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精選關於《萬曆十五年》讀後感範文三篇

《萬曆十五年》主要講述的是明朝的一些制度與官僚集團的一些事情,作為歷史迷的你一定很喜歡看吧,不要忘記和大家分享你的收穫哦,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精選關於《萬曆十五年》讀後感範文三篇,以供參考。

精選關於《萬曆十五年》讀後感範文三篇
《萬曆十五年》讀後感1

讀到《萬曆十五年》中《海瑞——古怪的模範官值》這一章,從標題可以看出,作者對海端懷有散意,但卻不大讚同他的作為。海瑞作為這樣一個模範官僚,與當時的體制格格不入。

無疑,海瑞的道德責任感極高,嚴格按照四書五經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的言行。但他處事古板,顯得有些不合時宜。對於有待斟酌的案件,海稀的判斷標準是,“凡訟之可疑者,與其屈兄,寧屈其弟,與其屈叔伯,守屈其侄。與其屈貧民,寧屈富民;與其屈愚直,寧屬刁頑。”用這樣的精神來判案,顯得草率而荒唐。海瑞一生清貧,敢於直言上諫,大膽對抗上級。他曾向嘉靖皇帝上奏,指責他是一個虛榮,殘忍,自私而多疑愚蠢的君主。這種疏奏簡直是史無前例的,但海瑞取做,並且做了,並贏得了百姓的稱讚,成為清正廉明的代表。

海端的官場仕途幾經沉浮,由於他行事耿直刻板,任職一方便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全然不顧地方勢力與個人生死,最終因觸及大批人的利益捲入紛爭,他孤軍奮戰,終是寡不敵眾。在君子的世界裡,出任做官是為國家盡忠,為百姓辦事,以這個標準來看,海瑞是不折不扣的君子。他一生輾轉各方,鐵肩擔道義,為百姓奔走呼號,始終堅持自己內心的通德律。

海瑞行事古板,怪僻而執拗,是官員眼中的難纏人物,但他也是很多百姓心目中的英雄。

《萬曆十五年》讀後感2

從小,我就對中國歷史特別感興趣,尤其是中國古代史。通過文字記載,你可以深深地感受到古今的差距。但有一樣東西是貫穿古今中外的,就是人的智慧。古代有令人驚歎不已的各種手工藝,現代有歎為觀止的高新技術,這都是人的智慧的結晶。而人的智慧也體現在治國理政上,尤其是帝王。“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這一句話就很明顯地道出了歷史的重要性。

黃仁宇先生是我上大學後,在老師的推薦書目中才知道有這麼一個人。在我看來,《萬曆十五年》其實並不算是專業的歷史書籍,只不過是引導人們從全新的角度去認識歷史,向世人普及歷史。對一般人而言,接觸的歷史就侷限於初高中的歷史教科書。對歷史人物及歷史事件的印象就僅僅定位於教科書的描述,如戚繼光=民族英雄。除了從事歷史相關專業的人以外,一般人都不會去了解歷史背後的點點滴滴。因此,大部分人對歷史的認知是片面的、呆板的。即使我也喜歡歷史,但曾經的我也是這樣。

在還沒看這本書之前,我對萬曆皇帝的印象就是明朝的荒唐皇帝,三十年不出宮門、不理朝政、不郊、不廟、不朝、不見、不批、不講。可看了這本書之後,我才知道萬曆皇帝並不是我想象中那樣的。由於嘉靖皇帝的荒唐事,萬曆皇帝的母親和首輔張居正從小就用儒家的道理來教導他,要求十分嚴格。例如萬曆皇帝很喜歡寫大字,而且年幼時就能寫得很好。可正是由於這樣,首輔張居正並沒有表揚他,反而剝奪了他寫大字的時間,認為是浪費時間,改學四書五經。在我看來,一個孩子能把大字寫得很好就很不錯的了,是值得稱讚的。可萬曆皇帝並沒有得到應有的表揚,反而被剝奪了寫大字的愛好。可以說萬曆皇帝的童年時很艱苦的,沒有一點樂趣可言。欲帶皇冠,必承其重。也許在大多數人眼裡,這是身為人君所應該承擔的責任。但萬曆皇帝也是一個人,他也有作為一個人的需求,他也渴望玩耍、表揚。萬曆皇帝執政後期的荒唐與童年長期的壓抑也有一定的關係。因此,現代的教育比較注重鼓勵孩子,關注孩子的身心發展。

而萬曆皇帝登基後,在位初之十年,內閣首輔張居正主持政務,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會經濟有很大的發展,人民生活也有所提高。親政後,勵精圖治、生活節儉,有勤勉明君之風範,開創了“萬曆中興”局面。期間主持了著名的“萬曆三大徵”,鞏固了漢家疆土。這些都是萬曆皇帝的功績,但現在我們大多數人印象中的萬曆皇帝都只是一個荒唐皇帝而已。因為萬曆皇帝的執政後期,常常沉迷酒色,荒於政事,致使大明王朝逐漸走向衰亡。而為什麼萬曆皇帝會突然變得如此荒唐呢?這又不得不提他的太傅張居正了。張居正生前的名聲很好,萬曆皇帝也很信任他。由於改革,張居正得罪了很多人,在他死後,很多他的政敵開始攻擊他。起初,萬曆皇帝還是很信任自己的老師的,維護張居正。但張居正本人在改革期間,由於過於自信和心急,有些手段不太光明磊落,並不符合他臣子的身份。而且張居正並不是清廉的人,他經常收受手下的“孝敬”。也許在張居正看來,自己位高權重,一心一意輔助皇帝,底下的官員的“孝敬”是應當的,並沒有什麼不妥之處。在張居正逝世後,他的這些過錯就被他的政敵利用。當他的這些行為被曝光後,萬曆皇帝覺得自己被騙了,在他心中太傅是忠誠的、清廉的,可事實卻狠狠打了他一記耳光。這與他一直受到的儒家教育並不一樣。至此,萬曆皇帝終於瞭解到儒家表面一套背後一套的本質了。萬曆皇帝的信仰崩塌了,他不知道到底什麼才是正確的,所以萬曆皇帝后期變得如此荒唐並不是沒有原因的。

除了張居正的形象讓我震驚之外,還有一個著名的歷史人物也讓我重新認識了他。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民族英雄戚繼光。戚繼光的確很有才能,也識時務,所以曾經也位高權重。但由於他是張居正提拔的,所以在張居正被清算後,他也被棄用了。這不得不說很可惜,可以說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了。可讓我大跌眼鏡的是,戚繼光也不是一個廉潔的臣子。可能在世人看來,他的功勞遠超他的過錯吧。

張居正之後的首輔是申時行,一個致力於平衡文武官與皇帝的衝突的忠誠的大臣。他一直深信著萬曆皇帝會改過自新的,萬曆皇帝小小的為君之舉也會讓他欣慰不已。

明代的皇帝,除了世人比較熟悉的朱元璋和朱棣以外,其他的瞭解的並不算多。對於明朝,總體的印象就是皇帝比較荒唐,宦官比較勢大。看了這本書後,我對歷史人物形象有了很大的改觀。無論是哪一個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除了官方定位,也有屬於自己的人生。他們並不是教科書上描寫的那麼不堪,或那麼完美,但他們也是有血有肉的人,是歷史巨輪下的拼搏者。

“總之,在歷史上,萬曆十五年實為平平淡淡的一年。”這是《萬曆十五年》第一章第一段的最後一句。沒錯,萬曆十五年的的確確是沒發生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但歷史的腳步從未停止。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許多歷史大事件都是平常的一點一滴推動而成的。當今的教育體系的確存在不少問題,但我們都在嘗試著改革,慢慢推動著我們的教育向前發展。只要我們都努力拼搏,我們的教育也必將越來越完善。

《萬曆十五年》讀後感3

張居正在歷史上以鐵腕著名。黃仁宇先生認為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依靠自己的勤奮和人事關係安排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改革卻遠遠超過了盤根錯節的文官集團可以接受改革的範圍,過大的威脅到了既得利益者而導致了最終的失敗。

張居正的確很快,但是不見得他沒有意識到自己太快。只是現實沒有給他放慢的機會。萬曆年幼尚有他改革的機會,一待萬曆成年,有了自己的見解與看法,他的種種措施很有可能化為泡影。

他必須在短短十幾年內獲得成功。書中一章取名為“世上再無張居正”,倒是反映出作者對張居正的些許惋惜之情。如果多那麼幾個張居正,前赴後繼般努力進行變革,張居正也不需要那麼急切,可以按部就班理清各種複雜交錯的社會關係,將整個社會推上正軌。

只可惜,儒家的中和色彩排斥著這種人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