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最新《蘇東坡傳》讀後感2000字

通過慢慢的品味《蘇東坡傳》這本書,大家一定都對蘇東坡有了很是深刻的瞭解,那麼讀後感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最新《蘇東坡傳》讀後感2000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參閱。

最新《蘇東坡傳》讀後感2000字

最新《蘇東坡傳》讀後感2000字

縱覽一生坎與坷,笑見東坡是何人。

要說我對蘇軾最初的印象,便是那早已流芳百世的詩句,“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些親似孩童般的語言,給當時還在牙牙學語的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不禁讓人對這位甚是富有情調的大詩人產生了好感,也帶我走向了一個新的天地,為那時的我打開了一個小小的詩詞之門,雖然很小,但也讓人流連忘返。把蘇軾說是我對古代詩詞的啟蒙導師,一點也不為過。但那時你要是問我,蘇軾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我卻或許只能回答,他是一位詩人,是一位詩詞寫的很好的詩人,沒有更多的了;再後來,也不過是坐倚窗前,靠窗而飲,望著那十五的圓月,感觸良多,揮筆灑墨,大發情感的那一位詩人吧,因為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對他的印象也不過如此,再無其他了。

可乃至至今,我卻仍無法用一句話來描述在我心中的蘇東坡,不僅僅因為他是詩人,更因他是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明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者,是瑜伽術者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祕書,是飲酒成癖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堅持己見的發聲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可這些卻還不足以勾繪出蘇東坡的全貌。在這樣一個多才多藝,生活中多姿多彩的人身上,又如何可以概括出他的全貌呢?

若單論名氣,李白,杜甫,蘇東坡自然還是不能與他們平起平坐,可為何我卻獨偏喜蘇東坡呢?像蘇東坡這樣富有創造力,這樣守正不阿,這樣放任不羈,這樣令人萬分傾倒而又望塵莫及的高士,又何人不喜呢?

笑看官場沉與浮,豁達之心如清流

我喜歡蘇東坡,更多的不是因為他的詩作,而是他那顆從來都不加修飾的,質樸無華的,無所畏懼的,這人世間最為純淨,最為豁達的心。正是那顆心,常常不經思索,感由心發。當我理解了這顆心時,我才發現蘇東坡是如此的獨特,如此的元氣淋漓,富有生機,是這世間不可多得的,這樣的人,也難怪不被世人理解,而這樣一顆不入濁流,以己為清的心,又怎不被世人所向往,所敬畏。當我理解了這一顆心,我才真正理解了蘇東坡這一個人,才理解了他的詩句,字字真心流露,透露出的,又是怎樣純真無畏的本性,那一刻,我釋然了。

在他人生巔峰之時,他曾想隱退官場,想離開那個是非之地。可他為什麼不呢?不只是因為皇太后設政,太平當道,他直接從常州的團練副使直逼宰相。更是因為他看不慣老百姓受苦,有天災卻多為人禍。他想為老百姓發聲,除去這朝廷上的不忠之人,除去走狗,更想扶救這天下蒼生!這,便是他留下的理由吧!

為此,他不停用職位之便向年輕的皇帝和皇太后上書直言,毫不畏避這樣的後果。當然,這樣的性格雖然讓他猶記世間疾苦,卻免不了朝場上的紛爭,使他壯途變得更加坎坷。可我卻欣賞他,更加嚮往這樣的心。因為這顆心是自由的,是不帶約束的。雖然知道“禍從口出”,卻仍然會去大聲宣告,不害怕那一句話的後果,即使是丟掉性命,也無所畏懼。

在其他人的眼中,他宛如人生悲劇中的主角,大起大落,經歷著常人無法忍受的苦難。可這些對於他來說,又是註定的,因為他這顆心是壯志的,是有婦人之仁的。他不忍看這世間的疾苦,卻不願融入紛爭,又註定融入紛爭。

他雖有最為讓人不平的人生,卻從未恨過任何人,從沒有往他的心裡去過,像一個聖人一般,對每一個人都報以他的真心。

記得他在晚年被流放的時候。他給人的感覺依然是笑容常面的,無官一身輕,亦是讓他欣喜吧。經常與故友寫信,每天也便是寫詩,釀酒。

這等清淨,又何樂不為?為何不樂呢?

洗淨心靈塵與埃,鑄就人生樂與真

我想,這就是樂觀的最高境界吧,而現在,斤斤計較,一做不好便想放棄的我們是否佔太多數呢?所以,我佩服蘇東坡,如果是我的話,早就悲嘆而死了吧,又怎能堅持到他那個時候,又怎能有他那樣的心態呢?像蘇東坡這樣樂觀的人,古往今來,又有幾人呢?他的樂觀,又有誰能做到呢?這樣的樂觀,這樣的豁達。使他那句句發自肺腑的詩句,都彷彿流露真心,為後人所銘記。總能讓人在白熾之中感受到一股清泉,洗淨人生。所有人在讀他的詩時都會流露出最本質的自己,不無緣故。這或許也是蘇軾為後人所喜愛的一大緣故吧。

我忽然明白了,為何蘇東坡自己都說“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眼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他從未恨過任何人,他認為恨一個人,是無能的表現,所以林語堂才會說“蘇東坡過得快樂,無所畏懼,像一陣清風度過了此生。”

我想,蘇東坡生來便是不凡的吧。

生在太平的宋朝,卻經歷了宋朝最為荒唐的時期,便決定改變它!他註定是不凡的,可註定又是不幸的。他有著孩童般的純真,他相信這世間必定有美好的一面,只要有人願去改變它。所以,他去了。奮不顧身的去了,留下了一絲清影,與一股清風。

就便是命中註定,歷史給了他一顆獨一無二,獨作清流的一顆心,更給了他這樣一個現實與難題,讓他來改變,讓他來創造。這便是在磨練這顆心是否堅強與高尚。

我想,他成功了。縱然,他最後並沒有完全成功,但他依舊,依舊保持著那顆心,那顆潔白的心。

那一個純潔、樸真、美好的心,讓人舒服,讓人嚮往,像那山中的一股甘泉,沁人心扉,純潔透明,清澈見底,一覽無餘,給予眾生。

他的肉體雖然會死,他的精神在下一輩子,則可能成為天空中的星,地上的河,可以閃耀照明,可以滋潤營養,因而維持眾生萬物。這一生,他只是永恆在剎那顯現間的一顆微粒,他究竟是哪一顆微粒,又何關乎重要?所以生命畢竟是不朽的,美好的,所以他盡情享受人生。這或許就是這位曠古奇才樂天派的奧祕的一面吧。

而現在疫情之下,在家中的我們,整日呆在家中,誰不是連聲抱怨,卻又一籌莫展,我想,或許蘇東坡在,就不會如此吧。身在危難之中的我們,又有誰能擁有如蘇東坡這般的心呢?又有誰能做到蘇東坡這般的樂觀豁達?或許這也是蘇東坡如此受後人喜愛的另一大原因吧?因為繼蘇東坡之後,世間無人能再有這一顆無暇之心!

所以,我佩服蘇東坡,敬畏蘇東坡。

當他流放荒島的時候,依然恰然自得,只因他心中便是一波湖水,毫無波瀾。

當我再讀起《水調歌頭》之時,便越發感觸良多了,“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樣的心緒,思念親人之情,在皎皎明月之下,婉婉道出,這或許在常人眼中是高明,可在他自己看來,自己只不過是酒後的自然流露,透露真心罷了。他便如同這詩中的明月一般淒涼潔白,高處不甚寒,如同朝堂上孤身一人為百姓伸冤的淒冷,又有誰能夠懂得呢?那種孤獨,如明月一般,他也便相信只有明月能夠懂得。

這,才是我眼中最為真實的蘇東坡,才是我心中所理解的蘇東坡。

最新《蘇東坡傳》讀後感2000字

向來相信緣分,不只是人與人之間的緣分,而且人與書之間亦如此。中學時代,語文老師向我們推薦了兩本書,其中一本是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另一本像是《朱元璋傳》(不確定,但前一本很確定)。當時的反應是我怎麼可能對這種書感興趣呢?!遂不以為意。然而喜好確實是個很有意思的東西,隨著知識的增長和閱歷的增加,你會自然而然的對一些東西產生興趣,甚至是以前不感興趣的東西。比如說這本書……

多少年之後,初到杭州,求學於此。期間與好友漫步於西子湖畔,走到蘇堤的南端,旁邊即是蘇東坡紀念館,遂進去參觀。其中有一段引用的林語堂的話深深的吸引了我。話是這樣的:

蘇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新的畫家、造酒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憎恨清教徒主義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祕書、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專唱反調的人。一個月夜徘徊者、一個詩人、一個小丑。但是這還不足以道出蘇東坡的部……我若說一提到蘇東坡,在中國總會引起人親切敬佩的微笑,也許這話最能概括蘇東坡的一切了。

看完這番話,很有共鳴。心想多麼有意思的人生啊,這不正是自己想要的人生嗎?活的瀟灑自在、灑脫率性,做著各種各樣有意思有趣的事情。成人的理性兼具孩童般的心靈,做著自己想做的事而又不出格。懲惡揚善,有強烈的正義感,有著知識分子階層的悲憫情懷和極高的道德修養,不違背自己的良心。這樣的人生,堪稱完美!

之後與好友漫步於林木茂盛、鬱鬱蔥蔥的蘇堤之上,堤上有六個拱橋,甚是美觀。一千年後還能享受到蘇東坡提供給我們如此的雅緻的環境,不禁更加感慨他的偉大,對他的崇拜也劇增,所以那天回去之後就毫不猶豫的把《蘇東坡傳》給買了下來。

看完後,確實是本好書,對自己很有啟發:人生還可以這樣有趣,原來心靈可以是如此美妙,同時也進一步明白了應當怎樣做人。林語堂先生,這位學貫中西,兼具西方浪漫與東方雅緻的江南才子,以他優美的.文筆把這位極為有趣惹人喜愛的文壇巨匠活生生的展現在讀者面前。讓讀者回味無窮!

下面就簡單的說說自己的感悟:

首先,蘇東坡是一個讀書人,而他對人對事的態度則告訴我們讀書的目的是什麼?不是讓自己變得更清高—你們這群凡夫俗子我才不跟你們玩呢—而是變得更加包容,更加隨和,更加的平易近人,是一種對這個不完美世界的包容,對萬事萬物的包容。“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蘇東坡的這句自我評價可以說是對此意一個很好的概括!而巧合的是英國著名詩人拉迪亞德·吉卜林在他那首經典的詩《如果》裡面也寫到:如果,你能和百姓打成一片,卻拒絕隨波逐流;或與王者同行,卻不忘,庶民本色……可見,在這個話題上了東西方思想巧妙的達到了統一。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對這個道理蘇東坡可以說是踐行的最好的,即使是被貶到偏遠落後的地方,他仍能見到、感到別人即便在天堂也見不到感不到的美。正如他在《超然臺記》中所說:凡物皆有可觀。苟有可觀,皆有可樂,非必怪奇偉麗者也。藍天、白雲、村舍、竹林、小路、山川、河流、小橋、星辰這些意象哪裡都有,在蘇軾眼中只要它們隨機的自由組合好在哪都是一幅美景!

想要擁有發現美的眼睛關鍵要有一顆美妙的心靈,讀完蘇軾的文章往往會情不自禁的拍手稱妙,寫的這麼美,這麼妙,驚歎其心靈之如此美妙!所以蘇東坡文章的魅力不僅在於文筆,更在於其心靈的美妙,在於其情感的自然流露,順乎天性,剛猛激烈。而想要使自己的心靈優美,最關鍵的是要有一顆天真爛漫的赤子之心,一顆心無雜念的孩童般的心靈。蘇軾無疑全都具備了。有了真性情,再加上他那過人的才華—既有真性情,肚子裡又有東西,那他就完美了。而蘇軾是把這兩點結合併發揮到極致的。

一顆美妙的心靈還不足以成就蘇東坡的成就,他的樂觀豁達的心態也是必不可少的。林語堂對他評價的第一印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他一生仕途坎坷,歷盡挫折。放在一般人身上可能就會一蹶不振,但蘇東坡終非常人。對他來說生活是要繼續的,遭遇挫折更要樂觀的面對生活,更要積極的去發現這個世界的美。既然官場上不如意,那我就在別的地方尋找成就,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過著隱士般逍遙自在的生活:散步、讀書、耕種、釀酒、與好友遊山玩水喝到微醺之後再寫出上好的文章……有意思好玩的事情多著呢,生活終歸是精彩的,只要你用心去發掘和經營。

在我看來,正是由於蘇東坡有一顆孩童般的心靈,使他對一切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和想象力,所以心靈才能如此美妙,成為一個有趣的人,一個真性情的人。樂觀豁達的心態,使他樂觀的面對生活,去發現生活中的美。再加上自身的天分、過人的才華和極高的道德修養,一個名垂千古總會引起人親切敬佩的微笑的蘇東坡也就不足為怪了。

標籤:讀後感 蘇東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