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給教師的100條建議讀書心得體會1000字8篇

心得體會要注意要主次分明,不要用過多華麗的詞語去表述自己的觀點,心得體會寫的時候注意事項要書寫清楚和具體一些,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給教師的100條建議讀書心得體會1000字8篇,供大家參考。

給教師的100條建議讀書心得體會1000字8篇

給教師的100條建議讀書心得體會1000字1

第一次聽鄭傑校長上課時,鄭傑校長就以《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這本書為獎勵鼓勵大家積極參與,當時很遺憾我們小組沒有獲得此書,不過所幸我在寧夏圖書館借到了。讀完後,感觸良多、同感良多。

一、教師不是聖人

提到教師,人們都會覺得教師要“蠟炬成灰淚始幹”,老師要大公無私,樂於奉獻,慢慢地社會把老師“聖人化”了。而把老師聖人化以後,我們一方面社會地位得到提高,但同時也帶給老師我們很多痛苦。說中寫道:“把教師打扮成聖人是有害的,兩大害處,一是制‘假’,讓教師自以為真是聖人了真可以像聖人一般隨意指點起別人,這樣的戴著面具的‘假聖人’使真實的‘我’被深深地隱藏,‘我’一旦被隱藏,就會活著太累,許多教師工作不愉快與每天上班揹著沉沉的表演聖人要用的‘行頭’有關。二是至‘偽’,‘偽’總與‘虛’作搭配,表現出人的兩面性,是心口不一、言行不一的兩面性,也是在不同場合作出不同的表演的兩面性。這是一種偽善,顯得造作,也讓自己難受,當你想得到而不能討諸行動,或當你要拒絕卻不可以說“不”的時候,你在承受人格被撕裂的痛楚。”在實際生活中,因為這種把老師聖人化給我們帶來了承重的精神負擔,學校有位年長老師講到自己曾經在生孩子的時候,因為疼痛而大喊,然後旁邊醫生說她:“你還是老師呢?這麼大喊大叫的!”我想說,難道聖人生孩子就不疼嗎?這種強加給老師的負擔逐漸讓我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教?為了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為了祖國的希望和未來?為了黨和人民?我不否認也有這樣不計較個人得失的聖人,但是我們大部分老師都是平常人,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我們在考取教師之初,有自己的教育夢,但更多的時候是為了就業,為了生存。可是工作後社會給我們強加了很多負擔,我生病了不能請假,因為我走了班裡沒人上課,耽誤學生學習你就不是好老師,家長故意找事,你不能罵回去,因為你是老師,不能說髒話,你得寬容寬容再寬容。時間久了,我們就迷失自己,我們的人格分裂了,我們感到痛苦,我們總是活在面具下面,我們被“聖人”所折磨!

二、“學會讚美真的好難”

“讚美”這個詞多麼美好,歌頌美,讚揚美,可是這麼一個人人喜歡的詞在實際生活中運用卻那麼難呢?普通老師讚美領導,領導覺得你有阿諛奉承之意,周圍同事覺得你有拍馬屁之嫌;同事之間互相讚美,也會有同事覺得你淨說好聽的,不真誠;老師讚美家長,其他家長覺得這個家長是不是討好了老師;班主任聽到有家長讚美自己,都會不由自主地辨別家長是不是真心。為什麼讚美變得這麼難?鄭傑校長說:“我們沉浮於不信任的慣性之中,使信任變得難行,讚詞堵在咽喉。”是啊,因為領導和下屬之間互相不信任,同事之間互相不信任,老師和家長之間互相不信任,導致我們不相信別人會真誠地讚美自己。“人們總是依靠自己的心性來揣測他人,以心中的‘小’來揣測他人可能的`‘小’。”不過,因為其實我們大家都希望獲得別人的讚美,希望有一天,不信任的陰霾被讚美聲漸漸驅散,每個人的心中都有陽光。

網上有句話說“工作本身是不累的,平衡情緒最累”,對此,我深表贊同,我們工作苦一些累一些都可以接受,但是社會強加的“聖人化”標籤,工作中的人際關係往往會讓我們精神壓力很大。所幸,我們可以讀書,鄭傑校長謙虛地說《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是一本無害的書,但是在我看來,這不僅是一本無害的書,更是一本開闊視野、找到共鳴、汲取營養的書。

給教師的100條建議讀書心得體會1000字2

有一本書,真正關心教師的健康幸福,真誠走進教師的心靈世界,真心關注教師的生命質量,真意提升教師的專業成長。它,就是《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讀了這本書,讓我感動,更令我深思。

這本書是上海市北郊學校校長鄭傑所寫的教育隨筆,是對教師有益的書。它從教師作為一個完整的人、教師作為一名稱職的員工、教師作為一名理性的教育者、教師作為一種自由職業四個部分做了細緻分析,每個部分都對我有深遠的影響,產生了心靈的萌動。

一、做主人

我們要做自己的主人,你或許會問,自己工作,自己生活,自己掙錢、自己選擇,難道不是自己的主人嗎?事實上我們僅僅是自己所生存在這個環境中的許多東西的奴僕,常看別人的臉色行事,為別人活著,常忘記自己活著的目的,會活的很累。書中給了我們錦囊:一是認識自己,對自己的個性專長和優缺點要心知肚明;二是自己選擇,要時常自己問自己,選擇的職業是否無怨無悔,學校的崗位是否適合自己;三是按自己的方式教書;四是自己評價自己。

對於上面的第三個錦囊“按自己的方式教學”,我深有感觸。近幾年的課改,湧現了多樣的教學方式,更呈現了多姿的教學模式。於是,各種教學模式接踵而來,隨之,鋪天蓋地地實驗起來。第一個教學模式還沒有適應,新教學模式接替了它,正在嘗試中,又被更新的教學模式取代。就在這樣實驗中,會“走路”的教師們竟然不會“走路”了,連基本的“站立”都忘記了,都在實驗中失去了自我。以至於後來,遇到上級領導聽課的時候,老師們就會問學校領導:“要按照哪種模式上課呢?”儼然執教的老師都是多面手,什麼樣模式的課都能應付自如,其實不然,是老師的無奈。看來,還是要做自己的主人,選擇適合自己的,從自我認識到自我選擇到自我設計到自我評價,昂著頭自信地走下去。

二、有靜氣

有一種傳染病,叫躁氣病,它傳染的速度極快,當然也會傳染給學校,傳染給教師。怎樣避免不被傳染,我們教師需要的靜氣,如何靜下心來?其實很簡單:靜下心來備每一堂課,靜下心來批改每本作業;靜下心來研究學問,靜下心來讀幾本書,靜下心來反思自己並超越自己……要做到靜氣,的確很難,但只要堅持下來,就能品嚐到其中的樂趣,品味其中的意義。

記得,剛開始加入校訊通網站,很難靜下心來,在這裡寫部落格,總是三天打魚兩天晒網,應付一下。後來真真正正沉下來,開始讀書寫博,不斷反思教學中的點滴,工作也有了另外一番景緻:認識了諸多博友,瞭解了專業方向,多次榮獲書香班級……就這樣,靜下心來,受益了身邊的每一個人,其中最最受益的是自己。

三、不放棄

我們老師常唸叨的是:現在的學生越來越難教。不是好學生不愛學習,就是多數學生不服管,也就會讓老師花費80%的精力與20%的“差生”周旋,甚至和家長鬥智鬥勇,導致有些老師會由憤怒變成絕望。其實,班級裡的孩子個個活潑可愛,都是上帝派來的天使。孩子正是通過犯各種各樣的錯誤來學習正確的;我們永遠都不要絕望,是因為只要我們充滿期待,他們或許就很有希望。

我所教的3.3班,學生來自於各個學校,學習程度參差不齊,家庭教育缺失的較多。在教育中,特別難。課堂中,往往會因不確定因素而影響正常的教學。比如:講解兩位數乘法時,雖然之前已經讓孩子背誦二年級的乘法口訣知識,但部分孩子仍會因口訣背不過而導致課堂教學速度過慢;再如,課堂中檢查孩子的家庭作業,不是學生未寫,就是學生用各種理由推脫,告知家長之後的幾天,乃至之後的幾個月,有些學生依然我行我素;屢次告訴學生要講衛生,可發現學生不常洗澡、不勤剪指甲、隨便亂扔果皮紙屑……讓人頭疼學生的頭疼事例還有很多,有時候也會生氣,也偶有放棄的念頭,但過後,還會積極面對他們,不放棄他們,幫助他們走出困境,用關愛照亮他們的未來。

四、樹品牌

教師要樹立自己的品牌,要在別人口中和自己心中樹起一道“豐碑”。辦法很多,道理卻只有兩條:一是要有豐富的知識,二是要做受人歡迎的人。對教師而言,只要去做一個受歡迎的人,就會有好的口碑,這樣的人應共具備四個特點:一是熱情,二是真誠,三是善良,四是寬容。具備了這四個特徵,就會受學生歡迎,受同事歡迎,自然也就受領導歡迎。

我們三陣列,是一個和諧的教研組,每一位老師都具備上面的四個特點,熱情工作,真誠交往,善良待人,寬容與人,形成了這樣一個活躍的可愛的團結的奮進的年級組。我作為教研組長,當然要起表率了。組內的同事班務中遇到煩心事,我會積極幫助她們處理:他們教學中碰到了困難,我會迅速幫一把,尤其是在對待學生和新課教學中,我則為他們出謀劃策,細研教案,促進他們成長……昨天,我組有兩位教師要去支教,領導為他們送了行。薛校長回來後見到我,高興地說:“你們組的兩位老師特別欽佩你,不住地誇你,誇你的優秀,誇你幫了他們,誇你引領了他們,誇你……”呵呵,是組內的同事誇讚我。以後,要做博學之人,要做受歡迎的人,這樣,就會有一身漂亮的羽毛,就有好的口碑,就樹立了名牌。

五、來投資

教師需要給自己投資,要投在兩方面:一是投在學習上,二是投在增加個人經歷上。學習方面主要學習五個“新”:新觀念、新思想、新知識、新技能、新方法;投資方面主要看重三樣:時間、精力、金錢。

對教師來說,經驗是十分寶貴的財富,有職業經營意識的教師樂於也善於為自己的經驗投資。要投資,就不怕做難事和苦事,因為這些經歷是自己以後增值的本錢。今年的聘任中,我因為身體原因,不能再當班主任,可又因為學校需要,爽快答應,再次承擔了班主任。我知道,做班主任是給自己投的資。

《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書中的每一條建議都閃爍著智慧的光芒,讓我不自覺地受到啟發,從而改變了自己;每一條建議都像一場及時雨,滋潤著我的靈魂,激勵著我向幸福出發!

給教師的100條建議讀書心得體會1000字3

我們常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如今的教師,已不僅僅是簡單的"傳道授業解惑者",更是學生完美靈魂的塑造者,培養有道德,有思想,有才能,有潛力的學生,是我們一直以來的目標與追求。從教十餘年,所教學生無數,看著他們學習,成長,感受他們的歡笑,淚水,體味他們的成功,挫折,我深深地體會到肩頭的責任:教師是一項神聖的職業,它能成就學生夢想,國家的未來,人類的進步,我們要塑造學生,要為學生的一生負責,所以這是本為我們指路的書,看一看讀一讀,你會感覺受益頗豐。

這本書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三層樓的比喻-----登上自己職業幸福的三層樓。

幸福人人追求,只是每個人追求的目標和方式不同。有的人追求的是物質生活,在作者看來這是幸福的第一層樓。但物質生活是要靠自己努力才能獲得的,而且對物質生活的追求需要人們為此付出代價。如果對物質生活的追求一旦成為人的惟一目的時,人將會迷失自己。

幸福的第三層樓是獨立思想。巴爾扎克曾說:“一個能思考的人,才真是一個力量無邊的人。”作為教師我們思考更多的應是教育人的問題,思考我為什麼而教、怎樣教的問題。在思考這些問題的同時,我們還要不斷地探索,經常求教於書本和理論,進而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這就是一個教育工作者的幸福的第三層樓。

掩卷深思,我終於明白:做為一名教師,我工作是因為我熱愛這事業,我教書是為在事業追求中找到自我的價值。工作時間越長,我越應該理解幸福的含義。《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這本書像一面鏡子,真誠的表述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忠誠與執著。這本書充滿了精氣神,使它充滿了善意,充滿了真誠,充滿了生命的靈氣。值得我們細細地去品味,領悟它精髓所在,指導我們的教育教學。

給教師的100條建議讀書心得體會1000字4

通過學習這本教育名著,我懂得了很多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我更在努力地把他們用在我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中,用在班裡的每一位學生身上。在學校裡,特別是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不僅僅是為了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應該被人尊重,被人理解,被人欣賞,所以,教育工作者要站在被服務者的立場上去思考問題,瞭解他們的所訴所求,所期所盼,為他們消除成長的煩惱,為他們做好服務,使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獲得實實在在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學會做人,學會做事。

書中第二十二條講到"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只有學生喜歡上了某一學科,這些學生才會在這門學科上下功夫,他們的天賦素質才會得到發展,他們的愛好,稟賦,才能,志向才能自願地建立起來。我們經常可以從圖書,報紙的種.種事實可以看到,一個人最終的研究或發展方向,都可能與他小時候所喜愛的那門學科有很大的`聯絡。作為老師,自然希望學生喜歡上自己所教的學科,只有這樣他們才會在課堂上積極思考,踴躍參與,才能主動地思考,學習,從而學好這門課。

如何讓學生喜歡你的學科呢它所需要的條件太多了,教師靠高尚的人品,積極的智慧,高超的教育藝術吸引了學生,學生喜歡你,自然會愛烏及屋,從而喜歡你任教的這門學科。在這裡,蘇霍姆林斯基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議,他希望你去爭取自己學生的思想和心靈,跟你的同事們——其他學科的教師來一番競賽。我們學校有位校長曾經說過,學生回家先做哪一門的作業,就說明他們最喜歡的是哪門功課。我調查瞭解下來,學生們確實是把自己最喜歡科目的作業放在第一位的。因此我特別注意激起學生的興趣,加強課堂教學的互動性和趣味性,改善作業的形式,適當減少了作業量,一段時間下來發現越來越多同學開始把英語作業放在第一個做,英語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也有一些學生對什麼都不感興趣,他們對一切都感到漠然。蘇霍姆林斯基說,在學生對待知識的態度上,最令人感到苦惱和感到擔憂的,就是這種無動無衷的精神狀態。

給教師的100條建議讀書心得體會1000字5

六月份,我靜下心來讀了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寫的《給教師的100條建議》一書。這本書令我深深地感到:品一本好書,如同與一位高尚的人在交談。這本書是蘇霍姆林斯基專為中國小教師而寫的。

書中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例項。儘管今天的教育形勢比之蘇霍姆林斯基所寫書的年代有很大的變化,但他的閃光的思想、精練的語言,對教育獨到的見解,對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來說仍然具有強烈的指導意義,仍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

首先談談“因材施教”的問題。在我們的教育教學中,常常會面對班裡許多令人頭疼的問題:為什麼在一年級就會出現一些落伍的的學生,老師乾脆對他放棄不管呢?很多教師都從學生身上找原因,什麼不知道學習了,腦子笨了,家長不配合等等;從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而蘇霍姆林斯基在提出問題後,直接了當地從教師的角度做了解釋:這是因為在學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領域——腦力勞動的領域裡,對兒童缺乏個別對待的態度的緣故。也就是缺乏“因材施教”。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要“因材施教”,教師就必須對這“個別”“材”進行細緻的瞭解,如學生的性格脾氣、家庭背景、學習方式、思維特點等等,並且要運用到實際課堂中去,為不同的學生創造能發揮他們自身能力的學習情景,“使每一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發揮出來,使他享受到腦力勞動中的成功的樂趣”,這樣他們都會感覺到他們也是在不停地進步,才會“點燃起成為一個好人的火花。”

在閱讀過程中,我從蘇霍姆林斯基清新的筆調中讀到了很多的東西,他沒有空洞的理論訓導,而是以提“建議”的形式,將他對教育的認識和體驗與你娓娓道來。

這本書給了我一個很好的建議: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他認為:讀書是節約老師時間有效的方法之一。讀書不是為了應付,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我平時不應該抱怨時間太少、事情太多。而應該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時間來豐富自己的知識。

其次,“談談對後進生的工作”這條建議也對我幫助很大。讀了這本書後,我的觀念轉變了,從心底裡認可了“後進生是可以轉變的”這個道理,只是認為操作起來還是會相當困難。蘇霍姆林斯基給一位後進生編了一本特別的習題集——《給思想不集中的兒童的習題集》,給她蒐集了一套供她閱讀的書籍,都是關於智力訓練的。也從來沒有給她補過課。

後來,這位學生的學業成績趕上來了,併成了一名高度熟練的機床調整技師。蘇霍姆林斯基這樣的教育為她今後的一生打下了紮實的基礎。我也從中得到啟發,對這樣的孩子,我們要注重訓煉他們的思維,發展智力,為他們今後的不斷學習提供動力。

另外,這本書對我觸動最大的是它字裡行間洋溢位來的對學生的那種人性化的尊重與熱愛。與現實生活中我們整天對待學生冷冰冰的態度鮮明的對比,也讓我反思。

給教師的100條建議讀書心得體會1000字6

這些天我一直在讀蘇霍姆林斯基專為中國小教師而寫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書中每一條都談一個問題,因而非常詳細,讓人讀後豁然開朗。

在閱讀過程中,我從蘇霍姆林斯基清新的筆調中讀到了很多的東西,他沒有空洞的理論指導,而是以提“建議”的形式,將他對教育的認識和體驗與你娓娓道來。他不喜歡大而空的說教,而是深入你的內心,聯絡教育生活的實際,用了很多生動的事例和實際體會,給我們提出許多飽含教育學、心理學知識的建議。整本書讀起來令人倍感親切、深受啟發。那些關於教育的真知灼見,值得我們一遍又一遍地閱讀、品味。這本書最先吸引我的是“教師的時間從哪裡來”,它確實讓我產生了很大的共鳴。在平時的工作中我們都認為時間總是不夠用,每天總是備課、上課、寫教學後記、批改學生的作業、參加教研活動等,忙忙碌碌的一天時間就過去了,可收穫卻不大。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書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建議:讀書。他認為:讀書是節約老師時間有效的方法之一。讀書不是為了應付,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他還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師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開課,她的風采吸引了在場的所有老師。當別人問她:“你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節課”時,這位老教師說:“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在感動之餘,我也豁然開朗。我們不應該總是抱怨時間太少、事情太多。而應該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時間來豐富自己的知識。書中所舉的那個教師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證明。他的成功之處就在於他用了終生的時間在擴大自己的知識儲備,持之以恆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能和教育技巧。我們只有主動地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使自己成為一個研究型的教育工作者。

其次,“怎樣使學生注意力集中”這條建議也對我幫助很大。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注意力不集中是每一位教師感到頭疼的問題,特別是在上課或進行學習活動時,有些學生特別愛開小差。應該說,注意力不集中與七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有很大的關係,他們特別容易被一些奇異的、刺激的事物所影響,他們的注意力保持不了很長時間,這是他們的天性使然。但如果我們放任自流,不去培養他們的注意力問題,那樣的話對他們的學習是一個極大的影響。但如果你去強制,效果肯定是不好的,即使看著他坐得端端正正,說不定這時候正是“身在曹營心在漢”。那麼,蘇霍姆林斯基究竟給我們提出了怎樣好的建議呢?在這裡,他說“要能把握兒童的注意力,只有一積極途徑,這就是要形成、確立並且保持兒童的這樣一種內心狀態——即情緒高漲、智力振奮的狀態,使兒童體驗到自己在追求真理,進行腦力勞動的自豪感。”

這樣的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是有一定的困難。我對這段話的理解是:如果上課時老師單靠知識的本身去吸引學生,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很多時候學習本身就是一種艱苦的勞動。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要設法讓學生的思維與我們所講的知識發生聯絡,使他不感到特別的陌生,使他有一種想要了解更多的慾望。我們要想使學生在課堂上保持比較長的注意力,就要將學的內容與他所掌握的與這一部分有關的知識讓他們發生聯絡,他就會想方設法去了解其中的前因後果,注意力也就會越來越集中。

蘇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向我們闡述了教育的真諦,雖然他和我們來自於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國度,但他閃光的思想對我們這一代來說,仍有著重要的意義。教育的問題是共性的,它不會因為時代的變遷而改變或消失。書中的許多經驗都值得我學習和反思,這些都將成為我一生享用不盡的財富!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是一本好書,好書的特點之一就是常讀常新。我想,當我在教育上遇到困惑時,我還可以再讀一讀這本書,一定會有新的收穫!

給教師的100條建議讀書心得體會1000字7

《蘇霍姆林斯基的100個建議》這本書裡面,談了關於教育的方方面面的問題,有很多閃光的東西,當然不是金子,雖然存在國家、社會、民情、地域等種.種因素的差異,但書中許多寶貴的經驗仍然能夠為我們所借鑑。看這樣的書,領人感悟到了很多東西,作為一名剛剛參加教育工作的年輕教師,我讀這本書的時候,被深深的觸動了。下面我就根據自己讀到的內容,談談自己的感受:

一、世界上沒有好的教育方法,只有適合的教育方式

蘇霍姆林斯基在第一個建議中提到,“我們作用於學生精神世界的最重要的工具是教師的話語、周圍世界的美和藝術的美……”

古人有一種說法:“樂人易,動人難。”也就是說,讓人開心容易,要想感動人很難。其實我覺得,樂人和動人是語言的兩種不同風格,幽默的極致也能動人,例如馬克吐溫的《競選州長》,當你讀到:“9個剛剛在學走路的包括各種不同膚色、穿著各種各樣的破爛衣服的小孩,衝到一次民眾大會的講臺上來,緊緊抱住我的雙腿,叫我做爸爸!”在捧腹大笑的同時,你的心裡能不一陣波瀾起伏嗎?

我想,一個語言貧乏單調、枯燥無味的教師吸引的.學生恐怕也很有限。作為教師,我覺得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應該是我們努力的方向,無論我們採用的是哪一種風格,只要能吸引學生就是成功的語言,教育的方法我不敢妄言,只是感覺如果這種教學方式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就是好的方法。

二、課堂質量是我要誅求的目標

在蘇霍姆林斯基的這本書中,我還讀到這樣一段話“‘批改作業本佔去了全部業餘時間。’……面對著一疊疊作業本要批改,不止一個教師會不寒而慄,這不僅是因為要耗費許多小時的勞動——令人苦惱的是,這是一種單調的非創造性勞動。”

這讓我想起一則黑色幽默,說有一位中學語文老師英年早逝,死後在人們辦喪事的時候,突然詐屍,從棺材中坐了起來,邊上的人都嚇呆了,兩股顫顫,手足無措,幸好,這位老師一個熟悉的朋友較為鎮靜,扯起了嗓子喊道:“那個,某某某老師,快來改作文。”話音剛落,屍體應聲而倒,再沒反應。這當然只是一個虛構的故事,但從中可以看到許多老師在作業堆中疲憊不堪的影子。

蘇霍姆林斯基提出了減輕老師負擔的三個方法:第一、在每堂語法課上抽出一定時間,讓學生書寫和記住可能犯語法錯誤的詞語;第二,為家庭作業的完成做細緻、周密的準備工作,以防出錯;第三,定期抽查:教師有時收幾個學生的作業本批改,只有測驗時才全面批改所有學生的作業。

前兩個方法是避免學生作業出現大量錯誤,教師批改起來才能健筆如飛,節省時間。我覺得,這是向我們課堂要質量的另一種說法,課堂質量上去了,批改作業的時間少了,等同於我們教師的生命就延長了。所以,可以這樣說:“課堂質量是教師生命的延長線。”後一個方法的提出,我覺得可以稍作修改,採取平時分層次、不定期抽樣檢查,測驗時候進行全面批改的形式。

三、使自己的教學更加有效

在探討“什麼樣的教學方法才是真正有效的”這個問題時,書中還有這樣一段話,非常詼諧有趣:“我不由得想起波蘭的著名教育家亞努什·科爾恰克的話:‘指望別人給你拿出現成的思想,無異於讓別的女人替你生產你懷胎的孩子。有些思想是要你自己在陣痛中去生產出來的,這樣的思想才最寶貴。’如果你們想成為真正的能工巧匠,那就不要等待‘別的女人替你生產你懷胎的孩子’。只有你在其中傾注了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活的思想的教學方法,才是最好最有效的方法。”?

比喻生動形象,很能發人深省。確實,現在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充斥耳目,令人眼花繚亂,我們不能盲目地跟從,一味模仿不是明智地選擇,我想說:“克隆永遠到達不了藝術的高峰。”別人好的東西應該吸收借鑑,但決不能生搬硬套。

那什麼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學方法呢?我個人認為,除了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傾注自己的智慧、自己活的思想的教學方法之外”,還應該有一個基本準則,那就是能最大程度發展學生能力、挖掘學生潛力的教學方法。這樣的方法才應該是我們追求的目標,追求的終點,但這個終點不像是高山,我們爬一輩子、幾輩子也不一定能到達頂峰,而且,個人的頂峰又不等同於全社會的頂峰。我覺得,在教學這條路上,只要你遵循上面提到的這兩個原則,才可事半功倍。

給教師的100條建議讀書心得體會1000字8

蘇聯當代著名的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學家。他寫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一共談了一百條建議,讓作為剛進入教育崗位的我受益匪淺,讀著此書,就好像這位智者就站在我的面前,他循循善誘,給我排憂解惱,給我指點迷津。他又好像一位平易近人而又學識淵博的老人,在我遇到種.種困難時及時給我以幫助,讓我有了明確的方向,給我以極大的鼓勵,他就像一盞明燈一樣,讓我對未來的事業前景充滿信心。

“書到用時方恨少,是非經過不知難。”對於剛踏入教育行業的我而言,要學的東西實在太多了,而我知道的東西又太少了。有人說,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如若這桶水不及時予以新增,也會有用盡的那一天。“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所以,我現在的任務不僅僅是認真盡責地做好自己的教育工作,及時的充電是必須的,只有多讀書多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蘊才會將教育工作完成得更出色。而且教師是否熱愛讀書,精神世界是否充實,對學生有很深的影響。教師知識淵博、談吐不凡會讓學生對老師充滿敬佩之情,對知識充滿渴望。所以想要成為一名好教師,自己首先要熱愛讀書,和你的學生一同走進知識的世界,在世界裡遨遊!曾經,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讀書需要一定的時間,那麼,我們的時間怎麼夠分配呢?帶著這個疑問,我仔細閱讀了蘇霍姆林斯的《給教師的建議》,書中每講述一個問題都會有生動的事例為證,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這些大都是蘇霍姆林斯教育教學的例項,他娓娓道來,有益於提高我開闊眼界,提高水平。其中“教師的時間從哪裡來?晝夜只有24小時。”為我解答了這個疑惑。書中說:“每天不間斷的讀書,給書結下終身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望。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四口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這段話發人深省,讓我從本質上領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奧祕。我們不應該總是抱怨時間太少、事情太多。在科學知識的海洋裡,我所教給學生的這些科學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書中所舉的那個歷史教師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證明。他的成功之處就在於他用了終生的時間在擴大自己的知識儲備,持之以恆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所以教師的時間跟教育過程中的一系列因素都有著密切的聯絡。教師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棵大樹,需要雨水滋潤它,怎樣才能讓雨水源源不斷使這棵大樹永遠蒼翠有力,生機勃勃呢?這是我們要想清楚的。

古人云:“開卷有益”。常讀書、常思考,會使我們善於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做出嚴格的反省,不會害怕正視自己的短處,反會努力尋找補救的途徑。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告誡教師們的那樣:“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願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的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於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