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自己的自己做讀後感精選5篇

通過讀後感,我們可以思考角色的成長和改變如何貫穿整個故事,寫讀後感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文學作品的背後意義,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自己的自己做讀後感精選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自己的自己做讀後感精選5篇

自己的自己做讀後感篇1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偶像,有的人的偶像是明星、是歌手、是同學或是幹某份職業的叔叔阿姨,這篇文章的主人公也是,讓我帶領大家來了解這個故事吧。

主人公的名字叫馬玲淑,於是取外號叫“土豆”,她最想要的是一雙銀白色的靴子,那靴子的靴口垂下粉色喇叭花一樣的小鈴鐺,走起路來發出好聽的聲音,可惜她們家非常貧窮,鞋子是許多種顏色混合的布鞋,每天放學都得坐著她爸爸媽媽那輛破舊的自行車。而她的同學巴璧,外號“芭比”就有著這麼一雙漂亮的靴子,上學放學都坐著轎車回家,家裡有著綴著白色蕾絲花邊的粉色連衣裙,她還會拉小提琴;許多同學都被她征服,土豆可以說視她為偶像。

一次體育課,芭比不小心扭到了腳,不能穿那雙靴子了,老師一眼就瞥見了土豆那雙布鞋,於是芭比穿上了土豆的布鞋,土豆穿上了自己夢寐以求的靴子。自從那次以後,她們好像身份互換了一樣,過上了對方的生活。土豆雖然擁有了豪華的一切,但他的同桌是胖胖的張磅,再也沒有以前那個給他吃巧克力的同桌了,父母也總是吵架;而芭比則過上了美好的日子,學校裡總能吃到甜甜的巧克力,回家也能嚐到媽媽包的餃子,還有恩愛的父母。土豆後悔了,她要求換回來,於是一些變成了原來的樣子。

其實每個人還是做自己最好,沒必要模仿別人或奢望別人的東西,那樣你會得不償失。每個人有自己的優缺點,也有別人不能擁有的東西,所以讓我們做回自己!

自己的自己做讀後感篇2

向來喜歡讀勵志的書,不僅可以洗淨心中因現代的生活壓力和快節奏積澱下的灰塵包袱,輕鬆上路,更可以使心靈得到放鬆昇華,從而更加熱愛生命,生活,更加堅強的面對生活中的坎坷和艱辛,更加真切用心地體味生命的真諦。生命只有一次,難道我們不該做最好的自己嗎?只有這樣,當我們回首走過的漫長人生道路,才會無所遺憾。

?做最好的自己》這本書極好之處便在於,它幫你更好的理清了這個目標、這個過程,好書的魅力便在此:醫治你心靈的創傷,解答你心頭的疑問,在你迷茫痛苦猶豫不前時,給你重新上路的勇氣和決心。

首先我們要有很好的人生態度和哲學,態度決定一切,決定著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決定,自己的行動,自己的感受,從而也就決定著我們自己的人生。書中講到“擁有積極樂觀的態度,樂觀面對人生。有勇氣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有胸襟接受不可改變的事情,有智慧來分辨兩者的不同。”短短几句話卻道出了快樂人生,做真實自己的真諦。話雖簡單,卻需要智慧和勇氣來執行。

其次是自我定位,自我認識非常重要,應該說是人生最重要的第一步。如果我們連自己都無法認清,還怎麼去認識別人、認識世界、創造世界呢?如果感到迷惑了,感到痛苦了,那麼很有可能把自己丟了,或是自己沒考慮到內心的需要,但是它還是深深的藏在我們的內心深處,它在呼喚著我們,渴望著我們的重視。有了很好的自我定位,就可以制定與之相適應的目標了。當年周瑜被諸葛亮氣死,就是沒有通達這個道理,沒有給自己一個很好的定位,不是既生瑜何生亮,而是上天生瑜有瑜存在的理由,而生亮又有亮存在的道理,人和人之間是沒有可比性的,任何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找到自己的位置,興趣和努力的方向,瑜豈不也樂哉?

書中闡述了幾個成功的要素:積極、同情心、自信、自省、勇氣、胸懷,包括所講的:只要是對別人有用有益的事就會感到快樂和幸福。這其實是一個人高尚品質和修為的表現。厚德載物,厚德才能載的起生命的重量,載的起快樂和成功。一個人只有具備替他人、替社會考慮的善心,才不會侷限於自我狹隘的小世界裡,才能對事情拿得起放得下,才能享受內心充實、平靜祥和。成功的定義不是一夜致富,不是獲得不義之財,不是暫時在某個方面佔了所謂的優勢和便宜,那是狹隘的暫時的心理滿足而不是成功。成功是做最好的自己,做對他人有益的自己,從中收穫的喜悅、幸福是最美的體驗。

“最好”這兩個字代表今天和明天的自己比昨天的那個我更出色、更自信、更進步,也就是不斷攀爬屬於自己的成功之路的階梯,一步一步接近人生的成功高臺!

自己的自己做讀後感篇3

一直很欣賞李開復老師,印象最深的是幾年前他的一次演講,其中有一句話一直記著,“有勇氣來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有胸懷來接受不可改變的事情,有智慧來分辨兩者的不同”。當時並不很理解這句話,只是覺得有種神奇的感覺就莫名其妙的給記住了,也許是冥冥中就早已註定的,讓我經過跌跌撞撞幾年的成長後,有了一些人生閱歷和自己的感悟,才給我碰見開復老師親筆撰寫的《做最好的自己》這本書,得以真正透徹地瞭解那句話的本意。

本書主要圍繞開復老師提倡的成功同心圓展開,先講價值觀,再講態度,而後講行為。用開復老師的話講,就是,一個人想成功,就必須首先擁有正確的價值觀,因為價值觀是指導所有態度和行為的根本因素。如果價值觀不正確,一個人無論怎麼努力,都會像南轅北轍的趕車人那樣離成功越來越遠。這讓我不由的想起稻盛先生的成功方程式,驚歎成功的道路有許多,但成功的哲學是如此相似,雖出乎意料,卻是情理之中。

其實書上所講的很多內容我們都是知道的,也懂的,卻也是我們平時沒有做到的,這本書給我們一種“做最好的自己”的強烈意識,指引我們走向正確的道路。我想說,這本書是值得我們仔細品讀和思考的,更重要的是把自己的精神感悟在這本書的指導下付諸實踐。開復老師在書中告訴我們,不要讓事情找上你,應主動對事情施加影響,這就涉及到一個主動性的問題了,就我身邊的現象來說,在校大學生的主動性確實不高,很多同學想參加創新實驗卻不主動聯絡老師;想參加某競賽卻不主動組隊,而在等待他人來找;不主動完成作業,而是抄襲其他同學的成果。

如是現象之多不必贅言,只想呼籲同學們提高自身的主動性,事情往往不是嘴皮子說說就能成的,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關於那句話,應該這樣說吧,人生最大的遺憾莫過於輕易地放棄不該放棄的東西,或者固執地堅持了不該堅持的。正因為如此,我們就需要勇氣來主動影響或改變那些可以改變的事情,需要胸懷來接受那些我們不能夠改變的事情,用我們的智慧來分辨哪些是我們可以改變的事情,哪些不可以,然後把有限的時間用在我們能夠解決的事情上。而擁有這樣一種分辨的智慧是需要我們不斷去努力去經歷去感悟的。為此,我們也要讀更多的好書,汲取更多過來人好的經驗和見解。

自己的自己做讀後感篇4

?做最好的自己》雖不是什麼教育名著,可是在細讀之後,感覺自己的靈魂和胸懷被洗滌得通透而寬廣,不亞於那些教育名著給自己的啟發。

?做最好的自己》一書是李開復博士結合自己人生的經歷和事業成功的經驗,寫給中國的青少年,是幫助他們實現成功的方向指引。書中運用很多的例子闡述了“成功同心圓”的理念,為中國的青少年指明瞭成功的方向。《做最好的自己》這本書,從書名直觀的分析,就是一切要從自身出發,尋找併發掘自己的潛能,在高尚的人生觀指導下,讓自己生活得快樂,follow my heart,讓自己隨心,在每件事情上做到讓自己滿意。儘管這本書是寫給青年人的,但我讀來依然感覺受益非淺。以下幾點是我體會最深的:

一、對孩子的教育。這裡的孩子既是自己的孩子,也包含少藝的孩子,長期從事教育工作,心裡很清楚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對孩子有著直接的影響,但是在情急之下,也會做些很衝動的事情,說些很過頭的話,冷靜下來後悔不跌。作為母親和教師雙重身份,以後要更注意自己各方面的言行,對孩子們起到更好言傳身教的作用。

二、對自己生活、工作的影響。“有容德乃大,無求品自高”,應當寬容地對待所有人和所有事。努力做事,誠懇待人,高調做事,低調做人,讓自己的胸懷更加寬廣,微笑綻放心間,快樂的工作,開心的生活。“寬以待人,嚴以律已”,常懷一顆感恩的心,真誠的心,善待身邊每一個人。

作為一名教師,步入教育崗位多年,心裡一直感覺教師是自己最摯愛的職業,讀完《做最好的自己》後,深深感受到:儘管我不是教育崗位上最好的老師,但可以盡我所能做最好的自己——一名普通而平凡的美術教師。書中講到:一個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須先要學會做最好的自己。我喜歡這一段話:“每個人都是一棵樹。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我所謂的“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著要儘可能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達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成功”並非僅僅是指這個專家、那個老總,如果一個人在一生中能將自己活到最好的程度,凡事都盡最大努力了,那他就是成功的,他無憾的經歷了生命。

“做最好的自己!”是一種平和的心態,也是一種激情的行動;是對某種慾望的放棄,也是對某種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細節,也是輝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輕勝馬”的閒適從容,也是“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的蕩氣迴腸。就這樣做最好的自己吧!努力做最好的老師,做最好的同事,做最好的親人,做最好的朋友。

自己的自己做讀後感篇5

最近我拜讀了李開復先生的《做最好的自己》,這本書我在本科期間雖然讀過一次,但沒有細細品味。當我在家中書櫥再次看見這本書時,不禁想要重新研讀一番。

作者藉助書中的這些文字向我們講述了他自身的經歷,並且希望這些經歷可以幫助中國學生遠離困惑,走向卓越。

看到這個標題——《做最好的自己》,很多人會覺得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當然,我也不例外。再次拜讀後,我明白這本書是在講述成功的各種因素,而李開復先生所認為的或者說他所傳達的關於成功的信念就是:“人人都可以成功,我可以選擇我的成功。”

全書分為十五個章節,每一個章節都在講述通往成功道路的必備因素,而每一個章節都能讓我有很多的感悟和收穫,而現在,我想選擇其中的三個點來詳細講一下我的感悟和收穫:

積極主動——成功的選擇在於自己。

中國的學生,從出生開始就是父母在幫助他們選擇目標:好的國小、中學、大學,甚至工作等等。直到現在,很多中國的學生都是在進行被動選擇,導致他們習慣性的尋求幫助,遠離獨立的思考,從而容易對別人心生抱怨,卻不在自己身上下功夫。讀完這個章節,讓我深深體會到這個社會需要的是積極主動的人,自己的事情只有自己才能選擇、接受和處理。同時,只有自己選擇到底、負責到底,才能夠規劃和管理自己的事業,完成自己想要達到的目標。

本章節李開復先生不僅僅談論了積極主動的影響和作用,他還告訴我們怎樣才能夠成為積極主動的人:

(1)永遠樂觀的心態;

(2)遠離被動的習慣;

(3)對自己負責,把握自己的命運;

(4)積極嘗試,邂逅機會;

(5)充分準備,把握機遇;

(6)積極爭取,創造機遇;

(7)積極地推銷自己。

我覺得積極主動首先應該在心態上積極,告別過去不夠積極的自己,從改變自己的內部開始;其次就是不畏懼失敗,只有積極面對失敗,才能不斷嘗試突破新的自我;最後我們還要學會積極主動地推銷自己,雖然俗語說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是深處於當今的社會大環境中,根本沒有時間讓別人去發掘你,只有自己不斷推銷自己的才能,才能夠讓別人都肯定你、賞識你。

有效執行——邁向成功的階梯。

很多人喜歡說“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對於這句話,我並不是很認同,理想的確豐滿,但現實其實沒那麼骨感。理想需要通過計劃一步一步實現,有效的計劃才是實現理想的階梯。現實的大環境雖然有那麼一些的骨感,但是自己執行力才是理想實現的關鍵。本章節告訴我們執行力的八個階梯:周密的計劃;明確的目標;差距分析;迴圈修正;堅強的毅力;良好的習慣;管理時間;多管齊下。

不難發現,我們在制定計劃的時候都是滿懷希望,但是在執行過程中往往會發現很難完全達到自己期望的那樣。計劃在紙上永遠是沒有價值的,只用將文字有效執行併成為現實才是成功。執行力的八個階梯詮釋了在執行的過程中,怎樣才是有效的執行計劃,這不僅僅是執行力方法的問題,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堅強的毅力和對時間的管理。我們經常會在書中看到“一萬小時定律”和“21天習慣養成周期”,其實這是很簡單的一個道理:專注於一個方向,堅持下去,最後才能夠成為一個擁有正確執行力的牛人。

合作溝通——資訊時代的成功之道。

第一次讀這個章節的時候,因為經歷少我還沒有合作溝通的概念。但是當我再次閱讀以後,結合自己的工作經歷,這個章節讓我深有體會。很多工作不是一個人能夠完成的,而是要通過團隊裡所有人的努力才能夠完成。書中列舉了團隊合作中的四種不良現象:

第一,競爭心理作祟;

第二,“負面”默契,即知道任務不切實際,但是為了逃避責任,大家心照不宣選擇沉默;

第三,個人英雄主義;

第四:因小失大。

同時書中也找出了四種團隊合作準則,即團隊至上、互助互信;共同目標;個人品質和團隊領導。在團隊中,每一位成員都要做一個坦誠的人;以團隊利益為重的人以及擁有海納百川的胸懷。

在合作溝通中要想進行有效的溝通,需要我們進行有效傾聽+有效表達,即將資訊進行大腦儲存和吸收,然後將大腦處理後的結果有效輸出。這個環節中重要的不僅僅是輸入和輸出,大腦的資訊處理和結果呈現方式也很重要。不僅僅要聽,還要進行揣摩深意,即大腦必須經過複雜的演算法進行分析,這不僅僅是智商的體現,同時也是情商的體現。說到這,不得不說如何提高情商也是一門大學問,而馬雲說過:“智商是可以讀書讀出來的,情商則是倒黴倒出來的。所以,30歲之前智商和情商有些基礎以後,再選擇自己去創業。”

再次拜讀李開復先生的《做最好的自己》,讓我收穫良多,仔細閱讀可以發現每一個章節都可以單獨寫成一本書。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利和自由,做最好的自己是一個目標,能夠將書中的每一個章節內容實現自我消化和吸收,然後付諸於行動才能做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