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麥田裡的守望者》讀後感優秀範文三篇

書當快意讀易盡,客有可人期不來。我們生活中的無聊時光,是可以通過讀書來填充的,還能夠自娛自樂。下面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麥田裡的守望者》讀後感優秀範文三篇,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閱。

《麥田裡的守望者》讀後感優秀範文三篇

《麥田裡的守望者》讀後感優秀範文

青春期叛逆、青年時跌熬不馴、中年危機,暮年的不堪回首,這一切都是人類的孤獨。

坦白說,很喜歡霍爾頓的坦率,他喜歡在他人名字面前加上一個“老”字,即便是自己的妹妹菲比。他嗜酒、抽菸,舞廳等等看得出,霍爾頓這個傻小子多麼渴望長大成年,不願受到一切宗教、學校、家長的束縛。但是他又那麼憐憫,甚至關心著中央公園湖裡的鴨子如何過冬。這樣的孩子很真實,他有著那個年紀的天真、好奇、友愛以及孤獨和迷茫,但那股子想要放飛自我的心卻很難拘泥於這樣的肉身。

我很欣賞霍爾頓的幾句話:

“不過博物館裡最好的一點是一切東西總呆在原來的地方不動。唯一變樣的東西只是你自己。”他覺得世界總是一塵不變,只是這個舞象之年的男孩已經有著自己獨特的世界觀,似乎超脫現實,看到了事態的本源。

“真正有意思的是那樣一種書,你讀完後,很希望寫這書的作家是你極要好的朋友,你只要高興,隨時都可以打電話給他。”什麼是一名好學生呢?只要是有自己的思想與見地,就算是得到教育的雨潤和滋養。

“一個人壓根兒就不應該膽小”。我相信這就是霍爾頓的座右銘,青春就是敢於嘗試,無畏險阻地去經歷和體會。“我的職務是在懸崖邊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奔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想當個麥田的守望者。”他多麼渴望長大,但心中卻依然有愛,他愛護成千上萬的孩子,他希望每個孩子都有一個前途似錦的未來。他希望做個守護者。

“一個不成熟男子的標誌是他願意為某種事業英勇的死去,一個成熟男子的標誌是他願意為某種事業卑賤地活著”。苟且與遠方,誰更重要?一次屈辱,是不會影響一個人的風骨的。

霍爾頓是孤獨的,但他也是精彩的。我們人生中總是有那麼看似平淡的幾天,卻註定了未來的人生路。

《麥田裡的守望者》讀後感優秀範文

“不管怎樣,我老是在想象,有那麼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裡做遊戲。幾千幾萬個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說——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懸崖邊。我的職務是在那兒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奔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說孩子們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往哪兒跑,我得從什麼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整天就幹這樣的事。我只想當個麥田裡的守望者。我知道這有點異想天開,可我真正喜歡乾的就是這個。”

相信這段話,從事教育行業的人都很熟悉,這是J.D.塞林格在《麥田裡的守望者》所呈現出的一個彷徨、焦慮、憤怒孩子的純淨內心。作為教育者,我們不禁聯想到,無論一位學生外表表現的多麼放蕩不羈,多麼叛逆,多麼冷酷,其內心總有一片淨土,那裡花兒含苞待放,那裡鳥兒歡聲笑語。

故事主人公是霍爾頓,他以一個被開除的學生形象出現在我們面前,在被開除後的三天裡,他表現出對社會、對人性的憤怒,也表現了內心的彷徨與焦慮。

第一天,他告別老斯賓塞,接受了一些人生的勸誡,在學校與同學打了一架,憤然離開學校之後,住進了小旅館,見到形形色色的人。在他的眼睛裡,這些人“實在太沒知識了”,而且並無趣味,她們的忸怩作態,虛偽讓霍爾頓感到厭煩。

第二天,霍爾頓在與他“並不怎麼傾心”的薩麗·海斯的約會中,以“令人作嘔”“假模假式”的心理體驗度過,最後兩人以吵架作為結束。期間,他遇見了“很和氣、很有禮貌”的兩位修女,更加鮮明地讓霍爾頓感受到了薩麗·海斯的裝模作樣與虛偽,這讓他懊悔自己跟她談心,覺得自己是個“瘋子”。霍爾頓在慢慢接觸社會人的過程中,看到了人性,“這幫聰明人就是這樣,如果不是他們自己在發號施令,就不高興跟你進行一場有意思的談話。他們自己一住嘴,也就要你住嘴,他們一回到自己的房間,也就要你回到自己的房間”;也感受到了自己無處安放的、彷徨焦慮的靈魂,“我當時醉得一定要比自己想象的厲害的多,我越往前走,四周也越黑、越陰森可怕。”回家之後,他向自己的妹妹菲芘吐露了自己的內心,他不喜歡正在發生的一切,不喜歡現在的社會狀態,他也在尋找內心真正的自己,他願意做一名守望者,守望著麥田裡的孩子,守望著他們內心的最本真、最真實、最善良的東西。接著,他又去見了自己的老師,安多里尼先生。

第三天,他想自己離開家鄉,搭別人的車到西部去,在與菲芘妹妹告別中,他突然發現“你永遠找不到一個舒服、安靜的地方,因為這樣的地方並不存在”,只能尋求自己內心的寧靜。

文中用大量的篇幅描述了霍爾頓“這輩子有過的最好的老師”,安多里尼先生。在他憤世、彷徨的內心依然對這位教師心懷尊敬,這是一位怎麼樣的教師呢?“你可以跟他一起開玩笑,卻不至於失去對他的尊敬。”當學生從視窗跳出去摔死的時候,是安多里尼教師摸了摸孩子的脈搏,脫掉自己的大衣蓋在學生的身上,不在乎身上是否沾滿了血,把學生一直抱到校醫室。事隔經年,但對霍爾頓來說,仍然記憶猶新。這就是教師的人格魅力所在吧。

從這本書中,我們更能深刻地體會到教師不僅有“傳道授業解惑”的職能,更是學生靈魂的塑造者。當霍爾頓無助,痛恨世界,無法找到自我的時候,安多里尼老師看到了他無方向、無目的的內心,及時地鼓勵他把痛苦、無奈分解過去便是未來,及時地分析當前他所處的環境情況,勸誡他放棄“在一生中這一時期或那一時期,想要尋找某種他們自己的環境無法提供的東西”。安多里尼先生用教育例項,告訴霍爾頓學習到最最心愛知識的方法——接受考驗、想學、肯學、耐心學。

《麥田裡的守望者》這本書,不僅讓教育者看到一個“問題學生”如何找到自我,更讓教育者反思,我們作為守望者,應該守望什麼呢?是學生的成績?是學生的人格?是學生的品行?這些固然重要,但是,我們真正應該守護的是學生純淨的靈魂,讓他們的內心有所信仰、有所寄託、有對事情衡量的標尺,這樣他們在人生的道路上才不會迷失。偉大的教育家加裡寧曾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便是對教育者提出的要求,教育者應當守望著學生的靈魂,當學生往懸崖邊奔來,就把他捉住……

《麥田裡的守望者》讀後感優秀範文

這周我閱讀了美國作家J·D·賽林格著的《麥田裡的守望者》。這部小說的主人公霍爾頓因五門功課中四門功課不及格而被學校開除。但他又因種種因素而無法回家,於是在外漂泊了兩個多星期。他原本打算到西部去,但因妹妹菲芘的跟隨而打消了這個主意。他最大的願望是做一名麥田裡的守望者,讓在麥田裡玩耍的孩子不要掉進懸崖裡去,但最終他大病一場後不得不回到學校繼續上課。大病也就意味著霍爾頓大徹大悟,意味著一個人的生活最終要與現實接軌,意味著我們叛逆是錯的。

這部優秀的小說以第一人稱展開敘述,讓人身臨其境,感受其中的奧祕,其中出色的心理描寫使人很容易把握文章的脈絡,以至於不會讓人感覺生澀難懂。在主人公的身上充滿了叛逆色彩,他打架鬥毆,抽菸,酗酒,逃課等等,都是青春期孩子身上典型的叛逆特徵,他厭惡學校,也厭惡學校學校的一切人物。他總是逃離現實生活而到自己理想的生活世界中去,卻一次又一次被打擊的失望彷徨,這些打擊又一次次提醒了她,現實和理想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的確是這樣,現實和理想存在的反差。你的理想往往是你在現實生活中無法得到卻又夢寐以求渴望的東西。現實越糟糕,理想就越美好。而理想只能通過我們的努力去實現。這部小說中主人公的理想很美好,也很樸素。但是對於他來說,卻是很難實現的。他只是一個十幾歲的小孩子,還沒有獨自生活的能力,所以他不能離開父母獨自一人去西部生活。小說最後作者認識到理想的不切實際,才乖乖回到了家,回到了學校。現實中的我們也是如此,和主人公霍爾頓一樣具有叛逆性。總想脫離社會規則去一個人,隨著自己的意願去生活。然而現實和理想之間存在著差距。連成年人也無法脫離社會一個人去獨自生活,何況是我們十幾歲的學生呢?

我們沒有具備獨自生活的能力,所以當然不行。但也不要否認理想的存在,正因為有了理想鼓勵我們,引導我們,我們才能更好的不斷髮展,不斷進步。

理想和現實之間是有距離的。承認現實是我們實現理想的基礎,美好的理想是不斷鞭策我們前進的動力。只有正確認識到理想和現實之間的關係,以現實為基礎,以理想為目標,腳踏實地的去做,我們才能不斷前進,實現自己偉大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