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關於熱門《教師的挑戰》讀後感範文

所謂讀後感就是讀書之後的一些感受所整理成的文字,我們要養成寫讀後感的習慣,那麼相關的讀後感該如何寫呢?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關於熱門《教師的挑戰》讀後感範文,以供參考。

關於熱門《教師的挑戰》讀後感範文
關於熱門《教師的挑戰》讀後感範文

古今多少人,皆言讀書是。沉浸書中,你會有感於書中的一字一句,你甚至會覺得眼前的這些都不是文字了,而是一處風景。讀書,讓自己的視界變寬了,讓生命變得豐盈,讓自己走向了睿智。

近日,帶著期待的心情閱讀了佐藤學教授的《教師的挑戰——寧靜的課堂革命》。它從“學習共同體”入手,重新詮釋了“合作學習”的理念,並以每一個鮮活的日本課堂案例為依託,進一步探討課程模式的創新和轉型。同時引領教師如何身體力行地實踐這些先進的教育理念,將其融入到自己的課堂中來。最是書香能致遠,每每閱讀,便覺得自己的思想更為豐厚,頭腦更具睿智,其中的“傾聽教學”更是讓自己受益匪淺。於是,我在我的課堂上也來了一次寧靜的“傾聽”盛宴。

一、傾聽疑問之音

我們的孩子還很稚嫩,世界對於他們來說是新奇的,於是千萬個為什麼在他們心中自然而然地產生了。因而,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尊重孩子的求知慾,鼓勵他們發言,並且善於傾聽他們的答案。譬如我在執教《朱䴉飛回來了》這一課,課堂上我從質疑課題匯入,問:“會提問的同學是會讀書的同學,對於課文的題目,你們有疑問嗎?”孩子們的思維一下子就被打開了,“老師,朱䴉為什麼會飛回來呢?”“老師,朱䴉之前去哪啦?”“老師,朱䴉是一種什麼的鳥?”……在孩子們的心中,一切的問題都是有價值的。面對他們的疑問,我仔細傾聽,微笑著加以肯定,並一一記在心裡。隨著教學的進行,有的問題我引導他們向書本尋求答案,給予瞭解答;有的問題我讓他們通過同桌之間的合作學習找到了答案;有的問題我則鼓勵他們利用現代化手段來尋求答案。在我看來,這是一堂精彩的課,教師創造了和諧的課堂氣氛,仔細傾聽每一個孩子的心聲,讓他們快樂地融入到課堂中來,激起了無限精彩的浪花。

二、傾聽爭論之音

文似看山不喜平,課亦如此。班上的孩子各有差異,各具特色,對於一些問題,他們都有著自己的思考。所以,在課上我更喜歡聽到孩子的爭論之音。譬如我在引導他們如何寫關於“核心價值觀”的習作,芸說:“應該抓住‘核心價值觀’的關鍵詞來寫,比如誠信。”月反駁說:“誠信作文太過普遍,沒有新意。”在一旁的玲則平靜地說:“好作文源於生活,‘核心價值觀’就在我們身邊,只要用心生活,細心觀察,就可以寫出好作文。”……孩子們的想法是豐富的,是多彩的,當他們因為問題在課堂上發生爭論時,我卻覺得這比什麼音樂都動聽。對於他們的思考,我認真傾聽,及時判斷爭論的焦點,並幫助他們仔細分辨別人的發言,培養他們思維的清晰性、綜合性。一堂課因為孩子們的思維碰撞而變得更加有意思,我覺得這就是精彩的課堂。

三、傾聽意外之音

在課堂上,我們經常會碰上孩子的插嘴,有的會影響課堂秩序,有的會影響教學進度,所以大多數老師會不予理睬,或加以訓斥。其實,學生有時候的插嘴是因為他有感而發,教師若能仔細傾聽,及時讀懂,對教學也會起一定的幫助。譬如我在教學杜甫的《絕句》,當講到“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時,教室一隅忽然傳來了一聲鳥叫聲,惹得其他同學鬨堂大笑。定睛一看,原來是明,如果此時直接採用簡單粗暴的方法批評了明,一定不是明智之舉,我說:“明情不自禁地學著黃鸝的叫聲,這不正是受到詩中描寫的環境和作者思想感情的感染嗎?我想他一定是深刻體會到詩人的那種情懷了……”此時,教室裡的氣氛也緩和了,教學的重難點也迎刃而解,明也認真地聽起了課來。誠如,孩子在課堂上的插嘴一定是他的有感而發,教師則要善待孩子的插嘴,把這意外之音變成動聽之音,共同推動課堂的前進。

佐藤學教授曾說過:在學生中培育互相傾聽的第一要件是教師自身悉心傾聽每一個學生的心聲。其實,教師對每一位學生的傾聽也在無意間營造了一個融合、潤澤和安全的言說環境,培養學生之間互相傾聽的關係。這時候的他們不再拘泥於自己的觀點,而是認真聽取、思考和反芻別人的觀點,並能夠平等地參與討論交流之中。所以,傾聽吧,老師們,無論學生的發言是響亮的,還是輕微的,是自信的,還是膽怯的,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

關於熱門《教師的挑戰》讀後感範文

現在,全世界的課堂中都在進行著一場課堂教學的變革,即建立以傾聽和對話為基礎的學習共同體,《教師的挑戰》作者佐滕學先生稱之為“寧靜的課堂革命”。這種寧靜的革命是對傳統教學的徹底顛覆,在學習方式上表現為從各自呆坐的學習走向活動性的學習,從習得、記憶、鞏固的學習轉向探究、反思、表達的學習;在教學方式上表現為從傳遞、講解、評價的教學轉向觸發、交流、分享的教學。他認為,這種革命不但是師生的共同願景,也是學校整體變革的基點,是保障每一個兒童學習權的挑戰。作為在課堂上直接面對學生的我們該如何做?

一、從備課做起

我們可以在“備”上下功夫,既備教材,更要備學生;既要備詳案,也要有簡案。在相對具體、詳盡的標準化教案中,在那一招一式的模仿中練就駕馭課堂的基本技能;在相對開放、簡明的教案中嘗試自己的探索,驗證自己的思考,追求個性化的教學,尋求無招勝有招的真諦。在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根據學情來確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步驟。課前要有應付課堂上可能會出現種種意外的心理準備,並具備不以一堂課的成敗論英雄的超脫心態,才能使每一堂課成為學生成長和發展的加油站。

二、在與學生的交流上下功夫

“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在教學上,再也沒有比讓學生說真話、表真情更重要的了。教學的功能不僅僅是讓學生記住、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在自主建構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創造的快樂,感受知識的無窮魅力。現在提倡“自主學習”,實質是讓學生有自主思考解決問題,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的權利,而不是“一言堂”。

佐滕學先生認為:以學習為中心的教學創造以兩個課題為中心來展開:一是“從勉強到學習的轉型”;另一個課題是教室中“傾聽關係”的形成。為了實現“活動的、協同的、反思”的學習,就要在教室中建立“相互傾聽”的關係。在“對話”教育中“傾聽”比“言說”重要得多。無論提出的意見多麼活躍,如果不以傾聽為中心,就不可能改變每個人的認識,就不能讓交流更加豐富。

在學生中培育相互傾聽的第一要件是教師自身悉心傾聽每一個學生的心聲。他指出,除了教師自身成為出色的傾聽者、培育相互傾聽關係之外,別無他法。教師對每一位學生的信任和傾聽形成了潤澤、融合而安全的言說環境,也在無意之中培養了學生之間的相互信賴和傾聽關係。

三、從關注“邊緣化的兒童”入手

每個班級都有一些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都較冷漠,缺少參與的熱情和機會,更談不上自動探究。佐滕學先生把這部分學生稱為“邊緣化的兒童”,無論哪個課堂上都不乏這種邊緣化的兒童。他們常常會因作業不會做、考試不及格而自卑,覺得自己什麼也不行,什麼也做不好,一次一次的“出醜”,結果只會導致他們的自尊心受挫,以至於學好學壞對他們來說都無所謂,內心根本沒有好好學習的願望,這種內在的力量一旦消失,任何巧妙的措施對他們都將無濟於事。佐滕學先生認為“從這種邊緣化的兒童與其他兒童之間的落差中可以洞察到合作學習的可能性”。

作為教師在教學中要對每一個學生的尊嚴有深切的體會和共鳴,對每一個學生的成長充滿期待,在課堂重視“不懂”的兒童,讓邊緣化的兒童得到同學們的支援,開展自主學習,所有學生都能開展高尚的探究。佐藤學通過二十多年的課堂觀摩經驗總結出:在教學中是否能夠形成合作學習很大程度(將近七成)取決於能否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尊嚴,而教師的經驗與學習理論、教學的技能,不過佔了三成的比例。

學習是同新的世界的“相遇”與“對話”,是師生基於對話的“衝刺”與“挑戰”。在合作學習的課堂裡,每一個兒童與教師一道奏響著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的交響曲。教師面臨的挑戰是為所有兒童提供高質量的學習機會,教師的責任不是進行“好的教學”,而是要實現所有兒童學習權力,儘可能提高兒童學習的質量。

這就是我們要做的!

關於熱門《教師的挑戰》讀後感範文

一、讓我震撼的教育名言

佐藤學教授旗幟鮮明地提出的具有顛覆性的教育信條:“學校教師的責任並不在於“上好課”。學校和教師的責任乃在於:時間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權,提供學生挑戰高水準學習的機會”。

“教學的創造能否成功取決於教師在多大程度上尊重教材,尊重每一個兒童,以及教師對於自身教育工作的尊重。學校改革的目的是保障每一個兒童的學習權;保障每一個教師作為教育家的成長……唯有保障每一個兒童的尊嚴與學習權利,尊重每一個教師的多樣性並保障其個性化的成長,才能使得學校的改革腳踏實地地向前推進。”所有這些觀點都讓我受到震撼。

二、幫我解惑的教學諫言

“在小組的‘合作學習’指導中,決不追求小組內的思考與見解的一致與統一。不應當像‘班組學習’那樣代表小組發言。即便在合作學習’中只有同樣思考和意見的場合,也應當作為個人的意見來發言。應到尊重小組中思考和見解的多樣性。”

“‘合作學習’中是無需領導者的。‘合作學習’需要的是每一個人的多樣學習的相互碰撞,是每一個學生的平等參與。‘合作學習’中的小組,宜採用男女生混合的私人小組形式,也可以從三人小組開始。習慣了‘合作學習’之後可以變更為四人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最好是隨意編組。小組的‘合作學習’,無論國小、國中、高中的任何學科的教學,都應當可以實施的。”看到這,我充滿希望,因為在今年我所任教的啟智二年級數學教學中,我嘗試過分3人小組通過分小棒探索10以內數的分成的教學,但碰到了不少困難,迫不及待能找到指路的“明燈”。但接下來的“不過,在國小低年級卻不宜實施。”理由是:“國小低年紀教師同每一個學生的密切聯絡,互幫互學的經驗是重要的。其實,國小低年級兒童唯有在同教師產生一對一的親密關係之後,才能建立同學之間的關係。國小低年級的‘合作學習’首當其衝的是,要充分體驗教師和課堂共同體的親密關係。”怪不得,在這個班當時還是一年級時我嘗試一次分組探索學習幾乎收效甚微,還讓學生的學習受到很大挫折,而我自己的課堂教學探索熱情也受到不少打擊。

佐藤學教授還對小組學習得以成功的要決進行了細緻的闡述。還特別用《國小低年級的“合作學習”》專門獨立一個章節對“低年級兒童的困惑”、“低年級的合作”、教師對低年級課堂裡的學生“無微不至的關照”等作出了細緻具體的要求和介紹。

這些寶貴財富都將對我在課堂教育中的困惑起到了很好的答疑解惑的作用,讓我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