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秦始皇觀後心得體會四篇

  秦始皇觀後心得體會四篇

開國與治國需要不同的方略。其剛愎自用、好大喜功確為敗筆,而其帝王權術玩弄得可謂淋漓盡致。治國與治司有許多異曲同工之處,帝王權術不可不學啊~。以下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秦始皇觀後心得體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閱讀。

秦始皇觀後心得體會四篇

秦始皇觀後心得體會一

畢業後一直反對看連續劇,一是佔用時間過多,二是大多為肥皂劇。今年春節期間沒有像往年忙於走親訪友,而是在家陪家人,期間陪老媽看了幾集電視劇,其中《秦始皇》、《喬家大院》和《孝子》印象最為深刻。三部片子分別講述的是:王道、商道和孝道。細細體味,定有斬獲。於是決定下載來看,可跳過不少廣告時間,呵呵。

自當年《戲說乾隆》之後,類似的宮廷皇族野史就屢拍不爽,《秦始皇》也應歸為此類。片中贏政當屬呂不韋政治投機之產物,贏氏之大秦王朝應為呂氏王朝,此為呂氏春秋也。然則,吾認為:成始皇者呂不韋也,敗始皇者亦不韋也!當然,贏政扭曲的心靈也為日後的暴政埋下了伏筆。呂不韋巧於心計,如若對兒童心理學能有一定的學習,定能將始皇帝塑造成李世民般的一代明君。大秦王朝毀於呂不韋安插在贏政身邊的兩個近臣:李斯和趙高。前者,見利忘義、見風使舵的卑鄙小人也(吾恥於與此等賤人同姓啊);後者,哈巴狗的真實寫照!

贏政確實為開國明君,一代梟雄。然而,開國與治國需要不同的方略。其剛愎自用、好大喜功確為敗筆,而其帝王權術玩弄得可謂淋漓盡致。治國與治司有許多異曲同工之處,帝王權術不可不學啊~!

“文臣死諫,武將死戰!”是我在片中最喜歡的一句話。

秦始皇觀後心得體會二

商鞅變法,這個故事幾乎人人都知道。這次變法是人類從奴隸社會進入了封建社會,意義重大。(歷史書上寫的)話說秦孝公繼位之時,六國便建立聯盟,準備共同誅滅秦國。此時秦國內部一貧如洗,外有強敵隨時入侵,真可謂內憂外患。魏國丞相公輸座在即將病逝之時,向魏王推薦了他精心培養的人才衛鞅。可魏王卻認為有房間就足以成大業,不聽其臨終之言。

秦國國君又頒佈了求賢令,號召天下人才,衛鞅隨即去了秦國。到了秦國,他並沒有直接去找秦孝公,而是苦訪了三個月,檢視民情。秦孝公和衛鞅長談,相見恨晚後來,秦孝公力挺衛鞅變法。在經歷一系列艱難險阻後,衛鞅終於變法成功,秦國國力不斷增強,領土也不斷擴大,可是年僅四十餘歲的秦孝公卻得了重病,沒多久就病逝了。在臨終前,還當著小兒子的面對衛鞅說了一句十分不得當的話:“能扶,則扶,不能扶,則自立為秦王。”

今天子即位後,則對衛鞅有了猜忌,後來便把其打入囚牢,權臣們都高呼要車裂衛鞅。新國君嬴駟最後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向衛鞅請罪,可是又迫於形勢不得不殺掉他。衛鞅對嬴駟說:“等我死後必下便可以,以六國逼殺衛鞅征討之。”後來,刑場上,在群眾的哀悼聲中,衛鞅被車裂了。

未央如此之忠誠,實在是令人敬佩,自己嘔心瀝血變法,大公無私,一心對秦國好,即使在將死之時還為秦王出謀劃策,真忠烈之士。這讓我想起了革命先輩們,為了後輩們能過上幸福的生活,寧願捨棄生命。

衛鞅——一個傳奇的人物,他的出現對歷史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並且其身上擁有的閃光品質,也值得我們學習。

成語內憂外患:多指國內不安定和外敵侵略。有時也比喻個人的情況。如:《管子·戒》:“君外舍而不鼎饋,非有內憂,必有外患。”又如:擺著那些七零八落的人才,要支撐這個內憂外患的天下,越想越覺危險。——清·曾樸《孽海花》第二十一回

成語一貧如洗:窮得象用水洗過似的,什麼都沒有。形容十分貧窮。如:元·關漢卿《竇娥冤》楔子:“小生一貧如洗,流落在這楚州居住。”又如:當時父親赤手空拳出來做官,家裡一貧如洗。——鄒韜奮《我的母親》

秦始皇觀後心得體會三

在看完《百家講壇》之後尋得這部劇結合著看,總體值得推薦。

1、總體是符合歷史的,並且多處引用了史記上的記載;

2、人物形象塑造的很不錯,秦始皇的精明、睿智、果斷、霸氣;李斯的唯唯諾諾、明哲保身、學富五車;趙高的奴性、溜鬚拍馬、狐假虎威;華陽夫人的巾幗英雄本質,表現得都很細緻入微;

3、劇中對秦始皇、公司扶蘇等人是做了美化的。並且為了讓劇豐滿,更生動的體現歷史人物的性格,更人性化的解釋秦始皇的各種歷史謎團,劇中虛設了多個角色,如黎姜,敏代,綠娘,二更三更,嬴成等;

4、不過劇中也有很多細節有誤導觀眾之嫌,坑儒並非坑儒士,而是坑術士方士;公子扶蘇也沒有這麼英明的瞭解到趙高李斯的謀反,而是掩面大哭,不顧蒙恬的勸阻自我了斷;秦始皇第五次巡遊的原因;範於期叛逃的原因,並且他叛逃之前並不是這個名字;呂不韋之死是由於嬴政沒錯,但並不是嬴政直接賜的毒酒,最大的誤導:秦始皇身世之謎,本劇明確表明嬴政是呂不韋之子,但歷史真相是什麼,各有說辭。

秦始皇觀後心得體會四

看完了,總覺得想寫點什麼,可是又無從下手。看了如此多的帝王劇,這位大概是最具讚譽和非議的一個了。說實話,我喜歡他的自信和勇敢,霸氣和狂妄,甚至於自以為是。最為君王,他大概和前些日子看得《貞觀長歌》裡那位是兩個極端。一個納諫如流,一個卻是從聽不進別人的勸告,因為他覺得他是帝王,他就是對的,別人沒有權力也沒有能力對他的行為做出任何懷疑性的建議或勸告。這是一種自信,更是一種自負。但同時,他的性格卻應該也是那個大一統時代所必須的。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七分天下必將統一於一。這樣的形勢需要法家“法術勢”的思想,更需要一個高度集權,說一不二的帝王來踐行它。統一過程困難重重,各方利益很難均衡,如果沒有一個強有力的君主統御萬方,不難想象一個螺絲就會讓一架機器癱瘓下來。所以他成功了。但他又不是一個能閒下來的人,換句話說就是一個能折騰的人,是一個沒事找事的人。他喜歡征服,征服了秦國的一切,進而征服六國。征服了周圍的人,又想征服天下人。可是這些都做到了又該做什麼呢?於是,我們歷史書上學的接踵而來,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修馳道,修皇陵,修長城……他以統一作為對六國人民的恩賜,卻不想他的勞役無度已使人民怨聲載道,殺人如麻已使他變成了暴虐之君。

呂不韋是前半部分的核心人物。作為一個商人,他一生做的最大的一筆買賣大概就是投資秦始皇他爹了。可我從劇中看到的卻不是一個商人的面孔,而是一個城府極深,目光遠大,心懷抱負的政治家。他想培育的,是一位能統一六國,開創一代偉業的萬世之君。從把趙姬送給異人那天起,他就開始了他的預謀。在嬴政他爹(是不是他親爹暫且不說)當上秦王之後,他費盡千辛萬苦把嬴政母子從趙國救回,並把嬴政順利推上皇位。(當然,繼位那塊破綻百出,可算作這個劇的一大敗筆。)他以仲父和老師的身份出現在嬴政年前,對他從小進行近乎嚴苛的教育。騎馬射獵,讀書習字只是基礎,更重要的是教他怎樣做一個君主。他要讓他成為統一六國的最偉大的帝王。但隨著嬴政的長大,渴望權力的他與不肯放權的呂不韋之間的矛盾日漸尖銳,而嬴政似乎並不理解他的良苦用心。終於在王權集中之後,免不了作為樹立王權威望的犧牲品。一杯鴆酒,葬於洛陽。可喜的是嬴政並不是真的無知,他只是把這當做王權路上的一個墊腳石罷了。在他心裡,他還是那個仲父。可是嬴政做到了霸道,卻沒做到呂不韋所想的以霸道行王道。得到了天下,卻失掉了人心,最後還是免不了失去了天下。

嫪娭是個小人物,卻在嬴政王權集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正是對他的平叛,使得王權集中這一沒有故事的事件變得蕩氣迴腸,讓人感覺王權真的是天命所歸。

李斯的一生正是驗證了呂不韋對他的那句評論“才能有餘,膽氣不足,”以及他自己對自己的評價“從廁中鼠到倉中鼠”。作為一個文臣,能在暴虐的秦始皇身前幾十年位居高位,我想除了會做人之外,才能是毋庸置疑的。可就是因為他那點膽氣,在秦始皇死後一嚇唬就倒向了趙高一邊。他也的的確確是隻老鼠,不管是廁中的還是倉中的,最後為了自己的小利選擇了屈服,卻最終還是難免一死。

應了我以前寫的那篇日誌的主題,好的電視劇總會有愛情穿插其中,《秦始皇》也不例外。且不說嬴政與敏代公主的政治婚姻變成了真愛,他與黎姜的愛情真可以算作在充滿暴力與政治的電視劇裡僅存的一點溫馨了。嬴政並未因為當上了秦王而忘記了那個兩小無猜,甚至於違背眾意娶她為後,而她為了他的君王霸業縷縷拒絕。她對他的愛眾人皆知,到她卻為了讓兩人之間的感情永遠只是政哥和四丫似的純潔選擇了苦守。於是,我們看到了秦王一輩子只有妃沒有後,看到了黎姜一輩子單身。黎姜是嬴政僅存的精神寄託,從她,我們看到了他還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愛的人,他也渴望一種正常人的生活她是嬴政煩躁之餘僅有的一點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