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茶館》讀後感範文五篇

  《茶館》讀後感範文五篇


《茶館》讀後感範文五篇

這篇茶館,大家是否讀過?讀完有什麼感想?請以讀後感的方式分享給朋友吧!小編推薦優秀的《茶館》的讀後感給大家,歡迎閱讀!
 

《茶館》的讀後感1

這本書以對話的形式來寫,很新穎也很有吸引力。故事發生在北京城一個茶館裡,茶館裡人來人往,匯聚了各色人物、三教九流,一個大茶館就是一個小社會。這本書的語言並不是那麼的華麗,但是很通俗易懂,基本上都是小人物該說的話,很貼切。書裡描寫的人物各個方面的都有,從有權有勢的龐太監,到身份卑微、可憐的康六,還有那些市井的小人物,唐鐵嘴、王麻子,還有那些當時勢力的走狗,宋恩子、吳祥子,也有一些愛國人士,秦仲義、常四爺,還有那些老實的小人物鬆二爺等等。從這些各色人物的身上我們可以感到“亂世裡誰的日子都不好過”。

裕泰茶館的王掌櫃,他為人正直、不做壞事,但有些軟弱,遇事就給錢、說好話。茶館的老主顧常四爺,他跟王掌櫃一樣,正直、不做虧心事,跟王掌櫃不一樣的是他比王掌櫃要硬,骨子裡有那麼一股傲氣,怎麼也不肯低頭,不肯讓步。

讀完《茶館》,我體會到我們現在是多麼幸福,那時候的很多孩子連一碗熱湯麵都很難吃上,而我們現在漢堡牛扒可以隨便吃。那時的人們真是生不逢時,生活在那樣一個黑暗的年代。
 

《茶館》的讀後感2

初秋,葉離樹下,鋪滿了那條彎曲的小徑。

裕泰茶館裡,一個個蒼涼的故事悄然縮放,有夢想破碎的無奈,有骨肉分離的痛楚,有欺軟怕硬黑白顛倒的腐朽,混雜於茶客們喧囂的冷談聲和嘆息聲中,化成一片嘈雜。而我,靜坐於茶館內,輕飲一口清茶,留下了滿腔的苦澀…

常四爺的鳥籠

老舍是睿智的。在他的筆下,每個人的出場都暗示著他不可逆轉的命運。他們都在等待著黑暗的源泉張開血盆大口緩緩地將他們吞噬。

常四爺一出場,便提著一隻被幽囚的鳥兒,殊不知,他亦是一隻心高氣傲的鳥兒呀!世事滄桑,社會腐朽,他用明銳的雙眼看到了罪惡的本質。他憤世嫉俗,他正直無畏,於是他像畫眉般高聲吟唱,抑或抨擊著奢靡的貴族和不公的世道,抑或預言著帝國悲愴的命運。

“二爺,我看哪,大清國要完!”

一聲清脆的啼鳴,輕易地打碎了人們精心呵護的幻境。然而,這隻正直而又善良的鳥兒也難逃被囚禁的厄運。他被關入了冷冰冰的鳥籠中,於是所有悅耳的啼鳴都失去了原有的意義,化成一片徒勞的虛嘆。鳥籠外,是人們悲憫的目光和無盡的沉默,而鳥籠內,只有一陣陣的嘆息。

王利發的茶

王利發準備了兩杯茶,一杯奉送給窮人,另一杯為達官貴人而溫。

在他的心中總是盪漾著一泓同情的湖水。他可憐那些淪落的人們,卻感到無能為力,只能奉上一杯清茶。炙熱的茶水裡,翻滾的是掌櫃的悲憫。

然而,在動盪不安的局勢裡,他又不得不戴上世俗的面具,對於上層階級,他諂顏獻媚,吮癰舐痔,他希望能用一杯暖暖的好茶來換取自己的一席之地,可是,時代的悲哀將他一步步逼入絕地。

無奈,王利發手中的茶壺摔碎在地,滾滾燙的茶水四濺,留下滿地晶瑩的碎片。

秦仲義的刀和龐總管的劍

秦仲義手持鋼刀,他滿腔豪情,期盼著能用鋼刃斬斷纏繞於神州大地的荊棘,開闢出一條光明的道路。

龐太監身藏利刃,陰險狡詐,他的劍尖直指著那些真正救國存亡的義士。

兩人相遇了,表面上一陣寒喧,實際上早已刀光劍影,維新派與頑固派的針鋒相對一觸即發,令人不由為此驚歎。

舞刀弄劍間,他們劃開了時代的傷口,湧出汩汩的鮮血。

茶館的棋

“將,你完了”!

在那個遙遠的時代中,人人如棋,每個人都肩負著不可下的使命,卻又不得不如同傀儡般受制於人,尖銳的矛盾造就了均可逆轉的悲劇,一枚又一枚的棋子被粉碎。棋盤上,只留下一片殘局。
 

  《茶館》的讀後感3

《茶館》是老舍先生的名作,是三幕劇的劇本。《茶館》講述了老北京裕泰大茶館幾十年間的跌宕起伏,歷經清朝、民國、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統治時期這三個年代。《茶館》非常現實,好人不一定有好報,惡人不一定有惡報,充分體現瞭解放前社會的黑暗、官員的腐敗。

老舍先生在《茶館》中刻畫的人物性格特點十分鮮明,這也是這個劇本的一大特色,王掌櫃、常四爺、鬆二爺、劉麻子、唐鐵嘴、宋恩子、吳祥子等人物的個性特點都躍然紙上。只需讀過一次,不必像上語文課那樣細細品讀,也能把各種人物的性格特點弄明白。例如裕泰茶館的王掌櫃,他為人正直、不做壞事,但有些軟弱,遇事就給錢、說好話。茶館的老主顧常四爺,他跟王掌櫃一樣,正直、不做虧心事,跟王掌櫃不一樣的是他比王掌櫃要硬,骨子裡有那麼一股傲氣,怎麼也不肯低頭,不肯讓步。

讀完《茶館》,我體會到我們現在是多麼幸福,那時候的很多孩子連一碗熱湯麵都很難吃上,而我們現在漢堡牛扒可以隨便吃。那時的人們真是生不逢時,生活在那樣一個黑暗的年代。

在《茶館》裡,我最敬佩的人還是常四爺,特別是他那種不向困難低頭的精神。常四爺是滿族旗人,在清朝時有份“鐵桿兒莊稼”,不用幹活就有錢拿。後來清國滅亡了,常四爺並沒有像他的好朋友鬆二爺一樣捱餓,而是自己去種菜賣菜,自食其力,不向困難低頭。這種精神正是我們現在缺少的,由於生活條件優越,我們遇到困難就退縮,假如生活在那個年代,沒有常四爺這種精神恐怕也很難在社會中生存

《茶館》裡的道理可真多呀!
 

《茶館》的讀後感4

每一本書,都是一個很好的時代縮影,《茶館》也不例外。

這本書包含了三個時代,每一幕就是一個時代。

故事發生在一個茶館裡,時代在變,茶館也在變。

"這三幕共佔了五十年的時間……""這就是說,用這些小人物怎麼活著和怎麼死的,來說明那些年代的啼笑皆非的形形色色。

"這是老舍自己評價《茶館》時說的。

那人物究竟是怎麼活的?又是怎麼死的呢?我們就拿茶館的掌櫃來說。

"我……當了一輩子的順民,見著誰我都鞠躬,請安,作揖。

"這是王掌櫃他自己說的。

王利發精明、善良、勤勞,善於經營。

他膽小怕事,本著莫談國事的處世原則,靠自己的力氣掙錢度日。

可是,他越怕國事,這國事就越是不斷地往他的茶館裡鑽。

他信奉改良主義,可改來改去,這茶館越改越糟。

在第三幕裡,王掌櫃似乎看透了一切,他也變得老於世故了,再也不像從前那樣見人陪笑、作揖、夾著尾巴做人了。

他也敢罵國x黨了。

人生的磨難,使他變得倔強起來。

可最終他是怎麼死的呢?他自己上吊死了。

臨死前,他把家人打發到解放區去,自己和常四爺、秦二爺聚在茶館裡撒起紙錢來。

三位老人苦中作樂,為自己送終,聊以自我安慰,這令人憐憫。

一輩子渴望改良的人就這樣稀裡糊塗地死了。

這就是王利發的人生悲劇。

《茶館》裡的其他人,兒子還是遵循老子的處世態度,有的甚至變本加厲。

這是時代的悲哀。

《茶館》讓我們看清了那三個黑暗時代,也看清了那些生活在底層的人民,一個個破落、衰敗。

《茶館》不愧為"中國戲劇史上空前的範例".
 

  《茶館》的讀後感5

在《茶館》中,大力媽向老掌櫃道別的時候說的"硬硬朗朗兒",老掌櫃在請客人落座時說的"您請著"都蘊含著濃郁的老北京特色。

就像飄香的炸醬麵,就像濃郁的豆汁,就像蜿蜒曲折的衚衕,這都是屬於老北京獨一無二的味道。

老舍先生作為一位地道的京城作家,作為一位血統純正的旗人作家,向世人展示了一個最地道、最純正的北京。

也許有的人會說老舍先生的《茶館》沒有革命意識,沒有向人們展示一個光明的未來。

但我認為在那個腐朽的時代,改革的志士都被殺頭,搞實業的商人都被欺壓,在這樣一個時代又如何看得到光明的未來?我記得劇中有一位曾經搞過實業、進過國會的知識分子到寺中念起了經文,不問世事。

面對政治家的邀請,固執的堅持自己除了唸經什麼也不會。

因為他已經對那個時代失望了,他已經對那時的政治失望了。

我願意相信這是真實出現在那個時代的場景。

面對這樣的黑暗,該到哪裡尋找光明?我相信從始至終老舍先生鬥不過為我們展現了一個最真實的北京,也為我們展現了一個最真實的時代。

在那個時代,人們看不到光明,看不到未來。

下層人民生活在黑暗當中,每天都在為下一頓飯在哪裡而擔憂。

而統治者則夜夜歌舞,時時絲竹,不關心社稷,更不擔心人民的死活。

試問這樣的時代,又要如何看得到未來?

這一篇《茶館》道盡了無盡的滄桑,歷久彌新。

而這些歷史的滄桑也終將伴著我們一直走下去,如警鐘長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