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畫色彩的心得7篇

心得體會是記錄我們內心感悟的一種文書,寫心得體會是一種思考和整理的過程,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成長曆程,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畫色彩的心得7篇,供大家參考。

畫色彩的心得7篇

畫色彩的心得篇1

在視覺藝術中,色彩具有先聲奪人的力量。舉個例子,當我們翻開一本書時,我們先看的大多不是內容而是插圖,當黑白插圖和彩色插圖在一起時我們會先看彩色插圖,這就是色彩的力量。

在這段時間的學習中,我們經過了靜物寫實、色彩分解和色彩構成的訓練。但讓我體會最深刻的並不是色彩的運用,而是色彩的圖案和圖案與色彩的協調,在我看來,一幅好的色彩作品離不開好的構圖和圖案設計。

靜物寫實,那麼它的色彩所含的主觀的東西就少了。這樣整個畫面除了要把握色調的統一,最重要的就是構圖了。首先要把畫面的空間充分的表現起來並且要使每一個靜物之間有聯絡,這樣才能更加輕巧的駕馭色彩。寫實並不是完全照搬現實,畫面的整體好看才最重要! 色彩分解,在這方面,就要大膽的用色。要用色塊表現物體的`空間和他們之間的聯絡,從而使畫面統一協調,而且色彩要用的乾淨。構圖也要緊緻,不然色彩分解就會使畫面散亂。 色彩構成,注重的就是圖案的設計與色彩的運用以及圖案與色彩的協調。圖案的藝術源於自然,,因此要善於觀察,要懂得發揮想象力。色彩的運用要考慮它的色相、純度和明度。圖案與色彩的協調最為重要,這裡我就我的一點學習經驗說一下。

圖案的設計要有統一也要有變化。統一是一種協調關係,是有規律的,變化則是一種對比關係,處於從屬地位,是突變的,存異的。圖案的對稱會使畫面給人一種安靜的感覺,而均衡則會使畫面活潑而生動。圖案的動感線上形方面要靠曲線、傾斜線來表現,在面形中,用圓形來表現,在色彩方面用對比強烈的色彩來表現。而它的靜感則用直線、垂直線,方形和對比含蓄的色彩來表現。

色彩的協調也是需要技法的。我們知道色彩的三要素是色相、純度和明度。色彩的協調一般來說同類色、鄰近色、近似色易協調,對比色和補色難協調,但是不協調的色彩可以通過色彩漸變、改變色彩面積、調入另一種顏色、用中性色勾線等來使其協調。

我對色彩設計基礎的心得就是這些了,總之,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讓我學到了很多。

畫色彩的心得篇2

【光明書話】

在恢巨集畫卷中彰顯民族審美與精神

——“國家文化公園畫傳系列”設計談

蘇國強(山東工藝美術學院講師)

建設大運河、長城、長征、黃河、長江等國家文化公園,是推動新時代文化繁榮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大工程。日前,由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主編的國家文化公園畫傳系列叢書中的《大運河畫傳》《長城畫傳》《長征畫傳》《黃河畫傳》正式出版。系列叢書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展現數百幅經典文物和藝術作品,結合中國歷史和人物故事,從考古、科技、文化、社會、經濟等領域,對大運河、長城、長征、黃河的相關歷史知識與文化遺產進行了系統梳理。

?黃河魂》紙本水墨

1、意境與主題統一

2024年4月,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家博物館副館長劉萬鳴的帶領下,美術設計組正式承接國家文化公園畫傳系列叢書設計任務。4個月之內,在原有設計稿基礎上,重新設計3套方案,其時間之緊、難度之高,超乎預想。這不僅需要從國家文化公園畫傳系列的整體文化概念來把握選題出版方向,還需要結合文化、編輯、設計、美術史等綜合素養,深入理解每本畫傳章節內容的內在邏輯與節奏關係。特別要對畫傳圖片質量嚴格把關,包括所涉及的美術和書法作品,以及圖片的清晰度與顏色等諸多問題,這是對設計師綜合能力的重要考驗。

為了突出畫傳特點,設計師努力參與圖書編輯工作,積極與主編及出版社編輯深入溝通,對書稿中圖片質量,從題材、內容、形式、色彩、清晰度等角度嚴格把關,對書稿中每幅作品逐一排查,以保證圖片質量,確保設計的高質量完成。

例如《長征畫傳》的設計,由於該卷涵蓋歷史時期較短,可選文物和經典書畫作品較少。為了避免圖片資料的單一性,一方面,編輯和美術設計組嚴格控制當代畫家個人作品的選用,增加了美術史公認的紅色經典美術作品的數量,如吳作人《過雪山》、林崗《井岡山會師》、吳山明《遵義之春》等;另一方面,增加長征文物(器物)、照片、地圖的數量,特別是長征期間珍貴的文獻手稿,如方誌敏在獄中寫下的《清貧》《可愛的中國》手稿、朱德《綏崇丹懋天蘆戰役山地河川及隘路攻擊之注意》手稿、陳毅《游擊戰爭紀實》修改稿,這些富有真情實感的手稿還原了長征的場景,利於讀者對長征進行解讀。

畫傳系列還注重內容與形式的高度統一。《長征畫傳》由於內容的特殊性,每張作品、照片、文物與每段文字須環環相扣,切入主題。畫傳中每章首頁,選用了描繪各歷史時期重大事件的經典作品,保證形式契合內容。例如,第二章“戰略轉移去遠方”,選用了靳尚誼先生的經典作品《送別》。該油畫表現的是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面臨敵人的圍追堵截,為儲存力量被迫進行戰略轉移、開始長征的史實。作品以紅軍從江西瑞金武陽鎮開始進行艱苦的二萬五千里長徵為背景,表現了隊伍在黎明出發之前在陰沉的天色中過橋、向遠處走去,路邊群眾送別紅軍、依依惜別的歷史場景,畫面意境與畫傳主題內容完美契合。

“萬水千山”組圖之瑞金(區域性)中國畫

2、民族審美與時代語境結合

國家文化公園畫傳系列叢書的設計語言,結合了民族審美與時代語境。

色彩是最為直接的視覺語言,中國自古擁有獨特的色彩審美體系。西方繪畫講求寫實,色彩熱烈大膽。中國繪畫則追求意境,色彩柔和沉穩。中華傳統五色,即青、赤、黃、黑、白,在國家文化公園畫傳系列叢書的設計中,都有所體現。除此之外,系列還注重傳統色系與當代流行色如灰色的結合。

考慮到叢書色彩的整體性與每本畫傳色彩相對的獨立性,設計組根據內容特點分別確定了已出畫傳的主體色系。《長征畫傳》為硃砂紅,《大運河畫傳》為綠色,《長城畫傳》為青色,《黃河畫傳》為黃色。每本畫傳的主色系貫穿整本書的首頁、標題、頁首、圖說文字和部分頁面底色,並根據具體情況做相應調整。畫傳中,幾個色系還相互穿插使用,平衡冷暖關係,在傳統中追求現代、在沉穩中追求亮麗的色彩。

以《大運河畫傳》為例,首先,它使用當今流行的綠色作為主色,明快、時尚、鮮亮又沉穩。章節首頁的標題、頁首、圖說文字都統一為綠色,再根據內容與畫面空間調整深淺明度關係。在章節首頁,主要以作為民族符號的文物為主體元素,通過區域性裁剪、拉大以及黑底襯托等方式,強化文物形象,與綠色標題形成呼應。單純而強烈的視覺對比,打破原有的色彩審美,使千年文物與時代同行,形成新的審美感受。其次,《大運河畫傳》還注重利用經典文物或美術作品中的傳統造型、色彩與章法來強化民族審美。在設計《大運河畫傳》的過程中,為了更好地體會運河文化,設計組專程參觀了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的“舟楫千里——大運河文化展”,體會縱貫南北、溝通古今、融通城鄉、流淌千年的運河文明,感受精美絕倫、深沉厚重的經典文物和書畫作品,特別對部分文物的質感、造型與色彩進行了深入體會。在後來的設計過程中,從展覽中精選了春秋時期的“吳王夫差劍”、唐代“胡人俑”、明代“剔紅山水人物圓盒”、明代“加金彩繡雙龍戲珠藍雲紋緞”、清代“竹根雕人物乘船”等30餘件文物,作為設計元素。

“國家文化公園畫傳系列”已出書籍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主編

3、空間與韻律協調

叢書突出“畫傳”的編輯特點,強化形式語言,整體版式如同一組連環畫,每一個頁面就是一幅完整的畫面,而版式中的一個個頁面,構成了有節奏的畫面關係。

要強化“畫傳”的特點,就要處理好形式語言中空間節奏的關係,如顏色的輕重與冷暖,圖片器物的造型與大小,線條(字型)的結構與粗細,還有畫傳貼士的大小與位置。

畫傳的設計,必須從整體關係來考慮色彩的輕重與冷暖,通過色彩關係,創造出一種空間與韻律。每本畫傳都有主色系,就如一幅繪畫作品的主要色調。確定了主色調之後,還要搭配其他顏色,來平衡整個畫面的冷暖關係。例如,《大運河畫傳》的主色系為綠色,除了根據版式需要配置不同深淺的綠色之外,還加入了藍色和土黃色等其他色系,來平衡畫面的冷暖,構成一定的韻律。與此同時,充分利用文物的顏色來豐富畫傳的色彩關係,特別是注意利用部分器物上的中國傳統色彩。如61頁“剔紅山水人物圓盒”、120頁“治淮委員會章”、445頁“永定河北岸同知關防”銅印,上面就有非常經典的中國紅,它們豐富了整個版式的色彩關係。把文物圖片放大、裁剪、分割之後,還可以利用它們的造型、元素產生充滿民族性與現代審美的視覺空間。

為了加強畫傳的色彩體系,設計組在每本畫傳中都會有節奏地穿插帶有黑底色的跨頁或單頁,由文物與文字再加上黑底的襯托構成一定的畫面關係。帶有跨頁或單頁的黑色,配上文物和文字,讓系列書籍的色彩關係更為厚重。其內在形體結構與色彩,本身就構成了有節奏的空間關係。

畫傳頁面中的影象、色彩、文字與留白前後呼應,有效對比,能構建成帶有旋律的空間關係,以此連串再組,構成以章為單元的空間關係。

貼士是畫傳設計中的重要元素。根據版式內容與空間關係,選擇一些頁面留白較多的頁碼,根據疏密、大小以及色彩關係的需要,配一至兩個淡雅而穩重的色塊貼士,能協調版式的空間關係,豐富視覺語言,使內容與畫面更加飽滿。

再來談談封面設計。設計組原計劃採用一幅古代大運河地圖,如清代《京杭道里圖》,作為《大運河畫傳》的封面。但從大運河、長城、長征、黃河、長江五本畫卷封面風格應協調統一的角度考量,還是採用了一幅能代表畫傳特點的照片。照片或藝術作品“通鋪”,覆蓋封面、封底、勒口,簡潔大氣,在協調統一中突顯了每本畫傳的特點。畫傳特別邀請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孫曉云為每本畫傳題寫書名,以彰顯圖書的文化底蘊。書脊用布的顏色與每本畫傳的主體色系保持一致。為保證畫傳在讀者翻閱的過程中不影響書中精彩大圖跨頁的質感,畫傳採用了軟精裝的裝訂形式。

總之,國家文化公園畫傳系列叢書的設計,力求精準把握好每一個細小環節,以高品位的審美素養,以簡潔、厚重、現代的形式語言,表現出民族審美與精神。

?光明日報》( 2024年05月13日12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畫色彩的心得篇3

我是在一個下午讀完這本書的,仿若已經經歷了漫長的孤獨歲月,恍惚間彷彿已經穿越了一生的時光,經歷了那一場又一場的或痛苦或波折或感悟的“鬧劇”。

我不知道我是否讀懂了它,或者說我不知道我從中深深感觸到的那些所謂的情感,是否是作者真正想傳達的情感,也許我需要再重新回味細品它一遍,到那時候,肯定又會有另一番別樣的感觸了吧。

但就這第一次的淺顯閱讀,我對“孤獨”的理解好像有些不同以往了……

也許,孤獨會教會我們好多東西,指引人們閱讀、思考、在不甚艱難的人生裡獨自堅持,教會人們適應時間的漫長亦或者是短暫,把握每個人的命運。

?百年孤獨》中的孤獨能夠如此透徹心扉,在我看來,是因為它向我們娓娓道來了如何沉悶地活著。

在這個比《紅樓夢》還要繁複、難記的家族體系中,“活著”是所有情節發生的唯一前提。為了尋找活著的方式,為了尋找活著的意義……為了所謂的活著,一個生活在地球角落裡的百年家族陷入了無限的疲憊與孤獨之中,在茫茫歲月中上下求索,忙忙碌碌……

但是,我並不覺得它是一個悲劇,我相信,雖然經歷過這數不盡的無論是種種情愛的糾纏折磨,還是夢想追尋的茫然,又或者是繁雜錯亂的現實,但是,布恩迪亞家族的每一個成員,都在這個過程中找到了自己的東西,他們看透了這個世界,並且活下去,甚至死去。

他們遠離了故鄉,遠離了熟悉的一切,遠離了常規,選擇了一條別具一格的屬於自己的生存之路。他們在路途中探索生命,享受孤獨,經歷夢境一樣玄妙的人生……我相信,他們沒有一個人會後悔當初的選擇。

他們的孤獨,令我仰慕,令我欽佩。

畫色彩的心得篇4

通過性格色彩培訓後,我不僅瞭解了自己,正確面對自己並且還學會了去了解身邊的朋友、家人、甚至陌生人,培訓還教會我正確看待每個人差異的原因,不再去很主觀的評判一個人的好壞,“性格是沒有好壞,只有差異”,倘若我去和身邊的人溝通,去從別人的口裡瞭解我自己,這也決定從今天開始戴一副“有色眼鏡”去看別人,“四色性格分析法則”也是本次培訓很好的方法。我想我會慢慢去運用它,讓自己更加駕輕就熟此次培訓所傳授的東西。

色彩性格以簡單的紅藍黃綠四種顏色為符號,對相對複雜的性格進行歸納,不同的色彩代表了不同的性格,也反映在他們的情感態度中。紅色代表快樂的帶動者。心態開放,追求快樂,喜歡體驗新鮮的東西,情感豐富而外露,容易情緒化;藍色代表最佳的執行者。保守內斂,規則和條理性很強,以完美為導向,情感深沉而含蓄,不容易表露;黃色代表有力的`指揮者。目標感強,重視結果,以成就為導向,不容易受情緒影響;綠色代表和平的促進者。心態十分平和,隨遇而安,以穩定為導向,在情感中比較被動,缺乏強烈的動力和慾望。

通過這次培訓,當我們斷定自己的性格色彩時,關鍵是不帶評判的觀察,把自己當做一個陌生人來觀察。不再企圖改變自己所觀察到的內容,無論我們是哪種性格都沒有好壞,最重要的是學會接納最真實的自己。當我們有自己的一套性格理論時,我們會更清晰的瞭解自己的優缺點,對於自己的性格優勢加以培養,對缺點加以剋制。且能夠知道如何與不同性格的人和諧相處。當我們掌握了自己的性格後,我們就掌握了自己的情緒。

掌握了自己的情緒,我們就是自己的國王,這個課題的重要性和價值性,通過性格學習讓我學會研究自身與周圍的人,探討性格對工作和生活帶來的益處,通過相互理解來尋求彼此認可的溝通與影響的方式。與此同時,結合臨床診斷服務行業的特點,識己識人、知己知彼,在日常工作中,認識自己性格中的優勢並加以發揮,掌握自己性格中的不足並加以抑制。

同時,通過學習和拓展,更好地掌控與人溝通和服務中的主導性,發揮個性化服務的優勢,進一步提升服務水準,提升個人素質!通過下來進一步學習,我也學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通過一次次適當的分析,使我去審視自己剖析自己修正自己,然後使自己更快樂。這堂課給了我一雙慧眼,去分析人的性格,用五彩的顏色令世界變得如此美麗而精彩,形形色色的人和事讓我的周圍變得如此豐富而生動。

畫色彩的心得篇5

通過了幾周的學習,明白了關於設計色彩的知識。色彩的多樣和多變性,給課程內容帶來了豐富,有畫色環圖,聽音樂畫畫,空間混合等等,讓我學到了以前沒有學習到的知識點,比如色相,孟塞爾的色相原理。

比如色相環圖和做空間混合(兩者都有很大的相似)都是要求掌握對色彩把握度、明度等的一種訓練,也明白了色彩是對比出來的,相同的顏色放在不同的對比裡,會呈現不同的差比;當在做色環圖的時候,就覺得作業量是可以對付的,但做到馬賽克那部分的作業時,才明白這一部分的空間混合真實大費時間了!我後來做著才知道,這種做法以後自己也可以用來家居上的裝飾,把自己的心血一點一滴的框在一幅作品中,很有成就感。

關於旅遊片段畫相關的設計色彩,我加入的那組是關於希臘的。在做這幅作品的時候,我明白老師在平時我們交上作業後從不評講——則叫我們自己上去說自己的.心得體會以及作品中的意見和看法時,才明白其實老師在佈置作業的型別是就已經是一種無形的“評講”,這種把發覺作業的潛質內容教給我們,讓我們自己給自己“上課”,從中學習,體會。因為在畫的過程中,我們就已經在不斷的探索、研究:如何畫起,色彩在主題裡發揮的作用是什麼,構成、協調等等都是我們自己不斷摸索的過程,這是老師用課本、口頭上傳授不到的,只有實踐才會明白。

設計色彩的作業是繁重的,也需要花時間去完成。在課程即將結束時,我在這裡不僅要感謝老師的特殊教學方式,更是能從中衍生不少對日後有關的學習方法,設計色彩是每個領域都要設計到的其中一種,而生活上也隨處都有“設計色彩”。我們應該不只從課程的結束就滿足所學的知識,更應該學更多,不停止的思考和學習!

畫色彩的心得篇6

每日:股票覆盤(成交額)+閱讀+色彩搭配心得分享

一、4月28日股票覆盤:

圖一為成交額前排序30名。

下圖為成交額前100名按行業排序。

二、色彩搭配心得分享:

橙色是活力、能量、青春、熱情、溫暖、樂趣和創造力。

這是一種刺激的顏色,給我們力量和樂觀,併產生情緒平衡。所以橙色對抑鬱症有較好的療效。

搭配心得:

-同色系搭配:通常可以搭配米色、棕色。

-對比色搭配:也可以搭配藍色。可以搭配藍色.

三、今日閱讀分享:

1、白日所為,夜來省已,是惡當驚,是善則喜。

?語意】白天裡的所作所為,夜晚進行自省,若是不良行為,應當感到驚怕;若是積德善行,應當感到欣喜。

2、百里之行、九十歲半。

?語意】要走一百里路的人,以前九十里為整個行程的一半。比喻事情愈是臨近終結就愈是艱難,因而愈要引起重視。

3、百年之計種鬆,十年之計種柳,一年之計種竹,一月之計種韭。

?語意】作百年的打算、最好是種鬆;作十年的打算,最好是種柳:作一年的打算,最好是種竹;作一個月的打算,那就種韭菜吧。

畫色彩的心得篇7

非常非常精彩的一本書,很可惜沒能早早地遇到它。再次感受到文字的無窮魅力,也感受到一個能將文字運用自如的靈魂的偉大,能將某個事物描述的那樣活靈活現,生動又深刻。或許那個揚塵滿天酷熱難耐的馬孔多和整個離奇怪誕的布恩迪亞家族都是梅爾基亞德斯寫的一個古老的故事。馬孔多空氣中瀰漫的孤獨正是梅爾基亞德斯的孤獨,也是作者的孤獨,更是現實生活中人類的孤獨。

有生命和生活的地方必然也會有孤獨,年少時總將孤獨賦予寂寞、慘淡、蕭條等消極沮喪的含義,直到慢慢長大,體會了生活的酸甜苦辣,才知孤獨並非這樣單調可怕,反而只有在孤獨中才能更加領會生命和生活的意義,才能離自己更近,能夠跳出自身侷限來認真審視自己,修正和完善自己。一切過往,一切產生喜怒哀樂的人或事,在生命最後的時刻也只是過眼雲煙,能夠陪伴自己到最後的只有自己,“孤獨”是自己的另一個名字,從一出生就像一個隱身的連體者,伴隨著我們一起闖蕩生活。早一些認識孤獨,或許會少一些抱怨和不安,多一些平靜與淡然。

生命的長河始終滾滾向前流淌,布恩迪亞家族的命運輪迴上演類似的曲目,人類的命運又何嘗不是呢,如果人類能像奧雷里亞諾一樣早一點兒破譯屬於人類的“羊皮卷”,興許能夠避免被自然吞噬的命運,將孤獨傳承下去直至和無窮無盡的宇宙那樣廣闊那樣長遠。

延伸閱讀

在讀過一篇書籍之後人們內心都會有一定的收穫和體會,在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寫的百年孤獨中,我沉浸其中非常吸引人的情節中,此時可以抽出一點點時間寫寫讀後感,分享自己的想法。百年孤獨讀後感究竟該如何寫呢?下面是工作總結之家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您帶來的《分析百年孤獨文章結構的心得》,但願對您的學習工作帶來幫助。

《百年孤獨》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哥倫比亞人,這本書是唯一一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南美著作。

我要誠實的說,這本書讀起來對我的吸引性似乎不大,以至於讀到快一半的時候並沒有品讀出任何好的東西,如果我非要給自己一個慰藉,那就是在這幾天的沉寂氛圍中獲得了薰陶。似乎你不得不思索,讀書除了啟迪和思索外,有種無形的影響必然存在。

夜晚,突然間醒來,書中人物的心靈世界以一種無形的形式在我腦海來回迴盪。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的天馬行空的思想,最終死在慄樹下,烏爾蘇拉為了顯示晚年活力仍存隱瞞著自己的眼盲,奧利里亞諾?巴比倫拿著羊皮卷破譯家族命運密碼“家族的第一人被困在樹上,最後一個正被螞蟻吃掉”,奧利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製作小金魚,蕾梅黛絲升空,還有最後一個豬尾巴男嬰被螞蟻吃掉和荒涼的布恩迪亞家族徹底在世界上消失。那時通過對這些情形的感應,對孤獨有了這樣的一個理解,孤獨好似產生於人內心深處無法與人訴說的詭祕和羞於與人訴說的祕密,而這兩種狀態卻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著你的行為,進而形成與外界難以交流或不屑交流的巨大隔閡。

布恩迪亞家族中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孤獨,他們倍受心靈的折磨,同時又獨自享受著那份孤獨。孤獨是什麼,也許是內心最深的祕密。孤獨是這個世界上永遠也根除不去的東西,它好似心靈的黑洞,甚至連自己都難以窺透。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孤獨,都有那麼一個時刻你不想與任何人訴說你的煎熬,在折磨中忍受著孤獨,你又喜歡躲在無人的角落默默享受著這份孤獨。

人與人之間並不是一旦遇到悲涼的心境就需要有人出來安慰,因為你體會不到他的孤獨,你那善意的勸解反而更加刺痛他孤獨的感傷,使他倍感孤獨,適宜的離開也是一種默默的關懷。也許他需要一首悲傷的樂曲,也許他需要一段文字,他需要的無非就是將他的孤獨表達出來的.藝術,而這期間只有他自己明白。

孤獨希望與安靜和黑暗為伍,但人卻要面向陽光,否在會在無限的孤獨裡被黑洞吞噬。

一開始接觸這本書,是因為媽媽特別喜歡看,後一直說拿看呢,由於各種原因就拋之腦後了。這次單位為大家創辦這個圖書閱覽室,我覺得非常好,正好借看看。

開始讀《百年孤獨》時,就被書裡面各種複雜的人物關係以及人物名字弄得思緒混亂,在看了將近五十頁後無奈宣告放棄,一直放在抽屜裡。最近看了網上的好多評價,整理了相關的人物關係圖後,終於勉強看完,並理清了一絲頭緒。這本書深刻反映了哥倫比亞乃至整個拉美大陸的歷史演變和社會現實,給我的感覺更像是一本預言書,一個人在為一個家族近百年的歷史所作的預言全面記載在羊皮捲上,最後全部實現,這個家族在一個世紀中的崛起與衰落的整個過程。

故事中的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擁有自己的信仰、自己的理念、行事的標準、動機與準則,每個人都有光明與陰暗,並以自己的方式為這個家族付出一生。他們在馬孔多生活,在這裡他們完成了生命的昇華,為了他們心中的正義以及執著的信念,履行著他們從生下就擔負的職責,為一些荒誕可笑的理由,匆匆的完成他們認為必須非做不可的事情。他們每個人是獨立的,既有相同點,又有不同之處,他們是家族的一份子,又似乎並不屬於這個家族,他們最大的相似點,就是孤獨二字。

說實話,我挺同情布恩迪亞這個家族,這個家族的子孫一代又一代被取同樣的名字,他們儘管相貌各異,膚色不同,脾性、個子各有差異,但從他們的眼神中,一眼便可辨認出這一家族特有的、絕對不會弄錯的孤獨神情。孤獨已經變成了這個家族的代名詞,這種孤獨持續了將近百年,這個家族的每一個成員都用自己的方式排遣自己的孤獨:奧雷里亞諾上校周而復始地製作他的小金魚,做了化掉,化了再做;阿瑪蘭姬為自己織裹屍布,日織夜拆;貝麗卡閉門風窗,把自己關在房間裡直到死亡;蕾梅黛絲每天在浴室裡整小時整小時地消磨時間。

而這所有的一切,在任何一個正常的家庭裡都是不可想象的,令人感到恐懼,甚至是產生一種很強烈的窒息感,讓人想要逃離。這個家族之中,夫妻、父子、母女,甚至是兄弟姐妹之間,始終沒有心心相印的感情溝通,沒有推心置腹的切磋商討,相互之間缺乏信任和了解,缺乏關心和支援。儘管他們為打破孤獨,進行過種種艱苦的探索,但最終均以失敗而告終。或許是這一百年的孤獨,使布恩迪亞家族最終在一陣狂暴的颶風中徹底從地球上消失了。

從有人類開始,人就是群居動物,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就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一個人拒絕與他人交流,一味地閉關自守,那他所要面對的將是永遠的孤獨與黑暗。也有人會說,要學會享受孤獨,在孤獨中尋找自己,瞭解自己,可是,在空虛、黑暗而封閉的世界裡又怎麼能真正的看清自己呢,(fsir)有的也許只是胡思亂想和莫名的猜忌吧。我覺得,還是要加強交流溝通,使我們可以融入到社會,家人親緣之間需要交流與溝通,血脈在交流和溝通中才越發的濃厚,朋友間需要溝通,友誼才會長存,同事間需要溝通,工作才能更好的完成。當今,隨著現代生活方式的不同和"代溝"一詞的不斷誇大,可交流的人際越越小,交流和溝通就顯得更為重要,它是人與人之間的真誠相處,不僅是思想與意見的交換,更是生活與情感的交流,對我們事業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也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當然在交流中也許會因為生活成長環境的迵異,對待事物的角度,對事情的理解,人生閱歷的不同而難以達成共識,但這正是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合作共進、不斷提高之際。最低限度,我們不奢求他人接受與否,但至少可以互相理解,這樣人與人之間才會除卻隔閡,社會才會更加和諧,事業才能騰飛。

有了孤獨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守著孤獨不肯放手,一直孤獨也就真的成了百年孤獨,對待人生,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態度、人生觀與原則。合上整本書,如卸重負。這本書使我飽受頭痛,說實話,其實我並沒有完全理解作者的深刻含義,這本書的偉大之處是讓我看到了一種寫作手法,構思巧妙,龐大的結構如此貫穿始終,想象力豐富,卻也不失現實的殘酷,社會問題的對映,我想,這便是著作的獨特體現吧。

《百年孤獨》是我比較喜歡的外國小說之一,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和讀其它書都很明顯的不同,這可能就是本書的特點之一吧。這本書的不同之處就是全書幾乎沒有任何向上的積極氣息,有的只是孤獨和頹廢。

“不管走到哪,都要永遠記住:過去是虛假的,往事時不能返回的,每一個消逝的春天都一去不復返了。最狂熱、最堅貞的愛情也只是過眼雲煙”坦白地講,這部30萬字的《百年孤獨》,很好看,你會時而放聲大笑,時而眉頭緊鎖,當時重複率的表情是“瞪大的雙眼”因為據說本書是公認的魔幻現實主義文學代表性的作品。

?百年孤獨》,卻缺乏這種積極的精神,只有偶爾幾個積極的人物,比如活了115—120歲的烏蘇娜,他一直活到十幾章(本書一共才20章),那個時候他的曾曾孫子都出世。了總的來說本書的基調還是黑色的,結尾那句話“遭受百年孤獨的家庭,註定不會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現了”我的理解與書中的簡介不同,書前面的簡介說這句話代表的是積極,黑暗總會過去,光明即將來臨。

我卻覺得這句話是為這個悲劇魔幻的家族100年的孤獨歷史畫上句號。並不預示著以後的家庭就不孤獨,而孤獨其實是揮之不去的,誰也逃不掉的。書中的人物都是孤獨的,但每個人面對的方式有所不同。

奧雷連諾上校採取的方式是戰爭,永無休止的戰爭來排遣孤獨,但戰爭只讓他更加寂寞。梅梅用的是愛情,可惜他的愛情不被母親允許,寂寞也就依然如影相隨。

看《百年孤獨》我一直在思索一個問題,這個家族為什麼是孤獨的。我想來想去都貌似找不到答案,或許是因為代溝,或許是與世隔絕,還是說作者根本就不想說原因,只是表達一種狀態?都像,又都貌似不對,這個問題仍然在困擾我,希望朋友們看了之後大家討論討論。

這本書在我看來真的是很不錯,其中反映出的人生常態和人情世故,以及對人的本質的研究,作者都可以說是十分透徹的,透徹的讓人感到有一絲害怕的感覺,這就是書的殺傷了!

這是一本超讚的書,值得一讀!

“若干年以後,面對行刑隊,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將會想起,他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加西亞·馬爾克斯在魔幻現實主義代表作《百年孤獨》的開篇這樣寫道。布恩地亞上校的記憶猶如一滴墨水墜落在宣紙上,無法停止地渲染開來。

恰如《百年孤獨》這個題目給人的感覺一樣,開篇這段話,馬爾克斯將時間和空間拉長延展,給讀者以脫離現實時間的魔幻般的感受。

1965年馬爾克斯開始創作《百年孤獨》,1967年6月29日小說發表。1982年諾被爾文學獎授予馬爾克斯。馬爾克斯曾言:“活著為了講述生活,生活並非一個人的經歷,而是他的記憶。”《百年孤獨》裡描述的那樣一個幾乎神話般的世界,那裡有馬爾克斯童年眼中拉美國家真實歷史的影射,有近代拉美社會百年變遷的縮影和拉美人民的精神意識,同時也融入了人類百年生存的鬥爭歷史和凝聚的經驗和精神,同時還提出了對現代人和社會命運發展前途的思索和探討。所有這一切的內涵意義使《百年孤獨》成為一部具有史詩意義的作品。

小說的情節離奇令人迷惘。在小鎮馬貢多,布恩地亞家族上演著百年的興衰史。這個家族由衰轉盛,又由盛轉衰,一百年的歷程,轉來轉去,又回到原來的樣子,一切都逃不出一個詛咒。霍·阿·布恩地亞與表妹烏蘇拉近—親結婚,阿蘇拉擔心會像姨媽和姨父近—親結婚那樣生出長豬尾巴的孩子而拒絕與霍·阿·布恩地亞同房。布恩地亞於鄰居發生口角的時候,布恩地亞因為鄰居嘲笑他被烏蘇拉拒絕同房而殺了鄰居。結果死者的鬼魂攪得布恩地亞一家日夜不寧,布恩地亞家族被—迫遷移到小鎮馬貢多。起初布恩地亞家族人丁興旺,但是隨著內戰的爆發和外敵的入侵,布恩地亞氏的命運急轉直下,一代不如一代,甚至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領導的32次土著居民起義都以失敗而告終。

到了第六代奧雷良諾·布恩地亞的時候,因為與姑媽烏蘇拉通婚,結果生下一個帶尾巴的女嬰,正好應驗了一百年前吉普賽人用梵語在羊皮紙上寫下的密碼,而這個密碼的破譯者就是第六代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自己。這個無疑充滿了諷刺的意味。而這個帶尾的女嬰,被螞蟻咬爛以後拖入了蟻穴。隨後,小鎮馬貢多消失在一陣颶風中。

我是懷著崇敬的心情讀完這篇文章的:幾年前,張石牙的母親因為一場罕見的暴雨,不幸在小黑河淹死。父親張木頭執意認為妻子的死是因為鄉親們的見死不救。於是,他斷絕了與人們的來往,守著自己唯一的“三獨”:獨屋、獨船、獨生兒子——石牙。石牙因為父親的緣故,被同學們冷落與侮辱,他開始怨自己的父親了。後來,又是一場罕見的暴雨,石牙的死對頭——王猛為了給生病的媽媽捕魚被急流捲走了。石牙用父親的獨船救了王猛,自己卻像母親一樣溺水死了,張木頭知道後悲痛不已,而他也備受人們的尊敬。

讀完後,淚水已情不自禁流了下來。我仰面嘆息:若不是因為張木頭的頑固,石牙又怎會無辜犧牲,上一代的恩怨又為何要牽扯到下一代呢?

這篇文章中,三個人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捨己救人、勇敢善良的石頭;頑固愛子的張木頭;不可一世又心地善良的王猛。

而文章的故事情節也牽動著大家的內心。在石頭的母親溺水而死,張木頭決心斷絕與人們的來往時,我們可以體會到張木頭對妻子的愛;在張木頭打傷兒子後又心急為他包紮傷口時,我們可以感受到張木頭的愛子情深;在王猛為給母親捕魚溺水,而石牙奮不顧身救他時,我們也可以感受到石牙捨己救人的精神。由此,我不得不佩服常新港的寫作水平。

張木頭的固執造成了這樣的悲劇,也因此註定要孤獨一生,望大家不要重蹈覆轍啊!

“孤獨的力量是可怕的”。這是我在讀完《百年孤獨》後的感受。《百年孤獨》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鉅著”,是哥倫比亞作家,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作品。

布恩迪亞家族的歷史不斷重複,布恩迪亞家族的人無論消極又或是積極都無法擺脫孤獨。在這個可怕的迴圈中,能看到布恩迪亞家族所代表的拉丁美洲近百年的歷史,以及這塊大陸上人民獨特的生活狀態。

在整個故事中,布恩迪亞經歷了從純樸的鄉村生活到戰爭、革命,接著殖民入侵的西方思潮的衝擊,最後,一切歸結於平靜的絕望,正是拉丁美洲歷史的演變和社會現實的再現。在初看這本書的時候,你會產生人物已經死去,卻又復活的錯覺,這正是因為故事主人公常常採用相同的姓名,而作者正是通過不斷重複的姓名與七代人的複雜關係來加深整篇小說的魔幻孤獨色彩。

“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麼,而是你記住了那些事,又是如何銘記的。”這是我讀《百年孤獨》中最為喜歡的一句話,生命中最重的事往往在死前才會想清楚,或許欣慰,又或許會很,但一切都無法重來。人活在世人總需要一種精神寄託,而布恩迪亞家族卻始終找不到自己生存的意義,他們害怕自己陷入孤獨中,而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去反抗孤獨,但他們生存卻又離不開孤獨。

布恩迪亞家族的興起需要一位合格進去的領導者,而衰落也只需要一代人不如一代人而已。小說的結局在奧雷良諾·布恩迪亞譯完羊皮紙手稿的最後瞬間,布恩迪亞家族連同小鎮馬貢多消失在一陣颶風中。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的結尾寫到“羊皮紙手稿所記載著的一切將永遠不會重現,遭受百年孤獨的家族註定不會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現。”

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我的心情是壓抑的,這本書幾乎全部是孤獨和頹廢,作者以很大的篇幅描述了這個家族的孤獨和頹廢。在這個家族中親人之間沒有感情,溝通缺乏信任和了解,突出了麼而克斯所謂的“孤獨的含義”,孤獨就是不團結。

?百年孤獨》對於現在仍然有警醒的作用,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有一份自己的孤獨。

讀著書,詩意的生命被開墾出最豐美的田園,我們在讀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寫的百年孤獨時,不能馬觀花地讀,需要仔細地領會,是時候通過寫一篇讀後感來把作品中的內涵精髓表達出來了。那麼該要如何寫好百年孤獨讀後感呢?工作總結之家小編收集並整理了“百年孤獨作品的學生心得體會”,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孤獨:老布恩迪亞醉心於研究,烏爾蘇拉忙於勞作及沉浸於回憶,奧雷里亞諾上校把自己關在作坊陷入造金魚熔金魚的迴圈中,阿瑪蘭妲白天織晚上拆裹屍布以維持孤獨,麗貝卡把自己關在浴室吮吸手指頭……他們以各自的方式孤獨著,而且這種孤獨依靠血緣代代延續。他們明明是一家人,又不像一家人,似乎他們之間橫亙著一道無法逾越的鴻溝或一堵無形的障礙,使得他們無法彼此交心。與他們相比,在網際網路時代的我們,似乎更慘了,因為我們以同樣的方式孤獨著——陷於手機,迷於網路,熟人間即使面對面也少有交流。

關於文明:老布恩迪亞那一輩篳路藍縷開拓新天地,建立了馬孔多。隨著外來人口的湧入,這個原本與世隔絕的落後村落,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經過百年歲月,成長為一座繁華的城市。在歷史程序中,馬孔多在日益發達的同時,失去了原本的純淨、寧靜與和諧,成了美醜善惡混合之地。讀完全書,掩卷沉思,你會在布恩迪亞家族的興亡盛衰過程中,發現一幅生動的文明發展的歷史畫卷正在你眼前緩緩展開。

關於手法:打破時空的敘事就像電影一樣精彩,一會兒寫過去,一會兒又似攝像一樣把鏡頭拉到以後,剪輯一般的寫作手法既然設定了懸念,又慢慢地、一步一步地釋疑,使得內容妙趣橫生。除了此之外,魔幻與現實交融的寫法也很精彩,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不喜歡的一點:宿命論。

剛看完時覺得跟以前看過的《活著》有點相似之處,寫著家族的衰落。

這本書的人名重複率很高,假如不去記下的話,可能很容易忘記往前面去翻找。在這七代人重複的名字中,都帶有著相似獨特的性格。所以在書中烏爾蘇拉說後代都重複做著同樣的事情。

而吉卜賽人梅爾基亞德斯的預言布恩迪亞家族最後會消失,“家族的第一人被捆在樹上,最後一個人正被螞蟻吃掉”。關於研究羊皮卷這一線索持續了七代人,看到最後也有恍然大悟的感覺。書中多次提到的冰塊與家族第一人的夢境所聯絡,百年的馬孔多從繁榮走向衰弱,也印證了羊皮卷的預言,馬孔多是一座“鏡子之城”,在世界上消失。我想了想,鏡子在外人看來反射的是外面的世界,而不能看到鏡子裡面的世界。所以“鏡子之城”永遠無法被世人所知,以至於被遺忘。

書的開頭寫了吉卜賽人將外界的新發明帶進不發達的馬孔多,這更像是在反映歷史上的幾次工業革命,用新事物改變舊事物,隨後導致社會的變遷。在這百年裡,我們也看到戰爭,殖民,種植園,宗教的影子,還有布恩迪亞家族的各種奇聞異事。這些事件讓人有想讀下去的衝動。

另外,“孤獨”在每個角色的晚年生活逐漸表現了出來,他們更多的是“自願孤獨”,讓人有點想不明白。可能是旁人無法進入他們的內心,瞭解他們的孤獨。

加西亞·馬爾克斯以小說作品建立了一個自己的世界,一個濃縮的宇宙,其中喧囂紛亂卻又生動可信的現實,折映了一片大陸及其人們的富足與貧困。

——諾貝爾文學獎頒獎辭

布恩迪卡家族創立了馬孔多這一小鎮,並在此定居長達數百年。在這漫長的時間中,家族中的7代人都擁有著充滿神祕色彩的坎坷經歷。作者運用犀利的批判眼光、簡潔的直觀語言和誇張的表現手法,為我們描述了這個百年孤獨的家族歷程。

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卡是西班牙人的後裔,由於受夢的啟示來到一片灘地並決定在此居住,後來陸續有人來到此地定居,這就是小鎮馬孔多。這是一個極有創造力並富於思考的人,因為家族中曾出現過近親結婚而生出長有豬尾巴的孩子的先例,所以他的妻子烏爾蘇拉對此一直保持警惕。

在這個百年家族中,所有的男孩只有兩個名字:何塞·阿爾卡蒂奧和奧雷里亞諾。從布恩迪卡家族漫長曆史上重複命名的傳統中,我們不難得到這樣的結論:所有叫奧雷里亞諾的都性格孤僻,但頭腦敏銳,富於洞察力;所有叫何塞·阿爾卡蒂奧的都性格衝動,體格強壯,富於事業心,但命中註定帶有悲劇色彩。但唯一的例外就是布恩迪卡家族中第四代的孿生子——何塞·阿爾卡蒂奧第二和奧雷里亞諾第二。他們一出生就熱衷於互換身份的遊戲,並保留了對方姓名下的性格。戲劇化的是,在這對孿生子相繼離世後,喪葬的人群因混亂而將他們送入了對方的墳墓裡。家族中落的悲劇無法避免,家族中第六代的大女兒梅梅的私生子奧雷里亞諾不知不覺愛上了自己的姨媽。烏爾蘇拉擔心的事情終於發生:他們倆生下的孩子竟長著一條豬尾巴!當奧雷里亞諾終於譯出預言的手稿,手稿卷首的題辭是:“家族中的第一個人將被綁在樹上,家族中的最後一個人正被螞蟻吃掉。”在他譯完最後一章的瞬間,一場突如其來的颶風把整個兒馬孔多鎮從地球上颳走,從此這個村鎮就永遠地消失了。

這部內容龐雜,人物眾多,情節曲折離奇的小說雖然荒誕,但確是人類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品之一。讀畢全書,我們可以領悟,這一系列的故事之下,我們更應思考造成馬孔多百年孤獨的原因,從而去尋找擺脫命運括弄的正確途徑。

真正的名著足以經受得住時間的考驗,我細細品味字裡行間的耐人尋味,咀嚼著作者留下的深意。合上書本,思緒早已隨著書中如夢的人生飄遠……

七年級時,閒來無事,發現舍友書櫃上擺著一本《百年孤獨》,便借來讀讀。我陸陸續續地用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才讀完,讀完之後的第一個感覺就是解脫,我解脫了,布恩迪亞家族也解脫了。

?百年孤獨》講述的是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傳奇故事以及沿海小鎮馬孔多的百年興衰。說實話,這本書的確難懂,光是書中理不清的人物關係以及相似卻又不同的人物姓名就夠讓人頭疼的。但是,好書就是有讓你硬著頭皮讀下去並且自虐式的想去讀第二遍的衝動。當你真正走進布恩迪亞家族中去的時候,你就會感受到那種想擺脫孤獨但卻死也離不開它的糾結,矛盾和痛苦。

我認為大多數中國讀者被馬爾克斯的作品吸引的原因,不外乎是獨特魔幻的寫作手法和另有深意的主題內容。先從寫作手法上來看,馬爾克斯已然被打上了魔幻現實主義作家的標籤,但是魔幻是表,現實才是裡,這種表裡如一的結合使得《百年孤獨》從小說的一開始,吉普賽人帶著磁鐵觀像儀來到馬孔多的時候,這種現實與魔幻的結合就已經讓讀者陷入了觸目驚心的現實和源於神話傳說的幻想中。從主題內容上來說,由小及大,《百年孤獨》被看做是拉丁美洲奮鬥歷史的完結。《百年孤獨》中浸淫著的孤獨感,其主要內涵應該是對整個苦難的拉丁美洲被排斥現代文明世界的程序之外的憤懣和抗議,是作家在對拉丁美洲近百年的歷史、以及這塊大陸上人民獨特的生命力、生存狀態、想象力進行獨特的研究之後形成的倔強的自信。

很多人對於《百年孤獨》都只是望而卻步,很想去讀,卻無法深入到作者描繪的那個觸手可及但又不敢觸控的世界。

在拉美文學百餘年的發展過程中,出現過許多不同的流派,這些流派都深深的改變了世界文壇。而哥倫比亞著名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則以其對現實世界魔幻般的思索和訴說,開創了魔幻現實主義這一文學流派,而作者也因之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剛剛開始閱讀《百年孤獨》時,我們會發現作品中有兩處奇怪的地方,其一是書中訴說的故事大都荒誕不經;其二是作品中人名的反覆出現和相同怪事的重複發生。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會有持續了四年多的雨,一個老年神父不可能只喝了一口可可茶就能浮在空中,死者更不會因為耐不住寂寞就重返人間……但這一切都發生在了這個家族的身邊。更令人奇怪的是,書中這個綿亙了百餘年的世家中,男子不是叫做阿爾卡迪奧就是叫做奧雷里亞諾,而家族中各種奇怪的事情,在家族的第一代創始人阿爾卡迪奧直到家族的最後一個守護者奧雷里亞諾的身上反覆的發生著。聯絡到作者的創作年代和生活環境,我們不難發現這象徵了什麼。

作者在《百年孤獨》中用夢幻般的語言敘述了創業的艱辛,文明的出現,繁衍與生存,愛情與背叛,光榮與夢想,資本主義的產生,內戰的爆發,壟斷資本主義的進入,民主與共和之爭等足以影響拉美的大事,卻讓他們集中發生在一個小小的名叫馬爾孔多的鄉村中。把布萊恩迪亞家的每個成員都深深的牽扯了進去。在故事的結尾時。家族的最後一個守護者奧雷里亞諾閱讀了記載這個百年世家的命運的羊皮卷後說:“這裡面所有的一切,我都曾經看到過,也早已知道!”作者正是借這個總結性的人物之口,表達了自己對拉丁美洲百年曆史的看法,即近代拉美百餘年的歷史是重複的,拉美的發展和歷史程序都停滯不前。

?百年孤獨》是一部有趣的作品,她沒有波瀾壯闊的情節,故事的發展更是令人費解。當你讀完他,掩卷長思,你卻可以感受到作者對歷史的重複。對拉美的孤獨百年的思考。並情不自禁的沉浸其中。

閱讀過一本書之後人們內心多多少少都會有所感悟,閱讀完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寫的百年孤獨以後,相信心中有不少的心得,此時就可以寫一篇讀書筆記,用文字把自己的想法記錄下來。在讀了百年孤獨後,您自己有什麼感想呢?考慮到您的需要,工作總結之家小編特地編輯了“百年孤獨的巨集大敘事讀後感”,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我第一次接觸這本書是在一個專業老師那裡看的。當時看著這個題目就覺得有種脫離現實的魔幻般的感覺,而我對這本書的作者並不瞭解。在人文課上,老師也講過這個小說。

小說描寫的是布恩蒂亞家族的一代一代,情節離奇令人迷惘。在小鎮馬貢多,布恩蒂亞家族上演著百年的興衰史。由盛轉衰,又由衰轉盛,一百年的歷程,而這一切都逃不出一個詛咒。這一切是因為怕近親結婚擔心生出長豬尾巴的孩子的原因。主人公因為鄰居的嘲笑他被烏蘇拉拒絕同房而殺死了鄰居。結果死者的鬼魂不斷出現在他們的生活中,使得布恩蒂亞一家日夜不得安寧,終於被迫遷移到小鎮馬貢多。最初布恩蒂亞的人丁興旺,但隨著戰爭一系列的原因,家族的命運一代不如一代,然而第六代奧雷良諾·布恩蒂亞的時候,因為與姑媽烏蘇拉通婚,結果生下了一個帶尾巴的男嬰,而這一切又剛剛好應驗了一百年前吉普賽人用梵語寫下的密碼,這破譯著就是奧雷良諾·布恩蒂亞。充滿著諷刺的意味。而這個帶尾巴的男嬰是被螞蟻拖入了蟻穴。隨後,這件事消失。

這小說讀起來總是給人一種虛幻飄渺不真切的感覺。但是故事馬貢多百年的變遷和布恩蒂亞家族的興衰榮辱是整個拉美社會變遷的一面鏡子,同時,家族的愚昧也是拉美自身的落後寫照,在此向對應,在拉丁美洲,內戰連連。

往往魔幻現實主義,以荒誕的形式反映著現實,不管馬貢多發生的一切又多離奇,都是馬爾克斯對拉美現實的觀察和感悟。

《百年孤獨》,作為為馬爾克斯贏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的成名作,它無異是一本不容錯過的精彩小說。不少人分析這部作品,說它反映了拉丁美洲的歷史演變和社會現實等等。我沒有足夠的知識供我寫下如此深刻的評論。因此只能作為讀者,去講述這部小說中最令我記憶深刻的,兩位迥然不同的女性。

“烏爾蘇拉象丈夫一樣勤勞。她是一個嚴肅、活躍和矮小的女人,意志堅強,大概一輩子都沒唱過歌,每天從黎明到深夜,四處都有她的蹤影,到處都能聽到她那漿過的荷蘭亞麻布裙子輕微的沙沙聲。”

比起那個無比經典的開頭,我想這句話要顯得平凡的多,因此通常不被人所注意——這是這本書中出現的第一句正面描述烏爾蘇拉的話語。正像書中所描述的那樣,烏爾蘇拉這樣一位看似平凡的女人,她的勤勞和堅強是她身上最為耀眼的閃光點。她是一位妻子,一位母親。無論是她的丈夫為怪異的學術痴狂之時,亦或是發現她的子孫陷入了怪誕的命運之中,她都不懈地與命運抗爭著。試圖讓困境得以扭轉,讓人與人之間多一絲聯絡,統一起分散的力量。

儘管最後這種嘗試仍以失敗告終,而她的晚年也在由眼疾帶來的模糊黑暗和過於長久的歲月所致的逐漸衍生的的孤獨感中度過。但她的熱情堅強,在一堆性格孤僻怪異的族人中顯得尤為珍貴難得。而由她所操持的,幾代人同堂而居的生活,也一度是《百年孤獨》中最為幸福美好的場景。

阿瑪蘭塔·布恩迪亞,烏爾蘇拉的小女兒,這位面容嬌俏的少女愛上了鋼琴技師皮埃特羅。

嫉妒使她不惜一再破壞表親麗貝卡與他的婚姻,直到無意中毒死了哥哥的妻子——年幼而賢淑的蕾梅黛絲。強烈的悔意與仇恨交織,扭曲了她的心理。她與皮埃特羅交往,但卻又拒絕與他結婚,使得皮埃特羅為此自殺。出於悔恨,她故意燒傷一隻手,終生用黑色繃帶纏起來,決心永不嫁人。

但內心的孤獨、苦悶讓她難以忍受,甚至和剛剛成年的侄兒廝混,即便如此她始終無法擺脫內心的孤獨。她把自己終日關在房中縫製殮衣,縫了拆,拆了縫,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

在拉美文學百餘年的發展過程中,出現過許多不同的流派,這些流派都深深的改變了世界文壇。而哥倫比亞著名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則以其對現實世界魔幻般的思索和訴說,開創了魔幻現實主義這一文學流派,而作者也因之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剛剛開始閱讀《百年孤獨》時,我們會發現作品中有兩處奇怪的地方,其一是書中訴說的故事大都荒誕不經;其二是作品中人名的反覆出現和相同怪事的重複發生。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會有持續了四年多的雨,一個老年神父不可能只喝了一口可可茶就能浮在空中,死者更不會因為耐不住寂寞就重返人間……但這一切都發生在了這個家族的身邊。更令人奇怪的是,書中這個綿亙了百餘年的世家中,男子不是叫做阿爾卡迪奧就是叫做奧雷里亞諾,而家族中各種奇怪的事情,在家族的第一代創始人阿爾卡迪奧直到家族的最後一個守護者奧雷里亞諾的身上反覆的發生著。聯絡到作者的創作年代和生活環境,我們不難發現這象徵了什麼。

作者在《百年孤獨》中用夢幻般的語言敘述了創業的艱辛,文明的出現,繁衍與生存,愛情與背叛,光榮與夢想,資本主義的產生,內戰的爆發,壟斷資本主義的進入,民主與共和之爭等足以影響拉美的大事,卻讓他們集中發生在一個小小的名叫馬爾孔多的鄉村中。把布萊恩迪亞家的每個成員都深深的牽扯了進去。在故事的結尾時。家族的最後一個守護者奧雷里亞諾閱讀了記載這個百年世家的命運的羊皮卷後說:“這裡面所有的一切,我都曾經看到過,也早已知道!”作者正是借這個總結性的人物之口,表達了自己對拉丁美洲百年曆史的看法,即近代拉美百餘年的歷史是重複的,拉美的發展和歷史程序都停滯不前。

?百年孤獨》是一部有趣的作品,她沒有波瀾壯闊的情節,故事的發展更是令人費解。當你讀完他,掩卷長思,你卻可以感受到作者對歷史的重複。對拉美的孤獨百年的思考。並情不自禁的沉浸其中。

當我看完《百年孤獨》這篇小說時,頭腦中依舊處於十分興奮的狀態。情節的設定如電影一般精彩。先祖們的形態各異的性格和作風,現實和幻想的交錯,結尾處的出人意料等等,十分使人讚歎。可以說,從”魔幻現實主義“的角度來評價這部小說,不是很恰當的。它只描述出了這部小說的吸引人的表現手法而已。但是,進一步而言,這部作品包含了拉丁美洲的政治與歷史的變遷。詞句之間隱含著悲痛的與現實脫節的,或者說與現代文明,或是以西方文化主導的當代現實的脫節感。可以說,這是一個來自拉丁美洲的呼聲,一個來自千百年來,從世代重複的節奏中變革出來的呼聲。

在文中,我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文字和拉丁美洲文化的融合現象。文中提到了西班牙語,梵文等等非常古老而陌生的語言。但是,人民的日常生活卻無法被正視和記錄下來。當吉普賽人在很多年之後,依舊用望遠鏡,甚至磁鐵,等”新發明“向馬孔多的人民進行宣傳時,人們依舊熱衷於此。這是否和中國儒教思想上的”生民“的概念很類似呢。

可以說,第三世界的苦難給了第三世界文學不竭的源泉。在內部矛盾,以及潛在的外部矛盾之中,以馬孔多為代表的較為自然發展的群落的這種現象普遍存在著。它就好像是一條在茫茫大海中行駛的一條小舟,乘風破浪,在向著一個不知名的目標前進著。而這大海則是千變萬化的世界史吧。

當火車、電燈依次出現在敘事裡,當奧雷良諾們開始製造冰,我漸漸就厭倦了書中那個越來越熟悉的世界——相較而言,我更喜歡看霍塞·阿卡迪奧·布恩迪亞那些異想天開的創業故事,以及失明卻敏捷如神話一般的烏蘇拉。這也大概是為什麼我從不愛看中規中矩的敘事,只愛看那些荒誕的故事,離奇的人生,魔幻的歸去又來,烏托邦,處處機鋒的令人費解的對白……當我只能一步步丈量平凡的生活,我在書中找尋的就不再是一雙合腳的鞋子,而是飛天魔毯。

最近幾天,我腦中總閃回阿瑪蘭塔這個人物。在我已經讀到的章節裡,她還沒有死,只是老了,形容枯槁而乾癟——又似乎老人都只有這兩種命運,要麼凋萎,要麼胖得像被氣兒吹起來一樣——然而她總歸是要死的。

阿瑪蘭塔幾次站在幸福的門外,只消輕移蓮步便有唾手可得的安穩日子,然而她沒有。這並不是出於一種對愛人的惡意的折磨,而是對自己的巨大的不信任感,以及對幸福的不安全感。赫裡奈多·馬爾克斯老死在休養院裡的最後幾年,終日只呆坐著回憶阿瑪蘭塔年輕時的容顏,而早年那個會調自動鋼琴的小夥子更是因為她的拒絕就此了斷性命……我們不得不相信,阿瑪蘭塔也愛過他們。但她硬是以自己在對幸福的追尋和膽怯的兩極中擺盪的人生觀,選擇了萬劫不復的孤獨。

這讓我想到《海上鋼琴師》中的1900;《肖申克的救贖》中坐了一輩子牢,終於出獄卻馬上自殺的老頭兒;以及《聞香識女人》裡的阿爾帕西諾:“我知道什麼是正確的——在人生的每一步,我都知道;但每一次我都走向了反面——為什麼?因為那太艱難了。”

其實平凡生活是最艱難的,那其中帶著一種慢性自殺似的惰性,讓你迷失方向,甚至乾脆放棄找尋方向。死亡比捱過漫長的病痛更容易;死亡比在困窘中掙扎更容易;死亡比長久地與自己對峙更容易。分手比在一起更容易,戀愛比婚姻更容易……在葡萄架下,阿瑪蘭塔繡著花兒,心愛的男人忠誠地蹲在她的腳邊兒上(這一細節是我自己想象的)——如果愛情有一張天使的臉孔,阿瑪蘭塔和她的男人一定都能看見那天使在笑了——可她還是拒絕了。這種對平凡的、市井的婚姻生活(大而化之,即對正常人生軌跡)的恐懼,緊緊攫住了她倉皇又緩慢的一生。

晚年的阿瑪蘭塔開始坐下來安安靜靜為自己織裹屍布。我不得不聯想到身邊的一些人。比如那些姑娘們,得到一個真心對自己好的男孩兒,會忍不住一再試探對方的底線,以證實如果這是確鑿的愛,就可以無限包容;又比如多少小男孩兒以為主動的姑娘就是不值得珍惜的,因為她們一定對誰都一樣主動,顯得輕浮。最終,當姑娘們抹著眼淚說那男人怎麼不要我了,再也沒人對我這麼好了;男人則攥著酒杯皺著眉頭默默不語……我知道那無關是否珍惜,而是一種對待感情、對待愛人的畸形方式,一種深刻的自毀情結。好像糖果就放在抽屜裡,它本來就是給你的,你也非常喜歡吃——可你拉開了抽屜,與糖果對看,卻死也不拿來吃。最後任那糖果變質了,你也掉下眼淚來——這眼淚甚至也不是因為愧悔,而是因為對自己居然永遠無能為力。又或者,根本就不該拉開那抽屜。

其實人的一生,真正合適的物件,真正有幸福感的瞬間,配額該是大體相當,誰也不會更多,誰也不會更少,全在於一念之間。因此,如果恰好有這樣一個人,他願意與你一同捱過這漫長的黑夜,也願意傾聽你的滿腹牢騷,而你需要做的,只是拉住她的手,別讓她撲個空——那麼,為什麼不呢?

阿瑪蘭塔一生都戴著遮掩燙傷疤痕的布條兒,那是讓從戰場上歸來的奧雷良諾上校為之惆悵的布條兒。其實戴在腕子上還算好的,怕的是入骨入皮的緊箍咒。

順便說一句:一直覺著“魔幻現實主義”這名字起得真好,簡直無從替換。

人生來就是孤獨的,苦苦在世上掙扎,人們渴望逃離孤獨的束縛,但是對孤獨的恐懼又悄無聲息的侵襲著每個人的心靈,讓人倉皇不安,讓人無法迴避,讓人為了逃避這種恐懼而越走越遠。一本《百年孤獨》,一個家族七代人百年的坎坷歷程,社會的發展,家族的變遷,如同長江黃河滔滔如流,最終在百年之中,從無到有,再從有到無,終點回到起點。

小說的情節充滿魔幻主義色彩。小鎮馬貢多見證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傳奇故事和百年的興衰史。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與表妹烏爾蘇拉近親結婚,由於害怕生下長有豬尾巴的孩子,烏爾蘇拉不肯和丈夫同房。鄰居因此事常常嘲笑布恩迪亞,不堪受辱的布恩迪亞殺死了鄰居。為躲避死者的鬼魂糾纏,夫婦倆遷徙來到小鎮馬貢多,布恩迪亞家族的故事就在這裡展開。漸漸家族人丁興旺起來,但是隨著內戰的爆發和外敵的入侵,布恩迪亞家族和小鎮馬貢多的命運急轉直下。到了第六代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的時候,因為與姑媽烏爾蘇拉通婚,結果生下一個帶尾巴的女嬰,應驗了一百年前吉普賽人用梵語在羊皮紙上寫下的密碼,而這個密碼的破譯者就是第六代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自己。這個帶尾的女嬰,被螞蟻咬爛以後拖入了蟻穴。隨後,小鎮馬貢多消失在一陣颶風中。

重複的時間,每一代家族成員類似的名字,輪迴的命運都使小說隱含了無數大大小小的迴圈怪圈。這個家族中第一代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後半生在小屋裡製作小金魚,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被重複著;第四代奧雷里亞諾反覆地修理門窗;第六代奧雷里亞諾上校晚年不停地縫製裹屍布;蕾梅黛絲每天都花許多時間洗澡等等。這些人的行為都處在過去、現在與將來的重複之中,各自的行為又相互迴圈,構成了一系列大大小小的迴圈怪圈。小說中的人物姓名與秉性也是迴圈往復的。布恩迪亞家族中的男性,名字離不開阿爾卡蒂奧與奧雷里亞諾,秉性也依次延續,其中也隱含了時間上的輪迴重複。小說中家族裡活得最長久的烏爾蘇拉,歷經了布恩迪亞家族的盛衰演變,特別是在她失明之後依舊能夠如看得見一般,無非是因為在她眼裡一切都是過去的重複,她驚呼時間在打圈圈,永遠沉湎於對過去的回憶之中。她的這種始終如一的對過去的追憶,也是一種時間的輪迴重複。

仔細看家族七代人的悲歡離合,呈現在讀者面前的是一個個悲涼而孤獨的靈魂。布恩迪亞家族每個人臉上都帶著一種特有的孤獨神情,夫妻之間,父子之間,母女之間,兄弟姐妹之間,沒有感情溝通,缺乏信任和了解,長大後,他們都試圖以各自的方式突破孤獨的怪圈,為打破孤獨進行種種艱苦探索,但激烈的行動總是歸於挫敗的沮喪,由於無法找到一種有效的辦法把分散的力量統一起來,他們又以不同方式,一個個陷入更深沉的孤獨之中。對他們來說,孤獨彷彿一種神祕的命運難以抗拒,每個人與孤獨抗爭但最終都回到起點,讓人感到無比的悲涼。

作者馬爾克斯筆下的布恩迪亞家族就是拉丁美洲的縮影。19世紀末20世紀初以來整個拉美的社會發展,正像布恩迪亞家族的歷史程序一樣是停滯的和孤獨的,是一種過去、現在和未來的迴圈往復。拉丁美洲是世界上開發最晚的地區之一,哥倫比亞近百年來始終處於封閉、落後、貧困和保守的"孤獨"境地。所以,《百年孤獨》中的大大小小的迴圈怪圈,象徵了哥倫比亞甚至整個拉美的社會現實。漫長的戰爭,無休止的黨派之爭,殘酷的資本主義入侵,封建統治下的專制愚昧,構成了二十多個國家的百年滄桑。荒謬的時間迴圈觀念,正是拉美落後的民族精神的體現:逃避現實,眷戀過去,抱殘守缺,民族壓迫越重,戀舊情緒越濃。這種落後的民族精神與心理的惡性迴圈,正是拉美社會進步緩慢的內在原因。《百年孤獨》這個魔幻的世界蘊含了深刻的真實性與現實性。

馬爾克斯在談及作品中人物孤獨性時,他說過:"孤獨的反義詞是團結。"這是以這個家族的命運來反映整個拉丁美洲的命運,他希望於整個民族的團結。布恩地亞家族都不懂愛情,不通人道,就是他們孤獨和受挫的祕密。他們的孤獨並不是因不能與人分享智慧的快樂而孤獨寂寞,而是由於愚昧之下的感情匱乏,日常生活中的心與心的離異與隔膜。這樣的孤獨竟可以讓一個昔日曾經繁華的小鎮最終消失。在此,馬爾克斯是告訴人們,孤獨的實質是一種毫無意義的生存哲學,它意味著以冷漠、消極的態度去對待生活,事實上,你以怎樣的態度去對待生活,生活同樣會以怎樣的態度來回報你,一個陷入孤獨的民族是沒有前途的,只能與貧窮、愚昧和落後為伍。這樣的作品現在讀來仍有它的意義,在一個快節奏的現代社會,每個人都固守著一份自己的孤獨,事實上,這種孤獨會使人走向冷漠,最終如馬貢多一樣灰飛煙滅,消失於無形。

?百年孤獨》是一部令人迷惘的作品,沒有波瀾壯闊的情節,取而代之的是讓人迷惑的故事發展。但當你細細品味,掩卷長思,卻可以感受到作者對拉美社會百年孤獨的思考,情不自禁地陶醉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