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求職風向

研究生後悔當年沒就業

明年將有50萬大學生在粵搶飯碗,加之金融風暴來襲,大學生如今求職註定遭遇“寒冬”。面對“寒冬”,畢業生們有何感想?將如何應對?記者連日採訪瞭解到,部分研究生(Q吧)有點後悔“兩年前本科畢業時沒就業”;不少本科生將薪酬期望值降低500—700元不等;而畢業後開網店、打短工的“隱形就業”方式也悄然興起,被大學生譽為另類的“創業之路”。

研究生後悔當年沒就業

明年將有50萬大學生在粵搶飯碗,加之金融風暴來襲,大學生如今求職註定遭遇“寒冬”。面對“寒冬”,畢業生們有何感想?將如何應對?記者連日採訪瞭解到,部分研究生有點後悔“兩年前本科畢業時沒就業”;不少本科生將薪酬期望值降低500—700元不等;而畢業後開網店、打短工的“隱形就業”方式也悄然興起,被大學生譽為另類的“創業之路”。

研究生期望月薪三四千即可

兩年的政治學研究生生活就要結束,中大的周光朗從9月就開始著手找工作。“我已投了8份簡歷,聽了三場企業宣講會,但至今沒收過面試通知。”周光朗說,兩年前,本科畢業後他找到了一份在銀行的工作,但為了讀研放棄了。“今年就業形勢這麼差,我有點後悔當初讀研”。

據瞭解,周光朗所在的中大政治學研究生班有16人,但目前無一人找到工作,每個人都面臨論文、找工作的壓力,都在多手準備。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文科類研究生們對工資的期望值正在逐漸降低。周光朗的同學劉榮新說,之前希望找一份月薪6000元的工作,現在月薪4000元左右就能接受了。

文科類研究生備感“找工痛苦”,理工類的研究生也不例外。華南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專業的劉竹平告訴記者,今年的就業形勢實在太不好了!“我們一個研究生大班共90人,大部分從10月開始找工作,但情況不太理想。到目前為止,全班只有3個同學正式簽約!很多同學以前開口就要價(指月薪)5000元、6000元,現在只要求(指月薪)3000元以上就行!而據我所知,學校其他專業的研究生今年也不好找工作。”

儘管“寒冬”突襲,但個別專業如通訊類的研究生就業形勢仍相對較好。華工電子與資訊學院通訊專業的研究生小李,目前已落戶珠海一家軟體公司,月薪6000多元。小李也表示,同學們都感覺今年工作比往年難找。

本科生起薪很難達到2100元

“9月開始,我就一直投簡歷,已經記不清投了多少份了。”廣商新聞系大四的學生小余表示,兩個月了,她至今沒有收到一家企業的面試通知,投出去的簡歷都石沉大海。小余表示,原本希望找一份月薪2500元的工作,但現在看來只能降低標準。“降到1800元我還能勉強接受,但再低就無法在廣州生活下去了”。

華農物管專業大四的學生小湯原本期望自己畢業後月入3000元,但在網上投了幾十份簡歷、跑了幾場招聘會後,感覺就業形勢很不樂觀。“好多公司今年不招人甚至是裁員。”小湯表示,如果實在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月薪2000元都可以接受。接下來還有幾場比較大型的招聘會,小湯準備繼續應聘。

據瞭解,今年初廣州市人事局相關負責人曾透露,今年應屆畢業生初次聘用期間的工資水平有所提高,一般大專生的工資能達到1500元/月左右,本科生為2100元/月。但昨日不少大學生表示,全球金融危機影響到了就業市場,來校園宣講的外企明顯減少,“今年本科生的起薪很難達到2100元/月”。

記者在大學城10所高校隨機調查發現,本科畢業生們原本大多期望畢業後能月入2500-3500元。但面對今年的嚴峻形勢,“對這個期望值感到心虛”,他們對工資的期望值幾乎都降了500—700元/月。

就業出現新現象

  部分畢業生“一身兼數職”

遭遇就業“寒冬”,清遠職業技術學院商務英語(Q吧)專業的畢業生劉悅純,則為自己設計了一個“曲線未來”——白天打工,晚上經營自己的網店。

“金融風暴全球蔓延,不少外企和中國的出口公司都受到影響,招聘英語翻譯的企業少了,投出去的簡歷基本沒回應,加之企業給專科生的工資較低,我不如自謀出路。”於是,劉悅純一邊投簡歷,一邊開起了網店。

上月開始,劉悅純“小試牛刀”,在網上一個大學生商城註冊為店長,專營某品牌護膚品。儘管網店規模不大,但由於信譽好,在顧客中已小有名氣,這更堅定她創業的信心。網店現在每月至少有1000元的收入,“就算畢業後暫時找不到工作也不怕!不過我還是會找一份工作,下班之後再經營網店。”記者瞭解到,像劉悅純這樣的“隱形就業”現象,開始在一些大學生中“露出尖尖角”——他們可能同時兼職翻譯、自由撰稿人、網路寫手、網店老闆等職位,同時打多份“短工”,但就是不落戶於任何一家明確的單位。

 觀點PK

  場次增多不代表招聘人數增多

面對政府增加招聘會場次,大學生們“有人歡喜有人愁”

本月22日起,廣東將啟動44場大學生招聘會,比去年增加了10場。對此,不少畢業生冷靜指出,招聘會場次增加不代表職位增加,用人單位因金融危機提供的職位減少,就算去設攤也不代表一定招人。也有部分學生比較樂觀,認為“從數學的角度看,場次增加了,學生的機會當然大了”。

正方:招聘會增加了學生機會

聽到招聘會場次增加的訊息,廣外會計專業的小陳很高興。她表示會多跑幾場招聘會,因為場次增加了就多了機會。“到招聘會可以積攢面試的經驗,能有機會和用人單位交流,對自己很有幫助,就算沒成功也可以當做‘練兵’。”小陳表示,招聘會跑多了也知道市場需要什麼人才。

廣東財經職業學院的應屆生小鄭說,從數學的角度看,場次增加了,學生找到工作的機會當然也大了。

44場招聘會將於11月22日正式啟動,至明年6月結束。不少應屆生向記者反映,招聘會有16場不在週末,給他們帶來不便。廣商財務管理專業的小蔡說,大四上學期他們仍需上課,有時碰到招聘會不得不逃課,希望招聘會都能安排在週末。

反方:擔憂企業借名自我宣傳

但是,很多畢業生對招聘會增多的訊息並不“感冒”。廣商新聞系小張表示,很多企業在裁員,有的能提供的崗位很少,就算它們去擺攤也沒用,只有需要招人的企業去了才有用。招聘會增加,不去心裡過意不去,去了也只是“白勞”。

“在招聘會上能找到工作的人並不多,太多的企業在變相宣傳。”廣工物流管理專業小峰說,很多參加招聘會的企業也可以網申,因此招聘會場次增不增沒多大效果。

此前,中大新聞系的小李從廣州去深圳參加“雙選會”,來回奔波不說,當天投出去的簡歷都石沉大海。這位高材生無奈感嘆“沒人要”。小李說,招聘會場次增加不影響企業原定的招聘人數,因此增加就業的機會也不大。

專家支招

國家高階職業指導師何小雄勸誡:降低搵工要求先就業再擇業

國家高階職業指導師、廣東白雲學院副院長何小雄昨日介紹,12月9日,白雲學院將承辦高職專場招聘會。目前已有100多家企業有意向到場設點,而去年進場的企業有300餘家。“今年的就業形勢比較嚴峻,企業的反響比去年差,有些企業一開始還不太願來”。

對於目前的就業“寒冬”,何小雄說,學生首先應該更新就業觀念,先就業再擇業,放下身份,降低對工資、工作條件的要求,從基層、中小企業做起。

“學生自己不能懶惰,應有積極的心態。”何小雄說,在招聘會上找到工作的機會還是很大的,“學生應該走出宿舍多跑招聘會,就業機率才會增加。”

標籤:研究生 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