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蘇東坡傳閱讀心得8篇 蘇東坡傳:智慧與風采

《蘇東坡傳》是一部描寫中國文化名人蘇東坡的傳記,作者為清代黃仁宇。本書生動還原了蘇東坡的傳奇一生,展現了他深沉的思想和卓越的才華。通過閱讀這本書,我們不僅可以瞭解蘇東坡豐富多彩的人生經歷,還能感受到他對文化和人生的獨特見解。

蘇東坡傳閱讀心得8篇 蘇東坡傳:智慧與風采

第1篇

總有人認為,葉藏,太宰治的縮影,是頹廢,不堪的,“因為我更像一個醜陋的怪物,雖然很想普普通通地活得像個人,但社會卻一直將我當做一個怪物。”他那樣小心翼翼的活著,用所謂的處世之道教養出的做戲的習慣,偽笑著去迎合按理,合情,應該討好的人,這個碰著棉花彷彿也會受傷的謙卑的人,只能用這種做戲的方式,保留他那顆聖潔純粹的心。所以恰恰相反,《人間失格》描述的不是頹廢的精神,而是極度的理想主義、因太過高尚而迎來破滅的理想主義。

殘缺的人醜陋,試圖邁向完美,接近完美的人卻只能邁向毀滅。因為他太過敏感純粹,所以,註定孤獨,註定,他邁向毀滅。

他清晰的感知到這個世界的冰冷,他說:“人啊,明明一點兒也不瞭解對方,錯看對方,卻視彼此為獨一無二的摯友,一生不解對方的真性情,待一方撒手西去,還要為其哭泣,唸誦悼詞。“相互輕蔑卻又彼此來”

往並一起自我作賤——這就是世上所謂“朋友”的真面目。”也許他的看法太過偏激,世人麼,總是相信時間有真情和溫暖的。可是我們都知道,一路,走走停停,所有人,聚散離合,最終,仍舊是孑然一生。沒有人會將胸膛剖開,將軀體內的陰暗祕密全數交予他人,只是為了一生中那個短短的瞬間能夠感到絲毫的被在乎的溫暖,略微帶些自棄意味的選擇輕信。葉藏不願意輕信,脆弱單純的心靈豈能接受隨時而來的打擊。

又或許因此,他總是站在世界之外觀察著周遭的種.種,“沒有人在遭受別人責難與訓斥時,還能愉快起來,但我卻從人們生氣的怒容中看到比獅子、鱷魚、巨龍更可怕的動物本性。平時他們都將這些本性隱藏著,可一旦找到機會,就會像那些在草原上溫文爾雅的牛,忽然甩動自己的尾巴抽死自己肚子上的牛虻。”他的感知,就如同神明,又或許他就是神明,如果真的有神不小心掉入人間,一定不會像任何宗教裡所描述的救世主那樣聖潔、堅強、慈悲,而是像他這般這樣陰暗、扭曲、脆弱,又在自己的領域裡固執執著。

他缺少人類跟動物共有的最根本的執念、對於生存的慾望。在他父親問他想要什麼時,他無法回答、只是黯然的想:“世上沒有任何東西可以讓我快樂”。世俗的、對於“物”的慾望,他完全欠缺。的確,他曾沉迷酒色,和睦的人類社會只能建立在互相欺騙上。之中能開朗的活下去的人,不是笨到什麼也察覺不到,就是聰明到學會了麻痺自己。葉藏卡在兩者之間。他聰明得恰到壞處——看了清一切,卻無法麻痺自己。也許酒色的溫柔,正是一種良藥吧。

直到他遇見好子,他似乎又有了一種安慰與平靜,死寂之前的平靜。在好子被侵犯之前,葉藏把自己的痛苦歸於他不能相信、依賴人類的這個個人缺陷。這個信念同時也成了他對於世間、對於人類最後的希望——不是人類無可救藥,錯都在不正常的自己——他一直是這麼想而活下來的。當信賴天才好子的信賴被玷汙時,他最後一絲希望也隨之粉碎。世界上已是一片沒有指標的荒野。“難道信賴也是一種罪過嗎?”之後,葉藏終於步向完全的毀滅。他沒有反抗,所以被關進了在精神病院裡、變成了瘋子。“不抵抗也是一種罪過嗎?”

太宰治用書里老板孃的一句話結束這本小說。“我認識的小葉,個性率真,為人機靈,只要他不喝酒的話……不,就算喝了酒,他也是一個向神一樣的好孩子。”葉藏喪失作為人類的資格,不是因為他卑賤醜陋,而是因為他像神一樣高尚。他只是一個在現實中並不存在的純粹的人類,因為太過純粹,而被醜惡的人類社會扼殺。對於神來說,人間無疑是個地獄,因為在心裡埋葬著最絕對最純粹的理想論,所以才更加無法忍受著世上的醜惡。也許,這就是所謂的命運吧。

蘇東坡傳閱讀心得8篇 蘇東坡傳:智慧與風采 第2張

第2篇

?我的母親》是篇叫人落淚的摯情之作,這篇文章讓我很受感動。文章作者老舍主要記述“我”的父親去世以後,母親非常辛苦,整天都為人洗衣服,手終年都是鮮紅微腫的。父親的姐姐與我們住在一起,她脾氣很壞,常常欺負母親,母親卻任勞任怨。而姑姑死時,母親一分錢也沒有分到。日本鬼子進城搜家,母親一點兒也不害怕,卻堅強地護著“我”。母親在“我”出國的時候病死了。文章以“心痛!心痛!”結尾,讓讀者們落淚。作者怎麼能不心痛呢?

文章通過記敘母親一生的身世、經歷、性格及遭遇,表達了作者對自己母親的無限敬愛和無以報答母親恩情的愧疚之情,也塑造了一位有著典型東方女性性格特徵的平凡而偉岸的母親形象。首先,這篇文章多處運用了刻畫人物的寫法,使母親的形象活靈活現。此文章能感動我,是因為文中列舉了老舍母親的生前往事。沒有普希金的波瀾壯闊,也沒有文一多的特殊見解。有的,只是對母親一顆真切的心。

母親非常窮苦,但她還要養著自己的兒女,她整天為人們洗衣服,手終年都是鮮紅微腫的。從手終年都是鮮紅微腫的這句話中,我們可以體會到母親的辛苦。天天為人們洗服裝,母親為了什麼?母親為了兒女的生活,甘願受苦,這是一種多麼偉大的精神啊!

母愛是滂沱大雨中的一把雨傘;母愛是刺骨寒風中的一碗熱湯;母愛是一雙粗糙的大手;母愛是一個甜甜的微笑;母愛是一份牽掛;母愛是……

老舍曾經說:“我對一切人和事,都取和平的態度,把吃虧當作當然的。但是,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和基本法則,什麼事都可以將就,而不能超過自己畫好的界限。我怕見生人,怕辦雜事,怕出頭露面;但是到了非我去不可的時候,我便不敢不去,正像我的母親。從私塾到國小,我經歷過起碼有百位教師吧,其中有給我很大影響的,也有毫無影響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師,把性格傳給我的,是我的母親。母親並不識字,她給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第3篇

我什麼都喜歡,愛打籃球,愛唱歌,愛看電視,愛······我最喜歡讀書啦!

讀書使我增長知識。正因為有了書,我才知道有神機妙算的諸葛亮,豪放勇敢的武松,正因為有了書,我才發現世界有這麼多的故事,有這麼多的人。

讀書使我快樂。我有書。我喜歡上面的內容,幽默的,悲傷的,悽美的······

因為我每天讀書,所以眼睛模模糊糊的.,一個字,雖然很清楚,但我也看不清楚,換言之,是我毀了妹妹。

我曾經傷心地哭泣,雖然我知道是沒有用的,但也是我的懺悔。

10多歲我看童話,寓言,14歲我開始看占卜術,學著測自己的未來,縱然是假的,我也願意。

我會改變自己,一本書說過:“人不是美麗而可愛,而是因為可愛才美麗。”

有了許多書,讀了許多書,我有了寫書的念頭。我曾經寫過兩本,但寫到一半就不想寫了,寫第三本時我寫了很多“為咱窮人爭口氣”“丟失的小郵件”····

有了寫書的念頭,就有了當作家的念頭,我會努力奮鬥,早日成功!最後我要說:

第4篇

讀完《蘇東坡傳》,在看到結尾處的“萬古不朽”時,心中覺得悵然若失,竟真的有些捨不得,明明知道他早已作古,奇怪的是我到現在才真正認識他,並努力透過書去了解他,但故事就這樣戛然而止。

每個人的年少都懷著雄心壯志,可世事無情,夢想總被“雨打風吹去”。蘇軾說“當時共客長安,似二陸初來俱少年。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但“世路無窮,勞生有限”,不如“身長健,但優遊卒歲,且鬥樽前”。

宦海沉浮,幾近顛沛流離,最讓我為之欽佩的是蘇軾他的恬淡自足,似乎到哪兒都是家鄉,一副鄉土派頭,融于山水之間。

一杯茶,一幅遠山的畫,一個美好的夢想,就不難感受到蘇軾為之推崇,並躬行實踐的清歡了。

一本書講述一個生命,這個生命其實又活了,並隨著每一個讀者的閱讀一次一次上演他的人生舞臺劇,我們也隨著他的心情跌宕起伏,感受一代文豪的人格魅力。

當豪情經過磨練,漸漸轉為平實,一顆心安靜下來,開始著細小處為民造福,蘇軾處處為民請命,囤積糧食,以抵災荒。久旱降雨,他比誰都高興,一州一民是他不可割捨的責任。

我想,如今的社會有多少人抱怨這抱怨那,不如抬起頭多看看身邊的美好事物。人總要經過許許多多的磨練,重要的是自己的生活態度。

第5篇

?小石潭記》的作者是柳宗元。他是我國中唐時代有名的散文家和詩人,字子厚,河東(今山西省永濟縣)人,二十一歲中進士,先後任監察御史裡行(為見習官)、禮部員外郎、邵州刺史、柳州刺史等職。他和同時代的韓愈、及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等八人,被後人合稱為“唐宋八大家”,都是寫散文的能手。

這篇《小石潭記》,是一篇優秀的散文,是他所作“永州八記”中的一篇。永州,即今湖南零陵縣,地處湖南的邊境,和廣東相近,在那個時候是一個很荒僻的地方。

他到永州,是因與王叔文為首的新興地主階級政治集團的株連關係,被貶謫到永州的,時達十年之久,當了個無足輕重的佐貳官——司馬之職。他到了永州,一方面由於在政治上是一個獲罪被謫的人,要防止政敵們的偵察和陷害;一方面又受這一帶的從未開發的自然景物的招引,就寄情山水,漫遊境內,到處搜奇覓勝,寫了不少的記遊之作,先後經他發現和整理的勝景有很多篇章,這篇就是其中的一篇。

本篇主要描寫的是一個被名為“小石潭”的小潭。在小潭周圍的奇異清麗,具有充滿生機的景色,使他有種追求曠達靜默的心境。他寫的“永州八記”乃是一組有連續性的描寫山水的散文,因而開頭一句就是聯絡上一篇從《鈷釒母潭西小丘記》寫起的。作者在這裡首先點明瞭小石潭的方位(在小丘的西邊)和距離(離小丘約120步)以及環境的秀麗,當他聽到叮噹如佩環交響的鳴聲之後,被眼前的景物所吸引,等到俯見小潭時,又為那清涼的潭水而感到驚奇:小石潭雖然小,但它幽深清悄,水清見底,惹人喜愛極了。

作者在寫了小石潭的水之後,又寫了構成這水潭的基椽—石。石是這個潭的一個特色,也是它得名的由來。正是由於這石,才使潭水清澈可愛。他通過挖掘潭中石之美,展露了個人的才德,手法微妙。潭中還有游魚,約有百來條,看去好像是在空中游動,有時呆定不動,有時忽遊遠處,遊態奇妙,似與遊人在逗樂。遊人,若遠望潭水的來源,卻只見從西南方曲折流來,時隱時現,也不知發源在何處。作者把這近景與遠景交相配合,更增加了景色迷人的幽靜勝境。

第6篇

如果說有哪一部書可以讓人感到深深的壓抑,如同被鬼壓身一樣,喊也喊不出來,動也動不了的恐懼,《人間失格》絕對可以排進前三。人間失格的色調是暗淡無光的,讓人感到深深的無力感,以至於竟然不能一口氣讀完,我必須要歇一歇,緩一緩,帶給自己的衝擊實在太大。讀書最怕的是和作者產生共鳴,因為那樣你一下子就陷進去了,無法自拔!

小時候的葉藏是一個心思很重的孩子,太早的成熟使他有著同齡人所沒有的敏感。雖然生活在所有人中間,但是給人的感覺確實離群索居的,與周圍的人顯得那麼格格不入。在很小的時候他就知道他的幸福觀與這世上所有人的幸福觀都大相徑庭,併為此而徹夜難眠痛苦呻吟走火入魔,這種狀態,在其他人看來或許是離經叛道的,一旦他表露這種想法的話,大概會被人當做精神病人送進冷冰冰的醫院吧。

他決定扮演一個小丑,來掩飾自己真實的內心世界,來取悅這世上所有的人,自己的親人朋友,自己的老師同學,乃至周圍的各種形形色色的所有人。讀到這裡,心真的很難不痛,這本不是一個孩子應該承受的!不知道他的這種想法從何而來,消極悲觀,你可以賦予他所有你能想得到的負面詞彙,這或者已經註定了葉藏以後生命的悲劇。。。我們無法去同情葉藏,因為你一旦開始同情,便代表著你開始思考,思考過後,你會駭然發現,你與葉藏並無不同,每天都帶著一張假面具,過著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日子,無時無刻不在看著別人的臉色過日子,無時無刻不在擔心周圍人對自己的看法,無時無刻不活的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累不累啊……

長大後的葉藏越發的頹廢,逃課、酗酒、抽菸、娼妓,糜爛的生活像極了我們眼中壞小子的形象。他陷得越來越深了,終於在某一天,與常子一起跳入了冰冷的河水中,常子死了,葉藏還活著,只是這種活著真的是葉藏所需要的嗎?行屍走肉一般卑微的活著……除了壓抑,還是壓抑,找不到別的形容詞更能形容讀人間失格的感覺。

與其說人間失格是太宰治最後的遺著,不如說這是他留給這個冷冰冰的世界的遺書更合適。太宰治在《人間失格》中,藉大庭葉藏的獨白表達他的人生與思想:「信賴是罪嗎?」「已經沒有回頭路了,不論怎麼做,做什麼,都只會徒勞無功,只會讓人覺得更差恥吧了!」「苟活著就是罪惡的種子!我的不幸,是無力拒絕他人的不幸。一旦拒絕,不論對方或是自己心裡,永遠都有一道無法彌補的白色裂痕。我被這樣的恐懼脅迫著。問問老天:不抵抗是罪嗎?」

非常沉重的獨白,是人生絕望的極致。太瞭解人生,也就絕對悲觀。這也許就是太宰治的成就,也是他的悲劇。

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卑微而自由,這是葉藏或者是太宰治的選擇。與他相比,我還是更喜歡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做一個幸福的人,關心糧食和蔬菜,關心每一個關心我的人!即便生活有著再多的不如意,依然選擇勇敢的活下去,活下去,才是生活!人間失格,讀過便相當於一次心靈的洗禮,洗禮過後,依然要重複著日復一日的生活,並告誡自己,要好好的活……

第7篇

說到讀書,有的同學會搖頭:“讀書苦啊!”是的,讀書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它需要動腦、用心,還要有毅力。

可我覺得讀書很有樂趣,讀一本好書,就像與高尚的人對話。

我從小就十分喜愛書籍,和書結下了不解之緣。我把書當作不可缺少的營養品,看見書就像飢餓的人看到麵包一樣,愛不釋手。爸爸、媽媽給我的零用錢,我捨不得花,攢起來買書,星期天到新華書店看書,常常是要爸爸媽媽再三催促才依依不捨地離開;每逢生日,爸爸、媽媽問我要什麼禮物時,我總是不假思索脫口而出:“書,書,我只要書!”在我的房間裡,擺放著兩隻大書櫃,那裡面全都是書,從小小的、薄薄的連環畫到大大的、厚厚的百科全書,應有盡有。曾經多少次沒有和小夥伴一起玩耍,一個人關在家裡,靜靜地遨遊、徜徉、流連忘返。讀到高興處,我會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讀到悲傷處,我便為主人公的不幸遭遇而傷心不已;讀到幽默風趣處,我常常禁不住開懷大笑,覺得妙不可言;讀到優美的詞句,我會動筆摘錄,細細回味。書既像是一位充滿智慧的老人,不斷啟迪我,又像是一位真誠的朋友,跟我面對面地交談。

我愛讀書,我就像一隻勤勞的小蜜蜂,在書的百花園裡不知疲倦地飛來飛去,採集花粉。小說教給我做人的道理,詩歌喚起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童話讓我感受到美與醜、真與假……讀書成了我每天生活中的必修課。

書是萬花筒,書是大觀園,書裡的生活五彩繽紛,書裡的世界色彩斑斕。來吧!同學們,讓我們一起步入書的海洋,分享無窮的樂趣!

第8篇

首先,需要介紹一下作者,太宰治,本名津島修治,1909年出生於日本青森縣北津輕郡貴族家庭,父親的嚴厲與母親的缺位讓太宰治從小性格纖細而敏感。大學時期太宰治積極參加左翼活動,同時開始過著放浪不羈的生活,曾與藝妓同居,畢業後走向消極,期間四次殉情未遂,三十九歲時與最後一位愛人相約投水自盡。他的作品中以《斜陽》和《人間失格》為人稱道,被譽為戰後日本文學的“金字塔”稱號。

日本一向以“私小說”著稱,《人間失格》是對作者的自我生活寫照。太宰治最重要的小說是遺作《人間失格》,此書完成,他旋即投水,蘊藏了他一生的遭遇和對映,“人間”這個名詞,在“日語”中是與“人”同義,不具社會等含義。所以,“人間失格”的意思就是“喪失做人資格的人”。書中的主角大庭葉藏自認為天生是個“邊緣人”,所以曾經積極參加非法馬克思社團,後來因為與女妓相攜自殺的時候,女方身亡而他獲救,所以他被以教唆殺人的罪名短暫入獄,淪為罪人。結婚之後,純潔的妻子卻因為信任而遭到玷汙讓他徹底崩潰。最後,葉藏這個喪失為人資格的人完全憑感情行事,一步步由病弱、無力走向墮落的人生,從沉湎藥物、買春、自殺再到完全不理解他人,同時恐懼,棄絕世界,最後被送進了精神病院。

?人間失格》的主人公每日自責“苟活著就是罪惡的種子”!我的不幸是無力拒絕他人的不幸,一旦拒絕,不論對方還是自己心裡,永遠都有一道無法彌補的白色裂痕。我被這樣的恐懼脅迫著,問問老頭:“不抵抗是罪嗎?”最後靈肉一起湮滅。因為不抵抗之罪,所以失去了為人資格,這不抵抗之罪其實也正是驕傲,拒絕一切形式的妥協,已放棄抵抗來表示自己的立場,在另一本《斜陽》中,主人公即便在自殺的遺書最後一節,也要寫下“我是貴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