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有效教學》讀書筆記熱門優秀範文三篇

《有效教學》這本書會讓教師對教學產生新的影響,教學的情懷會越來越濃厚,擁有獨特的見解,你還在發愁相關的讀書筆記怎麼寫嗎?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有效教學》讀書筆記熱門優秀範文三篇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閱。

《有效教學》讀書筆記熱門優秀範文三篇
《有效教學》讀書筆記1

認真讀了《有效課堂教學策略》這本書,很受啟發。書中談到“預設與生成的衝突及平衡的五種策略”,對我們目前提高課堂教學質效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書中談到“預設與生成”的衝突有6個表象。

1、教案管理過於死板,導致教師形式主義抄寫教案。也就是說,由於學校管理上的形式主義,只看表象,不看實效,檢查教案過於程式化,使得教師的教案實質上很多是為了應付檢查而抄寫現成的教案,從而沒有時間去鑽研教材,研究學情,反思過程,總結得失。

2、教案設計過於詳盡,導致教學過程規定太死。成如葉瀾教授所言“‘死的教案’成了‘看不見的手’,支配、牽動著‘活的’教學與學生,讓他們圍繞著它轉。”實質上就是教案中不能僅準備教師的教,而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活動與學情,不能由設計的教學步驟控制著課堂的實際學情。

3、教學目標設計以偏概全。即不能僅以認知目標代替知識、技能、技巧,要讓學生通過教師的引領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質,促進身心發展的明確目標。

4、教師課堂教學問題設計不能真正啟發學生的思考。問題過多、過淺,導致課堂滿堂問、設計問題太難,學生百思不得其解,加之教師不會降坡引路的話,導致結果是教師代替學生將答案和盤托出。

5、課堂教學成為不折不扣的教案執行過程。教師期望學生按教案設想回答,若未達到,就努力引導,直到達到預定教案為止,決不希望“節外生枝”。甚至因為自身的能力而將精彩的“節外生枝”掐斷於生長中。

6、不善於挖掘學生本身所蘊含的教學資源。教師忽略了學生是帶有知識、經驗、思考、智慧、情感參與到課堂中的活生生的人,對學生的表現視而不見或不屑一顧,結果使課堂上動態生成的許多豐富的、多變性的、複雜性的資源被教師的遲鈍所扼殺。

《有效教學》讀書筆記2

前幾天讀了崔允漷教授的《有效教學》,受益頗多。近來繼續閱讀,總有許多感悟。寫下來作為自勉。

崔教授的指導思想是讓學習者“像專家一樣思考”。本書的單元組織、各章內容、正反資訊、練習設計、參考文獻、網站的選擇等都體現瞭如下思考:如何把問題還原到原點來思考如何將教學問題置於課程、教育、社會大背景中綜合地思考?如何促使學習者將中國小的課程標準、教材、教學、學習、評價進行一體化的思考?如何促使學習者形成教育領域的大觀念,而不至於去記去背書中提供的那些條條框框的東西?

我主要細細讀了第六章、第七章。深刻理解了“怎樣教的有效”的一些教學途徑。第二單元在第四、五章主要介紹了教學準備以及主要的教學行為。那麼第六、七章則主要講解了輔助教學行為和課堂管理行為。

那麼,什麼是輔助教學行為?輔助教學行為是為主要的教學行為服務的,是指教師在課堂上直接處理學生心理或教學情景中的問題行為,而主要教學行為直接關注的是教學目標或者教學內容。在表現形式上也有所區別。主要教學行為往往是直接的、外顯的,經過專門設計的;而輔助教學行為通常表現為間接地、或顯或隱的,有些是可預先設計,而多數是生成性的。從某種程度上說,輔助教學更能體現一個教室的專業素養。

如何進行輔助教學呢?

(一)學習動機的培養與激發

(二)課堂強化技術的應用

(三)教師期望效應的實現

(四)良好課堂氣氛的營造

什麼又是課堂管理行為呢?課堂管理不是把學生的行為控制起來,而是教師用來創造有益於學習的課堂環境所作出的決策和所採取的行動。教師不是僅僅會“教”就行的。教師能夠對學生在課堂中出現的問題,尤其是那些影響教學活動正常進行的問題行為能夠採取有效的干預措施,並且能夠未雨綢繆,減少課堂問題行為的發生。基於對此的認識,崔教授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對此作了講解。

(一)課堂問題行為及其成因

(二)課堂問題行為的處理

(三)課堂問題行為的預防

教與學是相輔相成的。輔助教學與課堂管理使得我們的教學更加有效,崔教授的書總是是我們受益匪淺,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要積極吸取書中的精華,使之為我們的教學更加有效!

《有效教學》讀書筆記3

有效教學要以學生髮展為中心,作為從事教育事業的我,讀了以後很有啟發:

在“有效指導”中的有效“提問”與“傾聽”一節中,看到這樣一段話:“有效教學基本狀態是對話式的、互動式的。而教學是否出現和維持某種對話式的、互動式的狀態,取決於教師是否能夠有效地‘提問’。”我想起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禽獸不如人,過在不會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是啊,教師高質量的提問,能夠開啟學生心智,促進學生思維,開發學生智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課堂提問在我們每天的教學中是大量的,可以說是貫穿在整個課堂中的,可見,提問在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課堂教學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的提問。

讀完本書,我對有效教學有了更深的理解,那就是有效教學是一種理念,同時也是一種教學實踐活動。書中對“什麼樣的提問是有效的”給出了建議:一是使問題具有一定的開放性,二是使問題保持一定的難度。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做到提問要精心設計,要緊扣教學目標,依據教學內容的重點,抓住知識的關鍵,注重提問的質量和效率,達到以“精問”促“深思”,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效果。同時在設計課堂提問時還要注意難易適度,把握好分寸,善於尋找學生的“已知區”與“最近發展區”的結合,即在知識的“增長點”上佈設懸念,使學生“跳一跳能把果子摘”;其次,提問還要有層次性,問題之間要有內在聯絡,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層層推進,步步深入,讓學生在解答問題的過程中思維隨之逐步提高;此外,我們還應儘量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空間,運用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激發、指導學生對學生提問,學生對教師發問等提問的多元模式,這些都是符合學生學習需要的。

理念是靈魂。讓我們多讀書、多學習,掌握新課程的教育理念,並在其指導下積極開展有效教學實踐,糾正誤區,優化課堂提問,增強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更加關注學生,關注教學中“人的問題”,最終促進教育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