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人類簡史讀後感7篇 深度思考:《人類簡史》啟示錄

《人類簡史》是一本關於人類歷史的暢銷書籍,該書作者尤瓦爾·赫拉利以獨特的角度探討了人類從遠古時代至今的歷史程序,引人深思。本文將就此書進行讀後感。

人類簡史讀後感7篇 深度思考:《人類簡史》啟示錄

第1篇

?人類簡史》算不上是一本“嚴謹”或者說“地道”的歷史書,卻是一部值得推薦的世界史新著。作者跳出人類侷限看人類歷史,從“物理學”“化學”的宇宙開端,到“生物學”的生命演化再到“歷史學”的人類文明,層層分析,深入透徹,充滿人文關懷和人生哲學。細品此書,頗多感受,記錄書中觀點和自身感悟,作一二分享。

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人類歷史是自我認知的反思

作者認為,人類最大的進步體現在:人類能秉持科學的態度承認自己的無知。就如近代歐洲認識到自己並非整個世界,才能發現新大陸,近代中國能認識到自己並不是天朝大國,才能重新崛起,我們只有意識到人類只是一種沒什麼特別的動物,才能與其他生物、整個生態和諧相處。

這給我們工作、生活諸多啟迪。一方面,人的一生是短暫的,而知識是無限的,尤其對知識、科技、理念日新月異的今天而言,學習無止境,承認無知則是收穫進步的第一步;另一方面,人又是渺小的,只有時刻認清自己、擺正位置,才能真正承擔起對家庭、事業、社會以及生態圈的責任和義務。這對於工作而言同樣受用,任何一個處室、一個部門,只有堅持一盤棋思想,摒棄本位主義,才能真正做到圍繞中心、服務大局。

二、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人類歷史是自我變革的蛻變

世間萬物,變動不居,人類總是在適應與改變中前行:種族演化與生態面貌的互相影響、認知革命中形成的社會準則和大型合作“全球帝國”的發展趨勢,讓人類逐步打破“我們”“它們”“他們”之間的鴻溝,全球博採眾長、加強合作,才能適應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步伐,也才能應對全球變暖等人類共同的問題。

這提醒我們形勢在發展、時代在進步,不能身體已進入新世紀,而腦袋還留在舊思維。不管是國家層面的對外交往,社會層面的組織分工,亦或是個人層面的人情往來,不管是經濟發展、社會管理,都要摒棄不合時宜的舊觀念,衝破制約發展的舊框框,讓各種發展活力充分迸發出來。同時,更要堅定共同的理想信念、樹立共同的'目標追求,堅持優化協同高效的原則,堅決執行公認規則、維護穩定團結,讓適應與改變、交流與合作成為發展主旋律。

三、蹄疾而步穩,勇毅而篤行——人類歷史是自我完善的探索

近代人類歷史總是在否定、肯定、再否定中曲折前行。一方面,科技和社會關係的創新和突破,帶來歐洲從“經濟侏儒”到“全球霸主”的轉變,整個歐洲從上至下形成了現代科學和資本主義的思考方式;另一方面,科技革命程序過快,導致人類身體結構進化不及、生態系統反應不及、人文關懷缺失等嚴重問題。

對於今天的中國來說,發展等不得、改革拖不得,必須有一股敢闖敢試的拼勁,決不可畏首畏尾、怕狼怕虎。與此同時,面對發展的階段性特徵,進行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更要防止粗疏和魯莽,必須拿出勇毅篤行的穩勁。隨著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等舉措不斷推進,對利益關係的觸及將越來越深,對此要有足夠的思想準備。對改革程序中已經出現和可能出現的問題,困難要一個一個克服,問題要一個一個解決,既敢於出招又善於應招,做到“蹄疾而步穩”。改革前行需要創新思維,更重要地是腳踏實地、夯實基礎,注重每項工作推進中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權衡利弊,防範於未然;更要回歸本源、迴歸原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努力提升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真正做到發展成果為人民共享。

四、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人類歷史是自我約束的進步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人性使然。資本主義的產生使人類社會產生了深刻變革,衝破封建主義藩籬的同時,帶來的是對自由主義的極端推崇,而不加約束的“自由”必然導致罪惡的釋放,歷史證明,即使在宗教約束下,受到利益驅使,人類也有可能形成整體冷漠,如利益驅使產生了社會倒退,歐洲在整個中世紀未出現過奴隸制,在帝國擴張時卻發生了長期的、大規模的“理所當然”的奴隸貿易。

治國理政必須充分發揮法律和道德的共同作用,才能實現最大的治理效應,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一方面,要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道德體系建設,繼續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發揮好道德的教化作用,讓價值理念轉化為價值風尚,提升全民素質。另一方面,要依法治國,充分運用法治思維與法治方式,加強體系建設和普法教育,使尊法守法成為全體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覺行動。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讀《人類簡史》時,沉浸在十萬年間的榮辱興衰中,讓我於心境寧和之際思索真實人性,於跌宕起伏之間看淡個人情緒和利弊得失,更讓我深切感受到歷史、現實與未來之間的通靈,歷史即是過去的現實,現實則是未來的歷史,知古而鑑今,鑑今而律己,才是對歷史最大的尊重。

人類簡史讀後感7篇 深度思考:《人類簡史》啟示錄 第2張

第2篇

?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講述了人類從形成之初到250萬年後的今天的變化與發展。如果用數學模型來形容人類的發展,那它肯定不是平滑上升的曲線,而應該是十分曲折而總體上升的折線,儘管每個階段的發展都有各自的特點,但是縱觀整個過程,確實可以從中找出一些規律,而這些規律可以用“熵”來較為形象的描述。

熵在物理學中的表述是表徵系統內混亂(或無序)程度的物理量,當系統達到熱力學平衡態時,熵值最大。簡單來說熵是一個系統中"無秩序"的程度,但它也可以表徵生命活動過程質量。這就是科學的特點,它無處不在,不僅對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領域有效,對於社會文化同樣有效。從地球物質的形態過程到社會結構的變化,再到人類生活方式的發展,都體現著熵的變化過程。

如今地球的形成最初要從50億年前的大量的氣體塵埃雲算起,原始的太陽星雲經過分餾、坍縮和凝聚等過程,地球誕生了。星子聚整合星胎,然後再增生而形成原始地球,由於星子的衝擊效應、壓縮效應和放射性衰變等,原始地球開始變熱,幾億年後,其內部逐漸變熱使區域性熔融並超過鐵的熔點,使得原始地球中的金屬鐵、鎳及硫化鐵等融化,並因密度大而流向中心部位。溫度的進一步升高使得輕清者上升,重濁者下降,從而產生了地殼及大陸、大氣和海洋。再經過地殼運動、火山噴發等現象,地球的結構也越來越穩定。

從最初的氣體塵埃雲到如今層次分明的地球,其混亂度越來越低,經歷著熵減的過程,也正是這個過程為智人的出現奠定了基礎。生命的起源和進化經歷了漫長的過程,如果把地球生成以來的漫長的地質年代壓縮到一年的12個月中,則可以描述成:地球一月形成,地殼二月凝結,原始海洋三月產生,最初的生命在四月裡出現,最早的化石在五月裡形成,恐龍在十二月中旬主宰一切,最早的靈長類動物在十二月下旬出現,而人的時代在一年最後一天才開始出現。相比於地球的衍變,人類似乎是渺小的,但是就在200萬年間,或者只在500年中一系列重大的革命,似乎就讓人類成為了地球的主宰。

人類社會的發展經歷了幾個重要的革命:農業革命、科學革命、工業革命。每個革命過後都會產生新的社會形態,在此過程中,社會產生動盪、變化,似乎沒有一直向穩定發展,但是從如今的形態來看,社會結構逐漸趨於穩定,在穩定中發展。

農業革命之前,人類以狩獵和採集的`方式生活,此時的人們分散在各個部落內,那時的他們的心理狀態我們不好揣測,但是這種生活方式確實可以使得繁衍穩步而正常。隨著小麥的出現,穩定的生活格局被打破,從作者的角度來看,小麥操縱了智人。小麥的種植的確讓智人的生活有了更大的保障,但同時,人類也需要因此付出更多精力,同時糧食的增收導致了人類數量的激增。當一個群體種植小麥時,糧食充足的情況下,為了擁有更多的勞動力,人們的生育率也在提高,數目的增加必定導致領土的擴充,於是一個群體憑藉數量上的優勢侵佔另一個部落,小麥種植的範圍也越加廣泛,土地植被的生物多樣性就在減少,從整體來看,部落趨於合併、植被趨於統一,社會結構變得單一穩定,但是這種變化在今天看來是有利有弊的。雖然人類得以大量繁衍但是生活質量卻不一定提高了。而且這個過程是不可逆的,如果地球沒有重大的改變,我們是再也回不到採集的生活狀態的。

在科學革命之前,亞洲的幾大國家可謂是稱霸全球,土地不斷擴張,似乎從未把歐洲國家放在眼裡。用能量的觀點來描述社會形態就是,幾個大國的能量很高,但是其他地區的能量很低,這個狀態是不穩定的,勢必經歷熵減的過程,反應到社會當中就是此消彼長。歐洲國家的社會形態經歷了很長一段才得以形成,從而保證了在後來的短時期內,憑藉著科技和工業的發展,使得歐洲的帝國迅速形成。利用科學知識與先進的科技,帝國不斷侵略、擴張,同時工業的發展需要大量的勞動力,於是黑奴買賣的現象流入社會。此時帝國的勢力似乎長得有些過頭,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帝國的統治終究不能長久,黑奴最終得以解放,帝國的統治崩塌。儘管直到今天“人人平等”依舊不能實現,但是不得不承認權利的掌控已經從少數人流向了更多的人,社會也逐漸趨於平等穩定,這是一個緩慢而長久的熵減過程。中國所想要的共產主義正是熵最小的社會狀態。

智人的生活從開始的狩獵採集經歷農業種植,再到工業生產,同時還有伴隨科技的發展,人類的生活層次似乎越來越高,但是這樣的改變卻並不能代表人類的發展越來越穩定。自從工業革命後,大量的能源被消耗,作者以其新奇的角度對此做了解釋,認為人類可利用的能源越來越多,因為隨著礦業的不斷消耗,人類的科學技術會開發更多的可利用資源或者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但是在我看來這無外乎是一種諷刺,人類開發資源對地球的傷害是不可逆的,如果開發更多的可利用資源所產生的副作用也是不可預測的。除此之外,人口數量的激增使得更多的植被用於耕種。

“砍伐森林、抽乾沼澤、築壩擋河、水漫平原、再鋪上總長數萬公里的鐵路,並興建摩天大都會。世界越來越被塑造成適合智人需求的樣子,但其他物種的棲息地就遭到破環,這讓它們迅速滅絕。地球曾經是一片藍天綠地,但現在已經成了混凝土和塑料構成的商場。”這種形態的改變肯定不能用越來越穩定來形容,人類對環境造成的傷害已經是不可逆的,對周遭的動物和生態系統掀起一場災難,而且隨著科學研究的不斷深入,人類的腳步越來越快,越發不可遏制。只希望我們在發展的同時,可以反思自己的行為,考慮如何將對地球的傷害減少到最小,或者避免破壞。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更應勿施於環境。

第3篇

在閱讀這本書後,我發現本書和以前讀過的歷史書籍有很大的不同。作者很有自己的思想,如胡適先生所說的“大膽假設,小心求證”。他的想法有些天馬行空,想常人之未能想之事,可是他的假設又是在現有的證據上做出來的,也不能說他不對,能將歷史寫得別有一番風味,這樣的書難怪可以獲得好評和眾人推薦。

本書最大的意義和價值不是給我們簡單介紹人類的歷史,而是作者從各類事件中得出的自己的觀念和深切的人文關懷以及對哲學和人類的基本思考。

首先,作者認為過去的人類並不比現在的人類過得差,他們比現在的人類可選擇的食物種類更加豐盛,人也更為自由,平時通過採集和狩獵可獲得鍛鍊,也不易於感染群體性疾病。當人的負擔過少,慾望較少,人也會更加的快樂和容易滿足。

其次,他提出這樣的一個觀點:農業革命是歷史上的最大騙局。表面上看,人類通過大面積耕種,大規模的生產,使得人口激增,並不斷髮展壯大,實際上各種問題也隨之而來,資源環境的破壞,各種政治權術以及殘酷的戰爭,最主要的是人類的自由被大大束縛於土地之上,芸芸眾生耗盡心血產出的糧食也提供給某些精英分子,而他們卻史上無名,為他人做嫁衣。

最後是他對於人類的未來之思考。人類無論處於哪個時代,都應該思考最基本的問題,就是人之為人的基本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如果我們不能認清人之為人的特點,人類的獨特性,一旦我們發明出比我們更聰明的物種,我們該何去何從?

?人類簡史》這本書講的是整個人類的歷史。全書不僅是站在某個民族(國家)或者人類的角度,而是也站在動物植物、整個世界的角度來看待人類發展歷史。從數百萬年前講起,一直講到現代,並在結尾迎來的全書的高潮,那就是人類的可能的未來,最後的部分給人的感覺才是最震撼的。作者從遠古生物進化,講到農業革命,從帝國主義講到資本主義,一段段歷史娓娓道來,並在不同的人類發展階段加入了作者自己視角,剖析分解,在很多方面都能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

進化是人類前進的永恆旋律。人類從低階動物經過數百萬年的進化才逐漸成為當今的現代智人,雖然現在人類是整個生物鏈條的最高階物種,但並不意味著進化已經結束了,相反,人類也許正在以更快的速度進化。進化真是始於人類在大腦、身體、以及心理等不同層面的不完善,也恰恰是因為現代人身上仍然存在這種不完善,認知偏差和謬誤導致了很多現代問題,丹尼爾·卡尼曼的書中對此做了很多很好的描述。未來人類還將不斷進化,我們必須要認識到自身的侷限和認知上的偏差,只有才能更好的適應現代社會。

歷史的發展交織著很多偶然性因素。人類和黑猩猩擁有共同的祖先,而數百萬年前基因的偶然突變導致人類這個新物種的誕生。基督教的成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也一樣有其偶然性,羅馬皇帝偶然發現了這個當時籍籍無名的小教派,並發現通過宗教能夠更好的統治國家,也因此在羅馬帝國的強力支援下,基督教一舉成為世界上大教派。而近代科技革命的發展更是充滿了偶然性,很多科技發明都是偶然的因素導致人類有了新的發現。

時代的進步夾雜著侷限與包容。遠古時代,由於人類對大自然的認知有限,人們信仰各種神靈,通過神靈來解釋大自然的種種現象。農業革命之後,由於糧食供給的大大增加,開始有人可以從事一些更高階的.工作,因此在這期間,哲學,政治,藝術以及其它各種思想文化都大大發展,但是我們可以看出仍然有其時代侷限性,比如儒家強調君權,父權等,再比如古代一直到中世紀,男女的地位始終是不平等的,直到近代才有了男女平等,更有女權主義的出現。現代社會對待同性戀的態度的轉變也是一個很好的例證,人們漸漸認識到,人類這個物種還有其他生物物種都存在同性戀現象,這是一個非常自然的現象,也由此使得人們能夠以更加開放和包容的態度接納了同性戀這種現象。未來人們也一樣會以更加開發和包容的態度對待那些我們現在認為不對甚至不合法的現象,實際上很多所謂不對或者不合法的行為都是受我們的意識形態所扭曲的價值觀導致的。

古希臘哲學家芝諾說,人的知識就好比一個圓圈,圓圈裡面是已知的,圓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的越多,圓圈也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

?人類簡史》這本書除了能提供圓圈外的未知,還給讀者講訴了已知的圓圈內的新知,重新整理了讀者的人類史觀,這就是一本歷史書能掀起這麼大波瀾的原因,年輕的以色列作者尤瓦爾?赫拉利憑藉這本書聲名鵲起。如果說《槍炮、病菌與鋼鐵》描述的是人類發展自然史,《人類簡史》講述的則是人類發展人文史,將人類從認知革命、農業革命到科學革命的心路歷程娓娓道來,既是一本趣味盎然的巨集觀歷史程序讀本,也是一本處處深刻的思辨哲學佳作。

智人出走非洲的故事對大多數讀者來說已經耳熟能詳,是什麼原因讓與多數動物一樣從事狩獵採集的智人經過短短的時間就統治世界了呢。是智力,沒錯!

第4篇

?人類簡史》,這本書並不簡單,在全世界是非常出名的一本書,被翻譯成了很多很多版本,從石器時代講述智人的演化到了現在,從全方面分析了人類。我覺得身為人類,我們都有必要讀一讀這本書,我認為這是對自己的一個瞭解,也是人類的一個自我反思,推薦大家閱讀。

人類,一種沒有什麼特別的動物。我們演變了那麼久,很多人還認為這整個世界就是我們人最為特別,我們是最聰明的,獨一無二的,但從演化學來看,並不是這樣的。目前在現代的世界裡我們唯一存活下來的人種是智人,但是除了智人,之前還有很多很多其他的人種,就像其他的動物一樣,比如豬,豬有美國的豬,有中國的土豬,也有野豬等等。我們人也是一樣的,據統計,在歷史上存活的人種數不勝數,我們人並不是一條直線型的進化,比如先從直立人到尼安德特人,然後再到智人,而是同一時代有很多的人種是同時存在的。

其中跟我們智人最接近的是尼安德特人,他們的腦容量比我們還高,抗寒能力以及體型都比智人厲害,但是為什麼最後到了現在就只剩下了智人一種了呢?

寬容並不是智人的特性,我們的祖先和我們有同樣的自私基因,認為我們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生物,所以將其他的人種趕盡殺絕,只有非常少的一部分加入了智人的群體,智人在過去的三萬年裡已經太過於適應自己就是獨一無二的,我們跟其他的動物不一樣,我們一直認為我們就是造物主的極致。這就是為什麼達爾文在提出我們智人其實也是另一種動物的時候,有人會大發雷霆。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現在只有一種人種。這就是我們自私的基因,我們自戀的原因。

但是成為那麼聰明的生物是要付出代價的,人類的腦容量是全物種最大的,現代智人可以達到1200~1400立方厘米,但消耗了身體25%的能量,而相對於其他的猿類,只有8%。那就更不用提其他動物了,更少。如此聰明的大腦和腦容量換到的只是肌肉的.畏縮,和更多的精力消耗,所以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頭腦簡單四肢發達這個觀點是正確的。比如說大猩猩,可能跟你比賽sat它考不過你,但是可以在幾秒把你撕成碎片。那麼這樣的選擇和策略是好是壞呢?沒人知道。

因為我們有如此聰明的頭腦,最後的結果就是整個世界的生態都會因為智人的聰明和自大而付出慘痛的代價。在生物學裡面,有一種概念叫“物種入侵”,就是將不同生態系統的生物帶到其他地方去,比如美洲的牛蛙以及澳大利亞的蟒蛇,因為沒有天敵,食物充足,它們大量繁殖,破壞了當地的生態系統。人種起源於非洲,但隨著時代的進步,智人能夠遷移到各個大陸,然後對那些地區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生態平衡破壞,那麼我們是不是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入侵物種”呢?

舉一些例子,澳大利亞,是智人第一個受害者,當時的澳大利亞有著與其他很多大陸不同的生態鏈,也有很多不同的巨型物種,比如雙門齒獸、袋獅、巨型蜥蜴等等,都陸陸續續的滅絕了,而它們滅絕的時間正好是人類登上澳大利亞的時間。雖然有人會為智人脫罪,說這是因為氣候的變化,但周圍海洋生物的繁衍和恰巧的時間推翻了這個理論和說法,巨型動物的滅絕主要有三點原因,首先是它們放鬆了對人類的警惕,一個小小的猿類無尖齒和利牙,自然不會對他們構成威脅,還有一個就是智人掌握了火的使用,將灌木和樹都燒了,留下草來吸引這些巨獸,最後一個原因就是這些巨獸的繁殖速度非常的慢,懷孕時間長,懷胎不多,間隔長,就算幾個月人類就只殺一隻雙門齒獸,幾千年也會慢慢的滅絕。所以如果智人並沒有登上澳洲,那麼我們可以確信那裡的巨型生物也不會滅絕。

同樣的情況發生於美洲的猛獁象、馴鹿、犀牛、巨型地懶和劍齒虎,都慘遭毒手,並且滅絕的時間也是人類第一次登上那些大陸的時間,這些情況不僅僅發生在美洲和澳洲,同樣發生在很多其他的地區,馬達加斯加北極都沒能倖免。

我們人類現在還在一步步的毀滅地球,如果我們並沒有入侵到其他的大陸,那些巨型生物也不會滅絕。現在的嚴重工業化和過度開發都是在一步一步的毀滅地球,很多的物種也在滅絕的邊緣。

所以這就是我為什麼說本書更像是一本人類的自省,我們因為自己的自私和生存對整個生態和地球造成了那麼大的損傷,我們應該感到愧疚,也同時感恩這整個地球為我們提供的資源。讀到這一部分,讓我收穫最大的一點就是大智若愚,人類過於聰明,導致這個聰明進化成了災難,反而那些腦容量並不是很大的動物們,對地球的影響就沒有那麼大,在我們過度濫用我們的優勢時,同時也傷害了很多,奪走了很多。

看完了人類簡史,我覺得人類應該更加愛護我們的地球和生態,請為我們的生態和地球多多考慮,珍惜它愛護它。把自己自私的想法放下,我們其實和其他動物沒有什麼不同,我們也是地球的一份子。

第5篇

這個假期我讀了《人類簡史》這本書,作者從歷史學、生物進化論、人類學各個學科用超級巨集觀的視覺,俯視了人類的發展史,同時運用豐富的想象力,生動形象的語言,把它們呈現在讀者面前。這本書講的是整個人類的發展史,但卻不僅站在某個國家或者民族的角度,而是站在動植物、整個世界的角度來看待人類發展歷史,很多方面都給了我耳目一新的感覺。

進化是人類前進的永恆旋律。人類從低階動物經過數百萬年的進化才逐漸成為當今的現代智人,雖然現在人類是整個生物鏈條的最高階物種,但並不意味著進化已經結束了。相反,人類也許正在以更快的速度進化。進化是始於人類在大腦、身體、以及心理等不同層面的不完善,也恰恰是因為現代人身上仍然存在這種不完善、認知偏差和謬誤導致了很多現代問題,丹尼爾的書中對此做了很多很好的描述。未來人類還將不斷進化,我們必須要認識到自身的侷限和認知上的偏差,只有才能更好的適應現代社會。

歷史的發展交織著很多偶然性因素。人類和黑猩猩擁有共同的祖先,而數百萬年前基因的偶然突變導致人類這個新物種的誕生。基督教的成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也一樣有其偶然性,羅馬皇帝偶然發現了這個當時籍籍無名的小教派,並發現通過宗教能夠更好的統治國家,也因此在羅馬帝國的強力支援下,基督教一舉成為世界上的大教派。而近代科技革命的發展更是充滿了偶然性,很多科技發明都是偶然的.因素導致人類有了新的發現。

時代的進步夾雜著侷限與包容。遠古時代,於人類對大自然的認知有限,人們信仰各種神靈,通過神靈來解釋大自然的種種現象。農業革命之後,由於糧食供給的大大增加,開始有人可以從事一些更高階的工作, 因此在這期間,哲學,政治,藝術以及其它各種思想文化都大大發展,但是我們可以看出仍然有其時代侷限性,比如儒家強調君權,父權等,再比如古代一直到中世紀,女人的地位始終是不平等的,直到近代才有了男女平等,更有女權主義的出現。現代社會對待同性戀的態度的轉變也是一個很好的例證,人們漸漸認識到,人這個物種還有其他生物物種都存在同性戀現象,這是一個非常自然的現象,也由此使得人們能夠以更加開放和包容的態度接納了同性戀這種現象。未來人們也一樣會以更加開放和包容的態度對待那些我們現在認為不對甚至不合法的現象,實際上很多所謂不對或者不合法的行為都是受我們的意識形態所扭曲的價值觀導致的。

全球化聽起來是二十-世紀的詞彙,但實際上全球化在過去的幾個世紀一直在進行中,墨西哥的辣椒可以為川菜和湘菜的代表符號,基督教堂可以是中關村和東單的地標建築,穿著學士服拍畢業照也是中國學生的畢業必修課。金錢是人類社會最普遍信賴的虛構物,帝國的刀槍棍棒和攜帶的病菌不僅實行經濟上的擴張還要求被服者文化屈從,而當宗教從多神教轉向一神教時就近乎狂熱的要求所有人都崇拜那個唯一的"上帝",這就是過去幾個世紀全球化過程的三大法寶。

科學革命的核心是人類不再只關注圈內已知的知識,對外圍的未知視而不見,而是承認自己對外圍的無知。人們願意承認自己的無知,通過觀察和數學方法,取得新的能力。但是科學革命之前,獲取知識的途徑就是鑽古籍和傳統,比如寫詩作詞都要引經據典,賈寶玉作詩就因想不起典故急得出汗。有人不知道蜘蛛是怎麼結網的,去問牧師,牧師不知道,去問《聖經》,《聖經》裡也沒有,於是牧師說: "上帝說蜘蛛怎麼結網不重要"古老的知識體系認為我們已經把該知道的都知道了。

歐洲的文藝復興始於十三世紀末,提出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為科學、文藝發展掃清了道路,為人們探索圈外的未知提供了思想和制度的解放,不至於因為支援地球圍繞太陽轉而被燒死,中國的"文藝復興運動"比歐洲晚了五百年,這也是西方緣何主宰世界的原因之一吧。當科技迅猛發展,從蒸氣機的發明到原子彈的爆炸,獲取能量的能力越來越大,人類文明邁著巨大的步伐前進。隨著帝國與科學聯姻,並搭工業的巨輪,人類對未知的探索速度出現驚人的增長。哥倫布航海時大量船員因敗血症死亡,四西多年後青黴素才被發現,而不過幾十年後人類器官已經可以克隆移植了;從萬有引力的發表到宇宙大爆炸理論的建立經過了將近三個世紀,而僅僅過了二十年,弦理論就萌芽了。

從“動物到上帝”人類是否能夠成為上帝?這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我們擁有的力量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強大,但幾乎不知道該怎麼使用這些力量。也許人類的歷史程序,就是人類自身學著掌握自己力量的一個過程,而生存與毀滅,往往只在一念之間。

第6篇

這周,我通讀了《人類簡史》,不得不為尤瓦爾·赫拉利的學識所折服。

顧名思義,《人類簡史》闡述的是智人從十多萬年前萌生以來,到今天21世紀人類的演化與發展歷史。除了線性的客觀歷史外,作者基於人類學、社會學、生物學、經濟學等多個維度來看待歷史的發展,輸出自己的主觀觀點。

尤瓦爾把人類的發展歷史分為四個階段,認知革命、農業革命、人類的融合統一與科學革命。

智人為何能夠在十幾萬年間,從弱小的食物鏈中層成員,一躍躍至食物鏈的頂端?答案便是人類的語言和認知。除智人以外的動物,也有他們自身的語言,能傳遞資訊,但為何是智人取勝了呢?原因就在於,智人的語言能夠創造出客觀物質世界並不存在的事物,以此來達到智人之間的合作與團結。從石器時代的壁畫、裝飾物,就能看出智人那時候就已經創造出某種想象的東西,或是神明、或是神獸,將整個部落的人團結在一起,共同抵禦外敵,捕獵巨型生物。發展到今天,我們會發現,其實維持人類社會秩序的東西,在客觀物質世界都是不存在的`,國家、法律、貨幣、正義、民主全部都是人類虛構出來的東西,但保障著70億人在這個世界上有序地生活。不得不說,講故事,講虛構的故事,確實是人類非常重要的能力之一。之前看過其他文章,也說,人類的歷史的發展就是一場巨集觀敘事,人們信仰這一套敘事,社會就能正常執行,若這套敘事不能跟上時代了,就會導致禮崩樂壞,直到新的令人信仰的敘事產生。

漸漸地,人類開始培養農作物、馴養家畜,從之前的採集生活,慢慢固定下來,開始形成村落群居生活。在這部分中,我尤其注意到關於人類發展幸福感的描述。作者認為,發展到現在,雖然從演化意義上來說,人類,甚至那些豬羊牛狗等被馴化的動物都是成功的,因為他們的基因非常大量成功地延續了下來,但對於個體的發展和幸福感來說,卻遠遠不如以前。被馴化的動物基因得以延續,種族得以大量繁殖,但他們作為家畜來說,卻一生被壓抑天性,從死到生,無緣與大自然見面,甚至無緣與同伴玩耍、與母親孩子相伴,只過著匆忙地完成任務似的一生。而站在食物鏈金字塔的人類,無疑是進化中的巨大成功,但論其個人幸福感,也許大部分人還沒有采集時代高——工作時間加長了、工作任務加重了、世界變得複雜難懂了。

在人類的融合統一中,作者以帝國、貨幣和宗教來說明人類的融合統一,我個人認為也是表達全球化為歷史所趨。十四、十五世紀大航海時代,給歐洲諸國帶來了對這個世界全新的認知,他們開始探索新的大陸,但帶來的不是和平,而多是侵佔和屠戮。但與此同時,通過帝國主義武力征服,又確實讓不同文化交融(甚至消失),完成了融合。貨幣,其實是一種信任的產物,你相信十元能換那麼多東西,我也相信,他也相信,大家也相信,貨幣就能流通起來,促進了全世界經濟的發展,如果失去信任,貨幣就等同於廢紙毫無價值。而由虛構搭建出來的社會秩序太過脆弱,所以此時需要一個看似超越人類的幻想搭建出來,同時要具有普世性的東西來維持社會秩序的穩定,宗教便是這樣一種東西。但我本人因為沒有什麼信仰,我對宗教是否能起那麼大的作用起懷疑的態度。

最後是科學革命,從十五十六世紀人類開始承認自己的無知,到現在人類破譯了不少自然法則,從物理學、到生物學、到基因學,因為人類掌握了相關知識與技術,又開始變得野心勃勃起來,人類開始想辦法進行“吉爾伽美什”長生計劃,改造基因,妄圖成為創世主。作者對未來的想象偏向於悲觀,將來智人也許會被基因更好的超人,或者是人機結合的生物所替代,等到那時候,智人還是現在的智人麼?還是智人已經被改造得滅亡了?

最後,看了世界的編年史,一開始從億年算,宇宙大爆炸,地球產生、生命產生,到智人產生開始從萬年算、千年算、百年算。從時間的維度上看,智人的歷史在物質歷史中,實在是過於短暫與渺小。也許千萬年後再看,不過是湮沒於億萬年中被忽略的一段。

從微觀的個體上來看,讀了這本書也獲益匪淺。我們所追求的東西,大多數是幻覺與虛構,我們得到的快樂與幸福,很多不過是消費主義和浪漫主義下催生的產物,他們既不必需也不能帶來真正的滿足與快樂。人類早就過了最快樂的時代了,當祖先漫步在叢林採集的時候,他們雖然需要躲避猛獸,但那時候的世界,沒有那麼多虛構的概念,他們要想的不過是哪裡的果子好吃,哪裡可能有野兔,哪裡會有猛獸,等到天黑時,大家帶著尋覓到的食物,一起用餐,一天就這樣過去了。人類發展到現在,想象中的虛構世界與秩序越來越複雜,而人越來越不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又在各種主義的耳濡目染下,變得浮躁與焦慮。

“人想要離苦得樂,就必需瞭解自己所有的主觀感受都只是一瞬間的波動,而且別再追求某種感受。”希望大家都能在短暫的智人經歷中,更接近世界的本質,找到內心的平靜。

第7篇

?人類簡史》是一本試圖寫清“人類”的歷史書。尤瓦爾·赫拉利試圖回答的問題是:人從生物學的起源是什麼樣的,從宇宙的哪裡來,要到未來的哪裡去?

這本書的敘述視角非常巨集大,不拘泥於一國一時,好似自己是外太空史學家,從更高的維度對人類的演化進行審視與覆盤。這樣的視角,必然會得出不同的觀點,以及不同的看問題的方式。它讓人拿起就不想放下並不僅是史料翔實,而是它鬆動了你看世界的眼光。

在作者看來,人類歷史的路上,有四大重要革命:大約7萬年前,“認知革命”讓人類歷史正式啟動,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來思考,用完全新式的語言來溝通;大約12000年前,“農業革命”讓人類拋下了與自然緊緊相連的共生關係,大步走向貪婪,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生物;500年前,“科學革命”讓人類歷史另創新局,開始承認自己的無知;200年前的“工業革命”讓人類歷史按下了快進鍵,人類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都市化、農民階級消失、工業無產階級的興起、對一般大眾的賦能、父權社會的解體都源於此。本書內容緊緊圍繞著這四大革命及它們對人類和其他生物帶來的改變。

“智人優於動物之處,在於智人可以構建共同的想象、謊言、神話,而共同神話使得人類的族群認同得以突破150個的數量上限,能夠達成更大範圍的`合作。”這個論斷讓我眼睛一亮,作者一方面致力於戳破人類的各種幻覺——“你所堅信的無非是想象”。把宗教信仰、組織規則、民族記憶、種族差異、社會價值觀等一系列人類認知想象中的不真實和荒誕之處都指出來盡情地嘲弄了一番。另一方面卻並不認為想象即虛無、神話無意義,而是鞭闢入理地分析了這種種共同想象又是如何在人類社會組織中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甚至製造出種種難以應付的災禍和麻煩的。

這本書中還有許多妙趣橫生的視角和結論,比如“小麥馴化了人類,”——在一萬年前,小麥也不過是野草當中的一種,只出現在中東一個很小的地區,但就在短短1000年內,小麥忽然就傳遍了世界各地,小麥可以說是地球史上最成功的植物。而小麥成功的祕訣就在於操縱智人為其所用,給自己大規模創造適宜的生存環境。人類為了適應小麥發展農業,卻付出了無數健康、勞動、營養、人身安全方面的代價,這真是非常有趣的觀點。

書中關於“人類社會發展後,人到底是不是會更快樂”這個問題的論述是最打動我的。自“科學革命”始,500年來,人類的確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彷彿能更好的掌握這個地球了,但代價是幾乎陪上所有其他動物的命運。相比較原來的數萬年前的茹毛飲血的時代,人類真的變得更快樂了嗎?

快樂到底應該如何計算?物質豐富以後,生活會更快樂嗎?顯然不是的。作者認為“快樂並不在於任何像是財富、健康甚至社群之類的客觀條件,而是在於客觀條件和主觀條件之間是否相符”。得到的和期望之間的差值越小,越容易感到快樂。這也是現代的心理學家教人快樂幸福的祕訣不過是:降低慾望,珍惜所擁有的。

有人認為快樂是因為自己賦予的意義不同而感受不同,因此快樂從這個角度來說是一個虛擬的概念,因為“意義”本來就是錯覺和幻想,所以快樂也許只是一種自我欺騙。但更多的人認為快樂“不在於外部條件,而在於自己的內心”,快樂是一種主觀心理感受。

佛教卻認為“快樂既不是主觀感受到愉悅,也不是主觀覺得生命有意義,反而應該是放下追求主觀感受這件事”,因為不管追求的是什麼,都會讓人陷入到持續的緊張、困苦和不滿之中,所以才不會覺得快樂。人想離苦得樂,就必須瞭解自己所有的主觀感受都只是一瞬間的波動,而且別再追求某種感受。

關於未來,作者提出了基因學、仿生學、電子智慧三項領域的發展,它們讓我內心激動,興奮期待。作者指出科學的迷因與智人混血的後裔,將能夠進化為一個甚至是多個遠超現有智人極限的新種族,這些新種族在眼下的這些智人看來將會強大得如神一樣,而阻止此類“神血後裔”誕生的技術難關,只是時間問題,技術進步很快能突破,而唯一真正能稍稍推遲它的到來的,只在於我們對“他們”的恐懼,在於社會、倫理方面的限制。

人類的一切發明,從來都是雙面性的,人類不停地向外部進行探索,既會帶來好處,也會帶來壞處。而科學技術的發明,足夠可以輕易毀滅人類和這個星球。

請讓我們謹記該書結尾的這段話:“我們擁有的力量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強大,但幾乎不知道該怎麼使用這些力量。更糟糕的是,人類似乎也比以往任何時候更不負責。我們讓自己變成了神,而唯一剩下的只有物理法則,我們也不用對任何人負責。正因如此,我們對周遭的動物和生態系統掀起一場災難,只為了尋求自己的舒適和娛樂,但從來無法得到真正的滿足。擁有神的能力,但是不負責任、貪得無厭,而且連想要什麼都不知道。天下危險,恐怕莫此為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