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求職風向

調查顯示大學生起薪2153元

就業狀況又如何?

調查顯示大學生起薪2153元

  清華大學課題組

近年來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大學畢業生的起薪有多高,就業狀況究竟如何,他們在勞動力市場處於怎樣的地位?調查顯示,2010年高校應屆畢業生求職成功率為72%;平均起薪為每月2153元;中部和東北地區大學畢業生工資低於東部和西部;大學畢業生最想進入政府和國企;自主創業比例僅達4%;英語成績、綜合素質對提高工資作用明顯。家庭背景對大學生就業非常重要,名牌大學畢業生優勢明顯。

自1999年高校擴招以來,大學的毛入學率快速增長,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轉變為大眾化教育,教育事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與此同時,高校畢業生的數量逐年攀升,2010年,全國高校應屆畢業生達630萬,“就業難”問題日益突出。激烈的競爭讓大學生倍感壓力,畢業即失業已經是十分普遍的現象。即便是國內頂尖的大學,也難以達到100%的就業率。

為了對全國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狀況有清晰的認識,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社會資料中心和教育研究院於2010年啟動了中國大學生就業追蹤調查。問卷的設計彙集了來自經濟學、社會學、教育學等眾多領域專家的意見。問卷中不僅涉及學生的基本資訊和家庭背景,還包括了大學聯考成績,大學期間的活動以及就業資訊等。問卷詳細詢問了大學畢業生所獲錄用通知中最好工作的相關資訊,這使得我們能夠獲得大學生畢業的就業資料,從而清晰地瞭解目前中國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狀況。

本報告的分析主要基於中國大學生就業追蹤調查資料。本報告主要圍繞六個方面展開:首先,本報告對大學畢業生的起薪進行細緻的描述,以此對中國大學生的畢業起薪給出客觀評價。其次,根據就業地區、行業、部門,我們對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去向進行分解,以此瞭解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傾向和起薪差異。第三,我們從大學生的在校表現出發,考察大學期間積累的人力資本對畢業生起薪的影響。第四,圍繞家庭背景對初始工資的影響展開分析。第五,大學質量對工資的影響,尤其關注名牌大學與普通大學的起薪差異。最後,針對大學生就業狀況,提出對策建議。

 一、高校畢業生起薪有多高?

研究發現:大學應屆畢業生平均起薪為每月2153元,在整個社會的工資層級中處於較低水平。

截至2010年6月,在接受調查的6059位應屆畢業生中,有4105人尋找過工作,求職率為68%。這其中有2965人收到過錄用通知,求職成功率為72%。統計結果表明,2010年大學應屆畢業生的月平均初始工資為2153元。大學生起薪的個體間差異明顯。具體來看,69%的畢業生月起始工資在2000元以下,最低僅為每月500元。僅有3%的畢業生月工資在5000元以上,最高達40000元。

2010年,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給出的統計資料顯示,我國農民工的月平均工資為1670元。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資料,2010年全國城鎮非私營企業在崗職工的月平均工資為3096元。本調查顯示大學生的月平均起薪2153元正好介於兩者之間。雖然絕大多數畢業生的工資高於農民工工資,但在整個社會的工資層級中,僅能達到中等偏下收入水平。

大學生曾經是“知識分子”的代名詞,而現在大學生的光環正在褪去,大學生正從令人仰慕的“天之驕子”演變成“平民”。雖然我們看到的只是大學畢業生剛剛進入勞動力市場時的工資,不考慮工作經驗等因素的影響,但無疑這樣的起薪水平不容樂觀。大學擴招後大學畢業生數量迅速增長,但資料顯示大學教育回報率並不高。我們所培養的大學生畢業後是否能得到勞動力市場的認可,能對社會有多大貢獻,這是目前大學生薪酬結構給我們提出的問題。因此,反思中國高等教育體制的現存問題,轉變人才培養機制,調整高等教育的結構,就成為我國建設世界一流水平高等教育體制,提高我國勞動力素質必須關注的問題。

二、大學畢業生的起薪差異有多大?

研究發現:大學畢業生傾向於在東部地區就業,且東部工資更高;不同專業的工資差異明顯;外資企業收入最高,而自主創業比例較低。

按照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的區域劃分,我們分別考察工作地域的工資水平及其差異。結果表明,東部地區工資水平較高。大學畢業生中有半數以上畢業生選擇在東部地區求職,月平均工資為2262元。有25%的畢業生選擇在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求職並最終獲得錄用。這四個城市月平均工資為2529元,高出其他地區27%。西部地區月平均工資為2048元,高於中部和東北。這很可能是因為西部地區近年來的迅猛發展導致高階人才需求量增加,西部地區企業通過提高工資來吸引優秀人才。然而,中部、東北發展相對滯後,人才需求增速相對緩慢,工資水平較低。

因為東部地區有著更好的就業環境,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和發展空間,吸引了大多數大學畢業生。許多畢業生執意選擇在一線城市尋覓發展機遇,不願到二三線城市就業,這直接導致了畢業生在一線城市勞動力市場上的激烈競爭。雖然西部地區也在近年採取人才引進措施,為引進優秀人才提高了待遇,但是效果仍然不是非常明顯。因此,促進人才在地域間的流動就成為就業引導的重要環節,這對促進地區間經濟平衡發展,提高中西部地區發展教育的積極性都大有裨益。

不同行業的薪酬待遇有明顯差別。在畢業生就業的主要行業中,交通運輸業薪酬水平位居第一,月平均工資為3067元。IT業位列第二,為2588元。排名第三的是文化傳媒及體育事業,為2416元。電力行業位居第四,為2377元。金融業和製造業持平,均為2312元,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教育和醫療行業起薪較低,月平均工資不到2000元。

在強調應用性和技術性的行業中,工資水平較高,而在偏基礎理論的行業中,工資水平較低。雖然這種行業間的薪酬差異極大地受到市場導向,與我國的產業結構也有關係,但是這種薪酬結構必然會吸引學生蜂擁至高工資行業,容易造成部分行業勞動力供大於求的局面,並且導致基礎學科領域的“邊緣化”和人才“空心化”。

不同型別的單位工資也存在差別。統計結果表明,收入最高的是外資企業,月平均工資達到2741元。國有企業月平均工資為2238元,黨政機關及事業單位的工資略低,為每月2112元。民營企業和集體企業等其他型別企業的月平均工資都在2000元以下,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另外,僅有4%的畢業生選擇了自主創業,並且他們的月平均收入只有1700元。

問卷詢問了畢業生理想的就業單位型別,發現學生最理想的單位型別是國有企業和政府部門,佔到了總數的六成以上。而工資較高的外資企業卻並不受學生的追捧,這可能與公務員和國有企業職工的良好保障和福利有關。雖然僅有4%的大學畢業生選擇自主創業,但在求職意願中有18%的畢業生願意自主創業。另外,大學畢業生最不願意去的是集體企業。

從實際情況來看,畢業生分佈最多的卻是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分別佔到了37%和36%。政府部門主要實行公務員錄取限制,因而佔比大大下降。進入外資企業的畢業生比重為10%。

從就業部門的分佈來看,國企、政府機關已成為畢業生眼中最理想的工作單位,國有部門穩定的工作和較高的薪酬福利待遇對畢業生非常有吸引力。具有活力的民營企業卻不被學生看好,許多未能進入國有企業和黨政機關的學生才最終選擇去民營企業。在這種追求職業“穩定”的趨勢下,大學生往往就忽略了職業的“挑戰性”。然而大學生是最富創造力的群體,這樣的就業格局對整個社會企業家精神的培養是不利的。雖然國家出臺政策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但是選擇自主創業的學生比例很低。一方面,大學畢業生要培養自主創業激情,另一方面鼓勵大學生創業的政策還有待落實。從調查樣本來看,想要創業的大學畢業生雖不在少數,但是實際創業的比例卻很低。自主創業過程中會面臨種種壁壘和艱辛,積極有力的政策扶持會大大提高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積極性。

三、大學期間積累的人力資本對工資有何影響?

研究發現:英語成績、社會交際能力對畢業生工資有正向作用,僅靠學分績難以獲得高薪,實習經歷對提高工資無益。

英語成績對大學生工資水平有重要影響。在調查樣本中,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成績排名前20%的畢業生月平均工資為2516元,高出其他畢業生18%,由此可見英語能力在就業市場上的重要性。

標籤:起薪 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