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人類簡史》讀後感優秀範文三篇

其實《人類簡史》是一部試圖寫清人類的發展過程的書,也是一部讓作者成功的書,如果你也看了,記得認真寫篇走心的讀後感和大家分享你的收穫哦,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人類簡史》讀後感優秀範文三篇,供大家參考。

《人類簡史》讀後感優秀範文三篇
《人類簡史》讀後感1

前前後後持續了快一年的時間,終於把它看完了,隨著讀書工具的進步,慢慢喜歡上了聽書,嗯,比起,收集的資訊並不比少,但是需要更用心,用腦。

真是一本神奇的書,在不知不覺間竟然從最遠古的農業革命,到工業發展,再到當今的科學革命,資訊時代,從古巴比倫到英法美的崛起,甚至還穿插了中國歷史的進步,嗯,可能是我讀書不夠,腦容量儲存不夠,所以在我看來,稱“曠世奇書”也不為過。一本完結,除了感慨赫拉利的眼界與才華,也發現為啥自己的學習沒有像他一樣高效率,因為自己一直處於盲人摸象的狀態,不能從整體出發,沒有把各個學科之間好好聯絡,老是顧此失彼,大意失荊州。

我常常在想,是不是某個非常普通的下午,其實發生了會決定你未來一生走向的事情,而你渾然不覺。對生活,對歷史,我們向來只有後見之明。

人類簡史裡講歷史的鐵則就是事後看來無可避免的事情,在當時看來總是毫不明顯:“對某個時代的瞭解越透徹,反而就越難解釋為什麼發生了這個事件而不是那個事件。但如果對某個時期只是一知半解,就很容易受到結果影響,只看到最後成真的可能性。事實上,真正只知道當時情況的人(也就是活在當時的人),正是最看不出歷史走向的人。

時間將在你身上鋪陳開來,時間向前,人也向前,你若回頭去看,第一行就寫好了歸路。

共勉。

《人類簡史》讀後感2

這是一本很好的書,書名很牛叉,內容也很牛叉,簡直裝叉必備!

書中內容時間跨度之大,完全與書名相匹配。讀完基本可以對人類從過去到未來的發展進化有一個簡單瞭解,對於一個知識儲備不足的人來說,簡直可以是科普寶典。

但由於書中介紹內容時間跨度大,所以即使在重要節點處內容也不十分詳盡。不過這並不重要,因為市面上有很多詳解書籍可供鑽研。

下面介紹本書讀後感。

第一,很慶幸在讀這本書之前讀了《殺戮與文化》並且不小心看過《神的歷史》,因為書中對這兩方面的描寫並不多,但是這兩方面卻在推動歷史。人類的發展時刻伴隨著殺戮,從人類還是直立人甚至更久以前,殺戮就是活下去唯一的辦法。而宗教,是凝聚一群人最有效的方式,這種方式甚至出現在部落、國家、民族、金錢等一系列概念之前。

第二,由於書中內容時間跨度更長,所以讀這本書有一種站在上帝的視角旁觀人類的趕腳。會更容易跳出人的身份來思考人,這很重要。因為旁觀的時候對優點和缺點的認知會更少有主觀偏見。

第三,著眼於個體的時候,會把人與人之間的事放的更大,而著眼於歷史卻能清晰的看到個體。這對思考特別有好處。

第四,書中雖然對人類過往描述的更多,但因為主體始終都還是人,所以,今天的很多情況在歷史中都可以找到答案與根源。

第五,讀過本書後發散了好多,譬如自由、快樂,還有其他。

《人類簡史》讀後感3

人類之所以優於動物,是因為人類擁有想象的能力,並用以構建共同的“想象”。

初讀此書,這個觀點就讓我留有深刻印象。

而這正是是作者,赫拉利,一個以色列新銳歷史學家,對現今人類社會的解讀。

這個觀點乍看無理,但卻是本書的靈魂,隨著文章的推進,跟著作者思想的腳步,一點點逐步清晰,讓人一時間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人類社會所有的一切,都建立在那最初的想象上,而使這想象成行的,是人類對其的相信,百分百的相信。

從認知革命開始,人們就開始想象,他們製作並不存在的事物的雕像,並崇拜它們,信仰它們,這或許就是宗教的開始。人們因一個共同的想象聚集在一起,互相信任,形成了一個個部落,過著採集狩獵的生活。到了農業革命,人類似乎開始從居無定所的生活中走出,開始馴化種種能為人類所用的植物與動物,有了更加穩定的生活保障,更是形成了一個個村落。現今,歷史學家們發現一些歷史遺蹟,也與人類農業革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雖然作者明確的表示了他對農業社會的不推崇,並將農業革命形容為“的騙局”,但從現在來看,這仍舊是歷史的必然,是人類發展的開始。就在這人類發展的源頭,人們也在為了一個共同的想象勤勤懇懇地勞作。

又過了很多很多年,一個個國家產生,世界上第一部法典出現,社會上也有了階級劃分,人們相信惡人有惡報,而奴隸生來就身份低微。從這時,人們的“想象”似乎並不都向著美好的方向了。甚至以前能將人們聚集在一起的宗教也發生了變化,各大宗教的分歧使得神學爭論愈演愈烈。但天主教徒和新教徒彼此殺得難分難解,國家與國家也不停交戰,互不相讓時,他們對對方手中的錢幣可沒有任何牴觸的情緒:一種新的互信系統產生了。金錢正是這有史以來最普遍也最有效的互信系統。比起任何國家、法律、等級或是宗教,金錢的魅力讓它毫無阻礙的跨過一道道鴻溝,絲毫不受宗教、種族、性別或是性取向的影響。

讀到這裡,稍一思考,就發現作者的用意,從始至終在文字裡透出來的,都是對人類社會夢幻泡沫的戳穿與嘲弄。他甚至不用“人類”這個詞彙,他頻繁的使用”智人“,這個生物學意義的詞彙。他想做的,只是將人類從高高的食物鏈頂端拉下來,把人類從自己的想象裡點醒,告訴人類其實他們不過是“一種也沒什麼特別的動物”。而人類的“想象”在“上帝”面前顯得微不足道,但正是這“想象”,造就了當今的現代社會,使之達到了現在的高度……我們擁有的力量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強大,但幾乎不知道該怎麼使用這些力量。

“從動物到上帝”,人類是否能夠成為上帝?這個問題在我心中已有了答案。

放下書,腦海裡浮現的卻是作者在寫農業革命時寫下的一句話:

“人類以為自己馴化了植物,但其實早是植物馴化了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