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海軍節心得體會8篇

一份實用的心得是促使我們不斷進步的重要檔案,所以我們寫之前一定要明確寫作中心和思路,寫心得直截了當、簡潔明瞭,在運用樸實的語言進行敘述,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海軍節心得體會8篇,感謝您的參閱。

海軍節心得體會8篇

海軍節心得體會篇1

7月20日,羅霄山深處,黃桃林層層疊疊、碩果壓枝。炎陵縣中村瑤族鄉平樂村貧困村民朱聖洪開始採摘黃桃。靠著400餘棵黃桃,他家已連續4年年收入10萬元左右,順利脫貧,奔向小康。

“搭幫黃書記,是他改變了我的命運。”朱聖洪說的“黃書記”,是炎陵縣委原書記黃詩燕。

黃詩燕任炎陵縣委書記期間,曾3次到朱聖洪家,動員他種桃奔小康。

“大黃抓小黃,抓出金黃黃。”如今,炎陵縣共種植“黃金果”8.9萬畝,全縣近60%的貧困群眾靠種黃桃實現穩定脫貧。

脫貧攻堅勝利就在眼前,而“大黃”卻看不到了。去年11月29日,開完全縣扶貧排程會,黃詩燕突發心臟病,不幸殉職,生命定格在56歲。省委追授他為“湖南省優秀共產黨員”。

“小黃”豐收在手,人們更加思念“大黃”。

一山黃桃出海去

20__年6月25日,炎陵縣迎來第30任縣委書記黃詩燕。

擺在他眼前的問題十分棘手:老、少、邊、窮縣,全縣貧困發生率達19.5%,農民人均純收入只有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

“脫貧功成,務必在我。”黃詩燕立下誓言,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山多地少,出路在哪?黃詩燕果斷提出,靠山吃山,建設“一帶八基地”,即生態休閒農業風光帶以及特色水果、無公害蔬菜、炎陵白鵝、茶葉、油茶、筍竹林、藥材、花卉苗木基地。

上世紀80年代,炎陵縣從上海引種黃桃,一直不溫不火。學過農學專業的黃詩燕發現,炎陵適合黃桃生長,種植黃桃是當地脫貧致富的突破口,但需要政府大力扶持。

“他對黃桃的瞭解超過了三分之二的果農。”炎陵縣黃桃協會會長鄧運成回憶,從20__年開始,黃詩燕主導成立黃桃產業辦、黃桃產業協會,將當地黃桃統一定名為“炎陵黃桃”,並請來專家指導黃桃種植、銷售,提升品質,打響品牌。

黃桃產量逐年遞增,銷售一度告急。黃詩燕不僅引入“網際網路+扶貧”電商銷售模式,還主張舉辦黃桃大會,主動站臺賣黃桃。有人提醒,縣委書記公開為產品代言怕引來非議。他坦然說:“為老百姓脫貧站臺,我怕什麼!”

20__年,為讓炎陵黃桃走得更遠,黃詩燕發動徵集廣告語。一天,他在洗衣時靈機一動,想到“炎陵黃桃,桃醉天下”。隨後,這句話成為推廣炎陵黃桃的“金句”。

8年育“桃”,終成品牌。“炎陵黃桃”先後獲評中國優質黃桃之鄉、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湖南省十大農業品牌,出口新加坡、阿聯酋以及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

一片好景富老區

脫貧,單靠一個黃桃肯定不夠。

黃詩燕認為,除了綠色農業,還要發展文化旅遊和生態工業,不斷增強“造血功能”。

黃詩燕帶領縣委班子廣泛調研,在20__年提出“守望兩座山”(守住綠水青山、望著金山銀山),充分利用炎陵豐富的文化旅遊資源,建設生態旅遊強縣。

目前,炎陵已形成北有紅軍標語博物館、西有炎帝陵、東有神農谷、南有一批紅色革命舊址的旅遊格局。今年1月,炎帝陵景區躋身國家5a級旅遊景區。

為了發展產業,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安心就業,黃詩燕帶領黨員幹部,相繼引進歐科藝、國聲聲學等規模以上企業99家,形成新材料、電子資訊和智慧家電、紡織服飾、新能源電動車等4大產業。在全省省級以上產業園區綜合評價中,炎陵縣工業集中區排名第20位,邁入全省園區第一方陣。

文旅富民、工業強縣,炎陵縣域經濟持續跨越發展。20__年,該縣實現gdp75.2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8882元,成功脫貧摘帽。

一腔赤誠為百姓

“為了讓我們住得安心,黃書記給每家配了60平方米菜地。”7月18日,在炎陵縣城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菜地上,貧困戶張連軍邊摘辣椒邊感慨。

20__年摸底發現,炎陵縣有1.49萬戶村民的住房存在安全隱患,全部解決需投入6億元,而炎陵當年財政收入僅7億元。黃詩燕態度堅決:“砸鍋賣鐵,也要讓百姓住上新房!”

為了籌資,他帶頭省錢:老舊的縣委大院不裝修,掉漆的辦公桌不更換;整合縣裡各項涉農資金,握指成拳。

難關終於闖過。全縣1250戶貧困戶易地搬遷住進新房,2543戶貧困戶實現安居,6122戶土坯房得到改造。

副縣長盤曉文記得,在設計易地扶貧搬遷住房時,黃詩燕提出,要給貧苦戶一塊菜地,一個小雜屋。以後生活好了,房子還會加層,要按兩層樓打地基,留樓梯。“去年政策才放開,可以為群眾留一些基本生活配套。炎陵的易地搬遷房如果不是黃書記堅持,老百姓就沒這麼方便了。”盤曉文說。

20__年,鄰省一個市實現脫貧。有人認為,炎陵縣當年也可爭取脫貧摘帽。黃詩燕否決了這一方案,他說:“為了摘帽而摘帽,不能保證脫貧質量,無法向群眾交代,無法向中央交代,無法向歷史交代。”

後來,一些地方出現數字脫貧、形象脫貧等急功冒進現象,引起上級重視,開展專項整治。回想黃詩燕當時說的話,大家佩服他頭腦清醒,是真正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

海軍節心得體會篇2

致敬海軍,致敬對黨忠誠的信仰。所謂“向海而興、背海而衰,不能制海、必為海制。”70年的砥礪奮進。人民海軍自1949年4月23日誕生以來,在黨的堅強領導下,一路劈波斬浪,向海圖強。一代代海軍官兵直面各種風浪考驗,始終以黨的旗幟為旗幟、以黨的方向為方向、以黨的意志為意志,,用鮮血和生命捍衛榮譽,用實際行動把對黨忠誠書寫在遼闊海天。

致敬海軍,致敬銳意進取的昂揚。海權是影響大國興衰沉浮的重要因素。所謂“狹路相逢勇者勝”,人民海軍的發展歷程正是如此,從來都是在競爭激烈的奮勇拼搏中迎來蛻變。70年來,從當初的小木船,到如今艦艇編隊乘風破浪、浩浩蕩蕩。人民海軍白手起家,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沿岸近海到遠海大洋,逐步發展壯大,正是銳意進取,不斷創新,造就了一支乘風破浪,不斷髮展的隊伍!

致敬海軍,致敬敢於付出的奉獻。海軍的發展,是每一位與海軍同呼吸共命運的無私奉獻者付出的結果。劉華清將軍那一句“如果中國不建航母,我死不瞑目”,曾令無數人動容。今天,在捍衛南海權益中發揮定海神針的作用,在海外撤僑行動中維護人民的利益,在亞丁灣、索馬利亞護航中展現大國的擔當,人民海軍走向深藍的背後,離不開無數海軍將士和國防科研工作者的犧牲奉獻和艱苦探索。無數英雄把自己的名字鐫刻在中國海軍的歷史上,用付出、以生命託舉了一支強大海軍的輝煌。

海軍節心得體會篇3

重慶日報記者近日乘車從巫山縣城出發,在群山中顛簸了近兩個小時才到達下莊村。20多年前,毛相林帶領村民開鑿的天路順著山勢蜿蜒而下,路的一側連著絕壁,一側臨著深淵,頗為壯觀。

不高的個頭、花白的頭髮——再次見到毛相林,他的臉上又多了幾道皺紋。幾年前,記者就曾來到下莊村,對毛相林絕壁鑿路,帶領村民“愚公移山”的事蹟進行過深入報道。此次故地重遊,毛相林已是年近花甲的老人。

“下莊像口井,井有萬丈深;來回走一趟,眼花頭又昏。”年輕時,毛相林最愛哼唱這首祖輩傳下來的歌謠。正如歌謠中描述的一樣,下莊村坐落於“天坑”之中,20多年前,這裡不通公路,村民出村要手腳並用,翻過一道落差上千米的懸崖。

1997年,時任下莊村支書的毛相林坐在海拔1300米的山崖上,望著天坑中的下莊,心裡騰起了修公路的打算。可當他說出自己的計劃時,村中反對聲卻不少,原因很簡單——修路要錢,村裡拿不出。

毛相林不甘心“坐井觀天”,他偷偷挪用了母親的700多元養老錢,作為第一筆修路資金。在其帶領下,村民們東拼西湊,5天時間共籌集了3960元,再加上毛相林以個人名義向信用社貸款的1萬多元,下莊村民第一次向大山、向閉塞發起了挑戰。

這年秋天,毛相林和村民們沒日沒夜地泡在工地上。大部分路段要在懸崖絕壁上開鑿,沒有任何機械裝置,他們就用最原始的方式——將紅繩纏在腰間,在半山腰蕩著“鞦韆”勘測;用鋼釺鑿孔、鐵鍬剷土,然後填上炸藥,劈山開石。

20__年,一條2米來寬、全長7.9公里的絕壁天路終於修通了,竣工那天,村民們買來長長的鞭炮,炸得震天響。

海軍節心得體會篇4

他是國家電網浙江慈溪市供電公司基層電力工人錢海軍。二十多年來,口頭禪是“我馬上到”的他,一次次主動向困難居民和孤寡老人提供志願服務,又一次次帶領團隊奔赴貧困地區完善電路,為山區兒童開設電力課堂……

如今,他帶動了一群“錢海軍”開展志願服務,共同繪下一幅“燈暖千萬家”的畫卷。

孤寡老人的“親兒子”

錢海軍平時負責慈溪市內近6萬戶居民的用電服務工作,包括用電諮詢、故障報修等12項服務。大家都說家中碰到電力故障,只要打電話找錢師傅,保管“馬上到、馬上修、馬上好”。

1999年,“閒不下來”錢海軍開啟了志願服務生涯,這一干就是23年。

發現管轄社群裡有很多孤寡老人後,他做了數百張名片,利用社群排查和服務的機會一一送到老人手中,方便老人們聯絡自己。

數年前,陳文品肺氣腫發作,錢海軍接到電話後,便立馬驅車80公里送他就醫。忙裡忙外的錢海軍,還被醫護人員誤認為是老人的“親兒子”。

漸漸地,錢海軍的電話成了老人們解決各類生活難題的“專屬熱線”。換燈泡、修電磁爐、修洗衣機……錢海軍的抽屜裡裝著幾千張碎紙條,每張紙條上都記錄著姓名、電話和地址。

23年間,錢海軍完成了2.5萬個小時的志願服務,結對幫扶的老人有100餘戶,年紀最大的108歲。平均每週,他要為孤寡老人上門服務二十多次。

海軍節心得體會篇5

2017年7月,西藏日喀則,海拔4500米的仁布縣普鬆鄉果措村。

村民多吉次仁早早地在等候。他身後的家由泥巴、木頭和石塊砌成,屋內光線黯淡。當地村民大多住著這樣的房子。錢海軍此行,就是為了照亮這些泥巴房。

顧不上嚴重的高反,錢海軍一下車便檢視線路情況。“屋裡全是裸線,老化得厲害,全得換。”“屋外裝上漏電保護器和空氣開關,確保安全。”“老兩口60多歲了,在床頭裝上開關,方便。”3個小時後,屋子亮堂堂。多吉次仁笑出了滿臉褶子:“扎西德勒!”

2019年2月,吉林延邊,冰寒未消。錢海軍一行人來到敦化市城山子村,走進劉暢、劉響姐妹倆的家。家人去世、母親出走,空蕩蕩的家連一盞檯燈也沒看見。

“正是長身體的年紀,燈光不好視力會越來越差。”錢海軍搭起炕桌,安上節能檯燈。姐妹倆在暖光中攤開作業本,眉眼彎彎:“這盞‘寧波燈’真亮。”

“寧波燈”照亮了雪域高原,照亮了黑土地,也照亮了黔西南和大涼山。2015年,錢海軍志願服務中心發起“千戶萬燈”殘疾人貧困戶室內照明線路改造公益專案,專案曾兩度獲得中央財政立項支援。7年來,錢海軍走到浙江、西藏、貴州、四川、吉林等地,行程20餘萬公里,為7000餘戶家庭送去了光明。

海軍節心得體會篇6

千家萬戶的“點燈人”

2015年,錢海軍在走訪排摸慈溪生活較為困難的殘疾人家庭後發現,線路老化、線頭裸露等用電隱患較為普遍。

要讓家家戶戶都安安穩穩地“亮起來”——在錢海軍的建議下,國網慈溪市供電公司啟動“千戶萬燈”殘疾人貧困戶室內照明線路改造公益專案。

每年完成500戶殘障人群用電線路改造;每年培養一批鄉村電工,重點培養殘困家庭孩子;打造“千戶萬燈”鄉村電器賦能站……專案從寧波鋪開,而後實現了浙江全域覆蓋。

錢海軍決定將“千戶萬燈”帶到更遠的地方。西藏日喀則仁布縣,平均海拔4870米。錢海軍和志願者克服高原反應,為當地百姓送去太陽能移動電源,裝上多功能自發電燈,安上新的漏電保護器……

“我以前放牧的時候,手機只敢拿出來報平安或緊急聯絡,現在充電都不成問題了。”仁布縣村民旦真群邊說。

7年間,錢海軍帶著志願者行程20餘萬公里,鋪設96.75萬米管線,為西藏、吉林、貴州、四川等地的6047戶百姓送去光亮。錢海軍和同事被人們親切地稱為“來自寧波的點燈人”。

志願者們的“燈塔”

善小常為、聚沙成塔,是錢海軍堅持了二十多年的信念所在。

2012年起,錢海軍所在單位先後成立以他名字命名的共產黨員服務隊和志願服務中心,1200多名志願者發展出25支志願服務分隊,輻射300多個社群,累計開展服務3萬餘次,服務時長超21.3萬工時。

家住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布拖縣日嘎村的吉子友伍在受到錢海軍團隊的幫助後,拜錢海軍為師學習電工技術,期待著未來能為鄉親們服務。

錢海軍的妻子從最初的不理解,到後來一同上門看望老人,感受到丈夫堅持的不易與意義。“海軍是個有擔當的人。他一直很努力,希望把正能量帶給更多的人。”

“我願意一輩子拎著工具箱,走在為人民服務的第一線。”錢海軍說,“哪怕若干年後我老了,走路顫顫巍巍不能爬上爬下,但只要能給人遞個插線板、想個小點子,那也是一種幸福。”

海軍節心得體會篇7

海軍“和平方舟”醫院船入列以來,多次執行海上醫療救治、國際人道主義醫學救援任務。它是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大型海上醫療救護平臺,也是現役的世界唯一一艘專門為海上醫療救護“量身打造”的專業大型醫院船。首先通過一組資料,瞭解一下“和平方舟”醫院船。

它於2008年12月入列,舷號866。船長178米、寬24米,高35.5米,共有8層甲板,排水量14300噸。最大航速20節,續航力5000多海里,靠自身攜帶的油料補給可以航行30晝夜,最大抗風力12級,可以在除極地和冰川以外的任何海域航行。

在醫療服務能力方面,“和平方舟”達到了陸上三甲醫院的水平。船上有8個手術室,有icu病房、輕傷病房、燒傷病房等共300個床位。此外,船在艙面和舷側也進行了科學合理的功能劃分,使得傷病員換乘效率和安全係數大大提高。

“和平方舟”三大重要使命

據瞭解,“和平方舟”有三個重要使命,一是在戰時擔負海上傷病員的救治與護送,二是在平時為艦艇及駐島礁部隊官兵及家屬提供醫療服務,三是參與國際人道主義醫學救援和執行軍事外交任務。

目前,“和平方舟”的航程超過了24萬海里,到訪過43個國家,在到訪國免費接診病患超過23萬人次,成為新時代人民海軍的閃亮“名片”。

海軍節心得體會篇8

23年如一日參與志願服務,個人累計志願服務2.5萬小時,惠及五省群眾、1.3萬人次,帶動1200多人開展志願服務和公益慈善行動,讓安全溫暖的燈光點亮千家萬戶……錢海軍是新時代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優秀典型,是平凡人成就不凡事業的真實寫照,是浙江“最美”土壤裡開出的動人花朵。

“從此要加倍努力,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入黨之初錢海軍就是這麼想的,此後十幾年他也是這麼做的。他以一技之長為人民群眾做好事、解難題。只要群眾託付的事就想方設法地辦好,不辭其小、不厭其煩、不計得失,充分彰顯了共產黨員的為民本色。

偉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偉大。錢海軍立足平凡崗位,在長期的為民服務中磨練技能,在無私忘我的幫扶中涵養向善之心。正是立足平凡而追求崇高,堅持把好事做常、把常事做好,這位普通電工才能成為100多位空巢、孤寡老人的“親兒子”,成為成千上萬群眾的“點燈人”,收穫了群眾的信任和敬重,成長為浙江人身邊可親可敬的榜樣和典型,帶動了一批人,造就了一片景。

榜樣的誕生,離不開社會土壤。錢海軍和“錢海軍共產黨員服務隊”從慈孝文化深厚的慈溪走出,從“最美現象”頻現的浙江走出,充分反映了道德風尚對人的浸潤引領作用。浙江十分重視厚植道德文化的土壤,尤其近年來圍繞“最美浙江人”品牌,建體系、塑變革,深入挖掘身邊典型,廣泛宣傳源自平凡的感動,用榜樣啟迪人心、以先進引領風氣。之江兩岸,人人爭當“最美”,處處尊崇“最美”。在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的程序中,“最美”省份正朝著實現物質富裕與精神富有的“雙豐收”不斷前進,孕育更多“最美風景”。

道德模範的榜樣力量需要創造性轉化為億萬群眾的生動實踐。錢海軍這樣的先進典型,來自人民、植根人民,他的事蹟可學可做、精神可追可及。踏上新徵程、同走共富路,應當更好地傳播這樣的先進典型事蹟,充分激發每一名共產黨員保持崇高境界、堅守初心使命的信念,充分鼓舞每一個普通個體立足崗位、成就不凡的信心。人人起而行之,用向上向善的能量匯聚幹事創業的時代洪流,把我們的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標籤:心得體會 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