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最新荷馬史詩課外書優秀讀後感三篇

讀後感其實就是我們平時生活中用於記錄讀書後感受的應用文體,那麼在看過《荷馬史詩》後,該怎麼寫讀後感呢?以下是本站和大家分享的最新荷馬史詩課外書優秀讀後感三篇的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閱。

最新荷馬史詩課外書優秀讀後感三篇

最新荷馬史詩課外書優秀讀後感1

荷馬史詩《伊利亞特》主要圍繞英雄阿基琉斯的兩次瘋怒展開,全篇一開始交待殘暴、貪婪的阿伽門農王在一次議會中引發了卓越的阿基琉斯的憤怒,接踵而來的一系列事件又催發了特洛伊人最勇敢的赫克托爾殺死了阿基琉斯的同伴,如此激發了阿基琉斯的第二次憤怒,最終以阿基琉斯為同伴報仇,憤怒平息而收尾。

如此看來統領全篇的是阿基琉斯的兩次憤怒,可是從荷馬所敘述的一系列事件來看,左右了阿基琉斯憤怒的卻是至高無上的神明——宙斯和赫拉的的內鬥引發了神與神,神與人,甚至人與人之間的殘酷戰爭。這是受那個時代神化傳說的侷限,並非出自荷馬的意願。

從目前的觀點來看,特洛伊戰爭的導火索是海倫,一個貌美如天神的女人引發的。但從《伊利亞特》的情節來看,荷馬似乎否定了特洛伊戰爭的導火索是海倫引發的,相反,他認為引發這場戰爭的罪魁禍首是至高無上的神明蒙惑了阿伽門農王的頭腦,從而觸發了阿基琉斯的憤怒,使得特洛伊人有機可趁。其實,那根本就不是神明的意旨,而是殘暴的統治者,是他們為了各自的利益而紛爭不斷,這點我們能夠從史詩中找到。當然,那個時代的人通常把統治者視若神明,以至於到了今日都有很多學者認為特洛伊戰爭是為了一個女人而爆發的,其實大錯特錯,也是荒唐可笑的,甚至一些學派,如精神分析法也為此奠定了理論基礎,說來更是讓大家啼笑皆非了。

事實上,特洛伊戰爭之所以會爆發,無非就是當時的統治者為了滿足自我的私慾,為了統治更遼闊的疆土,聯合各方的首領,而他們又各懷鬼胎,且都想從戰爭中撈到好處,或者說是得到戰利品。攻城略地,洗劫一空,佔為己有,同樣,那個時代的英雄也是如此,搶奪肥沃的土地,俘虜他國的人民,讓他們成為自我的奴隸。往往把戰爭美化的是那個時代的文人。然而,荷馬卻沒有,他讓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戰爭的慘烈和殘酷,英雄戰死沙場,妻離子散,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杯具。他以悲天憫人的敘述力,感動了無數的讀者,這就是荷馬史詩最吸引人的地方,也是對後世的一種警告,他慟哭著一次次告訴後人,戰爭的血腥和殘酷。

荷馬史詩所要表現的主題思想是複雜的,這是幾經轉手、改編造成的,《伊利亞特》並非出自荷馬一人,所以根據書中的某些資料,很難斷定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但我們不難發現荷馬在歌頌英雄無畏的同時,也提出了鮮明的反戰立場。

荷馬史詩最精彩的地方就是包羅永珍的比喻了。其中,用真實的生活作形象的比喻,讓人耳目一新。比喻中,詩人為讀者展現了那個時代人們的文化、生活、習俗等各式歷史圖景,帶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尤其第十八卷寫匠神赫菲斯托斯為阿喀琉斯製造鎧甲的經過,詩人用了長達150行的詩句來描述阿喀琉斯盾牌上的圖畫,那上頭反映了那個時代日常生產勞動的情景及諸多細節,其中包括大自然的景色,農村和城市的風光,戰爭、婚禮和宴會的情景,競技場上的表演,等等。

荷馬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是栩栩如生的,常常把戰場上英雄之間的搏鬥比作獅子、野豬同獵人、獵犬之間的搏鬥。詩人善於描述戰爭,場景巨集大,尤其是特洛伊人放火燒阿開亞人的戰船,兩位埃阿斯力戰赫克托爾及眾特洛伊將士登船那一幕,讓人驚心動魄,如臨其境。

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對後世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這在以後的史詩中都能感受到,如《埃涅阿斯紀》、《失樂園》等。

最新荷馬史詩課外書優秀讀後感2

世界名著之所以是世界名著,其關鍵在於獲得世界各國人的肯定與推崇。《荷馬史詩》作為世界名著,想必也早已被無數的讀者欣賞品味鑑評過了,如此一來,我的這篇讀後感未免顯得滄海一粟,其力也細,其功亦微;即便如此;讀過此書後的感情衝動還是讓我不得不寫下這篇讀後感。

首先,《荷馬史詩》讓我感受最深的是這麼一點:表現戰爭,動人心魄。讀《荷馬史詩》的人,如果對它裡面的戰爭場面描述和英雄戰鬥描述無動於衷的話,那麼只能證明讀者的心不在焉已到達瞭如同白讀的程度。寫戰爭場面的史詩或史書,各國想必都有,然而能把戰爭場面描述得如此富有震撼力、如此攝人心魄的,恐怕也僅有這一本古希臘人的詩篇了。在《荷馬史詩》尤其是《伊利亞特》中,戰爭已經完全現出了它的原形——血腥與野蠻。就這一點來說,連此刻的某些用高科技手段拍攝出來的好萊塢影片中的戰爭場景都無法與之比肩。

“……他一心想打死伊德莫紐斯卻被對手先投出的槍刺中,

喉嚨被穿了一個大洞。

他就像一棵聳立於山間的橡樹或白楊樹,

或是挺拔的松樹被木工揮舞的利斧砍倒、

運到海邊去做造船的木料……”

“……他利落地倒下,槍還紮在心臟處,

槍桿隨著還在跳動的心臟顫抖……”

“……莫諾提奧爾特不甘示弱,

砍中了他的腦門,腦殼劈為兩半,

兩顆血淋淋的眼珠落在他腳下的塵埃裡,

身體晃悠悠地倒下……”

真不明白連看到太陽西沉就忍不住“啊”的一聲叫出來的金聖嘆看到這些描述會做出如何反應。像這樣的血腥場面,在一般的令人作嘔的恐怖讀物中或許能找得到,甚或有甚於此,然而把這些用詩句來表現出來,卻到達了無可比及的藝術效果,即外俗內雅,當詩人貫注了他的真摯感情於這些嚇人的詩句中時,他就已經擺脫低階趣味的寫作,而進入藝術的創作了。人類的野蠻性是無時不在的,真正完全反映它的便是戰爭,而能把野蠻性合理而又完美地溶入戰爭的創作,恐怕也僅有《伊利亞特》了。

在《奧德賽》中,雖然更多的資料是描述諸神的安排、奧得修斯的奇遇以及各地的風土人情,可是在對英雄事蹟的敘述中,也從不避諱露骨的戰鬥場面描述。這些戰爭場面一樣讓人身臨其境、心驚肉跳、熱血沸騰,彷彿能找回塵封了的對冷兵器時代的衝突的記憶。

其次,不得不談談它的文辭如何之巧妙、華美和偉岸.一部史詩,洋洋灑灑幾十萬字,算得上是鴻篇鉅製了,然而讀起來卻是那麼的朗朗上口,那麼的形象逼真,那麼的跌宕自如,那麼的氣勢雄渾。作為敘事詩,它的辭采運用簡直到達了出神入化的境地.第一,人物語言描述富於表情化,貼合人物的性格及場景設定,並且不乏幽默感。從這些語言對話中,讀者不難推測出人物性格以及當時的心理狀態。比如給我印象最深的,赫克托爾與艾阿斯決鬥前所說的話:

“艾阿斯,宙斯的後代,

特拉蒙國王的兒子,士兵的將領,

你切莫把我當成不諳戰事的孩子或婦人。

我是一個精通戰事懂得如何殺戮的人……”

用連續幾個稱呼來叫對方,這既是西方人普遍遵從的一種禮儀,又恰如其分地駁斥了對手的挑釁,給對手以一種只可意會的諷刺挖苦;而後面的話語則以一種近乎幽默的語氣表達了赫克托爾內心的自信和與對手決一死戰的決心。諸如這樣恰當的語言描述在全詩中比比皆是,因為《荷馬史詩》有一半左右的篇幅都是以對話的形式寫出來的,而這,也正是本詩的特長之一。第二,動作描述具體傳神,並且運用了多種表現手法.多處比喻手法的運用來描述動作是本詩的一大亮點。比如雅典娜幫忙奧德修斯等人追殺求婚者的那一段:

“……雅典娜搖起埃吉斯,凡人的災星,

把求婚者嚇得昏頭轉向、四竄奔逃,

像那春暖日長季節的牧牛,被糾纏不休

的牛虻追趕叮咬,發瘋似的奔跑.

像那爪利嘴硬的禿鷲,從大山撲下,

平原上的小鳥驚叫逃竄,在雲層下頭,

卻不能抵擋鷹鷙的猛撲,悲慘死去,無可抵禦。

奧德修斯等人正是這樣,橫掃宮殿,追殺求婚者。

傷者發出撕心裂肺的痛嚎,躺倒一地,

人頭紛落,血流成河……”

比喻手法把單調的殺戮過程描繪成了人皆能懂的形象逼真的動物格鬥,表現英雄的勇猛及對手的慘敗,又不自覺地加入了作者的感情傾向,真可謂一石二鳥。另外,正是經過語言與動作描述的有機結合,才使《荷馬史詩》的故事成為豐滿完整的有機體。第三,即使是直接的白描也寫得氣勢巨集偉。這一點表現得最突出的當數《伊利亞特》第二卷中對希臘聯軍和特洛亞聯軍的各自佈陣及其成員來源的描述。作者不厭其煩地把每一支軍隊所來自的城邦介紹清楚,把那裡的人的首領及其宗族歷數一遍,並且還詳細描述他們的戰鬥力(不無誇張之處)。作為一首詩,這的確顯得羅嗦、冗長並且拖沓,可是作為文學史學作品,這些描述卻顯示了戰爭雙方的雄厚的實力,增強了戰鬥場面的氣勢,正是這些描繪,使《荷馬史詩》的戰爭場面變得無比巨集大,氣勢無比雄渾。

最終,《荷馬史詩》的結構嚴謹,故事性強,讀後讓人拍案叫絕。《荷馬史詩》是文人根據特洛亞戰爭後流傳在民間的神話和英雄傳說加工整理而成的.雖然特洛亞戰爭確有其事,可是民間傳說便必有其虛構性,一些人物及事件定有虛構之嫌,並且在不一樣地方可能有相互矛盾的傳說流傳下來,並且不必說希臘神話中的諸神本已虛構,況且相當大一部分人認為《伊利亞特》和《奧德賽》並非是由一個人或一個寫作隊伍完成的(根據對兩部分的詳細比較)。可是即便如此,《荷馬史詩》中的“特洛亞戰爭”仍然是一個結構緊湊合理的、人物事件並行不悖的完整的故事,這不能不令人佩服。先是諸神的一場爭吵引發了人間戰爭的禍端,隨後諸神各自支援一方,使戰爭開始並且變得曠日持久,而後希臘聯軍內部引起矛盾,使戰爭局面不可捉摸,再之後聯軍消除矛盾,重歸於好,團結一致,最終攻陷特洛亞城,戰爭以希臘聯軍的勝利而告結束;而戰爭結束後,又以一個希臘將領回家的經歷為線索描述了希臘聯軍的下場,而這些事件都是由無所不能的諸神所預先設計好的。如讓阿基硫斯預言阿伽門農“會為他的傲慢付出生命”,之後阿伽門農果然死於非命;又如赫克托爾得到神諭,預言阿基硫斯會被阿波羅殺死,之後亦得到實現。這些故事既宣揚了命定論的觀點,又謳歌了故事中的主人公們不畏命運、不怕犧牲、與悲慘命運作鬥爭的精神,給人以極強的感染力。如果說文辭的華美是詩歌的固有特徵的話,那麼如此嚴謹的故事情節卻超越了它的文學性,使之成為史詩中的典範,給後世的史詩創作供給了借鑑和模式。

讀詩,要用心投入,置身詩意之內;讀史,要能從書中出來,借古喻今。而讀《荷馬史詩》,這部史詩,則須既能投入,又能化出。正是以深入淺出的目標來要求自我,我寫下了這篇讀後感。而說到對《荷馬史詩》的整體印象,我總結了一下,表達為八個字:瑰麗奇偉,悲壯雄渾。

最新荷馬史詩課外書優秀讀後感3

《荷馬史詩》(之《伊里亞特》)講的是希臘和特洛伊打了十年的仗,最終希臘的奧德修斯想出了木馬計,最終把伊利昂(特洛伊)攻下了。那為啥希臘和特洛伊要打十年的仗呢,因為特洛伊的小王子帕里斯把希臘的王后海倫搶走了。特洛伊戰爭是人跟人打,人跟神打,神跟神打,真熱鬧啊!

我喜歡奧德修斯,因為他聰明機智,英俊瀟灑,異常英勇,並且他射箭技術異常高,一支箭能射穿十二把斧頭。

下頭我再講講阿克琉斯,他的盾牌異常堅固,打起仗來異常厲害,最終阿克琉斯被帕里斯的箭射中了腳踝,然後就一命嗚呼了。阿克琉斯的媽媽是河神,阿克琉斯剛一出生,她就抓住他的腳踝,放在神水裡浸泡,這樣身體就刀槍不入,可是,腳踝這個地方,河神忘了在河水裡浸泡,結果就成了他的弱點。

下頭我再說說赫克託耳,我最喜歡他了。他英勇無比,可是,他把阿克琉斯的朋友殺死了,還搶下了他的盔甲。阿克琉斯十分惱恨,發誓要報仇。盔甲有一道裂縫,其他人都不明白,僅有阿克琉斯一個人明白,他就拔出利劍,“唰”的一聲刺中了赫克託耳盔甲的裂縫,結果,鮮紅的血流了出來,就這樣,阿克琉斯把赫克託耳殺害了。可是,我還是佩服赫克託耳,因為他是特洛伊的第一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