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有效教學》讀書筆記優秀模板三篇

《有效教學》這本書可以讓教師看到教學中不一樣的風景,將教學中最美好的風景收入自己的囊中,你知道相關的讀書筆記怎麼寫才精彩嗎?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有效教學》讀書筆記優秀模板三篇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閱。

《有效教學》讀書筆記優秀模板三篇
《有效教學》讀書筆記1

《有效教學》這本書。教材一共設計了七個單元,從“教學的效率訴求、什麼是有效教學、有效教學的設計與實施、有效教學的評價、學校有效教學管理制度的重建、有效教學的反思、教師有效教學的八項修煉”這幾個反面循序漸進地向讀者詮釋了何謂有效教學、教師如何進行有效教學,並引入了大量的教學例項、教師教學反思和教學隨筆,讓人讀起來輕鬆、易懂、有可操作性。其中“有效教學的設計與實施”和“教師有效教學的八項修煉”是我搶先閱讀的章節,尤其是“八項修煉”中的修煉四——“實施有效教學的洋思經驗”引起了我強烈的共鳴,同時也給我帶來了教學上的啟迪。

早就聽說過“洋思經驗”,但是卻一直沒有靜下心來學習過。今日細細看來,也不禁為xx省教育界的這個奇蹟拍案叫好!一直以來,我就把客觀地評價自己的課堂教學作為教學反思的一種途徑:

1、課堂能比較有效地交給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孩子們的學習能力與習慣;

2、家庭作業量比較少,藉助閱讀來完成字、詞、句的鞏固;

3、對班級後進生沒有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而“洋思經驗”卻讓我驚喜地看到—— 一所鄉村學校,幾乎沒有一個後進生!是什麼神奇的方法,盡然可以解決讓我一直頭疼的教學“死角”?

一、小組合作學習中的小技巧

一口氣讀下來,我高興地看到自己的課堂教學和“洋思經驗”有不謀而合之處,那就是“先學後教”的教學結構、和“小組合作學習”學習方法。但是他們做得更科學的是,在自學的教學環節老師會給學生規定一個自學時間,這樣就帶給學生一種緊迫感,從而培養了學生的競爭意識。而我平時在指導學生合作學習的時候,沒有規定時間,有些小組一合作就討論很長時間,有時還會出現全組一起聊天的現象。另外,讓我受益的是:在小組合作時老師講的時間少了,就可以利用擠出來的這些時間有針對性地去輔導個別後進生,並培養他們在小組內的學習主動性。總的說,小組合作學習不能只是幾個孩子唱主角,而應該調動起所有孩子的積極性尤其是後進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主動地投入到學習當中去。

二、堂堂清、日日清、週週清的操作

由洋思的“堂堂清、日日清、週週清”的管理方式,我聯想到學校上幾個星期開展的“生字聽寫比賽”。出乎意料地是聽寫全對的學生較參賽的總人數來說比例較低。這無外乎兩個原因:

一是,學的生字沒有通過運用加以鞏固反生的現象比較嚴重;

二是,沒有養成堂堂清、日日清、週週清這樣一個管理方式。在這裡堂堂清是基礎,日日清是補救,週週清是保障。我想如果每天的生字、詞語在課堂上能會寫、作業裡能夠用、考試時能解答,也許就是他們的這種模式的體現吧。而他們的這些管理方式又是藉助於小組合作學習來完成的。那是否就可以把生字、詞語的聽寫過關,課文的朗讀背誦都放到小組合作學習中來完成?這對我們培養小組長,培養小組合作的學習習慣與模式又是一個提醒和考驗。

三、把“洋思經驗”拿來的幾點思考

不論是成熟的“洋思經驗”還是別的有效教學經驗,要想借鑑到自己的教學中,形成自己的東西,還需要我們好好地思考。有效的教學方法如何“拿來”,運用到自己的課堂教學和管理中,是全盤照搬還是選擇性地吸收,這都要我們大膽地去實踐、認真地去總結、再實踐,摸索出屬於自己的“育才經驗”或是“舒曼經驗”。借鑑別人成功的經驗,那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高瞻遠矚令工作中少走彎路;借鑑別人成功的經驗,要有所創新和改變這樣才能形成適合自己的教學風格。

在學習別人的經驗時,理論我們看到的比較多,而可操作性的東西比較少。別人是什麼時間進行“日日清”的?是什麼形式進行“週週清”的?是怎樣進行班與班的對調驗收的?這都是需要大量的時間去操作的。他們的這些微環節的工作是放在課內還是放在課外?這是我想和別的讀者交流的地方。

其實,這本書裡還有很多東西都深深地教育了我,如198頁中描寫竇桂梅的那組資料“300多萬字的閱讀量、20多萬字的讀書筆記、50多萬字的文摘卡片、10餘萬字的教後記、1000多節聽課記錄……”這讓“懶惰”的我明白: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不是出於偶然,平時無數次的積累才能帶給你課堂上的教學靈感和智慧;又如,在“自主性作業的創造性設計”章節告訴我:只有變“要我學”為我“我要學”,由“不想做”變為“我想做”,才是真正地將學生從被動學習中解脫出來,積極主動地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去做……

《有效教學》不但可以作為一本中國小教師校本研修教材,還可以作為我們教師平時教學工作中的指導性用書,不定期地拿起看看,總能帶給我們點什麼。

《有效教學》讀書筆記2

假期有幸拜讀了《課堂教學有效性標準研究》這本書,從中獲益匪淺。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和認識,更多懂得了課堂的有效性對老師和學生的重要性,教師要從各方面考慮教學的有效性,使教學變成一種具有藝術性和高效性的活動。下面是我的一些啟示和收穫。與大家共勉。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途徑,也是學生獲取資訊,鍛鍊提高多種能力和養成一定思想觀念的主要渠道。“有效教學”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和學生開展定量時間的教學活動後,學生獲得了什麼具體的進步或發展。有效教學必須考慮以下的三個要素:一,學習時間的投入(長度)。二,學習效果的產出(收穫)。三,學生學習的體驗(苦樂)。其有效性是教學目標落到實處,教學過程民主、科學、互動,教學主題知識和能力得到提高。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必須在認真備課的基礎上,潛心研究教學方法,優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四十分鐘的效率,讓學生通過教師的指導性學習,獲取更多的語言資訊,感受語言的魅力,增強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建立和諧的學習氛圍,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切入點,從學生的實際水平出發,在新的教學理念的指導下,運用小組合作方式,來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從而促進學生知識能力的全面提高。因此, 重視課堂環節的合理安排,在教學中就顯得尤為重要。

如何更好地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我認為應該注意以下三點:

一、要意識到課堂的作用

羅傑斯說:“成功的教育依賴於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係,依賴於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氛圍。” 課堂是學生體驗生活、接受先進文化、訓練靈性的課堂;是學生創新、體現人文價值、提高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主陣地,課堂的作用不可忽視,它為老師教學定好基調,也是英語課堂的有效性實施的唯一尺度。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創設輕鬆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可以讓學生產生良好的心理效應,使學生處於積極的情感狀態,使學生主動而愉快地學習。融洽的師生關係有助於創造和諧的課堂氣氛,這需要教師在主觀上作積極的努力。教師要做學生的貼心人,要了解他們的心理特點,關心他們的學習、身心健康,體諒他們學習英語的難處,尊重學生的思想,善於激勵他們。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我們所面對的學生的英語程度參差不齊,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思想,不要挫傷他們的積極性,尤其是對差生,教師的態度尤其要慎重,不能放棄對他們的努力。教師要努力尋找他們的閃光點加以鼓勵,幫助他們樹立信心;給他們介紹一些學習方法的書,並教他們一些改善大腦記憶力的鍛鍊方法;對於作業出現較多的錯誤,不是簡單用紅筆打“×”,一概否定,而是把正確的部分劃出來,使他們感到還有希望,從而保持學習的積極性。還要經常讓他們有表現的機會,哪怕是點滴的進步都要加以表揚,學生並不是單純地追求表揚,他們會把老師的表揚看成是對自己的關注和重視,從而激發繼續向上的動力。創建出有效性的學習氛圍。

二、在課堂的實踐過程中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方法:

現階段造成課堂的教學低效的主要原因是:教育、教學理念不正確,重視知識能力的學習,忽視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教學管理上,求穩定而不求高效;教學要求與學生基礎不相適應,一刀切的現象,缺乏選擇性和層次性;學生學習基礎參差不齊,兩極分化比較嚴重;教學模式單一,缺乏創新的教法;教學內容偏多、教學要求偏高、急於求成、要求一步到位;教學注重預設性發展,缺乏生成性,教師是主角,學生做配角;沒有挖掘、理解教學內容,沒有清晰把握教學要求的層次,沒有精心的預設,教學隨意、沒有體現學科價值;課堂上只下達學習任務,沒有啟發、指導、反饋和評價,放任自流。

針對於上述的教學缺陷,給出一些合理的改進方法:

課堂上要有和諧的師生關係,選取靈活多樣、有效的教學模式。師生間的融洽關係使學生感覺到課堂氣氛輕鬆,表現出願意配合老師的教學,使教與學的活動得到良好開展。在課堂上進行師生平等的、民主的、開放的思維層面的對話。在此基礎上教學模式要靈活,從多方面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保持有效的主動學習;要使學生產生學習動力,光講大道理、明確學習目的是不夠的。興趣是激發學生積極主動探索知識的內部動力,是學生積極認識事物,積極參與活動的一種心理傾向,興趣越濃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越高,掌握知識就越快。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運用恰當有趣的例子,活躍課堂氣氛,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增添學習興趣,使學生自覺地將注意集中到授課內容,以便更好地掌握這些內容。新教材最大的特點和優點之一就是許多知識的引入和問題的提出、解決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展開的,合理的教學情境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一項重要教學策略和保證。

要讓學生學得好,學得生動有趣,作為教師,就必須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讓學生對課堂感興趣,學生一旦對英語感興趣,就會樂於接受它,變“苦學”為“樂學。”英語作為一門外語,不同於其它學科,學生很難象學漢語一樣輕鬆自如地掌握。所以,要求學生在課堂中要高度地集中注意力。如何能一上課就將學生注意力集中起來?外語教學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是否能在課堂上保持一種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只有生動,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只有活潑,才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使他們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一切方法,只要有利於激發學生的興趣,有利於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都應該採用。但又必須根據課堂上學生的知識反饋和思維活動情況靈活選擇教法,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不但要注意知識的講授,更要密切注意學生的思維進展情況。

《有效教學》讀書筆記3

寒假來臨,閒來無事,茶餘飯後我再次捧起余文森老師的《有效教學十講》用心品讀著,覺得獲益匪淺。窗外凜冽的寒風呼呼的吹著,而捧著這本書坐在燈下,似一股暖流傳遍全身,帶給了我溫暖、寧靜與快樂,更重要的是,這部凝聚著餘教授二十多年的教育智慧與心得的教育專著,無論是他機智幽默的語言,還是精闢入裡的教育哲思,都為廣大教師尤其是從事一線教學的教師奉上了一頓受益終生的精神大餐。它還督促我去認真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更透徹地理解“高效課堂”的真諦。合上書,萬千感慨充滿心間,下面便是我讀完書後的點滴體會:

一、豐富課堂教學,寓教於樂

也許,對國小於低年級的學生們來說,玩是他們的天性,而學習是一件枯燥無味的事情,它佔用了無邪好動的孩子們大量的娛樂時間;對長期從事教育工作的教師們來說,一個知識點一年又一年,一個班又一個班的重複講授,也會讓教學活動變得機械、乏味,猶如喝白開水一般。但是,正如餘老師在書中所說:“學生不是作家筆下的小說,我愛怎麼寫就怎麼寫;也不是畫家筆下的圖畫,我愛怎麼畫就怎麼畫;更不是電視機前無奈的觀眾,你演什麼我就看什麼……所有的學生都是帶著自己的興趣愛好、帶著自己的經驗、帶著各種各樣的情緒來到課堂的。”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以滿腔的熱情投入到這一神聖的工作中去,寓教於樂,真正關注學生的真實體驗,努力使課堂教學過程成為一種愉快的生活體驗,讓學生能夠快樂的學習,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時提高自己的智慧含金量,並藉助文字充分挖掘課堂樂趣,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達成學習目標,從而使課堂教學活起來。但活躍的課堂他必須是實在的,有實效的,能讓學生學有所獲的,而不單純是為了達成某種目的而擺的花架子,純屬形式,走過場。這一點,於教授在聽過許多名師的講課後,也談到了這一點,如果只注重形式,必然會實效性不高,所以豐富課堂教學,不代表不要實效,而是要寓教於樂。

二、“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方法重於過程

新課程的課堂教學十分注重追求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個方面的有機整合,這為我們制定三維教學目標提供了依據。同時,也使我們意識到:作為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師,應當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前提下,從以往的“填鴨式”的灌輸教學中走出來,根據課改精神和素質教育的要求,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引導他們去掌握相應的技能與方法,真正做到“授之以魚”的同時“授之以漁”;在制定教學目標時,不能只著眼於目前的應試教育,應本著為了孩子的全面發展入手,真正實現素質教育“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三、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

俗話說“教師要給學生一碗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也有人說“教師應當做一條流淌著的河流,給學生提供源源不斷的知識!”但是,就目前的社會發展趨勢看,社會競爭如此激烈,社會上需要的是複合型的人才,不僅要有一技之長,還必須具備自我學習的能力,因此根據新課改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教師必須轉變以往的教育觀念,從新給自己定位,不能只滿足於一桶水或一條河的傳統做法,教師要努力做“壓水井中的引水”,教會學生如何藉助現有條件動主地從社會這本大書中獲取源源不斷的知識,並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活到老學到老。

無論是高年級還是低年級的學生,在具備了一定的自我學習能力的時候,教師就應當讓學生在學習之前先自主嘗試學習,教師最後再予以方法上的點撥,當學生遇到不能解決的問題的時候,就必須依靠教師,我們就“先教後學”,無論採取怎樣的教育方式,我們的目的就是最終引導學生掌握相應的方法技能,自己學會學習。這樣一來,不僅是學生提高了自主學習能力,教師也能不斷地從教學當中有所收益。

泰戈爾說:“卵石的臻於完美不在於錘的敲打,而在於水的且歌且舞”,教師就如那且歌且舞的水,精心打造著一件件世界上最美的“藝術品”。寒夜裡,捧讀此書猶如心頭照耀著一輪太陽,暖暖的,卻無比的寧靜。“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們一定會不斷地思索,力爭在自己的課堂上和孩子一起實現生命的飛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