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2022精選關於《人間失格》讀後感範文三篇

《人間失格》是一部自傳體的小說,隱晦地講述了作者人生的一些經歷,看完之後記得寫一篇有價值的讀後感哦,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精選關於《人間失格》讀後感範文三篇,一起來看看吧。

2022精選關於《人間失格》讀後感範文三篇
《人間失格》讀後感1

人間失格,即喪失為人的資格。作者太宰治藉由主人公葉藏的人生遭遇,巧妙的將自己一生的遭遇與思想刻畫其中,並且藉此提出身為人真切的痛苦問題,從帶澀的行文中更能體會其內心深處的苦楚。

如果你發現這個世界殘酷、複雜以致難以忍受的時候,你是否會選擇這種“死又死不了,活又活不下去”的頹廢性的人生哲學?作者通過故事情節揭露了人的陰暗面,揭露了每個人所展現的不真實的自己的虛假的一面。在作者看來,自己被認定是頹廢的。在世人眼裡“我更像一個醜陋的怪物,雖然很想普普通通地活得像個人,但社會卻一直將我當做一個怪物。”他那樣小心翼翼的活著,用所謂的處世之道教養出的做戲的習慣,偽笑著去迎合按理,合情,應該討好的人,這個碰著棉花彷彿也會受傷的謙卑的人,只能用這種做戲的方式,保留他那顆聖潔純粹的心。所以恰恰相反,《人間失格》描述的不是頹廢的精神,而是極度的理想主義、因太過高尚而迎來破滅的理想主義。

讀完此書,才真正理解了書中的一句話“懦夫,連幸福都害怕,碰到棉花也會讓他受傷,他甚至會被幸福所傷”,作者敏感脆弱及純粹的內心,讓他終其一生都在試圖邁向完美,註定了其孤獨,註定,他邁向毀滅,被他的純粹致疾生亡。他清晰的感知到這個世界的冰冷,他說:“人啊,明明一點兒也不瞭解對方,錯看對方,卻視彼此為獨一無二的摯友,一生不解對方的真性情,待一方撒手西去,還要為其哭泣,唸誦悼詞。“相互輕蔑卻又彼此來往並一起自我作賤——這就是世上所謂“朋友”的真面目。”也許他的看法太過偏激,世人麼,總是相信時間有真情和溫暖的。可是我們都知道,一路,走走停停,所有人,聚散離合,最終,仍舊是孑然一生。沒有人會將胸膛剖開,將軀體內的陰暗祕密全數交予他人,只是為了一生中那個短短的瞬間能夠感到絲毫的被在乎的溫暖,略微帶些自棄意味的選擇輕信。葉藏不願意輕信,脆弱單純的心靈豈能接受隨時而來的打擊。面對陰暗、扭曲、脆弱,固執的呆在自己的領域裡。這可能就是作者最終選擇投水的原因吧?

這本書說到底我覺得並不是倡導悲觀主義,更多的是理想主義。

《人間失格》讀後感2

曾經的日子,感覺是那麼的美好而又充滿希望,我有幸福的童年,有美滿的家庭,每一天總是那麼快樂,沒有一次覺得自己的未來會有各種各樣的事情,那麼厭煩,那麼的讓人跌入谷底,一切麻煩都好像是在重複,一遍又一遍,想把我拉入深淵。

但是在這麼久的時間過去下,在那麼多的人相遇又分開的情況下,好人總是那麼多,而不喜歡的只有選擇視而不見,在閱讀了太宰治的

《人間失格》,看到的不僅僅是一個個人,一個個活生生又像鬼的人,也看到人性,人的本質到底是什麼呢?初見人性,是網上的人說的,他們有客觀的評價,也有極度喪的話語,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解,而網路帶來的不僅僅是一個個人,也有一個個骯髒的靈魂,和無數努力過又悲傷無助的善良。

每個人都勸我向善,但是善良在世上獲得的又有所不同,我只能努力保持,並對別人加以提防,太宰治描繪的那一個個柔軟而又敏感的人勾畫出來的一個個哀嚎的靈魂,在我看來是那麼愚蠢,但又那麼可憐,理解到的東西只有那赤裸裸的人性。其實初看只看到一堆無意義的靈魂在呻吟,但是相較對比那一個個主人公和配角的矛盾和想法都那麼真實,有利己也有利人,但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卻並沒有描述,很多地方在不同的人的想象下有不同的結果,一篇篇短文,一篇篇敲打人的心靈。

確實,人生於世為何都利己而難以利人,這是太宰治的疑惑,但在我看來,並不是無病呻吟,而是對自己的拷問,當自己如主人公一般時,又該如何應對那些事情,出軌,騙錢,虛假的友誼,虛假的關心,來自家庭的拋棄,自我的迷茫,想想就覺得可怕。但這確實是社會的現狀,雖然有些不常發生,但是很多東西都是那麼的常見,給人帶來的消極體驗是無與倫比的。

但是還好這個世界感覺上正在變好,或者說,新的一代崛起了,看到舊時代問題的我們將是新時代的開創者踐行者,以自己的方式帶給世界希望,即使自己絕望了,也不能放棄,因為我們的心在一起,大部分的人都保持有同情心,這是好的,也是對自我情感的認同,保持下去,做好自己,起碼不要自暴自棄,因為自己放棄了自己,意味著你完全沒有了救贖的機會。

我不會看不起太宰治描繪的人,但我希望他們能夠改變自己達到改變更多人的目的,太宰治是成功的,因為現在很多人因此改變。。。。。。

《人間失格》讀後感3

太宰治的《人間失格》被推崇到很高的地位,閒下來去看了看這本著作。驚訝的發現才255餘頁,居然不是冗長的故事,倒是讓我更能靜心讀下去。

不過一個下午便看完了整本書,大概不同階級的人看這本書會有非常不一樣的感受。阿葉的愁苦,是在家庭富足,揮霍享樂之後帶來的精神上的虛無。而我們,大多是平凡眾生,為生活焦慮,幾乎沒有閒暇的時光去思考自己真正人生的定義。

對於前半部分的阿葉,我生不出多少的共感。只覺得是生活的安逸造就了他不識人間疾苦,煩惱著不知所謂的事情。越往後看,逐漸理解,我們沒有辦法拿自身的經歷去評價別人的苦痛。為生活也好,為身體也好,為與這世界格格不入也好,都是苦痛,沒有一種苦痛是更加高尚的,對於當事人來說,每一種都能讓他生出放棄生命的想法來。

看完全書,我感覺到的阿葉至少已經是六七十歲的老頭子,然後他不過活了二十七載。精神上與這現實世界的格格不入,讓他少年白頭,用菸酒女人麻痺自己,自身也不能分清是真心亦或是假意。我不經為這種人生感到悲痛,他們實實在在應該是自由的大師,卻被汙濁冰冷的現實桎梏,變為水溝裡的臭石頭,眼看著自己汙濁。這種痛苦,比死亡來的可怕。

又想到現在幾乎是個精神世界覺醒的時代,無數人在重複著這種痛苦。為社會感到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