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蘇東坡傳讀後感範文合集

蘇東坡傳讀後感範文合集

蘇東坡是一個不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新的畫家,造酒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假道學的憎恨者,一位……本站小編為大家準備了蘇東坡傳讀後感範文合集,歡迎閱讀!

蘇東坡傳讀後感範文合集

蘇東坡傳讀後感範文一

他將至情融化為筆端流淌的華彩;

他用豁達凝練成筆上飄灑的旋律;

他用痛楚壓抑成意識奔湧的篇章;

人如其文,蘇軾是一杯清茶,他將伴我一生。苦澀中遮不住的淡香溢位翠玉般的碧壺,沁滿心田,是“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祝願,也是“料得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的哀思。這種苦澀的思念被寄託給一杯清茶,被寄託給一輪明月。淡的相思,淺淺的哀愁無需言語,沉鬱便是所有。

蘇軾是一江碧水,他將伴我一生。掩飾不住內心的寂寥,傾訴不盡“高處不勝寒”的蒼涼。是“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的孤寂。在鬢髮幾百之際,故人不在,源於內心的寂寥。埋葬,便是所有。

蘇軾在他用文字編織的夢幻中遨遊,在他用詩堆積的象牙塔中放縱。“浮游天地間”“放浪形骸外”是他全部思念的凝結點,是里程碑,是伴我一生的人生格言。

回首蘇軾,我無語。因為我正在用心和他做超然物外的風流。閱讀蘇軾,品味蘇軾,我終於明白,一切痛苦只是過眼雲煙,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軾如茶,伴我一生讓我平淡;

蘇軾如水,伴我一生讓我寧靜。

蘇軾:我心中的永恆!

蘇東坡傳讀後感範文二

以前學過也讀過很多東坡的詩詞,在自己的印象中,他就是一位北宋偉大的文人,留下遺芳百世的作品供後人品讀。這幾天讀完林語堂先生所著的《蘇東坡傳》,才真真正正瞭解這位偉大的才子一生所經歷的跌宕起伏的事蹟,也才明白蘇東坡不僅僅是一位文人,也是一個為百姓著想的政治家,一個美食家,一個工程師,一個瑜伽修行者,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家……可以加在他身上的光環太多了,一個人要完成在一個領域的成就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長期的堅持不懈,如果要成為此領域的大家,更需所謂的天賦。所以更加佩服蘇軾,他在太多領域有自己的獨特成就。

“人生如夢,一齣戲演得如何,只有在落幕之時才可以下斷語。”回顧蘇軾一生,真的如同戲劇,這齣戲將他的一生演得跌宕起伏,在旁人觀看時會為之揪心,為之嘆息。以前聽說過真正好的文人是不會在官場上做得如魚得水,平步青雲的。就如李白,杜甫等,蘇東坡也不例外,官位做到達禮部尚書,最低是卻被貶至海南。他可謂一生足遍中國,但卻不是自發興致而起,多是受別人的命令所驅使。“在任何政治鬥爭中,正人君子必敗,而小人必佔上風,因為正人君子為道義而爭,小人則為權利而爭,結果雙方必各得其所,好人去位,壞人得權。”這樣見解深刻的一句話也映襯出蘇軾這位正人君子在仕途的坎坷之路,他始終以自己赤忱的愛國愛民之心對待公務,但又是個直腸子,遇到與自己意見不合的政敵或是奸佞小人都不吐不快,直言無忌,因此樹敵甚多,造成他人生挫折失意的兩大人物,王安石和章惇,都為新黨首要領頭之人。

王安石,也是在這本書中讓我重新改觀的一個人。高中歷史專門有一章節介紹王安石變法,歌頌其變法的歷史偉大性,雖然遭受失敗,但仍給百姓以及後世產生深刻影響。反正就是說王安石變法好啊好。但在這本專門講蘇軾的傳記中,卻詳細敘述了王安石變法產生的歷史背景,內容,所造成的不可磨滅的消極影響。原來王安石並非只是自己以前從課本里所瞭解的那個十全十美的文人政客,原來他是一個拗相公,原來他也使司馬光,范仲淹,蘇東坡等人才遭受懲處,他的變法並不是歷史課本所講那麼無與倫比,但也不可否認其歷史價值還是很高的。

蘇軾的性格是可愛的,在我看來。聽過一句話,一個時常快樂的人,總是擁有短暫的記憶和開朗的笑容。雖然在官場歷經風雨,無數次遭受小人陷害,但蘇軾可以說沒有恨過任何一人,充其量只是討厭某人。這種達觀的個性是他獨有的,試問一個歷經人生風浪的人怎不可能沒有對陷害自己的人產生一絲恨意,但蘇軾做到了。他因與王安石政治意見不合而被貶數次,但卻可以在王安石落敗之後與其把酒話桑麻,重新商討政事。他也能在任何時候無論身處何處,都做到悠閒自得。最使我揪心的是他的數次輾轉搬遷,無論是黃州,杭州,亦或是儋州,他每次被貶後都想真真正正自己種田置舍,遠離宦海,但命運總是和他開玩笑,註定蘇軾的人生是不會平靜如水的,唉,不經歷那些大風大浪還會有蘇軾這樣傳奇的一生嗎。雖然事業失意,但他卻會巧妙地將失意變為動力,這體現在他做了很多自己感興趣的事,勇於嘗試,體會平常人所不能發現的美景,美食和樂趣。他可以把平常的豬肉做成令人垂涎三尺的東坡肉,可以自己釀造自己所感興趣的美酒,也對修煉瑜伽術和煉丹術充滿了興趣,追求長生不老,健康長壽。在繪畫方面,創造文人畫並且造詣頗深。無論職位高低,東坡始終為民生鞠躬盡瘁,他為杭州,廣州興辦水利,建立孤兒院和醫院,嚴禁殺嬰,代表性的當屬建造了西湖蘇堤。

蘇軾的一生與四名女子有著聯絡,初戀堂妹,書中沒有說清為何蘇軾一生都對其戀戀不忘,愛之深沉,所以我理解起來總是覺得奇奇怪怪,兩人就算青梅竹馬,感情也不至於深沉到蘇軾聽聞其去世就有如肝腸寸斷,寢食難安。他的兩位夫人都是秀外慧中,勤儉持家。雖然第一位夫人王弗去世很早,但從丈夫為她寫的: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他的人品道德構成了他名氣的骨幹,他的風格文章之美則構成了他精神之美的骨肉。”總之,蘇軾的一生是傳奇的,他載歌載舞,笑看憂患,他雖逝世千年,但他留給後世的種種,那是萬古不朽的。

蘇東坡傳讀後感範文三

認不認識一個人其實並不在於是否與他同時代,而是站在當時理解的角度上,藉著他注入作品的情感瞭解他的內心。讀傳記,就好似看一場別人的人生之戲,我們身處戲外,所有的激烈鬥爭或是寂寥悲愴都變得平淡而娓娓道來,最後不免要與自身聯絡起來。

蘇東坡的偉大人格十分鮮明突出,這得歸功於他的作品數目之多,資料的詳細,因為在那個時代,他就受人追捧,知名度不亞於今天的當紅明星,即使是金人,在攻下京城後也特別愛搜掠蘇東坡的作品。蘇東坡的詩詞和散文散發著獨特的魅力,這源於他對寫作和文體的看法,他動筆,收筆都“行雲流水”,沒有特定規矩,他認為用筆表達出一切情思脈絡是他生平最快樂的時刻。他如此熱愛寫作,即使知道他大部分麻煩都是文章帶來的,可是仍然覺得文章如金玉珠貝,不易鄙棄。熱愛的原因是什麼呢?或許是因為自由創作給作者帶來滿足,給讀者帶去快樂,這也是文學價值所在之處吧。

現今,作為高中生的我們,在有限的時間內,在規定的命題下寫作,自然,這僅僅是做得文,很難有自己的思考和情感。大部分人認為我們閱讀太少,生活經驗不多,看待社會的角度狹隘,但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我們很少去關注自己思想的成長,不曾收集那寶貴的靈感,我們在生活的洪流中,習慣地忙於身外的事,忘了給自己的心留一段時間審視思考自己的存在,自己的想法是無價的,是真誠的,是意義非凡的。因為真正意義上人的一生不是學識的增加,財富的積累,權力的攫取,而是我們過完人的一生,經歷過所有,感悟到所有,去熱愛我們的熱愛,去追求我們的追求。所以說,當你翻開自己的記事本,沒有任何功利性去描繪生活中的自己,這文章的價值才是“非人所能以口舌論貴賤”的。

蘇東坡先生的命運如海燕,仕途生涯驚心動魄,而且他的福禍基本上與王安石緊密相連。林語堂先生說:“許多事情由於外在環境和內在性格的必然性,而有了往後無可避免的發展。”蘇東坡在杭州任職期間,用詩歌來表達民間的疾苦,最要命的是他愛用自由一發不可收拾的文風來寫,即使知道這詩篇會達京師,也毫不在乎。那時候反對王安石新政的人都避開這敏感的話題,蘇東坡卻不顧後果,他嫉惡如仇,遇到邪惡,就如食中有蠅,吐之乃已。在被逮捕審訊後,折騰了好久,終於出獄了,當晚卻又不可救藥地寫了兩首可以被抓到把柄的詩,我想這就是無法改變的本性吧。不失本性,其實有時候是非常寶貴的事情,一切都是在變,只有自身沒變,在自己的小天地裡品嚐人生百味。正如楊絳先生說:“人能夠凝練成一顆石子,潛伏見底,讓時光像水一般地在身上湍急而過,自己只知身在水中,不覺水流。”

古人的社會環境和生活條件不如現代,只有思想是人類永恆的財富,它是暗含智慧的寶庫,等著我們這些未涉世的少年領略它的雋永睿智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