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天問一號登陸火星個人感想三篇

  5月15日,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著陸火星。我們在為偉大祖國科技進步感到驕傲的同時,要更加堅持自立自強,為我國航天事業工作者致敬,並好好學習為未來航天事業做好只是儲備。今天本站小編為您精心挑選了幾篇關於天問一號登陸火星個人感想的優秀範文,感興趣的快來和小編一起學習吧!希望小編的整理能夠對你有幫助!

天問一號登陸火星個人感想三篇

天問一號登陸火星個人感想一

  素材角度一:勇於挑戰、追求卓越

  此次天問一號成功著陸火星,有兩個關鍵詞——“勇於挑戰、追求卓越”,無疑是中國“探火”精神的集中體現。

  所謂壯舉,皆因奮鬥。所謂奮鬥,重在傳承。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在建黨百年之際,到火星這顆“紅色星球”上去,這是一種科技實力的表達,更是一種精神力量的傳承——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我們只能止於至善;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我們註定勇往直前。

天問一號登陸火星個人感想二

  全民科技創新

  “天問一號”火星著陸更激發全民科技創新意識。從第一顆人造衛星到載人飛船,從“嫦娥”探月到“北斗”組網,中國航天每一次的重大突破,都會喚起公眾仰望星空的無限熱情,激發國人奮鬥自強的信心。“天問一號”登陸火星,承載著更多更大的期待,所引爆“火星熱”,得到了國民全力支援與高度認同,由此將喚起全民科技創新意識,建設航天強國需要這樣科技創新的精神力量。“火星熱”引發全民科技創新意識,將轉化為決勝脫貧攻堅、實現全面小康、建設現代化強國的強大力量。對此,我們要立足當下,不懈努力,奮發圖強,贏得未來。

天問一號登陸火星個人感想三

  1、中國,不容易!

  因為,我們的起步太晚了。

  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美國和蘇聯就已經多次發射火星探測器,到了上世紀70年代,美國就已經成功登陸火星。

  我們,現在才第一次嘗試。

  這中間的差距,並不僅僅只是晚了60年這樣簡單!

  我們作為追趕者,每向前邁出一步,每縮小一點差距,所付出的艱辛都是無法想象的。

  今年2月18日,毅力號成功登陸火星後,我們的天問一號還在環火星軌道上繼續執行。當時,就有聲音開始冷嘲熱諷,大意就是美國的毅力號發射晚,卻比我們早登陸火星,美國就是厲害,中國就是不行。

  當我們國家開始公開徵集火星車名字時,嘲諷的聲音又大了,甚至,編起了段子。那段時間,在很多相關新聞的下面,都有類似的留言:

  美國都登陸了,我們還在想名字呢;美國的直升機都在火星起飛了,我們還在想名字呢;美國都在火星上製氧了,我們還在想名字呢……

  我們沒有像美國那樣,在抵達當天直接著陸,這確實是我們與美國之間存在差距,沒有什麼可逃避的,沒有什麼不能直接面對的。

  畢竟,我們只是第一次,美國在這方面都折騰60年了。

  而且,火星著陸不但是個技術活,還得靠地圖。

  發展,只能靠自己。

  美國這次的毅力號,之所以在抵達火星當天就直接著陸了,很大原因就是美國操作已經熟練了,而且NASA已經花費了很長時間為備選著陸區積累高解析度影像資料。

  所以,美國毅力號登陸迅速。

  而我們,只能自己摸索。

  靠自己,最保險!

  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100年風雨兼程,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高峽出平湖、高原鋪天路,在海上架橋、把南水北調,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探海……一個個夢想變為現實。

  太空是屬於全人類的太空。如今,中國人實現了從地月繫到行星際的跨越,也必將貢獻我們的智慧和力量,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的開拓性貢獻。

  太空探索永無止境,太空夢圓任重道遠。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科技人才隊伍,科技的創新在制度優勢上搭建起的軌道上疾馳,這支隊伍的巨大能量必將隨著國家科技強國戰略的推進而迸發出來,最終完成突破資訊核心技術的大業。廣大航天科技工作者心懷“敢為天下先”的雄心壯志,培育“會當凌絕頂”的戰略視野,創造出“非對稱性”的殺手鐗,中國科技也才能真正實現從“跟跑”“並跑”到“領跑”的跨越。

  對中國航天而言,每一個新高度都是一個新起點,每一次叩問都是下一次探索的開始。未來的征程仍將充滿機遇與挑戰,需要我們以更大的智慧和勇氣去探尋未知世界的奧祕。獵鷹翱翔,長征起航;腳踏實地,再見真章。立足中國航天的實際,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一步一個腳印,我們終將抵達技術變革的奇點,一步步征服浩渺的太空,實現我們的偉大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