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2022關於《人間詞話》讀後感範文三篇

你要是想看對於中國舊文學的評論,那麼就一定要去看看《人間詞話》了,相信看完之後你一定會有很多啟發的,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2022關於《人間詞話》讀後感範文三篇,一起來看看吧。

2022關於《人間詞話》讀後感範文三篇
《人間詞話》讀後感範文1

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詞所以獨絕者在此。

靜安先生以“境界”二字作為文篇開首,奠定了中心,一詞知因,至於這果,還是要細細來品。葉嘉瑩先生曾提出過《<人間詞話>基本理論—境界說》,縱觀各位學者,讀者的評價多以“境界”而起。

詞始於唐,定型於五代,盛行於宋。與詩似而大不同,相對而言,詞的規格,平仄,韻律更為嚴謹,卻較多數書讀者傾心。我個人自小愛詞就甚於詩,有些許受不了詩那種五言七律的正統規格,卻作詩多於詞,詩的主體更易把握,不易離神。而詞雖然熟知創作基準,稍有不慎便易離神,換種說法散神。與靜安先生所說“境界”差不多。

“有境界則自成高格。”可見得,境界之於詞在靜安先生眼中的重要性。其境界為人不同為人同,故可獨樹一幟,從詞的發展來看,出彩詞作便是向我們一一印證了其沉澱的瑰麗。

《人間詞話》是靜安先生的大作。古往今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其對詞的評價極到位,以西方美學的觀點定義了中國傳統文化瑰寶,可是卻也如葉嘉瑩先生所言,受到中國封建古典文學的影響,使《人間詞話》沿用文言體,評價雖簡潔精煉,卻無法給讀者呈現出透徹的品詞之想,便略顯不足。這也是《人間詞話》被一些人所排斥的原因之一。

於我而言,其不然,這種言盡意未盡的表達方式,其實是給讀者擴充套件的空間。也並不是不可取

《人間詞話》讀後感範文2

誰道落花無情意?

詞,自古以來就是一種文化的詮釋,和詩歌一樣,它是我們華夏文化中一朵璀璨奪目的奇葩。喜歡古老的中國文化,更喜愛精美絕倫的詞,因而愛上了《人間詞話》。

在細雨紛紛的暮春,最愜意的莫過於手捧書卷,憩於窗櫺之旁,沏一壺香茗,享受極致的幽雅。好茶美景,名書在懷,實是人生一大樂事!細品《人間詞話》,讓靈魂在古詞中得以沖滌,然後緩緩地,帶著清新的心情,讓蟄伏的心靈重新煥發活力。

境界,是王國維先生最為看重的一個詞語,也是全書的核心。“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此言一出,如金石擲地。若無青蓮居士的曠達之境,怎會有“西風殘照,漢家陵闕”的千古氣象?若無歐陽修深沉之境,怎會有“人間自是有情痴,此恨無關風與月”“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的慨嘆?若無稼軒的豪放之境,怎會有“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的塞上絕唱?若無李後主幽婉之境,又怎會有“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幽怨之曲?

在《人間詞話》中古人造境不外乎以下三種:“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境雖過於平直,然登高遠望,無遮無攔,妙在深遠、曠達。凡造此種境界必以氣象取勝,無大胸襟,大豪氣難以為之。“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西風殘照,漢家陵闕。”是也,讀罷令人神清氣爽,胸襟開闊。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境雖有些柔弱,然感觸細膩,悽婉動人,妙在情真、意切。凡造此種境界必以性情取勝,無細緻的感受,痴迷的情懷難以為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是也,讀罷令人柔腸百轉,纏綿悱惻。

此二種境界易造,古詩詞中出現也最多,若論造境之難,之高妙當在第三種境界——“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境之妙在於“頓徹”,要入乎物中,又要超然物外,無宇宙間的大智慧而不可得。或許唯“靈性”二字可當之。凡含此境之作必為神品。“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是也。

造境之種類有三,造境之法卻只有一個“真”字。“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

欲成大事者,必須下定決心在自己的路是一直走下去,披荊斬棘,百折不回。然而第三境界——“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卻具有更豐富的內涵。是的,成功的靈感是一個不速之客,它永遠在不經意間光顧,如電光乍現。然而將這句話細細品呷,彷彿又能讀出一種超脫成功的喜悅,透著一絲智慧的禪意。

忘不了李後主之詞——那以血書成的文字。在他的筆下,詞不再是風月筆墨,而是生命與亡國之恨的長吟。“詞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李煜的詞之所以扣人心絃,是因為無論順境逆境,他都保有著一顆赤子之心。國破家亡,從君主淪為階下囚的命運不但沒有吞噬他的赤子之心,反而使他的性情愈發純粹,而他的痛苦也愈發深刻。“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這份深切的亡國之痛,也許深深觸痛作為前清遺老的王國維先生,在他的內心引起了激烈的共鳴。作為前清遺民,眼看國運日下,世道蒼涼,王國維先生卻只能是徒有心焦,也許他也曾感慨過“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也許他也想褪下長袍馬褂,換上盔甲,一如東坡筆下“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保家衛國。

在昆明湖畔,王國維先生縱身一躍,帶著一腔的熱血以及滿懷的無奈與憤懣,在年富力強之際早早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令人扼腕嘆息。也許那人心動盪的民國亂世,無從存放他的信仰,只有那方悠悠清泠的湖水,才是那顆赤子之心安眠的歸宿。我輕撫書冊,昔人已去,然而這由幾十條短句組成的著作,彷彿珠玉之聲,在每個愛詞者耳畔輕奏。

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間。

《人間詞話》讀後感範文3

隔與不隔是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裡提出的一對相反的審美概念。

隔,隔膜,是指在詩歌創作過程中,其情、景、辭,或是藝術構思,境界物化等,有關節不妥貼,不圓潤,給讀者造成隔膜。所謂不隔、與隔相反,詩歌創作完美渾成,詩意濃郁,形象鮮明生動,含意深厚耐人尋味,隔與不隔,既可以對一位詩人而論,又可就具體的詩作或手法而言。

這一點與大家熟知的王國維先生的讀書三境界說是一脈相承的。王國維先生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王國維先生認為詞以境界為上,判斷詞的核心標準是境界。

說老實話,我對詞是一無所知。但是我對王國維先生的境界說頗為認同,從事教育工作也當如此,不能靠技巧,而要靠真心。

我一直認為,當教師,尤其是班主任,主要就是和學生交往。我也一直和家長說,如果你能夠和孩子正常的、無障礙的交流,那就行了。剩下的就交給我了。現在的問題是,如何能夠在有學習壓力的情況下與學生正常交往。

於是乎,出現了多種不同的交往手法。比如,裝。有一個老師在介紹點名經驗的時候這樣說。開學第一天點名,發現有一個學生姓名不認識,怎麼辦呢?直接跳過出,點完以後,然後問,還有哪個同學沒有點到。其實,完全沒有必要,老師也沒有必要裝的高高在上,應該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課前應該看看花名冊,不認識的查查字典,實在弄錯了,當場承認,也沒有什麼。

還有的老師喜歡哄學生。說得好聽一點是鼓勵。現在的班主任,很少去罵學生,更不要說是打了。原因很簡單,害怕出事。倒不是害怕把孩子打傷出了事,而是害怕學生舉報,自己出了事情。很明顯,這是一種不真誠的表現,也不是從學生成長的角度來施教的。

也有的老師喜歡騙。明明學生考大學一點希望都沒有,還欺騙學生說能夠上一本,並且說的信誓旦旦。適當的鼓勵是需要的,但是如果沒有原則的欺騙就沒有必要了,如其那樣,還不如讓學生腳踏實地,穩紮穩打,步步為營,能上大學固然最好,不能上也要考慮未來,是上專科,還是復讀,要麼是走其他的道路。不至於因為一個虛無縹緲的大學而耽誤了學生。

有人說教育很難,因為老師很難左右結果;而我說教育簡單,因為老師全程參與,可以享受其中。陶行知先生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我們以一顆真心,真誠的與學生交往,不妄取,不妄予,不妄想,不妄求,順其自然,如此境界,教育怎麼會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