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關於教師《給教師的建議》學習心得範文

高中教育,所謂的第二個春天,教育能啟發兒童創造力以從事於創造工作,那麼關於心得感悟該怎麼寫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師《給教師的建議》學習心得範文三篇,供大家參考。

關於教師《給教師的建議》學習心得範文

教師《給教師的建議》學習心得1

暑假伊始在網上找到《給教師的建議》一書。起初只是隨便地瀏覽了一下,但就是這樣一看就我把給吸引住了,這讓我對現在我們的國小教學產生很大的感觸,蘇霍姆林斯基用他幾十年的經驗給我們極大的啟發,這使我不得不對從事多年的國小數學教學工作作重新的審視!印象中記得以前是叫做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的。經典始終是經典,以前零零散散的讀到一些,今日重新整理完整地閱讀一遍,又當是另一番不一樣的感觸。作為青年教師,讀讀這本書,是很有必要的,甚至可以說我們應該把它當作手邊書,工作之餘時常翻翻,困惑的時候不妨再讀,或有新的理解和收穫。

作為我們的教育物件,孩子們總是會有這樣那樣的差異的。一個暫時只能提5 桶水的孩子如果非要讓他像有的孩子一樣提20桶,那麼他會累倒,設若能夠讓他循序漸進、逐漸增加一些份量,就會有好的效果,今天提5桶,明天試著提6桶,長此下去,相信20桶的目標也不是很難達到。同樣如此,孩子們的智力勞動也有著類似的規律性:在我們身邊,無論是在國中階段,還是進入了高中,在我們的班級裡總會存在著這樣比同齡人“慢半拍”的學生;其他學生只需要花30分鐘能熟練掌握的問題,他們一般是要花費兩倍甚至數倍的時間,有時候效果還不一定好。我們常常聽到老師們會這樣抱怨:這孩子怎麼就這麼笨啊,看著也在學啊,為什麼就是學不會?記得有人說過,我們對待牙牙學語的孩子時,總是不厭其煩地糾正他們說話的發音,即便他們錯了,我們也不會生氣,仍然耐心地再次糾正。不知道為什麼等到孩子長大了,開始學知識了,我們倒失去了這樣的耐心和寬容了?顯然,孩子在學習上的先後快慢正是蘇霍姆林斯基提到的他們在腦力勞動上所需要花費的力量各有不同。這樣的客觀事實,作為教育者的我們豈可視而不見?

作為教師,我們有著許多人不會有的繁瑣、苦惱,我們平凡而簡單,然而我們也有著許多人不會有的幸福,我們精彩而充實。

教師《給教師的建議》學習心得2

剛做教師時,就聽說過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平時也經常看到或聽到蘇霍姆林斯基的關於教育的隻言片語,卻從來沒有機會整個系統的讀到這本書。其實也明白當老師就要讀書、讀書、再讀書,然而平時的忙碌卻讓我感慨長人偌大的世界放不下一張安靜的書桌。

有幸憑藉雲舒寫的平臺,讓我利碎片化的時間終於認認真真地讀了一本完整的書。首先是打卡的方式從外界監督這我把十二講認真聽完並反覆聽以加深理解,作出詳細的筆記,並隨時寫下自己的心得,對全書有了整體的把握,而且我也切實感覺到蘇霍姆林斯基的確是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

他提出的要把青少年培養成全面和諧發展的人以及對全面發展的論述和我們現在提出教育的“立德樹人”的全面發展的人的理論是一致的,把教育變成一種需要,讓他們成為社會進步的積極參者。

當我終於完成十二講的學習任務時,感覺對自我是一種超越,第一次相信自己原來真的可以忙裡偷閒,利用碎片的時間去完成專業的閱讀。

當我收到雲舒寫的獎勵《給教師的建議》實體書時,我就更加如飢似渴地閱讀這本書,原來雲舒寫的導讀給了我思維的框架與整體的感知,並激發了我閱讀整本書的慾望。而開啟散發著墨香的紙質書時,更像是走入了生動鮮活的課堂。

他一百條建議,每條談一個問題,生動的實際事例與精闢的理論分析相結合,很多都能拿來指導自己的教學。既可以通讀,也可以分章隨時閱讀,根據書中內容指導實踐,解決問題,是活的教育,不愧是學校生活的百科全書。

這樣我每天不管多忙總要細細地品讀半個小時,感覺思考頗多,也收穫頗多,不僅品味到了閱讀的妙處,最重要的是養成了閱讀的習慣。

在讀到“教師的時間從哪裡來?”這個章節,感覺書中提到的老師的生活現狀一下子戳到了我的痛處,而書中的指導方法又像是為我開出的良藥。

我懂得教師的時間從不間斷地閱讀、借鑑他人、做好規劃、隨時記錄和培養自律中來。1、不間斷地讀書,讀書,讀書,再讀書。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做飢餓者的食物。讓閱讀成為自己學習生活職業和工作的底色。持之以恆的閱讀,不為某次備課而讀,要為知識的渴求而獨讓教師的背景更加寬廣,運用到教學實踐當中。

2、學習他人的經驗,移植他人的教育思想。從學生的表現發現教師的長處,拒絕照搬別人的操作模式。比如老師的精彩設計,要關注其精彩設計背後的學情,這個老師的背景以及這種背景折射出的先進理念,多觀關注移植其中的思想,向他人學習可以加快接近教育本質的步伐。

3、做好工作計劃,遠期規劃和近期規劃相統一。避免碎片化方式的備課,授課要提高效率,節約時間。

4、隨時記錄自己的感受和體會,記錄可以促進我們思考,減少問題反覆出現,從而提高效率。適時的總結,發現規律,更可以提高效率。不間斷的反思可以讓我們走向成熟。

5、培養自律:要將碎片花的時間用於閱讀,處理好工作和生活時間的主次矛盾,按照腦力勞動的難度進行工作安排,提高效率。自律是走向成功的催化劑,養成嚴格的自律習慣,不僅是對自己負責,更是對自己的學生及他人負責。

讀“知識既是目的也是手段”的相關知識,我深刻地體會到,知識不是靜止的,用已有的知識去獲取新知識,既是知識遷移的過程,也是知識轉化的過程!

知識源自何處:從閱讀中來,從知識的運用中來,從對你有實踐的不斷反思中來獲取知識意味著發現真理,解答疑問。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給學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識去獲取知識是最高的教學技巧,即教是為了不教!

老師應通過設計問題任務讓學生對效果有真實的感受,從而在情境過程中獲得知識。我就反思自己的課堂是不是使學生的學習成為一種思考活動,從而有利於獲取知識,我反思自己的課堂是不是結論的太多,思考的太少,是不是達到了學生思考的積極性,使知識在運用中得到發展。

讀“學習知識要思考,不要死記”的相關章節,我有懂的:真正學會知識的標誌是會用知識。

在閱讀教學中為幫助理解課文,可以引導學生隨文學習必要的語文知識,但不能脫離語文運用的實際去進行系統的講授和操練,更不應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概念和定義。教師在課堂上要能夠喚醒學生的儲備知識與教要學習的新知識有機結合,然後在幫助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同時,把新知識轉化為新的儲備。

讓學生思考知識的來龍去脈,運用遠比直接告訴知識本身和結論更重要。要讓已有的知識成為學生學習的源動力,這樣學生積累的知識就會越來越多,援助力就會越來越足,他們在學習新知識,鍛鍊新能力的時候就不費力氣,這才是一種最佳的學習狀態。

讀到“瞭解學情是教學設計的前提”的內容時,我反思自己平是上課是不是展示自我的更多,而關注學生的少一些。

課是點燃求知慾和道德信念的火把的第一顆火星。一個好的教師,好就好在能夠察覺課的發展情況,能正好從本節課發展的邏輯出發,按照此時此刻唯一正確的道路走下去。

高效課堂就是根據學生的真實學情,真正解決學生真實的問題。真正能駕馭教育過程的高手,是用學生的眼光來讀教科書的。我現在開始反思,我的這節課解決學生的問題了嗎?還是隻是完成了我“自以為”的教學任務。

在讀“獨立閱讀與獨立思考”這一章節時,我懂得了更注重通過獨立閱讀來滿足學生多方面的智力興趣,並使他們在此基礎上進行深入的鑽研。

獨立閱讀是課標的要求,也是影響學生髮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就是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獨立思考就是使細微思考成為名符其實的腦力勞動,使思維有明確的目的。以獨立閱讀促進獨立思考,讓學生在獨立閱讀的基礎上進行獨立的思考,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又通過小組分享彼此產生思維的碰撞,在碰撞的過程中,學生不斷地調整自己的學習和認知。

在自讀課中,老師要敢放手確實讓學生自讀,老師中要有自己的角色定位。閱讀材料的編寫是實現滋補的一種形式。就內容而言,不同課文的課堂環節是不一樣的,教師搭臺需要功夫。群文閱讀課篩選材料是一個難點,需要大量的閱讀和背景知識做支撐。

閱讀“教師的專業閱讀”這個章節的內容,讓我懂得:做語文教師不僅要讀專業的文學方面的書,還要多讀、廣讀、深度進行有計劃、有涵養的閱讀。

首先要讀馬列政治方面的書,形成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與現在教育的立德樹人是一致的,提升自己的政治素養。並且閱讀要有廣度,要讀3本新書:專業學科的書, 榜樣成長的書,人的心理的書。讀書的興趣要深厚,面要廣,並且要有孜孜以求的態度。

我也深刻地意識到自己的專業閱讀還不夠,文學類的多,而教育類的少。自己的閱讀也是有趣隨意的多,專業深刻有難度的少。王蒙說:我主張讀一點費勁的書,讀一點還有點不太習慣的書,讀一點需要查資料,請教他人,與師長朋友討論切磋的書。

作為教師,除了讀有趣的書,還要讀一點嚴肅的書;除了讀爆料的奇蹟的發洩的書,更要讀科學邏輯分析有創新有藝術勇氣的書;除了讀順流而下的書,更需要讀攀援而上,須掂量掂量的書;除了讀大白話朗誦體、講座體的書,還要讀有書院氣息的書,古漢語的書,外文的書,大部頭的書;除了讀駕輕就熟的書,還要讀一些過去讀的少,不是還讀不上十分鐘就哈哈大笑或擊節歎賞,而是一時半會兒也找不準感覺的書。

總之,在碎片化的時間,更要進行有涵養性的專業閱讀,比如要了解更多的教育教學的書,積累教學方法的書,能昇華文化底蘊的經典的書,還要讀與教材相關的書,提高教學技能,讀名師成長的書,讀出教學的藝術,讀名家教育的專著,讀出教師的智慧,作為語文老師,還要讀現當代的文學經典,讀出教師的詩意人生。

最後,作為一名教師不僅自己成為一名閱讀者,更要做閱讀的代言人,引領學生閱讀的推廣者,做學生閱讀的引路人和同行者,做學生閱讀的引領者和陪伴者。

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給學生創設閱讀的條件與氛圍,教會學生閱讀,給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幫主學生做好長遠和近期的閱讀計劃,於是在我們班還成立了“思辨讀寫工作坊”將課堂教學和課外閱讀相結合。總之,我要身體力行,從閱讀整本書開始讓書籍點亮自己的教育人生的同時,讓書籍以歡樂的激情去充實學生年輕的心靈,佔據學生青年的時代。

以上就是我讀《教師的建議》最深切的感受,當然讀書的最大意義在於改變豐富自己,所以我會把閱讀當成我每日的必修課,當成我生命的一部分,且讀且教,且教且讀。

        教師《給教師的建議》學習心得3

看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老師的建議》,我從中受益匪淺,要想做一個好老師,不但但是知識上的給予,更是要付出更多的熱情,來感化每一個學生,挖掘他們的巨大潛能。

我要樹立一個信念——天下沒有笨的學生,學生的心靈都是美好的、善良的。我要毫不猶豫地愛我的學生,不管這個學生是誰,不管這個學生成績如何,不管這個學生長相如何、性格如何,我都要公平地,全心全意地愛他們。為什麼呢?當我自己是一個學生的時候,我深知這種愛的力量對一個學生來說是多麼的重要。我總是不願意自己被老師忽視、遺忘,希望自己在班上、在老師面前表現一下自己,證明給大家看,我是多麼的優秀。其實這種需要是每個學生的正常的心理需要,作為老師,是不能忽視這一點的。

我要毫不猶豫地愛我的工作,愛我的教學,如何去愛,這還是一個很值得我去思索探究學習的一個問題。當我是學生的時候,我常常會有討厭上課的經歷,這往往是因為我討厭這個老師。為什麼會討厭呢?——上課枯燥呆板,佈置大量作業、知識含量低、知識範圍窄、知識老化、不懂裝懂、架子大、單純的知識灌輸、教學方法單一、學生學習積極性低等,往往是這一類老師的共同特徵。現代的老師,顯然不能這樣下去,作為受過現代教育的新一代老師,我要有現代的教學。

我要學會研究教學——怎樣讓自己在課堂四十五分鐘內最有效的發揮——我的學生能有最大的收穫——不僅僅是知識的接受,還要有學習的熱情、有主動學習的渴望、有探究學習的能力以及有提升內心世界的願望。

課堂的四十五分鐘之前,我應該怎樣做呢?以下這些問題——“這節課我要教給學生什麼?最重要的是什麼?最難教的是什麼?學生最易接受的是什麼?最難接受的是什麼?”“我應該如何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最大限度地激起學生求知的渴望?”“我的數學設計是否合理、完善,還有沒有更好的設計方案呢?其他老師又是怎樣設計的呢?哪一點是值得借鑑的呢?別人的為什麼好呢?好在哪裡?”“在課堂上如何有效地滲透積極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學生有一個美味的精神享受?”“如果發生突發事件,我有什麼應變措施呢?”??我都應該認有效地真對待,作好充分的思考與準備,顯然這一步要花

費大量的時間和努力,但是這一步做的如何也直接關係到我的教學質量、教學效果。作好這一步,是至關重要的,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課堂的四十五分鐘之間,是我開始展示自己才識的時候了。所以我首先要在精神面貌上作好文章。當一個良好的精神面貌展現在學生面前,不僅給自己帶來信心,也可以鼓舞士氣。當我開始進入角色時,依據教學設計進行講學,那是必須的,但我不能死抱設計而不知靈活應變。我還要仔細的觀察我的學生,從他們的眼神、表情、聲音和動作,來判斷自己的講課情況和學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快速評價這是否與預期效果吻合。經過大腦的快速運轉之後,及時適當地調整我的教學設計。學生是否專心上課,精神狀態是否良好,直接影響到我的教學效果,所以,當學生士氣低迷時,我應怎樣鼓勵他們;當課堂氣氛沉悶時,我又應怎樣調動氣氛,讓大家活躍起來;當學生情緒高漲時,我又應怎樣正確引導他們;當學生提出了奇怪的問題,我又難以解答時,我又應該怎樣做;當我的教學設計與學生實際不吻合時,我又該如何改進;當個別同學故意搗亂時,我又應該怎樣做呢;當學生犯錯時,我又能否輕鬆有效地教育好這一學生;我應該怎樣提升我的人格魅力呢???總之,我的課堂應該有一種協調、融洽、輕鬆、互動的氣氛,在這種氛圍下,給我自己、我的學生最大的空間——教學的、學習的、思考的、創造的、自由的——以達到一種共同的進步。

我要愛我的同事們,我要虛心地向他們學習,我要主動地與他們交流探討合作,我要始終有團隊精神。集體的力量與智慧是偉大的。課堂的四十五分鐘之後,我還要適時的從學生那裡得到反饋,而且,我自己還要不斷地反省思索課堂上遇到的問題。教學當中,遇到的事件很多,但可以分為常發事件和偶發事件,常發事件的解決,更多的是依靠一種經驗積累;偶發事件的解決,更多的是取決於我的智慧、機智、應變能力的高低。所以,在不斷總結經驗之後,還要進行教學的研究。教學水平的提高,是在不斷的問題解決中提高。圍繞問題的解決而進行研究,,把普遍的問題、個別的問題進行分類總結,並且把一些值得研究的問題上升為課題,把問題做大、做細、做真,眼光高遠、與時俱進地看待問題。在一邊教學的同時,一邊搞教研,不斷的學習,堅持不懈地鑽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