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道德情操論》讀後感範文參考

《道德情操論》讀後感範文參考

讀完一本著作以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道德情操論》讀後感範文參考,歡迎大家分享。

《道德情操論》讀後感範文參考

《道德情操論》是英國蘇格蘭哲學家和經濟學家亞當·斯密(1723-1790)的倫理學經典著作。《道德情操論》闡釋了這樣一個觀點:人的思想和行為決定於其道德正規化,道德的根源在於人的天性中的同情的情感,同情也是其它一切道德情感的根據。這裡的同情並非是憐憫之心,而是同理心,將心比心,設身處地地去體會他人的喜怒哀樂。

合宜感會接續影響個體對日常行為的判斷,並延伸出“自制”“可敬”“可鄙”“讚美”等等情感。亞當·斯密認為這些情感是我們日常情感中的“基本形式”,是社會中具有一定道德感的人都能理解和認同的行為準則。合宜感及其延伸情感會被進一步引入到具體的社會評價中。斯密說,“人們對美的判斷容易受到習慣和風氣的影響,但是道德上的贊同或不贊同,卻很難受到歪曲”。他在尊重歷史和社會不同的發展階段和社會階層差異的語境下,描述和分析了相應的社會風氣改變後合宜感的情況。斯密說,“在不同情境合宜的要求下,情感表達就有不同的具體形式和程度差異。基於此激情和情感的互動協調,人類將衍生出不同的秩序結構”。從身邊我們可以看到,有人在窮困之時費勁辛勞去獲得財富和權力,當他達到目標時,才會領悟到財富和權力僅僅是小收穫,真正的效用是社會贊同的合宜的情感。這種合宜感連同社會贊同感會引發人們對行為準則的尊重和遵循,即責任感,這又是人類生活中最重要的一條原則之一,這種尊重構成了有節操的人和卑劣者之間最本質的區別,也是人類社會得以發展的基石。

實際上,做一個好的人和形成一個好的國家在亞當·斯密看來都是社會得以正常執行的必要條件。《道德情操論》實實在在地提出瞭如何做一個“好公民”的要求,也描述了建立一個好社會的路徑。這些要求和路徑不但沒有過時,而且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不僅對社會主義中國,更是對西方等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亞當·斯密在第六卷中重點講的就是在自然法準則下的國家體系構建,他認為國家發展和進步應該遵照的是這樣的價值標準——基於對全人類的愛。斯密的思想雖然也為他在《國富論》中提到全球資本主義發展是如何促進全人類的經濟發展曾經奠定過基調,但《國富論》說的是經濟人之一面,而《道德情操論》說的是道德人,它從道德的高度,闡述了以同情為基礎的道德評價論和德性論,是包含道德準則與道德評價的共同標準以及對個人和社會利益的整體全面的強調。所以,斯密說,“惟有當整個社會的成員都具有同情心、以此作為行為的準則時,社會才會和諧、安定與進步”。

個人、社會及國家均追求效用,“無形的手”調撥著各方對經濟利益的慾望,但《道德情操論》的思想無論在創作時長還是深遠思考和對人類進步的影響方面,都被亞當斯密放在了其生命創作的首位。所以,對個人來講,讀了亞當斯密的《道德情操論》,會知道如何使自己的的生命更有意義,人生更有價值;對國家和社會來講,堅定“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世界才會更公平,更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