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熱門通用關於《浮生六記》讀後感範文6篇

只要我們認真閱讀,仔細思考,閱讀是一種精神的按摩,那麼相關的讀後感該如何寫呢?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熱門通用關於《浮生六記》讀後感範文,以供參考。

熱門通用關於《浮生六記》讀後感範文6篇

熱門通用關於《浮生六記》讀後感範文1

剛巧這幾天讀到這本書,感覺能回答一些吧。其實只讀了前兩記,後面遊山記景的部分沒有讀,因為讀到陳芸去世眼淚不停實在已經讀不下去了。

讀了此書才知道幾百年前的人何嘗不與我們一樣,為生活奔忙,完全不是辮子劇中的場景,原來我們離歷史並不遠,原來歷史竟然與我們這麼近,步入社會的讀者其實根本不需要費勁理解他們的處境就能產生共鳴。

主人公性格豪爽,不善理財,最終經濟落魄,入不敷出,不得不半夜躲債離鄉,不得不夜宿土地廟。這樣的生活作者用平靜的語言一一道來,真讓人感覺上有老下有小的艱辛。

可是即便這樣,他的妻子卻毫無怨言,跟著他顛沛流離的過了一生,並且事事為他著想,處處寬慰夫君,卻因才智為兄弟家人妒忌,公婆誤會不容,最終造化弄人,這麼好的妻子竟然與作者永別於顛沛流離之中,其中妻子彌留之際給他說的那些話,讀之真讓人讀之熱淚盈眶,怪不得林語堂說女主人公是中國古代第一可愛的女人。

作者也在妻子離世只後,再遇到父親兒子接續離世的變故,而萬念俱灰,將後半生寄託在遊歷之中,那種心疼通過精煉的詞語,過了幾百年也能讓讀者感受得到,通篇感覺很有紅樓夢的影子,但又比紅樓夢更精緻,更微縮,更接近普通人的生活,俗話說貧賤夫妻百事哀,可是男女主人的感情卻像寒夜裡的啟明星,過了幾百年,還在那裡散發著光芒,讓人學會珍惜,學會堅強,我想這就是這篇文章的價值吧

熱門通用關於《浮生六記》讀後感範文2

浮生六記》是一本自傳體小說。文章寫得坦率真實。不論是哪一章,都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人文情懷。《浮生六記》,分為《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後兩記疑是偽作《中山記歷》和《養生記逍》。四記穿插相聯,所記所敘雖然都是日常瑣事,平淡無奇,然情真意切,一點沒有忸怩作態,更無學究之氣,惟是靈秀沖淡,讀來如一縷嫣然清風徐徐拂面。

沈復,字三白,清乾嘉年間蘇州人,出生於衣冠之家,父親幕僚一生,先是生活小康,爾後家道中落。雖是平民百姓,沒有功名,卻是個多才多藝的知識分子。家計清貧,有段時間甚至是飢寒交迫,他和妻子陳芸卻志趣高尚,情投意合,始至不渝。他們吟詩,作畫,郊遊,聚友,烹餚,興趣昂然,意興飛逸。而後來,終於因為封建禮儀家教之害,歷盡坎坷,最終天人永隔。芸死後,三白“從此擾擾攘攘,又不知夢醒何時耳”。

書中記錄著作者一生經歷的起伏坎坷,悲歡離合。散發著感性色彩的文字,使我彷彿置身於當時的社會,體味著世間百態。沈復得雙眼始終瞄向自己的妻子芸娘,這位中國文學史上最可愛的女人。她的聰慧,襟懷,氣概和痴情,不得不讓讀者“閱而心醉”。是看“一身素淡”何其嫻雅,口授成誦,何其穎慧,顧盼神飛,何其纏綿,太湖縱目何其豪邁。與紅樓夢大觀園中的女兒相比,芸娘比黛玉柔和,比寶釵淡雅,比探春體貼,比湘雲豪爽,比妙玉多一份人間煙火。於當今的時尚女郎相比,芸自是多了一份內涵,淡雅,一份矜持。卻不料這樣一位佳人中道悽然長逝,空流下兩行痛淚。

芸雖思想高超,卻在處理人事方面,仍有欠缺。大家庭的弊害盡人皆知,小夫妻的恩愛往往成為遭妒之由。沈家的家教禮儀很嚴肅的,父母,兄弟媳婦都住在一起。初始,芸娘處處小心翼翼,後來漸漸放鬆了,在公開場合也和三白並起並坐,當然就有人看不順眼,慢慢起了閒話。

有一年,三白隨父親在外任職,沈父說芸能筆墨,就代沈母寫信。後來家中有了些閒言,沈母以為芸寫信不清楚,就不讓她寫。沈父怒道:“想汝婦不屑代筆耳!” 芸怕沈母不高興,便不解釋。超然大度的芸娘,獨在家事上唯唯諾諾!可見封建家教之害人啊!

就篇幅所佔的比例來說,《浮》應該是快樂、幸福、積極的,這些都應和了我曾經的人生觀:充滿光明的人生。然而就是那隻佔了六分之一篇幅的“坎坷記愁”,改變了我的看法。開篇的“閨房記樂”和“閒情記趣”所描寫的夫妻恩愛,歡樂融洽,使我的心情十分舒暢,也再次讓我充分的看到了生活的光明,“耳鬢相磨,親同形影,愛戀之情有不可以言語形容者”,這是怎樣的幸福生活!也許就是因為這太快樂,太幸福了,所以當我讀到妻子芸“受責於公”、“失愛於姑”後與作者四處流浪,最終客死異鄉時,我的眼淚無可抑制的流了下來。

生活在今天,我不會經歷戰亂、飢餓、孤苦,但誰能保證,我不會遇到其他的不幸嗎?疾病、失去親人、沒有工作……這並不遙遠,每天都有那麼多人躺在醫院的病床上,奔波於各類人才市場。顯然,我的人生觀過於理想化了。對人生中的挫折和困苦,我料想的不夠充分,不夠深刻。想來這也是我過去多次失敗的原因所在一一忽略、輕視了事情的困難面,過分樂觀,冒冒失失,失敗後又沒有及時總結經驗,只是一味地將過失歸咎於客觀原因,從未檢查過自己的錯誤。重新開啟《浮生六記》,看到“閒情記趣”,再看到“閨房記樂”,沈復在經歷了妻死子散後竟然依然能有一份品味生活中精細微妙之美的心,實在令我感慨,快樂是什麼?痛苦又是什麼?我想也許就是以一份寬容恬淡而又有情趣的心,去接愛生活中將要到來的一切吧。

我想我已經明白了我以前對於生活的過於膚淺的理解。那麼我能做什麼呢?改變我的人生態度,在做事前全面的考慮,無論是好的情況還是最壞的情況。困難挫折破壞了生活的快樂,但我們可以將它轉化成另一種快樂,我們不僅要自己戰勝困難,也要盡我們所能幫助他人,為他人創造快樂與幸福。

熱門通用關於《浮生六記》讀後感範文3

週末,在書店裡看書,找了本沈復的《浮生六記》來看。

看文言文對我來說比較困難,所以看的,是由張佳偉瑋翻譯成白話文的。

《浮生六記》這書名是早就聽說了的,卻從來沒有看過。如今得了一機會,花上幾個小時,慢慢翻看。

作者沈復,字三白,號梅逸。其《浮生六記》記載了其與妻子芸娘之間的生活軼事,亦描述了一些生活遊歷的細節,而且,如今僅殘餘四卷,這看上去平淡無奇的小書,為何在文人中頗具盛名?隨手翻看,不過記錄了些細碎小事,說不上恢巨集龐大,甚至連巨集圖大志也全無,卻流傳甚廣,也是讓人費解。

細細看完後,終於有點點知道,這小小一本書,裡面包含的深情與意趣,確實值得回味。

沈復的妻子陳芸,自幼與沈復熟識,兩情相悅,婚後沈復的生活起居,均由她照顧。看沈復描寫的妻子,處處充滿了對她的欣賞、敬佩與感激,從性格、樣貌、言行、喜好,各個方面描述得異常詳細和豐富,一位甘於犧牲、知性得體的古代女性形象躍然紙上。

芸娘不得不讓人欣賞。她是聰明的,自小會背誦琵琶行,翻到一冊琵琶行後,居然因為能背誦,而一個字一個字對照認字,從此識了字,通曉吟詠詩詞;芸娘是雅緻的,地上雜亂的有青苔的小石頭,也能做成假山峰,種上雲鬆,盆景之精妙立刻得之;芸娘是大方的,往來的文人朋友聚在一起談論詩畫,芸娘買了釵子沽酒,沒有半點猶豫;芸娘是巧思的,為夫君及朋友聚會想出各種辦法,讓他們能在園林中對著花烹茶煮酒;芸娘是豪氣的,不拘小節,扮作男子,與夫君一起遍處遊玩,卻也隨機應變。

由此看來,確實像翻譯者說的,沈復看起來,真的有點“配不上他妻子”,甚至有點渣。這男子的形象,跟現如今的很多守寡式婚姻、喪偶式育兒中的丈夫形象何其相似。既調和不了父母與妻子之間的誤解矛盾,也無法為下一代提供良好的教育生活環境,就連一日三餐也無以為繼,需要妻子處處節省精打細算。等妻子染上重病,也無錢醫治和休養。而稍微出去掙得一星半點,不是想著把錢趕緊拿回來上繳財政,反而在廣州這花花世界一呆就是半年,日日沉醉在煙花之地。這沈復到底是有些什麼好?值得芸娘傾心付出,甚至操勞為丈夫尋覓一知心小妾,不復得而鬱鬱寡歡病死。

這充滿了俠氣的女子,怎生就嫁與了沈復,並在無盡的窮苦中消耗掉最好的時光,最後抱憾而逝。

看這《浮生六記》,讓人恨不得鑽到書裡,提起沈復的耳朵,指點他怎麼去賺錢,或者怎麼去掙得一官半職,給家裡和妻兒掙夠生活費用,而不是日日賦閒在家,淨顧得吹牛,讓妻子為縫補破舊的衣服花盡了心思。

可是,我突然不想說這男兒到底應該如何頂天立地,女子在古代又如何為傳統思想禁錮空有一身本事而仍舊需要倚仗夫君的。

就是突然想到一個問題,如果沈復不過這樣的生活,他還是沈復嗎?還能寫出《浮生六記》嗎?

這世界不缺一生追逐名和利,追求富裕無憂生活的人啊。在沈復生活的年代,應該有很多類似他一樣,學識不錯,家境還可以的子弟,我相信,肯定也有很多,謀得錢財或官職,太太在家中富養,還可以養幾個像樣的小妾,一堆僕人,有個大宅子,不用自己費心去修葺門前庭院,用廢舊的材料修修補補。

但是,能有幾人,能像沈復一樣,生活瑣事記錄,能流傳到百年之後,仍有人津津有味地閱讀,品味,再來討論?

昨天看了李銀河的一篇文章,只有審美的生活才值得一過。深以為然。而沈復所過的生活,不正是這個意思嗎?

實現生活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後,追求藝術的美好,給予人最大的滿足感,遠勝於追逐俗世間的名利金錢所得到的快感。這不正是我們這一代新爸媽給孩子們引導的嗎?我們帶著孩子學鋼琴、學舞蹈、學繪畫、學棋、學國學,不是為了讓他們真的就去當音樂家、畫家、藝術家,只是為他們把藝術的大門開啟,讓他們能領略到藝術之美,領略到藝術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即使在以後不進入這一行業,但也能在平凡一生中,有自己自得的一隅,有所寄託,得以給寂寥或嘈雜的生活一點點不一樣的色彩。

李銀河提到,羅曼·羅蘭曾經說過:“藝術...賦予心靈以最珍貴的財富,即自由。因此,沒有別的任何人能夠比藝術家更愉快。”

《浮生六記》裡,沒有勾心鬥角,沒有華麗辭藻,只是平實地描述感情、生活、旅行與景色,可你卻能在這隻字片言裡,發現作者眼裡的藝術之美,並且跟著作者一起,體會夫妻之情,體會山水之景,體會友聚之樂,體會小物之趣。

不禁想起現在的社會,有人掙錢多了,看見另一些人沉迷於興趣中生活清苦,不僅不認同,還嗤之以鼻,大有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之意。

可人生本來就有千種不同,無所謂誰笑話誰,誰又過得比誰更加高階?

只是,如果能自己找尋到一條自己喜歡的路,將生活過成詩,把柴米油鹽譜成曲子,聊以慰藉寂寥的人生,這不就夠了嗎?

熱門通用關於《浮生六記》讀後感範文4

清秋夜雨,燈影映窗紅。看完了 浮生六記 也該寫點什麼很少看這種言情類的貨色,但,我感動於沈復與陳芸的愛情。我贊慕著他們的平常生活的詩情畫意,我傾心於他們的誠摯恩愛至逝世不渝,我仰望著他們畢生平常卻心懷磊落,心無羈絆,超然脫於塵俗。

《浮生六記》,分為《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崎嶇記愁》,《浪遊記快》,後兩記疑是偽作《中山記歷》和《攝生記逍》,這個我是百度來的。這是一本自傳體散文集,四記交叉相聯,所記所敘固然都是日常瑣事,平鋪直敘,然情真意切,一點不靦腆作態,更無學究之氣,惟是靈秀沖淡,讀來如一縷嫣然清風漸漸拂面。

開啟《閨房記趣》,沈三白刻畫了一個清麗靈妙的女兒形象:“其形削肩長項,瘦不露骨,眉彎目秀,顧盼神飛,唯兩齒微露,似非佳相。一種纏綿之態,令人之意也消。” 這是他年少時初見陳芸的情景。 那夜,芸給他吃自制的醃菜暖粥,吃的正香時,芸堂兄擠身而入,戲謔笑道:“我要吃粥你不給,本來是專門給你夫婿籌備的!” 呵呵,當時沈陳二人就酡顏了。讀此處我亦莞爾微笑,圓滿姻緣一粥引之。

爾後便是兩人成親,一段最幸福美妙的時間。我一遍遍地被他們的真愛打動著。他們的戀情並不驚天動地,也非曠世絕戀,更非千古名唱。我只是為他們最平凡最輕微的日常生活中點點滴滴而深深激動。

夫妻飲茶談詩論詞,芸曰:“杜(甫)詩鍛鍊精絕,李(白)詩灑脫落拓;與其學杜之深嚴,不如學李之生動。”

春景,三白欲攜芸遠出遠足,芸巧扮男裝,見人問則以表弟對之。呵呵,竟無人識辨。

夏日,芸頭戴茉莉花,三白戲謔說佛手為香之君子,茉莉為香之小人,何以親小人而遠君子,芸亦笑說:“我笑正人愛小人。” 夫戲妻謔,笑俗為雅。

熱門通用關於《浮生六記》讀後感範文5

今天是七夕,是傳說當中牛郎與織女相會的日子,也是中國傳統的“情人節”。在這樣的日子裡,一起分享一本好書:沈復的《浮生六記》。

“浮生”二字取自李白的“浮生若夢,為歡幾何”。本書說是六篇,但如今僅存四卷。它們分別是:《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閨房記樂》是本書的核心精華所在,而芸又是核心中的核心。林語堂先生還曾評價芸是“中國文學中一個最可愛的女人”。《閒情記趣》談論養花尋石、佈設園林的段落,頗有趣味。《坎坷記愁》則寫了作者中年失妻喪子之痛。《浪遊記快》記下了作者幕遊在外的身份,以及窮困潦倒還不忘去郊遊的旺盛精力。

作者年少便聽聞芸的聰慧,十三歲第一次見過她後,便一心想要娶她,十八歲兩人正式結為夫婦。兩人一起品茶論文,作者用了很多文字去描繪了芸如何陪伴他在閨房中談詩論書、賞月飲酒,敢於女扮男裝去看廟會,能夠僱餛飩擔子為丈夫的賞花會溫酒,主動為丈夫謀妾室,也有主意為自家公公找姬妾。

作者寫芸每天用餐,必吃茶泡飯,喜歡配薺滷腐乳,吳地俗稱此物叫“臭腐乳”,又喜歡吃蝦滷瓜。這兩樣東西,作者很不喜歡,還打趣芸。芸說:“腐乳的好處是便宜,而且下粥下飯兩便,我小時候吃慣了,如今嫁到郎君家裡,已經算得飛昇高舉了,猶且愛吃這個,是因為不敢忘了本來出身。”這段用簡單的話來說,便是芸曾經說過”布衣菜飯可樂終身“的生活。

芸也確實做到了輕視金銀,卻看重書本。作者堂弟要娶親,下催妝禮時家裡缺了珠花,芸便拿出她當初所受彩禮裡頭的珠花,呈現我母親。婢女僕婦為芸可惜,芸卻覺得:“凡身為女人,已經算純陰之體,珍珠更是純陰的精華,我用來做首飾,克了所有的陽氣,也不好。既然如此,有什麼珍貴的呢?“想想芸如此知書達理,娶之的確為作者人生之大幸也。

《閒情記趣》裡講了作者養花的一些趣事。菊花宜單數,不宜雙數,每瓶只插一種品種、一種顏色更好。選用的花瓶,瓶口應該選開口闊大的,而窄小的不宜;闊大的瓶子宜於花枝舒展。最有情趣的莫不過芸親自為作者織作衣物,衣服顏色大多暗淡,這樣比較耐髒,既能出去見客人,也能家常穿著。這又是服飾上儉省的法子。更有趣的是夏天荷花初放時,晚上閉合,白日盛開。芸便用小紗囊,撮少許茶葉,放在荷花心。第二天早晨取出,烹了雨水來泡茶,香韻尤其絕妙。

我不怎麼喜歡讀《坎坷記愁》和《浪遊記快》,因為這裡充滿了妻離子散的傷感,特別是芸臨終時對作者所說的那番話:“如果可以著布衣取暖、吃蔬菜飯得一飽,一家和諧,遊覽於泉石之間,像當年在滄浪亭、蕭爽樓那樣的處境,真成了煙火神仙呀。”

熱門通用關於《浮生六記》讀後感範文6

最近在翻看沈復的《浮生六記》,讀到"閒情記趣"時才恍然國中時學的那篇"餘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出自這裡。現在想想印象最深的是那句"蓋一癩蝦蟆也",因為當時考試經常會考這句裡"蓋"的意思,一直到高中每每提到"蓋"表原因,翻譯為"原來是"時,都會用這句話舉例。

再往後讀,發現當時課本里的節選只到"神定,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卻沒有了後文"年長思之,二蟲之鬥,蓋圖奸不從也。古語云:‘奸近殺’,蟲亦然焉?"許是考慮到國中生年紀太小,不宜接觸這些字眼吧。

還有再下一段作者被蚯蚓咬到,腫不能便,捉鴨子來吮的事情也沒有收錄,原文是這樣的:

貪此生涯(鳥獸蟲魚),卵為蚯蚓所哈(吳俗呼"陽"曰"卵"),腫不能便。捉鴨開口哈之,婢嫗偶釋手,鴨顛其頸作吞噬狀,驚而大哭,傳為語柄。

只是單論幼時這些事情的描寫,讀來還是蠻有趣的,如果沈復在知乎答"你有哪些尷尬到死的操作?"之類的題,單捉鴨子這個操作應該就會有不少贊。

《浮生六記》的開卷篇是"閨房記樂",沈復因想到《關雎》是《詩經》三百篇的開篇,故也將夫婦之卷列於首。這應該是全書寫得最輕鬆的一卷了,沈復回憶了與妻子芸的相識以及婚後相伴的點滴,兩人探討李杜詩之別、戲稱茉莉為香中小人、吃臭腐乳;也同遊太湖,感嘆天地之寬;還曾女扮男裝遊廟會。這些都透露著沈復和芸的情投意合,伉儷情深。

林語堂稱芸娘為"中國文學中最可愛的女人".讀罷第一卷我也覺芸既聰慧又體貼,既堅毅也溫柔,這些都是褒義詞。可是除去這些,在芸身上我感觸最深的就是她很賢惠,而我是不喜歡她的這種賢惠的。

這種賢惠是在封建社會一夫一妻多妾制下作為一個正妻該有的規範和大度,芸終其一生都想做一個合格的妻子,所以她會每日一見晨光印上窗櫺便馬上披衣起床,恐公婆說她懶惰;會在內心和行為上均和丈夫恭敬有禮,丈夫偶為她披衣整袖必連聲"得罪";會在沈復出門完成學業時寄來兩封信往往只回一封,且多半是勉勵之語,餘下則是些浮泛的套話;甚至於為自己的丈夫張羅娶妾,且直到死都為此事沒能如願而耿耿於懷。

我不知道林語堂先生語中芸的"可愛"包不包括為丈夫納妾這些事,但從他的《京華煙雲》等作品中可以看出他是支援納妾的,"正妻的地位只有在側室的陪襯下才愈加鞏固,好比總統的職位只有配上兩位副總統才顯得尊貴而難得。"

也許這種論點在當時的實際生活中是站得住腳的,但它徹底暴露了舊時代某些知識分子的女性觀。受過系統教育的人尚且如此,更別說像芸這種深受傳統禮教束縛的女子,在她的眼中為丈夫納妾是一個合格的妻子該做的事情。我惡意一些去揣測,如果這種理論在當時是成立的,那麼能通過納妾上討好公婆,下鞏固自己的婚姻地位,於芸來說便是一舉兩得的事情。

芸是愛沈復的,這點毋庸置疑。無論從一開始便是主動的喜愛,還是抱著古代女子"出嫁隨夫"心態的愛慕,芸都發自內心的愛著沈復。而愛情往往是狹隘的,我想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如果愛,就會想對方只屬於自己,芸的內心深處該也是這般希望的吧,只是可能每當有如此念頭,便會有一個叫做禮教的小人跳出來告訴她:不可以這樣,你的丈夫出去學習,你不應該過多寫信打擾他,信中更不要有繾綣之語使他分心。而沈復卻不知這些,所以在收到芸寫著浮泛套話的信時才會怏怏不快。

這大概就是儘管愛,芸卻仍舊可以為了表現賢惠和穩固地位而分享自己的愛情的原因了吧,如果是這樣,不得不說是一個時代的悲哀。更令人感到無奈的是,芸深受傳統禮教的洗禮,這些已經根深蒂固到成為了一種固有思維,她可能並不覺得自己的所作所為是一種悲哀。

跳出時代侷限這個想法,沈復和芸的相遇相知於他二人來說都是幸運的。他們都有各自的優點:芸自小聰慧,牙牙學語之時口授《琵琶行》,馬上便能背誦,看著《琵琶行》挨個字來認,便學會了識字;她精於女紅,靠一己之力支撐母親和弟弟的生活,這樣聰敏且堅韌不拔的女子如若換一個時代,也許會有另外一番創造,而不僅僅是在沈復筆下充當閨房之樂的主人公了。

沈復的一些細節也讓人喜歡,除去本身的一些才氣,他會自己動手養花、尋石、佈置園林;也會慫恿妻子女扮男裝然後帶著妻子去逛廟會;在芸要給他納妾時也會駭曰"此非金屋不能貯,窮措大豈敢生此妄想哉?況我兩人伉儷正篤,何必外求?"這種想法對古代的男子來說應是難得的了。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匆匆浮生中,能得此一人相伴幾十年的時光,哪怕半生坎坷仍彼此相依,也是此生有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