詩歌中所蘊藏的情感和精髓。

現在自己長大了,參加工作十來年了,人生的酸甜苦辣鹹都嘗過了,人情世故也稍微懂點了。這時我再來讀李白的詩,我突然有種醍醐灌頂、豁然開朗的感覺。邊讀他的詩,他的形象在我的腦海中立體豐滿起來,不再是遙不可及、模糊的影子。他的不平凡曲折坎坷的一生,滿腹才華、滿腔熱情、滿腔抱負卻始終無法得到施展,得不到重用而鬱悶惆悵、憤懣難平的心情始終相伴一生,讓他只能借酒銷愁。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當我讀到《行路難》中的“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時,我眼前浮現出詩人拔劍四顧,心裡無比茫然,不知自己今後的路在何方,連自己最愛的美酒都沒有興趣了,這時我的心中一酸,眼中差點湧出淚花,我心痛啊!這樣才華橫溢的`詩人卻得不到重用,只能惆悵地離開長安。離開長安後,他開始了十多年的。四處漂泊的生活,居無定所,四海為家,想尋找一個門路,實現自己為國為民的抱負理想,而始終不得。詩人越來越失望,越來越惆悵。發出了“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裡,何處得秋霜。”的感慨。為什麼有這麼多的白頭髮,是誰讓我滿頭白髮?是愁緒啊!是愁白了頭啊!

戲李白讀後感篇2

許多年前我就讀了李白的《將進酒》,並且很快就背下來了。這種歌行體詩歌,雖然不像律詩絕句那麼工整,簡潔,但比律詩、絕句更自由活潑、暢快淋漓。在自由和暢快的誦讀中感受詩人的愁緒、自信和才氣。一次又一次地感慨著:有才氣,真好。

將進酒,無非就是勸酒詞。這種家長禁止老師批評配偶反對社會聲討的行為經李白一說一寫,竟然能成為千古絕唱。俗人喝酒喝多啦,只能是酒鬼,能睡、能吐、能哭、能笑、能罵人、說廢話、發酒瘋。李白喝多啦,卻能“斗酒詩百篇”萬人傳頌,把自己喝成酒中仙。這種境界,只有李白這種有大才的人才能達到。有才氣,真好。酒,就成了他表現才氣的催化劑。

一般人喝酒澆愁發牢騷吹噓自己,往往挺煩人的。可李白不是一般人啊,有這分非凡的才氣撐著,人家懷才不遇喝也有情可原,愁也愁之有理。人家會須一飲三百杯是豪放;黃河之水天上來是勢氣;拿五花馬,千金裘換美酒是相信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人家連歪理邪理都能說的頭頭是道,有理有據,連頭髮朝如青絲暮成雪和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都能成為將進酒,杯莫停的理由。不但堂而皇之寫,而且還能如此深入人心,令許多人讀出許多感慨,引起許多共鳴,人家連頭都是縱穿古今的萬古愁。有才氣,真好。怎麼做都對,怎麼說都有理。

自然我們今天也不用上什麼萬古愁啦,只有找準目標,持之以恆,努力提高自己的才氣,各種展示平臺都歡迎我們光臨,膽氣和自信也會隨之而來,大量粉絲也會蜂擁而至,那我們就愛怎麼豪放就怎麼豪放,愛怎麼瀟灑怎麼瀟灑。李白的將進酒早已告訴我們:有才氣就有實力,有才氣就有魅力。有才氣,真好。讓我們共同努力吧!

戲李白讀後感篇3

就政治而言,仕途並不適合李白去涉足,因為這位“酒中仙”的詩人所質是他人少有的。而詩人氣質愈濃愈重,在政治上就越不會成熟,即便在智慧和情感上他都是智者,他依舊改不了滿腹的不合時宜。

在我看來,李白的一生被和現實所禁錮和束縛。

“仗劍去國,辭親遠遊”是時李白二十四歲,風華正茂的他便開始向詩壇進軍了。他是個才子,“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但他根本不屑於去做一個儒家忠實的信徒。他想像莊子一樣站在九天絕頂觀俯人間,所以我們可以輕易感受到他有一種天上地下獨往獨來的氣概,固然是由於他站在盛唐這座歷史的高峰上,因此,他嚮往的是“其翼若垂天之雲”的大鵬。他喜遊,廣博的見識充實了他的.人生色彩。我們瞭解,李白做過隱士、道士、遊俠。他的志向立得遠,但他只是一個自以為是超一流的政治家而其實根本不懂政治的詩人。栩栩然得意的他曾一廂情願地認為有皇帝的召見就可以大展鴻圖了。然而他錯了,他是完全在中的詩人,他陷入屬於自己所不能脫出的夢境之中,殘酷冷漠的現實給予他的在欣喜之後,只有傷——而這些,除了社會和客觀因素外,更是因為他濃重的詩人氣質。

李白的氣質,用浪漫來形容為好,但說他傲一點也不為過。他的傲完全出於自然,傲也是他一生最鮮明的寫照。正因為他的秉性,他始終保持了一顆純樸的童心,也就是說,他用以衡量世間的眼光總是帶著浪漫的情感和稚嫩的理解。他將寄於自己的仕途,而唐的官場的複雜性妄將他的人格死死地框祝李白是框不住的。所以,他和社會明顯格格不入。他的狂在人們心中留下的印象豐富得驚人,他沒有停滯抑或封閉自己,他一旦找到了屬於的起點和空間,就不會猥瑣和。詩人一生所追求的,往往卻難以在現實生活中得到滿意的,

李白的性格和氣質,使他迷離在這清醒的塵世之中。

可以說,沒有李白,盛唐的精彩大為遜色。余光中《尋李白》寫得好“放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口一吐就半個盛唐”。顯然是有些誇張了。但我們應該明白,李白所給唐增添的華彩也並非其他人所能比的。可以說只有唐代,能接受李白這個狂人;也只有李白的狂放,能舉起詩歌的火炬,來照亮輝煌壯麗的唐代。李白的性格是改不了的,他若做雲,便偏要飛到九天之外,他若為風,便偏要到海上興浪。他和我們同樣不想信浪漫化的生命中會有失敗的慘痛。他想把物件化侷限於自己的前程,換而言之,他有著對這個人世的佔有慾。因此,無論何時,他都不會毀滅他自己獨有的美感,他也同樣不會止步在生命失意的平原上觀看落魄的景象。於是,“安史之亂”爆發後,李白投在李?的帳下。他入宮三個年頭,得罪了楊貴妃,高力士,自己也苦不堪言,但還是想著為國效力。我們再品他的昂揚鬥志“三川北虜亂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湖沙……”詩人就是詩人,他總是美感的主人,所以,他從來不會受自己的象化的美感產物所支配。人的生命沒有定式,但李白似乎終究是走不出他的定式——就在他想大顯身手的時候,李?野心膨脹,不聽調遣,結果發生內訌,被唐肅宗消滅。而捲進爭奪皇室寶座的鬥爭中失敗的詩人李白,卻幸運地活了下來。

詩人就是詩人,李白不是政治家。

合格的詩人大都逃不掉有一些特有的情愫,李白在雖政治上失意不斷,但其詩中所有的意象都可以說是他的審美感受的特殊寄託者。我不敢肯定他的詩是否是一種哲學式的人生,但我敢說他的每首詩都牢牢地固結了自己的情懷。不能說李白沒有慾望,我已提過,他有著對這個人世的佔有慾,他處處都以自己吞吐宇宙的豪氣,賦予自然景物以崇高的審美價值。他有著如此廣闊的胸襟,其實,那半個盛唐早就歸他所有了。

據傳說,李白是從採石磯的捉月臺,為捉到跳入而死的。李白的死竟也如此浪漫,這也是一代詩仙的命運悲劇。但我們相信,他的文字風格是不會蒼老的,他只是化成了他詩中的那隻大鵬,在他自己的天空下,“扶搖直上九萬里”……

戲李白讀後感篇4

“仗劍去國,辭親遠遊”是時李白二十四歲,風華正茂的他便開始向詩壇進軍了。他是個才子,“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但他根本不屑於去做一個儒家忠實的信徒。他想像莊子一樣站在九天絕頂觀俯人間,所以我們可以輕易感受到他有一種天上地下獨往獨來的氣概,固然是由於他站在盛唐這座歷史的高峰上,因此,他嚮往的是“其翼若垂天之雲”的大鵬。他喜遊,廣博的見識充實了他的人生色彩。我們瞭解,李白做過隱士、道士、遊俠。他的志向立得遠,但他只是一個自以為是超一流的政治家而其實根本不懂政治的詩人。栩栩然得意的他曾一廂情願地認為有皇帝的召見就可以大展鴻圖了。然而他錯了,他是完全在中的詩人,他陷入屬於自己所不能脫出的夢境之中,殘酷冷漠的現實給予他的在欣喜之後,只有傷——而這些,除了社會和客觀因素外,更是因為他濃重的詩人氣質。

李白的氣質,用浪漫來形容為好,但說他傲一點也不為過。他的傲完全出於自然,傲也是他一生最鮮明的寫照。正因為他的秉性,他始終保持了一顆純樸的童心,也就是說,他用以衡量世間的眼光總是帶著浪漫的情感和稚嫩的理解。他將寄於自己的仕途,而唐的官場的複雜性妄將他的人格死死地框祝李白是框不住的。所以,他和社會明顯格格不入。他的狂在人們心中留下的印象豐富得驚人,他沒有停滯抑或封閉自己,他一旦找到了屬於的起點和空間,就不會猥瑣和。詩人一生所追求的,往往卻難以在現實生活中得到滿意的,李白的性格和氣質,使他迷離在這清醒的塵世之中。

可以說,沒有李白,盛唐的精彩大為遜色。余光中《尋李白》寫得好“放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口一吐就半個盛唐”。顯然是有些誇張了。但我們應該明白,李白所給唐增添的華彩也並非其他人所能比的。可以說只有唐代,能接受李白這個狂人;也只有李白的狂放,能舉起詩歌的火炬,來照亮輝煌壯麗的唐代。李白的性格是改不了的,他若做雲,便偏要飛到九天之外,他若為風,便偏要到海上興浪。他和我們同樣不想信浪漫化的生命中會有失敗的慘痛。他想把物件化侷限於自己的前程,換而言之,他有著對這個人世的佔有慾。因此,無論何時,他都不會毀滅他自己獨有的美感,他也同樣不會止步在生命失意的平原上觀看落魄的景象。於是,“安史之亂”爆發後,李白投在李?的帳下。他入宮三個年頭,得罪了楊貴妃,高力士,自己也苦不堪言,但還是想著為國效力。我們再品他的昂揚鬥志“三川北虜亂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湖沙……”詩人就是詩人,他總是美感的主人,所以,他從來不會受自己的象化的美感產物所支配。人的生命沒有定式,但李白似乎終究是走不出他的定式——就在他想大顯身手的時候,李?野心膨脹,不聽調遣,結果發生內訌,被唐肅宗消滅。而捲進爭奪皇室寶座的鬥爭中失敗的詩人李白,卻幸運地活了下來。

詩人就是詩人,李白不是政治家。

合格的詩人大都逃不掉有一些特有的情愫,李白在雖政治上失意不斷,但其詩中所有的意象都可以說是他的審美感受的特殊寄託者。我不敢肯定他的詩是否是一種哲學式的人生,但我敢說他的每首詩都牢牢地固結了自己的情懷。不能說李白沒有慾望,我已提過,他有著對這個人世的佔有慾,他處處都以自己吞吐宇宙的豪氣,賦予自然景物以崇高的審美價值。他有著如此廣闊的胸襟,其實,那半個盛唐早就歸他所有了。

據傳說,李白是從採石磯的捉月臺,為捉到跳入而死的。李白的死竟也如此浪漫,這也是一代詩仙的命運悲劇。但我們相信,他的文字風格是不會蒼老的,他只是化成了他詩中的那隻大鵬,在他自己的天空下,“扶搖直上九萬里”。

戲李白讀後感篇5

謳歌理想,抒發悲憤

李白以不世之才自居,以“奮其智慧,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的功業自許,一生始終不渝地追求實現濟蒼生、安社稷的理想。他以大鵬、天馬、雄劍自比:“大鵬一日同風起,摶搖直上九萬里。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上李邕》)。

蔑視權貴,追求自由

他覺得憑藉自己的才能,可以“出則以平交王侯,遁則以俯視巢許”(《送煙子元演隱仙城山序》),對於那些靠著門第蔭封而享高-官厚祿的權豪勢要,他投以強烈的卑視,表現出傲岸不屈的性格。他蔑視封建等級制度,不願阿諛奉迎,也不屑於與俗沉福現實的黑暗使他李白圖片

理想幻滅,封建禮教等級制度的束縛使他窒息,他渴望個性的自由和解放,於是採取狂放不羈的生活態度來掙脫桎梏、爭取自由。其表現方式或縱酒狂歌,尋仙學道,然而,酒既無法銷愁,神仙更虛無飄渺,於是他“一生好人名山遊”(《廬山謠》),把美好的大自然作為理想的寄託、自由的化身來歌頌。他筆下的峨嵋、華山、廬山、泰山、黃山等,巍峨雄奇,吐納風雲,匯瀉川流;他筆下的奔騰黃河、滔滔長江,盪滌萬物,席捲一切。表現了詩人桀傲不馴的性格和沖決羈絆的強烈願望。

揭露現實,抨擊時政

這是李白對社會的憤怒抗爭,是他叛逆精神的重要體現。他反對玄宗好大喜功,窮兵黷武,揭露將非其人,致使百姓士卒白白送死,由於玄宗的驕縱,宦官權勢炙手可熱……通過對政事朝綱的分析,併到幽燕的實地觀察,李白以詩人的敏感,洞幽燭微,在當時詩人中他和杜甫最早揭示禍亂將作。“安史之亂”爆發,他的愛國熱情因此昇華,擺脫了用藏出處的矛盾。他的反抗性格和叛逆精神具有深刻的愛國內涵,並富於社會意義和時代特徵。

情緒起伏,充滿矛盾

他既有清高傲岸的一面,又有庸俗卑恭的一面,他的理想和自由,只能到山林、仙境、醉鄉中去尋求,所以在《將進酒》、《江上吟》、《襄陽歌》等詩中流露出人生如夢、及時行樂、齊一萬物、逃避現實等消極頹廢思想,這在封建社會正直孤傲的文人中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豪邁奔放,清新飄逸

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他性格豪邁,熱愛祖國山河,遊蹤遍及南北各地,寫出大量讚美名山大川的壯麗詩篇。他的詩,既豪邁奔放,又清新飄逸,而且想象豐富,意境奇妙,語言輕快,人們稱他為“詩仙”。

戲李白讀後感篇6

說起將進酒,就不得不提前一個人,那就是詩仙‘李白’,他是浪漫主義詩人,主要作品有《靜夜思》,《行路難》,《望廬山瀑布》等,都出自他之手,他為我國的文化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當然,他的詩以逍遙自在著稱。而詩聖‘杜甫’的詩,卻大多悲壯。所以,我比較喜歡李白的詩,特別是《將進酒》,給人一種豪情壯志的感覺。

首先,就要從開頭開始。‘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一聽,就給人一種豪情壯志的感覺,由此,他激勵我們奮發向上,不要氣餒,只要努力就一定會有好的結果。‘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告誡人們人人都要得意的時候,不能驕傲,要順其自然。‘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意要告訴人們不能太注重錢財,不管有多少錢財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君莫停。有多少終究是身外之物,倒不如好好珍惜自己的才華。‘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君莫停’說明了李白心中的無奈。‘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表現了人不能太注重錢財,倒不如長醉不復醒,但誰又知借酒消愁愁更愁。‘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借曹植,來說出自己心中所想。可謂心之豪情大發。

我們說不出李白的豪情壯志,說不出他的逍遙自在,他看破紅塵,生亦何歡,死亦何苦。李白乃一代名詩人,李白深刻的寫出自己的豪情壯志,用將進酒來抒發自己心中之情。望《將進酒》能流芳百世。

戲李白讀後感篇7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念著一首首朗朗上口的詩,更隨著它的腳步走進千年前的那個黃昏,閉上雙眸,似有若無的情懷衝擊著腦海。涼意悄悄從腳尖再灌入腦中,就像身處一片田園,麥芽的氣息陶醉在夢魘之中;又彷彿倚在天邊,去尋覓著他的身影。

你是四海為家的遊子,張口是道,曾心懷天下,時愉悅,時憂愁。你從畫中來,傲然的身姿被撒上淡淡月色,你又墜於富麗堂皇的朝廷,眉心帶著你的執意,你的心心相念。卻苦於在朝中墮落不堪,輕風撫亂你的髮絲,你又挺起倔強的身軀往心中的方向漫步而去。你輕輕嘆息,好似是有力無氣,你心繫天下人,又有何人來將你救贖?

你踏上心田,渡上木舟,向著遠方追隨著那一抹潔白。芬芳馥郁的水仙好似你憶中的青蓮鄉,你的心微微觸動,卻又狠了狠心從它身旁略過。展豔七分的櫻花開遍你的路途,嬌豔誘惑著你的思慮,你不禁沉醉其中,然而它帶給你的只不過是虛榮。你盤然醒悟,隻身從落花上踏過,眼神中反映著堅定。你又和輕盈嬌嫩的桃花擦身而過,而不為它所動。可你卻把腳步悄然停在了一樹潔白雅緻的李花前,你驚歎於它的聖潔,世間竟有與出泥而不染的荷花爭淨的花朵!你的欣喜脫口而出:“李花怒放一樹白!”從此,你有了一個名字——李白。而你這名字註定要踏破詩界,不染世塵而曉白於天下。

我們的思念相隔千年,卻輕易越過時間的洗禮。你我如同陌人,你醉於寫詩,而我卻傾倒在你的白紙黑字之中。你總是立在柳樹下,柳枝時常輕撫著你的思緒,而你時常對默不作聲的柳樹傾吐心聲,那,是有多般寂寞呢?記掛之人在鄉間,想念之人在他鄉,思念之人已去天邊把酒當歌,只留你在這人世間徘徊。“吾欲攬六龍,回車掛扶桑。北斗酌美酒,勸龍各一觴。富貴非所願,為人駐流光。”你天真的“勸酒”觸動了多少人對人生的無限依戀,對生活的渴望,人世間的美好就像釀就的美酒,儘管它美中不足,你都能坦然相對,真不愧有“豪放情懷”的佳稱。

在落葉歸根之季,你輕輕拾起這些凋零的落花,這似夢非夢的記憶牽動著你的憂傷,你張口唸到:“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你輕嘆眼前的事物是如此清晰,可誰又能得知此時已經物是人非了呢?故人已離去,花兒自開自落還有何意義呢?今天你將落花埋葬在閏土之中,何年何日時又有誰將你埋葬呢?

時光流逝,歲月匆匆。時間奪走了你的歲月卻奪不走你的初衷。你踩著皎潔的月色,在千年後的夜晚,輕輕走向天際。你是否一步一回頭地望著你的故鄉,你的祖國?你還記掛著你的後人,你的家人嗎?你在月光下的守望誰又會留意呢?

雖說你筆下的是寥寥幾句詩,卻將我們的社會醜美無聲無息地描繪了出來。你將自己的血淚蘊藏在詩句之中,刺目地告誡我,人生的另一種意義。你那總是不捨,無奈的眼神總在我的腦海裡浮現,而你在我的眼中看到了另一個你:那個以酒解愁,喜來作詩,感嘆人生太過滄桑,欣於人生浮沉之中的你才是最真實的你啊!

你停下了手中的筆,將執念永存於流傳世間的詩歌之中。此時回眸一望,彷彿看到了你臉上最為真切的笑顏。

標籤:讀後感 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