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老舍的蔥讀後感6篇

很多人看完書籍之後都會有寫讀後感的習慣,這是值得肯定的,讀後感需要著重表述個人的感受,這樣才能寫好,下面是好文筆小編為您分享的老舍的蔥讀後感6篇,感謝您的參閱。

老舍的蔥讀後感6篇

老舍的蔥讀後感篇1

他,是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他,是一個年輕力壯的農村小夥子;他,是一個人力車伕;他,老實憨厚、吃苦耐勞、隱忍好強;他,有著“遠大”的夢想——擁有一輛屬於自己的車……

他就是祥子。他有堅定的人生志向,又為之不懈努力,老實忠厚,勤勤懇懇。可是他卻失敗了,墮落了。他由“體面的,要強的,好夢想的,利己的,個人的,健壯的,偉大的”變成了“墮落的,自私的,不幸的”;他由健壯的小夥子,上等的人力車伕變成了“社會病胎裡的產兒,個人主義的末路鬼”。是什麼使祥子從上等車伕變為失去靈魂的軀殼?

有人說,祥子的悲劇是由其自身落後的思想意識造成的。我認為不然。他有著遠大而美好的目標、堅定的志向,又為之付出了努力,為何說他的思想意識是落後的呢?他自己掙來的車,他賣駱駝換來的錢,他的健壯身軀,他的青春年華,隨著他的夢想、他的努力一去不復返……這些也要歸罪於他自身落後的思想意識嗎?老馬靠賣茶餅度日,他的孫子小馬病死在爺爺的懷裡,虎妞無錢治療難產而死,這許許多多的下層老百姓,他們的思想意識都是落後的嗎?

所以我認為祥子的悲劇的產生另有它因。

還有人說,祥子的悲劇是由舊時代不公平的社會制度造成的,我贊同。祥子拉車時的小心穩重而又迅速,沒有換來一點點憐憫或讚許之心;祥子花重金買來的洋車,被大兵強行拖走;祥子賣掉與自己“同是天涯淪落人”的駱駝換來些許錢,卻被孫偵探毫不留情地敲詐光……那兩次消除祥子希望,專門敲詐勒索的孫排長,卻是大兵的上級,後又變成了偵探,地位可比這些純樸敦厚的老百姓高多了。還有楊家,看不起僕人,看不起祥子,把大大小小,雞毛蒜皮的事都推給祥子,卻不肯積極地付工錢。可他們卻活躍在社會的上層,生活水平和條件遠遠好於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貧苦百姓。

這就是社會的不公了吧?許多窮人辛苦努力,純樸善良,卻永無出頭之日,永遠在社會的最底層;一些富人漠視生命,奸詐狡猾,生活卻蒸蒸日上,活躍在社會的最頂端。

祥子,你必定不能安詳地度過一生,即使有健壯的體魄、遠大的理想、堅定的意志、不懈地努力,除非,你有高貴的身份……

老舍的蔥讀後感篇2

這個暑假,我讀了老舍先生的經典小說《駱駝祥子》。老舍先生用樸實的語言為我們講述的一個黃包車伕坎坷艱辛的大半生。

本書的主人公叫祥子,他來自鄉間,帶著中國農村破敗凋敝的大背景,骨子裡帶著一股農民特有的質樸和固執。當他進城,並決定拉車時,他就已經從心底認準了這一行,努力工作掙錢;想要擁有一輛屬於自己的車。憑著自己的努力,在三年之後,他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擁有了一輛只屬於自己的車、成為了上等車伕。

但是好景不長,不多久,他的車就在兵荒馬亂中失去,只牽回來三頭駱駝。此時的他並沒有灰心:更加努力的工作,攢錢買車。這次,上天似乎並不是十分眷顧他,他攢下的錢被一個偵探洗劫一空。為了自己的車,他與虎妞結了親。不多久,命運再次捉弄了他:虎妞死在了難產中。連連受到生活打擊的祥子,終於還是向命運低頭了。他開始遊戲生活;開始自甘墮落;徹底淪落為城市的垃圾。

通過祥子這大半生的經歷,我明白了:命運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對生活的態度。祥子的一生就是對這句話最好的證明,一開始,他辛苦工作,正視命運,命運便也回報他,讓他如願以償得到了一輛屬於自己的車;後來,他自暴自棄,逃避命運;於是命運也不停地回敬他:讓他愈加墮落。所以在生活中,不管命運給我們帶來如何的磨難、挫折,我們都不能輕易向命運低頭。試想一下:如果祥子在虎妞死後沒有一蹶不振,而是繼續迎戰生活,他一定可以再次靠自己勞動再擁有一輛車!我們也是一樣,只要我們堅定信念,就一定會實現自己的理想!

老舍的蔥讀後感篇3

?四世同堂》這本書是老舍寫的。其中重點人物有祁家的三個少爺、錢老先生、長順兒、老英國府、約翰先生,還有一些反面人物冠先生、大赤包和他們的兩個完全不同性格的女兒:高第、招弟等。

書的大概內容是:日本人打進了北平城,在那濫殺無辜。冠先生和大赤包因為怕死,所以便昧著良心給日本人做事,坑害了不少中國人。祁家二少爺起初也這樣,但後來經過磨練也重新做人了,雖然平時還有點吊兒郎當,但心還是向著中國的。祁家大少爺則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好人,他從不肯讓自己為日本人做事,因此得罪了日本人,遭受了牢獄之災,受了不少苦。他還為共產黨做事,那可是在拿自己的生命冒險啊。在他的幫助與鼓舞下祁家三少爺加入了共產黨。

我讀了之後覺得祁家大少爺是一位為了祖國能夠獻出生命的人。從他身上我看見了一些東西:舍小家,為大家,捨己為國。的確,大家都應該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可見,祖國在祁家大少爺的心目中比任何東西都重要。我被祁家大少爺對祖國深深的愛所打動了,為他至高無上的愛的境界所折服了!這種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不僅僅是個人發自肺腑的感情,更是一種以整個民族為榮的尊嚴與情感。

隨著科技的改進,人類前行的步伐也未曾停過,人們都不以小愛為愛祖國。其實,愛祖國有很多種方法,哪怕只做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行,現在就讓我們愛祖國吧!

老舍的蔥讀後感篇4

“休對故人思故園,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這是蘇軾的《望江南》中的一句。這首詞描寫了清明時節,作者卻不能返鄉祭祖的一種遺憾的情感。因為有句俗話說:“有根才有家。”可是有一群人,他們卻為了自身利益,不惜“忍辱負重”,甚至出賣自己的國家和民族……最終自取滅亡。

?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長篇小說。小說中描繪了抗日戰爭中北平人民的艱苦生活。這本書讓我知道了戰爭的殘酷,其中有許多人物,如祁瑞宣,祁瑞豐,錢默吟先生,冠曉荷等,他們每個人物都有十分鮮明的特點。但要說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祁瑞宣了。

祁瑞宣是祁家的長孫,是祁家的“當家主父”,可以說是上有老下有小。他的身上有一種令人欽佩的愛國情懷,寧可被日本人捉進監獄,也不會向黑暗勢力低頭,甚至甘願吃就算是貓狗都不願吃的東西,也不願給日本人做事而衣食無憂。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種民族氣節,一種不忘根的民族氣節,一種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

祁瑞豐雖說是祁家的次孫,可是他和大哥瑞宣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瑞宣勤儉樸實,謹慎小心,老成持重的讀書人。瑞豐則是個看重金錢利益,大肆揮霍,好吃懶做的花花公子。為了利益,出賣了國家和民族,做了漢奸。我十分厭惡他這種“忘根”的行為。

可是,想著想著,我不禁慚愧起來。我想到了外婆,她老人家70多歲了,外公去世後她一直一個人住,有什麼事不麻煩媽媽,總是自己想方設法解決。爸爸和媽媽因為單位工作忙,即使外婆家就在單位旁邊,也不能常去看看,所以媽媽對外婆總懷著愧疚,一年也只能見幾次面。可我總對外婆不理不睬的,甚至還說外婆土,俗,一直到上中學後,有時我想見外婆都沒有時間,現在我一見到外婆總會有說不完的話。一會兒是班上的趣聞,一會兒是在書上看來的笑話段子,聊天說地不像祖孫,倒像一對朋友。

人,無論到哪兒,都不能忘本,忘根,不能忘記在你身後為你默默付出的人。不能在後悔中才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老舍的蔥讀後感篇5

這一天,我隨意開啟書架,不經意間看到書架的角落裡有一本老舍先生寫的《茶館》,這本書好像還沒看過。於是,我就拿起這本書來看。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原來這本書的故事很精彩,很有哲理。這本書寫的是戲劇,一個悲劇,一共分為三個幕,分別寫了清末民初、民國中期,民國後期的人們生活經歷與狀態。這本書寫了一個掌櫃王利發的茶館由興盛到衰敗的過程,最後被軍閥勢力逼死的事。同時,也寫了一個農民——康六欠了別人的錢,被迫賣女兒被太監當老婆,結果害了自己女兒一生的事。

我看完這本書,竟然掉下了淚水。王利發一生中都趨炎附勢,見到別人總打招呼,只是為了在亂世中得到生存。但是他的好話、他的鞠躬仍然不能讓他順利過完一輩子,結果落得個被軍閥逼到上吊自殺的下場。康六的女兒在太監家裡不敢出一聲哼,直到太監死了,才得到了自由。但等到自由後,仍遭到別人的追殺,被迫一路逃亡。唉,這是傅儀的錯。傅儀統治時期,閉關鎖國政策讓人們的生活窮困潦倒,而傅儀卻認識不到這個錯誤,以致於自己做了亡國君王,被剝奪了自由與權利。但這一生是不能後悔的,這就是錯誤所付出的代價。在這本書中,我為但是社會的黑暗而感到悲哀,為人們的自私自利而痛心疾首。其實,這不應該把過錯歸咎於普通百姓上,為了生計,每個人不得不變得狠心冷血。錯就錯在了軍閥勢力的統治衰敗,讓人們無處謀生,只得阿諛奉承,頷首低眉,像狗一樣生活著。

其實,現在的社會這樣的人也並不少。很多公司職員為了搏得老闆的器重,為了在公司有一席之地,用盡各種骯髒的手段陷害別人,抬高自己。這些人難道不像那個時候的老百姓嗎?但他們並沒有看清楚這是個民主社會,這是個知識決定命運的社會。只要我們有本領,有知識,何愁沒有伯樂呢?何處不是容身之所呢?

親愛的人們呀,拿起你們的尊嚴,拿出你們的本領吧,不要做個絞盡腦汁的陷害別人的人吧,要做一個憑本領脫穎而出的強者。

老舍的蔥讀後感篇6

?茶館》是老舍先生的名作,是三幕劇的劇本。《茶館》講述了老北京裕泰大茶館幾十年間的跌宕起伏,歷經清朝、民-國、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統治時期這三個年代。《茶館》非常現實,好人不一定有好報,惡人不一定有惡報,充分體現瞭解放前社會的黑暗、官員的腐-敗。

老舍先生在《茶館》中刻畫的人物性格特點十分鮮明,這也是這個劇本的一大特色,王掌櫃、常四爺、鬆二爺、劉麻子、唐鐵嘴、宋恩子、吳祥子等人物的個性特點都躍然紙上。只需讀過一次,不必像上語文課那樣細細品讀,也能把各種人物的性格特點弄明白。例如裕泰茶館的王掌櫃,他為人正直、不做壞事,但有些軟弱,遇事就給錢、說好話。茶館的老主顧常四爺,他跟王掌櫃一樣,正直、不做虧心事,跟王掌櫃不一樣的是他比王掌櫃要硬,骨子裡有那麼一股傲氣,怎麼也不肯低頭,不肯讓步。

讀完《茶館》,我體會到我們現在是多麼幸福,那時候的很多孩子連一碗熱湯麵都很難吃上,而我們現在漢堡牛扒可以隨便吃。那時的人們真是生不逢時,生活在那樣一個黑暗的年代。

在《茶館》裡,我最敬佩的人還是常四爺,特別是他那種不向困難低頭的精神。常四爺是滿族旗人,在清朝時有份“鐵桿兒莊稼”,不用幹活就有錢拿。後來清國滅亡了,常四爺並沒有像他的好朋友鬆二爺一樣捱餓,而是自己去種菜賣菜,自食其力,不向困難低頭。這種精神正是我們現在缺少的,由於生活條件優越,我們遇到困難就退縮,假如生活在那個年代,沒有常四爺這種精神恐怕也很難在社會中生存。

標籤:讀後感 老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