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弟子規讀後感5篇 "弟子規: 傳統文化中的道德箴言與現代教育啟示"

《弟子規》是傳統教育經典,對於培養孩子的品德素養有著深遠的影響。它通過一些簡單的規則,教導孩子們做人做事的準則,讓他們學會自律和尊重他人。閱讀過程中,我們可以獲得啟示和感悟,成為更好的人。

弟子規讀後感5篇

第1篇

兩代之間 從弟子入則孝……” 這是一首優美的中國風的歌曲——“弟子規”。相信大家一定看過“湖南衛視的春節聯歡晚會”,那麼你知道晚會這次晚會的主題曲是什麼嗎?對了,就是這首與清代大作家李毓秀根據我國古代偉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教誨編成的優秀書籍同名歌曲《弟子規》。《弟子規》雖然是一本只有一千來字的小冊子。但是,就是這一千多個字,含了儒家思想提倡的孝、弟、謹、信、泛愛眾、親仁、餘力學文等思想,都在《弟子規》中,有明確的行為規範;《弟子規》,是我們大家生活中的典範,是教導大家做人處事的規範;《弟子規》,是儒家的基礎,是人性的基礎。這本書,是清代大作家李毓秀根據我們的我國古代偉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教誨編成的。初讀弟子規,我就受益匪淺: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和大眾相處時要平等博愛,並且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人學習,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後,還有多餘的時間精力,就應該好好的學習六藝等其它有益的學問。所謂六藝,就是指古代儒家要求學生掌握的六種基本才能:禮、樂、射、御、書、數。弟子規告訴我們這麼多隻是和做人的道理,這樣一本好書,怎麼能不吸引人呢?讓我們大家一起學《弟子規》、品《弟子規》、仿《弟子規》、行《弟子規》。讓我們把弟子規牢牢記在心中!

弟子規讀後感5篇

第2篇

上一年級了,王老師讓我們學背《弟子規》。讓我們從《弟子規》中學習做人的道理。媽媽幫我一起學習《弟子規》。

我從小就靦腆,媽媽讓我和叔叔阿姨打招呼我總是做不到,媽媽很生氣。我也很不開心,因為我不明白媽媽為什麼老是逼我去做我不喜歡做的事。後來學了《弟子規》中“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我明白了要聽媽媽的話,做個孝順聽話的孩子;要學會孝尊重別人,別人才會喜歡你。現在在家,媽媽一叫我,我馬上就答應;媽媽讓我幫她去買東西,我也不磨蹭,高高興興幫媽媽的忙;見了媽媽的同事還有小區的叔叔阿姨爺爺奶奶我主動打招呼。媽媽可高興了,說我學了《弟子規》更懂事了。

剛上一年級的時候,在教室裡,同學們的橡皮掉到地上,我看見好的就揀起來帶回家。媽媽怕我偷小朋友的東西,告訴我“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媽媽還說,弟子規裡有“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的道理。現在,我再也不拿別人的東西了。

媽媽說,《弟子規》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習的經典,我以後不光要背會,還要按照上面講的道理去做事,爭取當一個三好學生。

第3篇

弟子規是國學啟蒙經典,也是對國小生啟蒙教育中養成良好習慣的薰陶,學習最重要的事情不光是刻苦勤奮的付出,還需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閱讀弟子規,從中獲取國學素養和思想,大有裨益。

一直想閱讀弟子規,但總是不得空閒,今天我閱讀了《弟子規》中的“謹而信,泛愛眾”這一句,特別有感觸,謹而信告訴我們不僅在做事的時候要謹慎一些,不能麻痺大意,讓我們學會從細節著手,把事情做得更加完美,而且還要懂得誠信,誠信的意義是十分重大的,我們從小就要學會做一個誠信的人,這是優秀的傳統美德。

平時,我們也常說中國人缺乏信仰,也成為了一個社會話題,的確,我們對國學和傳統文化的不重視導致了這個結果,因此復興國學是多麼重要。而“泛愛眾”就是告訴我們要有博愛之心,可見,缺失信仰只是我們沒有繼承優秀的傳統文化罷了,並不是自古至今就如此。因此,我們要學會關愛同學,推己及人,讓自己具有博愛之心,愛自己,也愛他人,做一個有愛心的學生。

讀弟子規,就是要傳承和學習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汲取精華,剔除糟粕,讓我們的國家變得更加富強,社會更加和諧美好,因為:少年強,則國強。可見,閱讀弟子規不僅是為了學習,更是對國家的復興有積極的意義。

在這裡,我推薦每個人都閱讀弟子規,尤其是處於啟蒙階段的國小生,領悟國學的奧義,為復興國學文化做出一份貢獻!

第4篇

正確的抉擇,是要通過不斷的學習;學習的效率,要有正確的學習態度。貴在堅持,貴在力行。可是重要的還是要先立志。在教育中和孩子一起做,切勿只有要求,沒有行動;要求孩子,寬容自己。

以《弟子規》為準則,從小紮好教育的根基,否則,學再多的知識,只會長養孩子的浮華和傲慢。正所謂,心高氣傲,博學無益;行止不端,讀書無益。

我們要珍惜聖哲的教誨。時刻警惕自己的言行,要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以道德教育為綱領。道,是超越時空的大自然法則;道,五倫關係即為道,正是天道和人道。萬物如是,人亦如是,這就是老師常講的天人合一吧!

遵循天道,和諧人道。五倫關係中夫婦關係最重要,正所謂夫婦正,則五倫正。夫妻和諧了孩子才會有好的成長環境,從而潛移默化的建立了父子有親的關係,自古忠臣出於孝子之門,君臣之義等四種關係也隨之做到了。

婚姻不是愛情的墳墓,正是愛情的開始,如何經營呢?人與人相處,一定要相互尊敬,保持距離,做到相敬如賓,互相鼓勵,互相幫助,互相建立家庭道德,培養出能為國家、為社會做出貢獻的好兒孫。因此,家庭裡第一件大事【至要莫如教子】,夫婦是道,有別是德,別就是責任不同。

每個家庭、每對夫婦承擔好自己的責任,自己帶養自己的孩子,才能完全體會父母的辛勞和不易,學會孝字的第一堂課。

第5篇

我經常聽說《弟子規》是封建糟粕,不要給小孩子讀。我小時候其實也沒有讀過這本書,今天趁著週末空閒,我找到這本書來讀了一下。

一看到這本書,就為這個短短的文章所吸引。全文基本上採用的是說教的形式,比如其中說:“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就是要告訴孩子們,要尊重父母,愛惜父母。

在現在我們教育小孩子,一般比較推崇西方的教育方法,很少用我們自己的祖先留下的方法。小孩子的教育有多重要,相信現在每個家長都應該知道。

首先,《弟子規》的原名叫做《訓蒙文》作者是一個清朝的秀才,後來因為各種原因被改成了《弟子規》。這本書的目的是啟蒙養正。裡面確實有很多內容對現在小孩子有不利的因素,甚至有人說這本書對後來的中國走向衰弱也多了一份“貢獻”。

但是我們也不能以偏概全,我們現在讀的《弟子規》是經過修訂的,已經去除了很多不好的東西。所以,讀完這本書,我感覺可以引導孩子的正確的世界觀有一點用。一個人為人處世畢竟要尊崇一定的原則,孩子可以解放天性,但是不能任其自由發展。為人父母在教育小孩的時候也應該注意。

經過幾千年的發展,中華文化已經發展的非常成熟,許多優秀的東西已經吸引了世界。教育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但是我們面對孩子教育問題時要特別重視。學習好的東西永遠沒有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