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生態文明思想心得體會7篇

在現在的社會中,我們肯定會經常接觸到心得體會的寫作,梳理好個人的內心想法之後,我們就可以將一篇體會寫得更有價值,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生態文明思想心得體會7篇,供大家參考。

生態文明思想心得體會7篇

生態文明思想心得體會篇1

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作為一名環境專業的學生,總會對和自己相關專業的資訊更加敏感,在學習十九大報告時,我發現關於環境保護方面的詞彙著墨很多,其中,“生態文明”被提及多達12次、“美麗”有8次、“綠色”有15次,這讓我感受到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政府更加重視生態文明建設,更加認識到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對於一個國家發展的重要性。也讓我這個環境學子,更加堅定自己的環保初心,不忘自己的時代使命。

從人類社會進入到蒸汽文明為特徵的工業時代開始,特別是後工業時代文明的確立,大工業生產組織形式的確立,人類不斷在改變社會的自然形態,不論是國外還是國內,我們都可以列舉出大把大把的環境汙染例項,例如倫敦煙霧事件、水俁病事件、紫金礦業汙染事件等等,我們為了經濟的快速發展,走了太多的先汙染後治理的道路。不知何時開始,人們開始抱怨藍天變少了,河水變渾濁了,霧霾天變多了,之前的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發展方式,已經開始反噬到人類的生活。幸運的是,中國政府在治理汙染中在積極行動,措施堅決,開創了治理汙染新道路;幸運的是,有一大群環保人在不斷為保護生態環境發聲,用他們的理論知識和創新意識發明了治理汙染新技術;幸運的是,越來越多的普通大眾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開始了環保生活新理念。

身為環境人,身為一名研究生,我們應是保護環境的倡導者和主要實踐者,我們即將是未來社會的中流砥柱,我們肩上揹負著當代人的使命。我想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踏踏實實地把專業知識學好,把基礎打紮實,以後進入社會才能將真才實學付諸於中國環保事業中,為祖國貢獻自己的一小份力量,用更專業的知識倡導身邊人一起保護環境,共建美好家園。別看一個人的力量微小,但正是因為有千千萬萬個“你”的存在,我們的中國夢將不再遙遠。

通過十九大的召開,不難看出生態文明建設越來越得到國家的重視,人民對自己的生活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我們有充足的理由相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良好生態文明將成為新時期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勁“助推器”。作為環境人的我們未來也將大有可為!不忘初心,砥礪前行,這是黨和時代對我們的要求,我們應該牢記使命,不能因為現在取得的成就而自滿自足,要有一顆最純粹的心,作為一名研究生,我們應該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掌握專業知識,努力學習黨政知識,做一個高尚的人,發揮黨員的作用,幫助同學,引導同學,帶領同學們正確的認識中國共產黨。作為一名黨員,我們要時刻牢記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積極為他人服務,要儘自己可能做幫助他人,有利他人的事,積極參與志願活動。同時作為一名環境學子,我們要時刻關注身邊,地區,國家環境問題,認真學習生態環境相關知識,積極科研創新,不斷努力,儘自己可能為國家綠色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我們生活在這一時期,同時也有幸成為一名環境學子,就應該充分發揮我們的作用。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任何美好的理想,都需要經過不懈努力。在新時代到來之際,繼續弘揚中華民族自強不息、艱苦奮鬥的精神,是當代青年成長成才的必由之路。黨中央對當代青年提出的殷切希望融入在習近平總書記教誨之中,我們要牢記,“廣大青年要牢記‘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立足本職、埋頭苦幹,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用勤勞的雙手、一流的業績成就屬於自己的人生精彩”“要勇於創業、敢闖敢幹,努力在改革開放中闖新路、創新業,不斷開闢事業發展新天地”。當代青年是社會上最富活力、最具創造性的一代,理所當然應該走在創新創造的前列,做勇於擔當、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的時代先鋒。

“少年強則中國強”,青年學子更要不忘初心、仰望星空、腳踏實地,滿懷激情投入到學業中,積累紮實的專業知識助力發展夢、中國夢,擔負歷史使命,書寫精彩人生。正如歌德所言,你若為你的意義而歡喜,就必須給這個世界意義。身為環境學子,在學業上刻苦鑽研、潛心探索之外,更應擁有一份社會責任與社會擔當。用自身所學,為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注入新鮮的力量;讓黑臭的河流變得清澈透明,天空再現一派蔚藍澄淨,一望無際的綠草盈盈,人們健康快樂的生活不僅僅只是一個夢想。

生態文明思想心得體會篇2

黨的十九大報告對於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高度重視,強調指出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並明確提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把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的重要內容,把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近段時間通過認真學習黨的十九大報告,我對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有了三點較為深入的認識。

一、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是出發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因而建設生態文明,必須摒棄傳統觀念,不再持單純利用和征服自然的想法,要辯證地認識人與自然的關係。必須堅持和貫徹新發展理念,平衡和處理好發展和保護的關係,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環境,才能真正意義上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結合我自身的親身經歷發現,人類只有遵循自然規律才能有效防止在開發利用自然的道路上走彎路,否則大自然受到的傷害最終會反過來傷及人類自身,這是無法抗拒的規律。一旦心懷自然、尊敬自然、善待自然,自然會給予我們比索取多得多的回報,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思想是落實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出發點。

二、充分認識環境保護是立足點。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五年裡,在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建設重要戰略思想指引下,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成就了認識最深、力度最大、舉措最實、推進最快、成效最好的時期,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這是我們有目共睹的建設性過程,人們對環保的觀念越來越深入,自覺維護環境的行為也越來越普遍,思想認識程度之深前所未有,諸如自主分類垃圾、節約水電資源、減少空氣燃放等已成習慣性動作。同時我們國家對於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的監管尺度和治理力度也達到了相當的高度,通過建立新的發展觀與政績觀,把生態文明建設列入幹部政績考核體系,不斷完善幹部考核和選拔任用制度。堅決貫徹執行“史上最嚴”的新環境保護法,對環境違法行為方面嚴懲不貸、決不姑息。同時在汙染防治方面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能源消費結構發生積極變化,並不斷完善環境基礎設施建設。

三、身體力行勇擔使命是著眼點。

因為建設美麗中國,關乎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我們不僅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更要身體力行,勇擔時代使命,積極投身到環境保護與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當中去。首先,要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自覺踐行做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建設重要戰略思想的表率;其次做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有力支持者和推動者,用實際行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自覺守好環境質量安全底線,在平日的生活工作中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如節約辦公室列印用紙、出差輕車簡行等;最後堅決維護中央、自治區已出臺的環保相關改革檔案的相關精神,站在一名國家公職人員的角度,積極配合謀劃推動好新的改革舉措,勇於結合自身實際獻言獻策,為我縣環保事業盡一份綿薄之力。

生態文明思想心得體會篇3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這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思想基礎,體現了更為全面的價值取向和更為深刻的生態倫理。

綜觀人類文明發展史,人與自然的關係經歷了人類依賴自然、畏懼自然再到征服自然的變化。在原始文明時期,人類本身是自然長期進化的結果,始終依存於自然。在農業文明時期,人們敬畏自然,主張順天應時。到了工業文明時期,人們在改造自然的能力迅速增強的同時,走向了自然的對立面,宣稱要戰勝和征服自然。這種觀念導致對自然無窮無盡的掠奪,可利用資源日益枯竭,生態環境日趨惡化。建設生態文明,則為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指明瞭路徑。

在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對於生態文明建設,我從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方面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在我們日常生活、工作中,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時,不能絕對化人的主體性,也不無限誇大人對自然的超越性。人是大自然的一分子,我們日常的生活、工作都應該限制在保證自然界生態系統穩定平衡的限度之內,實現人與自然和諧 一、尊重自然,就是強調自然與人處於對等的地位共生、協調發展。

二、順應自然,強調人類在日常活動中要認識和正確運用自然規律

自然規律具有客觀必然性,我們日常生活、工作都應該遵循自然規律。要尊重自然規律,按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辦事。經濟建設則立足實際,根據自身的區位、資源等特點,選擇合適的產業戰略。推進產業生態化,培育天藍、地綠、水清、景美的生態景觀,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在按自然規律辦事的前提下充分發揮我們人類的能動性和創造性,合理有效地利用自然。

三、保護自然,強調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從保護的角度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

我們的日常生活、工作需要在一定範圍內改造和利用自然,但是絕不能把自然當做隨意改造的物件。自然的某些部分可以通過改造為我們所用,但另一些部分只能保持原貌,我們不能對其加以改造和破壞。

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生態文明理念的核心思想,也是現階段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奉行的原則。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汙染形勢尚未得到根本性扭轉、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我們必須重新審視和協調人與自然的關係,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全域性的戰略地位。只有樹立起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新理念,才能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的現代化。

生態文明思想心得體會篇4

“春來江水綠如藍”“綠樹村邊合”“濃綠萬枝紅上點”……這些千古佳句中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有“綠”,我們大家都知道,綠色代表著大自然,是一個極其美麗的顏色,然而,在最近幾年,綠色就逐漸要逐漸消失了。

家鄉寬闊的馬路上,不時傳來刺耳的汽笛聲,還可以聞到令人咳嗽窒息的汽油味;大貨車隆隆而過,塵土飛揚,行人轉身避讓;工廠、供暖站煙囪翻滾著煙,為社群披上灰紗……

一位美國社會學家說過:“我們遇到的最大的敵人就是我們自己。”這樣,雖然大自然給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物產資源,但是如果我肆意地索取,那麼,當過去若干年以後,藍天白雲、花草樹木、清澈河流,以及我們人類的朋友——鳥兒,也只能在夢境中出現罷了。在若干年後,我們的子子孫孫將會承受著我們破壞生態的惡果,那時我們流下悔恨的淚水,那就已經太晚,太晚了。也許若干年後,當最後一隻鳥兒死亡之際,我們人類的進步也將戛然而止。

所以,我們要從現在做起,從生活中的平平常常的小事做起,一些舉手之勞,同樣可以為環保生態做出許多——隨手關燈、擰緊水龍頭、不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到社群義務撿拾垃圾,用自己的“小手”牽家長的那隻“大手”,讓保護“綠色”在我們的心中紮根永存,讓我們勇做小小宣傳員,牽上父母、親人的雙手,與家鄉人民共營生命綠色,共建生態文明……

另一方面還要保護好森林和海洋,不亂砍濫伐森林,不讓海洋受到汙染,從而保護那些浮游生物的生存。我們還可以通過植樹造林,減少使用一次性方便木筷、竹筷,節約一張紙……這些都是我們人類要保護生態家園的準則,只有遵守這些準則,我們的子孫後代才能健康地茁壯成長。

生態文明思想心得體會篇5

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全面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深刻闡述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意義,明確提出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堅持的重要原則,對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作出了全面部署,是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的根本遵循。

作為一個擁有五千年曆史文明的大國,資源豐富和多樣性一直都是我國發展的重要優勢,從南到北地域的多樣性造就的豐富資源培育了我們國家的眾多人口,但是資源的攫取和利用總是有限的而且過度消費資源的代價同樣使我們無法承受的,霧霾、水體汙染、等新的汙染關鍵詞不斷湧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空氣淨化器、自來水過濾器、和防霧霾口罩在現在象徵著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的同時也側面反映出我們日常生活的大環境越來越危險,而這恰恰是我們民生最大的問題所在。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講話中時時處處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生態環保思想,強調要把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作為民生優先領域。

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重點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這就要求我們針對最突出的問題和領域,抓住薄弱環節集中攻堅,解決一批突出問題,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著力打好碧水保衛戰,紮實推進淨土保衛戰,建設好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

還老百姓藍天白雲、繁星閃爍。大氣汙染,心肺之患,已成為百姓健康生活的痛點。令人欣慰的是,藍天保衛戰早已打響,且成果斐然。但是要打贏藍天保衛戰,我們還要以空氣質量明顯改善為剛性要求,強化聯防聯控,基本消除重汙染天氣,讓老百姓享有更多藍天白雲。還給老百姓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景象。水汙染直接關係人們每天的生活,直接關係百姓健康。要打好碧水保衛戰,還要繼續深入實施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保障飲用水安全,基本消滅城市黑臭水體,為人民群眾提供良好的親水環境。

潔淨的水、清新的空氣、不受汙染的土地……人們對於良好生態環境的期盼明確而又迫切,而且是惠及民生的最大保障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持之以恆抓緊抓好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讓中華大地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讓人民生活更美好。

生態文明思想心得體會篇6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週年大會上強調,必須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我們的奮鬥目標,踐行黨的根本宗旨,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充分激發蘊藏在人民群眾中的創造偉力,為做好新時代黨的群眾工作指明瞭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密切聯絡群眾的“神經末梢”,是團結凝聚群眾的前沿陣地。各級黨組織應充分履行職能職責,把服務群眾、造福群眾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組織廣大黨員幹部為群眾提供精準有效服務,不斷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時代密切聯絡群眾的重大意義

密切聯絡群眾是我們黨最大的政治優勢和重要法寶。我們黨從成立那一天起就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根本宗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各個時期,我們黨都注意與人民群眾建立密切聯絡,形成了一套“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的黨的群眾路線。可以說,一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一部堅持做好群眾工作、緊緊依靠並帶領人民群眾不懈努力和奮鬥的歷史。在我們黨的發展歷程中,之所以能夠始終保持進取精神和強大力量,經歷各種曲折和失敗而愈挫愈勇,最根本的是始終高度重視作風建設,堅持黨的群眾路線,鍛造出人民群眾擁護和支援我們黨的基本政治優勢,成為我們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之一。

新時代密切聯絡群眾是推進新的歷史使命的必然要求。改革開放-年來,我們黨始終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進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斷改善人民生活、增進人民福祉,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密切聯絡群眾工作作為長遠之計和固本之舉,制定並帶頭落實八項規定,在全黨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取得顯著成效,深得黨心民心。實現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必須做好新時代密切聯絡群眾工作,推動基層黨組織紮實做好組織動員和教育引導群眾的工作,最大限度地把廣大群眾團結凝聚在黨組織周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真抓實幹、攻堅克難,凝聚起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磅礴力量。

做好密切聯絡群眾工作是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應有之義。我們黨來自人民、紮根人民、造福人民,必須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群眾的需求呈現出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特點。基層黨組織是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的堅強戰鬥堡壘,黨的各項任務最終要靠基層黨組織卓有成效的工作來完成,黨和群眾的血肉聯絡最終要靠黨組織來保持和發展。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充分調動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團結帶領群眾更加自覺地投身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

基層黨組織要切實履行密切聯絡群眾的職責

黨的十九大黨章修正案規定,“黨支部是黨的基礎組織,擔負直接教育黨員、管理、監督黨員和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凝聚群眾、服務群眾的職責”,這一表述進一步明確了基層黨組織做好群眾工作的職責定位。黨的基層組織就要著眼夯實黨的群眾基礎,聚焦職能職責,堅持黨的根本宗旨,認真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加強政治引領,自覺做好群眾工作,在密切聯絡服務群眾工作中唱主角。

要著力組織群眾,匯聚推動改革發展穩定的磅礴力量。提高群眾的組織化程度,是基層黨組織做好群眾工作的重要途徑。基層黨組織要緊緊圍繞改革發展穩定的重點任務,全面提升組織力,充分發揮組織優勢、組織功能、組織力量,把社會不同階層、不同群體的群眾組織集中起來,實現高效聚合。堅持和完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健全基層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機制,提高群眾的參與度和滿意度。加大黨務、政務、廠務公開力度,創新社會管理方式,群眾的事群眾商量著辦,讓廣大群眾全面參與到基層社會治理中來,提高群眾的參與度和滿意度。領導和帶動群團、工會、婦聯等群眾組織,組織、動員和團結廣大黨內外幹部群眾,努力完成本地區本單位的工作任務。創新“網際網路+”群眾工作模式,運用資訊化手段,加快推進電子政務,打造網上交流共享、線上服務平臺,組織群眾在網上交流、協調、解決問題,拉近黨群幹群距離。

要注重宣傳群眾,增強群眾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堅持不懈地用黨的理論創新成果教育群眾,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引導廣大群眾堅定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大力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傳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引導群眾堅定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信心,增強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大力宣傳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成果,宣傳各類先進典型事蹟,引導激勵廣大群眾立足本職作貢獻。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通過解疑釋惑、溝通協調,統一群眾認識,激發工作熱情,為改革發展提供思想保證和輿論支援。把青年群體作為重點物件,瞭解他們的思想工作生活狀態和行為特點,有針對性地做好工作。

要堅持凝聚群眾,把群眾緊緊團結在黨組織周圍。基層黨組織要當好群眾的“主心骨”。要堅持政治引領,引導廣大群眾堅定不移地維護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覺在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下行動。堅持組織引領,引導各類組織做好服務群眾工作,帶領群眾廣泛參加基層社會治理,使各類組織和群眾成為黨的左膀右臂。堅持機制引領,以基層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健全黨組織領導下的民主協商、群團帶動和社會參與等機制,全面實行網格化管理等方式,推行村(居)民議事會、村(居)民理事會、民情懇談會,健全基層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機制,不斷提高基層黨組織領導基層治理能力,引領廣大群眾共商、共建、共治、共享。

要努力服務群眾,不斷解決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基層黨組織是黨聯絡服務群眾的橋樑和紐帶。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以服務群眾、做群眾工作為主要任務,強化服務理念、提升服務能力,把工作重心轉到服務發展、服務民生、服務群眾、服務黨員上來。圍繞抓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等任務落實,辦好那些群眾衣食住行、柴米油鹽等具體的、瑣碎的事,辦好那些就醫、就業、就學、養老、環保等老百姓感到難辦的事、煩心的事,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惠及老百姓。堅持“好事”讓基層黨組織和黨員來做,推行一站式服務、全程代辦等做法,開展黨員社群報到、志願服務、責任區、示範崗、結對幫扶等活動,為群眾提供差異化、個性化服務,著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把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深入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集中力量支援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加快實施交通、水利、電力和網路扶貧行動,真心實意為貧困人口辦實事、解難事。

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密切聯絡群眾的堅強戰鬥堡壘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要立足擔當新使命、發揮新作為,牢固樹立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加強基層組織體系建設,把各領域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鬥堡壘。

要健全基本組織,構建健全的基層組織體系。近年來,許多地方適應經濟社會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等的變化,弘揚“支部建在連上”的光榮傳統,積極探索創新黨支部設定形式,不斷擴大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對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的覆蓋,取得明顯成效。要圍繞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按照有利於密切聯絡群眾、黨組織發揮作用的原則,健全基層組織,優化組織設定,理順隸屬關係,推進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全覆蓋,避免出現黨的群眾工作盲區和“空白點”,做到哪裡有群眾哪裡就有黨的工作,哪裡有黨的組織哪裡就有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

要建強基本隊伍,打造忠誠乾淨擔當的骨幹力量。黨員幹部特別是黨組織書記是密切聯絡群眾的領頭雁。要結合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加強教育培訓和實踐鍛鍊,不斷提高黨員幹部推動發展、改善民生、化解矛盾、促進和諧的本領。以村居“兩委”換屆為契機,堅持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重點從致富帶頭人、技術能手、外出務工經商人員、復員退伍軍人、返鄉大中專畢業生中選拔村居“兩委”班子成員特別是書記。聚力精準脫貧攻堅,選好派強駐村工作力量,選派優秀年輕幹部到貧困落後和維穩形勢複雜的村和社群擔任第一書記、駐村幹部。

要落實基本制度,推動黨內組織生活正常規範、嚴肅認真。基層黨組織是黨員錘鍊黨性的熔爐,組織生活是黨組織對黨員進行教育管理的基本方式。新出臺的《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試行)》對提高組織生活質量提出了新的要求,《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規定了“三會一課”和主題黨日、組織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談心談話等黨支部開展組織生活的基本形式。要嚴格黨內政治生活,堅持“三會一課”、支部主題黨日等組織制度,確保基層黨組織的組織生活能夠經常開展、取得實效。從嚴管理監督黨員,引導廣大黨員加強黨性修養,堅定理想信念,充分發揮黨員在密切聯絡服務群眾方面的先鋒模範作用。

要開展基本活動,充分發揮黨組織的組織優勢和組織力量。近年來,許多地方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採取建立基層聯絡點、實地調研、民情夜訪、駐村幫扶等形式,走出機關、走進基層、走進群眾,為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要緊緊圍繞改進作風、服務群眾、密切黨群幹群關係,組織黨員開展承諾踐諾活動,組織各級領導幹部聯鄉包村、黨員幹部包戶入戶,推動領導力量和工作力量下沉基層,組織黨員幹部與困難群眾結對,更好地聯絡服務群眾。深化黨員設崗定責、依崗承諾和黨員責任區、黨員示範崗等活動,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和對黨支部的信任度。

要強化基本保障,不斷夯實基層基礎水平。著眼推動基層黨組織有資源、有條件為群眾服務,大力解決村和社群基層黨組織有錢辦事、有人管理、有場所議事的問題,推動人往基層走、錢往基層投、政策往基層傾斜。落實基層黨組織工作經費、服務群眾專項經費、基層幹部報酬待遇和基本養老醫療保險,推動發展壯大薄弱村空殼村集體經濟,加強鄉鎮“小食堂、小廁所、小澡堂、小圖書室、小文體室”和幹部週轉房以及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逐步改善基層幹部工作生活條件,保證群眾話有地方說、事有地方辦、困難有人幫、問題有人管。

生態文明思想心得體會篇7

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18日至19日在北京召開。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要自覺把經濟社會發展同生態文明建設統籌起來,充分發揮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充分利用改革開放40年來積累的堅實物質基礎,加大力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解決生態環境問題,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

生態環境是指影響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水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以及氣候資源數量與質量的總稱,是關係到社會和經濟持續發展的複合生態系統。生態環境問題是指人類為其自身生存和發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過程中,對自然環境破壞和汙染所產生的危害人類生存的各種負反饋效應。

生態紅線,就是國家生態安全的底線和生命線,這個紅線不能突破,一旦突破必將危及生態安全、人民生產生活和國家可持續發展。我國的生態環境問題已經到了很嚴重的程度,非採取最嚴厲的措施不可,不然不僅生態環境惡化的總態勢很難從根本上得到扭轉,而且我們設想的其他生態環境發展目標也難以實現。

需求升級,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乎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環保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國已進入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的攻堅期,廣大人民群眾熱切期盼和加快提高生態環境質量,要提供更優質生態產品,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轉型發展,綠水青山是關乎民族永續發展的金山銀山。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用犧牲“綠水青山”換來的“金山銀山”老路註定是行不通的,產業轉型註定要經歷陣痛期,必須咬緊牙關,爬過這個坡,邁過這個坎。充分挖掘和發揮生態資源優勢,建立以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為主體的生態經濟體系,推動“生態先行、點綠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