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關於生態文明個人心得體會三篇

重環保,建家園,男女老少齊動員,保護環境是責任,建設生態是美德,那麼關於生態文明個人心得體會該怎麼寫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生態文明個人心得體會範文三篇,供大家參考。

關於生態文明個人心得體會三篇

生態文明個人心得體會1

一、正確處理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係,生態文明建設體會。

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是互為依存、互為促進的。社會的發展必須依賴於自然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同時要注意保護好環境,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實現可持續發展。但在現實社會生活中,只講發展而忽視合理的開發和充分利用資源,不重視對環境的保護,不重視生態建設的問題還比較突出,這樣的發展必將導致嚴重的後果。當然,也不能片面地講生態而不講發展,把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對立起來。要做到既在合理開發和利用資源中求發展,又在發展中保護環境,實現人與自然的高度和諧,實現人與自然的共榮共存。

能否搞好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經濟與資源、環境協調發展,關鍵在於各級黨政幹部是否樹立了正確的政績觀。只有樹立全面的、科學的、正確的政績觀,才能更好地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的發展,使自然資源得以長期有效地利用和保護,從而推動經濟的發展。

二、正確處理生態文明建設與發展現代農業的關係。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發展農業的前提和基礎,而發展農業必須符合生態文明的基本要求,使農業在良好的生態中發展,生態環境在發展農業中得到保護和優化。我們結合新農村建設,充分發揮安澤良好的生態優勢,以發展綠色農業、生態農業、有機農業、特色農業、現代農業為主攻方向,從人、自然、經濟的高層迴圈出發,突出產業化經營,堅持種植——養殖——沼氣——種植的迴圈利用模式,大力發展生態綠色迴圈農業,全縣農業發展逐步走上了生態化、有機化、規模化的良性軌道。

三、正確處理生態文明建設與發展工業的關係。

生態文明建設與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是內在統一的關係。發展迴圈經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也是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具體體現。因此,在發展工業經濟上,必須堅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必須注重保護生態環境和社會環境,使之科學發展、和諧發展。

生態文明個人心得體會2

暑假裡,媽媽帶我來到山西路鳳凰書城,向我推薦了《美麗中國——生態文明建設者》這本書。書中有這樣一句話:山清水秀但貧窮落後,不是美麗中國;強大富裕而環境汙染也不是美麗中國。正如偉大哲學家所說“當人類歡呼對自然的勝利之時,也就是自然對人類懲罰的開始!”這句話讓我深有感觸!今年暑假天氣的異常炎熱,東北等地水災的爆發,全球自然災害的頻頻出現,不正說明了大自然的強大威力嗎!我們中國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我國的環境汙染日益劇增,並且嚴重威脅我國城鎮居民的生活和健康,甚至在將來嚴重製約我國經濟的合理發展!能源消耗巨大、廢氣、廢水與固體廢棄物日益增加,不堪重負的地球在哭泣!書中用一個個生動、真實的故事向我們訴說著保護自然環境、保持生態平衡的重要性,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這樣一個故事《無聲的抗訴》。

有一次,小作者和父母去外地旅遊,由於需要乘六個小時的火車,他們不得不在火車上用午餐。就在用餐過程中,小作者發現在他們前面一桌長著棕色頭髮的外國人拒絕了服務員給的一次性餐具,反而從自己的包中掏出裝著各種餐具的黑色小盒子,並拿出自己的餐具開始用餐。也就在同時,小作者忽然聽見斜對面的乘客很不屑地輕聲說道:“呵,這個老外真傻,有一次性的不用偏偏要用自己的,連自己吃虧了都不知道。”這句話的出現使得原本就不是很吵的餐廳更加安靜了。

那個外國人用晚餐後,在經過那個嘲諷他的中國人面前時,用生澀的中文,以一種諷刺地語氣說道:“像你這樣的人永遠都不會懂得節約。”說完冷笑一聲,便轉身離開了。”這個故事讓我感到十分羞愧!是呀,目前國內有近千家企業生產一次性餐具,年消耗林木資源五百萬立方米左右,而我們國家是一個森林資源嚴重不足的國家。上海的快餐業每天扔掉的一次性餐具垃圾為二百噸。列車更厲害,一年消耗三億雙筷子。偉大的印度國父甘地曾說過:“大自然完全能滿足我們的需要,卻無法滿足我們的貪婪。”綠色文明,是一種新型的社會文明,是人類可持續發展必然選擇的文明形態,也是一種人文精神,體現著時代精神與文化。同學們,讓我們通過閱讀書籍,觀察生活,關注社會,為生態文明建設做出自己的貢獻,向人們發出倡議,從自身做起,一起用實際心動繪出美麗中國!保衛美麗家園——地球!

生態文明個人心得體會3

作為機關工作人員,我們在生態文明建設中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要轉變發展觀念。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水青山就會變成金山銀山的理念,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絕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的一時發展,經濟發展不應是對資源和生態環境的竭澤而漁,生態環境保護也不應是捨棄經濟發展的緣木求魚。黨員幹部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不以GDP論英雄,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要通過改善環境吸引人才。現代社會,是人才競爭的社會,一個地區一個城市要想發展得好,人才是關鍵因素,如何吸引人才應引起重視。從出臺的武漢、西安、南京、長沙等城市人才政策,看鄭州等城市在競爭力上的差距,特別是在軟硬環境上的差距。要充分利用智囊團。結合河南的國家戰略定位,積極開展調研、論證,利用智囊團為地區和城市發展出謀劃策、建言獻策,制定出臺符合五大發展理念的、符合河南實際的政策措施。

其次要以人民為中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隨著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乾淨的水、清新的空氣、安全的食品、優美的環境等要求越來越高,我們的生態文明建設到底怎麼樣,老百姓其實就是一面鏡子,老百姓的反映是最直接的,現代媒體很發達,我們可以從多種渠道瞭解老百姓的訴求,從老百姓的身上往往能夠清晰準確地反映出他們對生活環境的滿意度,對政府工作的滿意度,可以看出哪些工作還沒有做好,哪些工作還需要加強和改進。

第三人人蔘與。生態文明建設是我們的共同責任,與我們每一個人息息相關。平時,我們聞到油漆味、看到腐敗食物,都會自覺不自覺地掩住鼻孔,還有裝修房子買傢俱時,我們都要仔細看一看問一問是不是環保,儘量挑選好的環保材料。這些都說明我們都有環保意識,都知道吸入這樣的味道對身體不好,關鍵是在公共環境的保護上,我們不一定有這樣的自覺。所以,我們不能漠視不良習俗,要逐步消除不良習俗存在的土壤從自身做起,從保護環境的每一件事情做起,養成自覺的習慣,積極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對奢侈浪費和不合理消費,使綠色消費成為每一個公民的責任。細細想來,我們在環保方面可以做的事情很多,比如文明出行,儘量少開車,多騎車多步行,少用一次性筷子、餐具、節約用電、購物袋不用塑料袋,等等。

只要我們每個人都對環境汙染、不良習慣不再沉默,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和能力,積極參與到環境保護中,參與到生態文明建設中,就必將會為子孫後代留下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優美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