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老舍讀後感精選7篇

只顧著謀求篇幅長短對於讀後感的寫作來說是沒有意義的,優秀的讀後感能快速抓住讀者的眼球,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老舍讀後感精選7篇,供大家參考。

老舍讀後感精選7篇

老舍讀後感篇1

在暑假的一次偶然機會,讓我讀了偉大作家老舍寫的《貓》。下面就由我來介紹一下我讀完之後的感受吧!

當我翻開《貓》這本書時,它第一時間帶給我得竟然是貓的各種姿態,令人愛不釋手。

文章先講了老舍自己很喜歡養貓,而貓則愛玩毛線球。總是撲來撲去一刻都不停。最後呢?把毛線球中的毛線弄得老長老長。搞得主人要馬不停蹄的收拾好久。

老舍在書中說道,貓最愛吃的要屬老鼠了。如果主人家中有老鼠,貓就會想方設法把它們一隻一隻幹掉。別看貓白天喜歡撒嬌,還逗人愛。可到了晚上,貓就瞬間變成了暗影忍者。而且飛簷走壁,跑起來一點聲音都沒有,令老鼠聞“貓”喪膽。

老舍在書中最後一篇文章中講到,貓毛絨絨的,遠看活像一個個白或黑的小毛線球。要知道,貓在白天最不老實,它們有時會在剛琴的琴鍵上跳來跳去,弄得屋裡異常熱鬧。

貓一書讓我體會到了貓的真實面目,而且再通過偉大作家老舍這麼一點化,把貓描寫的活靈活現,惟妙惟肖,希望同學們也喜歡這本書。

老舍讀後感篇2

?茶館》的故事全部發生在一個叫做裕泰的茶館裡。

這部話劇主要講述了老北京裕泰大茶館在時代的變遷中逐漸走向破滅的故事。歷經了清朝、民國、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統治時期的裕泰茶館,在當權者和小人的謀劃下最終被改成了“花花聯合公司”。而一生守護著茶館的王利發掌櫃選擇了在他的茶館裡自殺。《茶館》該劇可以說是很現實,好人不一定有好報,而惡人不一定有惡報。解放前社會的黑暗、官員的腐敗被赤裸裸地展現在讀者面前,讓人唏噓不已。

先談談這幕話劇中的人物吧。老舍先生在《茶館》中刻畫的人物性格特點十分鮮明。每個不同的人物都代表了當時社會不同職業、階級的不同群體。看似多達幾十位的出場人物,卻無一顯得重複。王掌櫃、常四爺、鬆二爺等等身世不同、個性顯著的人物形象躍然紙上。只需讀過一次,就能把各種人物的性格特點深深刻在腦中。例如裕泰茶館的王掌櫃,正如卷首老舍先生予其的定位一般:精明、有些私心而心眼不壞。通覽全文,在我眼中他作為一個掌櫃,很圓滑又顯得軟弱,遇事就給錢、說好話。然而,在結局中他不忍看到茶館被高官與小人奪取,默默地在後院自殺。這一情節,彷彿出乎了人們的意料,但仔細一想,又在情理之中,讓人心酸不已。這麼一個走著中庸之道的掌櫃,卻選擇以極端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老舍先生通過一個人物,以其行為與性格的強烈反差,反映了一個時代的悲哀,表達了作者對當時社會風氣的諷刺與不滿。

再談談這部話劇的特殊之處。《茶館》的成功在於語言的成功和戲劇結構的巧妙、嚴密。話劇全憑臺詞塑造人物,一個人的性格全體現於他的每一個字眼中。“語言大師”老舍先生的語言功力令人歎為觀止。《茶館》中每個人物的臺詞都有生活氣息卻意味深長。在戲劇結構上,《茶館》可以說是“形散,神不散”。整部話劇雖年代跨度大,沒有主線故事,但毫不顯得零散難懂。老舍先生通過一個主要人物,從壯到老,貫穿全劇。這樣,故事雖鬆散但有了連貫性。其次,故事中人物父子相承,雖然年代變化了,但每個人物所代表著的群體依舊存在,並隨著時間的遷移有了細微的變化。令故事富有強烈的時代氣息。最後,每個人物都扮演著自己的故事,同時又與各自所處時代密切關聯。揭示了社會一角,展覽了許多形形色色的人物的性格生活。

有人評論說《茶館》是一曲舊時代的葬歌,也是一曲輓歌。《茶館》這三幕共佔了五十年的時間,而老舍先生僅僅用一些個小人物怎麼活著和怎麼死的,來說明那些年代的啼笑皆非的形形色色。我想當你合上書本的一瞬,你會感覺到你和那些小人物一起度過了漫長艱辛的五十年。

老舍讀後感篇3

老舍是我國的文學家,他的作品很多,除了駱駝祥子,就是《四世同堂》了,這部小說給我帶來了深刻的啟示,在遇到困難時應當勇敢的站起來,遇到外地時應當奮起反抗,而不是順從,否則就是自掘墳墓。在我們國家遭遇日本侵略者的炮火和欺負是,很多老百姓為了得到一時的利益就放棄了國家和民族的尊嚴,讓更多的同胞遭受困難,這些人必將受到人民的唾罵!

故事講述了北京淪陷區裡祁家、錢家、冠家等各階層普通人為了生存而做出的不一樣選擇,祁家人和錢家人對日本人十分痛恨,錢家二少爺與日本鬼子同歸於盡,而冠家人去出賣自我的同胞,從日本人手中獲得好處,當衚衕裡所有的老百姓都艱難的生活著時,冠家卻因為勾結日本人生活的有滋有味。之後的錢家人為了報仇與日本人周旋,進行了反抗。

在書中,我們看到冠家人一開始討好日本人,做出了禽獸不如的事情,而之後對日本人沒有利用價值了,變被日本人無情的拋棄和迫害,他們種下的惡因也所以收穫了惡果。可見,對待敵人,我們應當團結一致,哪怕是做出些犧牲,也不能改變自我的意志,這是民族存亡的精神信仰。

在日本侵華的時候,個人與國家命運的選擇擺在了所有人面前,而此時,國難當頭,卻仍然有很多意志力不堅定的人為了個人利益出賣民主和國家,為敵人做事,這是我們國家的恥辱!

老舍讀後感篇4

今天我拿到了五年級的語文書,預習了第一篇課文《小麻雀》。讀了這篇文章後,讓我從中得到了很深的感悟。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有一隻還沒有學會飛的小麻雀—普季克,它對外面的世界總是充滿了好奇,而且不管什麼問題它都要問到底,而且還有些自作聰明,不聽媽媽的勸告。一天,小麻雀一不小心掉到了地上,恰好遇到一隻大花貓正好蹲在那裡,小麻雀驚慌失措。媽媽發現了,立即從樹上飛了下來,它把小麻雀推到一邊,渾身的毛豎起來,張大了嘴巴,雙眼直瞪著大花貓。它那凶猛的樣子,讓大花貓感到吃驚。而小麻雀在這情急之下,出於自救的本能反應竟然飛了起來,逃脫了大花貓的魔爪。媽媽為了保護小麻雀,雖然也從大花貓爪下成功脫險,但尾巴上的毛還是被撲來的大花貓給咬下了。小麻雀為自己會飛而感到無比高興,但又為媽媽光禿禿的尾巴又感到心酸。

讀完這篇課文,我為麻雀媽媽的勇敢無畏的精神所感動!

它讓我感受到了母愛的偉大!現實生活中的我同文中的小麻雀普季克有些性格類似,有時候對爸爸媽媽的批評、勸導不當回事,總覺得爸爸媽媽一天到晚嘮嘮叨叨。通過學習這篇課文,我體會到了要學會聆聽別人勸告,在生活、學習中要虛心向別人學習,善於總結,讓自己從不懂到懂學會成長。

老舍讀後感篇5

花了一個月的時間,我終於把《四世同堂》看完了,總共有1200來頁,分為三部,分別是《惶惑》、《偷生》和《饑荒》,真實地紀錄了革命戰爭期間中國首都的社會現狀,展現了滿目瘡痍的真實圖景。最令人震撼的還是日本鬼子對中國的侵略行徑,特別是文化侵略,更是深入骨髓的膏肓。中國為什麼會千瘡百孔?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沒有人敢站出來,青年人中雖然有一部分充滿了戰鬥熱情,願意用自身的大無畏付出來改變社會現實,比如瑞全,他可以遠離家鄉,積極投入戰鬥,為解放事業貢獻青春和鮮血。

可更多的年輕人卻沒有把國事放在第一位,雖然他們也深刻體會到了社會的黑暗,並決心不向日本鬼子投降,但在艱鉅的生活壓力背後,他們屈服了,他們想的不僅僅是個人,還有家庭,還有父母,這些讓他們裹足不前,比如瑞宣,他也是個充滿鬥爭精神的青年,但在艱鉅的家庭責任之下,他只能委屈求全了,因為他不忍心年事已高的祖父,不忍心病怏怏的母親,不忍心尚小的兒女,於是,他只能持觀望態度,只能苟且偷生,只能苟延殘喘地生活在生存邊緣。除了這部分人,還有社會的蛀蟲,他們腐蝕了社會的發展,是中國窒息的根源,就如冠曉荷,就如瑞豐,他們完全沒有羞恥之心,反而想趁著被日本鬼子佔領而升官發財,顛覆了人性的本真,毀壞了中國人的名聲。

?四世同堂》是我認真看完的最長的小說,雖然我不喜歡歷史,我自認為這點是非常不對的,雖是興趣使然,但很多時候我還是會盡力地去了解歷史,關注歷史,就如這部小說,它真實地展開了中國社會發展洪流中的一角,為我從中窺探歷史提供了機會,雖然社會發展到了新的高度,但我相信仍然有它的價值所在,希望有更多的人去關注它,瞭解它,品評它。

老舍讀後感篇6

一口氣看完了老舍先生的名著《四世同堂》,彷彿置身於那血雨腥風的年代裡古老的北平城中那處小小的小羊圈,謹慎持家的祁老人、忠厚善良的天佑老人、文雅略帶憂鬱的瑞宣、由隱士詩人變為革命鬥士的錢默吟、任勞任怨的大嫂、熱血青年瑞全、耿直的常二爺、狡猾卻正直的白巡長、樂於助人的李四爺四大媽、無聊無恥的瑞豐、冠曉荷、陰狠的大赤包、藍東陽、胖菊子、高亦陀、一步步墮落的招弟、聰明勇敢的桐芳、最終成為革命青年的高弟,還有孫七、小崔夫婦、陳長順、小文夫婦、丁約翰……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彷彿在眼前跳動。

而瑞宣和瑞全同樣令我印象深刻。我覺得他們兩人與巴金先生《家》中的覺新,覺慧極為相似。瑞宣是祁老太爺的長孫,雖然他同瑞全一樣希望去參加革命,但終究放不下這個家,瑞全則不同,他敢想敢為,毅然幫助王排長離開北平,親手殺了自己的初戀—做了特務的招弟。把一個新一代的有志青年刻畫的淋漓盡致。

書的另一個重點,便是漢奸了。老舍先生筆下的他們讓人讀後對於他們的行為不禁咬牙切齒,而對於他們的死卻又無法覺得痛快。他們因rb人的到來而生,又因rb人的到來而死。這些漢奸們即使到了臨死仍執迷不悟。大赤包在獄中仍一直讓別人稱她冠所長,冠曉荷,無論何時何地,他對rb人永遠是必恭必敬,直到臨死,rb人要將他活埋的時候,他也沒有任何異議,就連rb官賓查他檔案的時候,對於他的這些態度都稱之為“良民”。祁瑞豐,藍東陽,胖菊子,這些也都是中國人的敗類啊!“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漢奸們對利益的貪婪和渴望,自然使他們直接通向了死亡之路。其實不僅是漢奸,當今社會那些腐敗官員都是對自身的放縱,僅一“貪”字,便至人於死地!

漫長的八年,發生在小羊圈的人們身上、一切北平人身上、一切中國人民身上的困苦屈辱不幸死亡反抗鬥爭,使我更深切地瞭解了中華民族的那段歷史,那些從歷史教科書上獲取的比較抽象空泛的認識,彷彿有了血肉,而激發出無比的責任感、愛國心;雖然沒有正面去描寫大規模的戰爭場面,卻仍然能使人深刻地體會到戰爭給人類帶來的無窮的災難,這部書堪稱得上是中國版的《戰爭與和平》。

老舍在揭示當時一些人性的墮落的同時,也反思了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為什麼擁有幾千年燦爛文明的泱泱大國會被rb欺辱?作者把問題的根源指向了中國古老的家族文化。家,在中國是禮教的堡壘,而這個堡壘卻容納了包括等級觀念、宗法思想、倫理道德、風俗習慣等在內的家族文化的諸多內容。祁老人、韻梅他們都是受這種觀念毒害最深的,祁瑞宣雖然是個博士,但在這四世同堂的大家庭裡思想不免會受之波及,這應該就是他後來一直生活在自責與痛苦之中的原因吧!

老舍讀後感篇7

那年的北平,硝煙四起,顛倒是非…

八年的抗日,給全北平的人民帶來了什麼?匱乏的糧食,破舊的物品,還有無窮無盡的欺壓與打罵。對他們來說,所謂的尊嚴不過是奢侈品而已。看著猖狂的漢奸,無人阻止,看著凶蠻的日本軍,無人抵抗。為什麼?因為他們是北平人。長期以來的古老文化,長期以來的封建思想告訴他們,不需要拼,不需要見血,戰爭一定會過去。是這樣嗎?持續了整整八年的抗戰,全國上下無數鮮活的生命,整個北平滿目的瘡痍,徹徹底底否定了他們的想法。

瑞宣,一個典型的北平人。他有思想,有追求,更有拳拳報國之心。他是個文化人,能看透國際的局勢,也能看透中國的危險。面對日本軍和漢奸的無理取鬧,他會憤恨,會難過,但他不會做任何事情來阻止。他恨自己。他恨自己的`懦弱,由於家庭的羈絆,他不能放手去幹守衛國家的事情。他勸說了老三瑞全,也勸說了劉師傅,他們都能夠出去闖蕩,而他不能。他只能面對著北平的種種苦難,獨自在家嘆息發呆。他,不敢拼。

另一個例子,錢默吟。一個熱愛書畫、熱愛花草的老人,也是一個連螞蟻也不忍踩死的老人。與瑞宣一樣,他也清楚地知道北平所處的困境。他下過牢,被拷打過,更能看透日本的奸詐與狠心。他做了,即使自己年老力衰。他分發傳單,號召北平人團結起來打倒侵略者;他整日奔走,遊說年輕人加入抗日的隊伍。他為自己的兒子驕傲,因為他有勇氣與日本人同歸於盡;他也為自己驕傲,因為他為戰爭勝利獻出了自己微弱的力量。他,拼了。

拼與不拼,一字之差,卻代表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一個民族如果沒有應有的拼勁,只會像綿羊一樣軟弱,任人宰割。那是註定不長遠的。不拼,是那時中國人根深蒂固的觀念。也是這種觀念使近代的中國受到這樣大的侮辱。像錢先生這樣的人,是中國人希望燈火的點燈人。只有毫不畏懼的去拼搏,才是一個民族乃至一個國家應有的血性,才是一個有底線、有骨氣的中國人。

拼到底意味著什麼?如今,拼成了現代中國的代名詞。學生們在書海中拼,醫生們在手術檯上拼,工人在生產線中拼……拼固然累,需要付出大量的代價,但是隻有拼,才能實現人生的意義,體現人生的價值。每個人都有追求,每個國家也有自己的追求。但追求不是像瑞宣那樣想想就能實現的。他有愛國之心不錯,但沒有付諸行動的追求都是一場空。而拼,就是實現追求的最好辦法。以前中國人不拼,所以中國落後了,所以中國的領土被其他國家侵略了;而現在中國人拼了,所以中國站起來了,所以如今的中國正慢慢領先全球。

作為一名中學生,我們也應該拼。而我們最應該拼的就是學業。許多同學都像瑞宣那樣只做空頭功夫,在腦子裡想著要做多少多少題,看多少多少書,卻不拼,不付出真正的行動,看到電腦手機依舊不講原則地玩,這樣怎麼能學好?我們應該像錢默吟先生那樣,盡全力的去拼。只有拼,才能帶來真正的快樂與滿足。

拼還是不拼?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