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人類簡史讀後感推薦6篇

讀後感是對原作內容進行分析和評價,讀一篇文章,感受是多方面的,記錄下來就是讀後感了,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人類簡史讀後感推薦6篇,供大家參考。

人類簡史讀後感推薦6篇

人類簡史讀後感篇1

第一部分

以橫跨神學宗教,歷史學,生物學,地質學,邏輯學,經濟學等諸多學科的全新觀點闡述人類的起源與發展。並同時探討了人類發展的動力。

但也提出了一種與世界主流價值觀格格不入的總結——人類的辛苦程度其實一直沒有下降,每一次生產革命,雖然生產力提升,但是人卻變得更加辛苦。

第二部分

探討帝國這種國家制度的發展歷程與形成的原因,作者給出的觀點也很是新奇——人類的共同想象構建出帝國制度的基??

第三部分

探討科技革命最後會發展成什麼樣子,當然,依然不同於科幻小說的觀點。人類更多的時候會希望未來還是我們這個物種在利用更高的科技實現著巨集偉的藍圖。然而與此相伴的擔憂是,未來的人,究竟還是不是人。其實人類的科技已經可以通過改變大腦來改變心靈,改變機能。甚至完全沒有目前人類的情感弱點,但是卻無數倍放大優點。所以,未來的人更多的應該稱之為神。只是,只怕只是少數人成神,而多數人究竟會面臨什麼?

總結

這部書受到了不知道多少學術權威的嚴厲批評。因為作者給出的觀點太不符合業界權威,太不符合人類對世界的主觀認識以及長久以來人們被灌輸的價值觀。不過正因為如此,這才是真正開闊眼界的奇書啊。

這本書的觀點不可全信,我們讀的時候要有自己的獨立思考,但是也提醒我們對於世界要有一種多方面的視角去理解,對於人類面臨的問題也要有更深的危機意識。

人類簡史讀後感篇2

作者的很多想法都很獨到。烹飪改變了人類的進化,人體腸道縮短,大腦得以更好的進化;從遺傳的角度來說,小麥是否是最成功的,它幹掉了其他物種,讓自己得以鋪天蓋地的繁殖,讓人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種植它,為它服務;是一個個偉大的虛構故事讓人類協作聚合在一起,例如宗教、例如國家,都沒有實質的意義,只是講了一個故事,讓所有人信服,併為之打拼。動物靠自身器官的進化來維持生計,而智人靠日益發達的大腦,製造工具利用工具,站在了食物鏈的頂端。智人從採集者轉變為農民再到工業革命、科技革命,不斷擴張自己的.領土,遠航到其他島嶼,佔據了地球上各個角落,所到之處生靈塗炭,滅絕了所有會危及到自身的物種,長毛象、地懶、劍齒虎,包括小島上的原住民,包括人類一族但不是智人的尼安德特人都未能倖免。

作者不停在質疑,我們並沒有因為科學的發展,社會的進步,而活得輕鬆,相反幸福感在下降,自殺率節節攀升,我們個體的痛苦和努力只是換來了群體的進步。

智人的未來會不會被生物工程、仿生工程、無機生命給毀滅?生物工程例如植入基因,挑選最優基因組成新的智人;仿生工程,例如製造機械手臂;無機生命就可能把我們的記憶備份傳輸到一臺電腦裡,構建人工大腦,讓這臺電腦的思想舉止都像正常人一樣。細思極恐,人類的力量越來越強大,但明辨是非的能力似乎並未跟上,我們並不知道我們應該如何發展,並不知道我們到底想要的是什麼。

人類簡史讀後感篇3

聽名字《人類簡史》是一部敘述人類歷史的書籍,然而,它又卻與我讀過的歷史敘述截然不同,大多數歷史書,喜歡把目光集中在某朝某代,或某一重大的歷史事件,他們寫作的重點在於主線鮮明。還有一些則是以文明更替為單位講述過去,巨集觀概括,重點在於文明的發展與更替。但《人類簡史》的作者,所描述的則不同以往,他的腦洞很大,他的關注點不是國家,也不是文明,而是人類,人類如何從弱小變成能站在食物鏈頂端物種,人類又將走向何處?作者將為你一一闡述。

圍繞整部書,都繞不開一個詞“認知”,在傳統的認識中因為自然選擇,人類學會了進化,但作者卻認為是因為有了“認知”,智人淘汰了所有的競爭者,同時“認知革命”,“農業革命”,“科學革命”讓智人從食物鏈底端一步步到頂端。但更令我震撼的是作者的觀點,例如在作者看來,“農業革命”是史上最大騙局,“農業革命真正的本質:讓更多的人卻以更糟的狀況活下去。”農業革命所帶來的並非是充滿希望的新時代,反而讓勞動人民承受著不該有的辛苦與過著比原始的採集者更辛苦、更不滿足的新生活,它促使人類從原本悠閒且豐富多樣的日子變得單調沉悶又辛苦。

換個角度設想一下如果農業出現在現代社會,現代人會選擇現在的舒服安逸還是辛苦沉悶,它還會像回顧歷史一樣得到認可嗎?我無法想象。但,儘管有太多缺失,農業已經是我們現代文明的根基。正如歷史是偶然性與必然性的結合。作者的觀點獨到之處在於他強調了“智人”的幸福感,他痛心作為社會細胞的個體,“人”在歷史長河中的失語,一如他在書中,常常切換視角,從被人類圈養牲畜的眼光,被人類培育農作物的眼光,向佔據食物鏈頂端的人類發出聲音。

當我們以“智人”的身份存活於世時,我們應以感恩與卑微的心情再次看待這個世界,這個世界的奧祕才會像一朵美麗的花,靜靜綻放於希望的陽光之下。

人類簡史讀後感篇4

很喜歡這本書。讀完意猶未盡。

作序的高毅老師說,本書已離開了歷史而走向了哲學,而這個哲學,不止是歷史的哲學,它同時也包含了很多人生的哲理。

深以為然。同以往的歷史讀物相比,貫穿全書的是對人類發展的思考。本就知道自己身為個體的渺小,但站在歷史的長流中,方看到,整個人類也只是發著微光。會吃驚於人可以稱之為人只有600萬年的歷史,演化用了250萬年,真正開始認知革命便只有7萬年了,農業革命1.2萬年,而我們最最引以為豪的科學革命僅僅有500年曆史,工業革命200年……如果不看這些數字,大概在我心裡,人類已經存在了很久很久,久到數字都顯得虛無。

或許很多人也會有相似的想法,畢竟在地球上,人類就是“萬物的主宰”,不管承不承認,以自我為中心的價值觀大概是全人類的價值觀。食物鏈頂端的地位讓我們自視太高,早已忘卻人類也只是一種沒有什麼特別的動物。

又想到作者關於幸福的論述。物質水平可以不斷提升,精神的愉悅卻不會同步增加。甚至時至今日,關於幸福,我們依舊給不出一個確切的定義。是人類自己賦予了事物意義,本就產自想象,又怎能用一個飄渺的概念去定義另一個更加飄渺的存在。所以,幸福是什麼?我有些難以描述自己的想法,只覺得,若以全人類觀去看生命,底色一定是悲涼的,畢竟這個時間的維度遠超過個體所能承載的;但幸福是活著才能明白的滋味,而活著,是每一天每一時每一刻的事。幸福應是當下的、真真切切的體驗,這種體驗到來的時候,我不關心人類,我只在乎我自己。

要怎麼說,該是心存敬畏,活在當下吧。

人類簡史讀後感篇5

如果說有些書適合通過紙質書,而不適合通過電子書閱讀,這大概就是其中一本了吧。

雖然書名是簡史,但是整個文章思路與常見的歷史類書籍不同。作者的關注點,不是各種文明的碰撞,不是朝代的更替,而是真正的人類進化,如何從處於食物鏈中層的普通動物,一步步發現到今天這樣可以改變自然法則的物種。這個歷史不是上下五千年,而是更遠,遠至幾百萬年前,作者在行文中自帶上帝視角。

全書主要分為四部分,解答了人類如何進化至今的問題。第一部分認知革命,讓智人慢慢產生了有別於猿類和其他人類的思維方式,產生了完全不同的語言來溝通,還有虛構的故事和想象的規則,讓人類有了文化及傳承的雛形。第二部分農業革命,是人類從遊牧型的採集部落慢慢演化成永久固定群落,人類也開始慢慢能馴化其他物種(植物和家禽),慢慢形成大規模合作網路,慢慢產生了文字和階級。第三部分人類的融合統一,人類慢慢產生了金錢、帝國和宗教。第四部分是科學革命,這部分使人類產生了質的飛躍,人類可以操縱甚至創造的自然資源更多了,全球化進展也得到了飛躍,甚至可以改變原本的自然法則。

但是,看似一切的進化真的是向好的方向進化嗎?現在的我們真的比幾百萬年前的採集部落的人幸福嗎?真的不一定。人類的未來又將走向何方?曾經住在歐洲的人不知道世界還有美洲澳洲,現在可以自在旅行。未來會不會發展地球之外的其他文明?那時人類又會怎樣?

據說作者的這本書,在每個國家出版之前,他都會做點微調,所以在閱讀中,以中國做例子的點還是挺多的。也是十分用心了。

我看電子書總是犯困,但是不得不承認這是一本好書,推薦閱讀。

人類簡史讀後感篇6

好久沒有這樣一口氣把書看完了。尤瓦爾赫拉利,從上帝的角度,沒有國別民族的區分,沒有宗教意識形態的桎梏,從十萬年前談到現在,在全球範圍內成功地呼應了當下人們的某些普遍需求和焦慮。向大家推薦!主要有幾點感想:

1.人類的存在是無數競爭的結果。十幾萬年前,我們的祖先智人由東非大裂谷出發,在地球發展數萬分之一的時代裡,佔領了生命的高峰,同時代的尼安德特人、北京人、藍田人在殘酷的競爭中被智人消滅。

2.動物行為的動力都是由其基因驅動,人和生物只要有利於生存和繁衍的行為,生物的神經系統就會悄悄地用愉悅的感覺來回應,種族競爭的本質是物種數量的競爭,計劃生育不應該只是減量的計劃,也需要增量的計劃。

3.三種力量推動全球一體化,金錢、帝國和宗教。而金錢可能是目前最廣泛、最深入的社會關係的紐帶,市場經濟配置資源追求金錢最大化的方式成為大多數政府的選擇。單純意識形態的宗教正在最後的掙扎,如伊斯蘭的isis們。

4.人類社會關係正在變革,家庭和地方社群崩潰,改由國家和市場替代,我們成了相互疏遠的個體,個人的生存不再依賴家庭,微信、facebook等等資訊科技正在改變著我們的社會,對公司而言資訊革命勢不可擋。

5.社會主義在未來具有更重要的意義。科學使人獲得了神的能力,當基因改造使得長生不老、智力增長成為現實時,人類社會階層的永久固化將會來臨,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減少這個差異,保證人類萬民生物學特徵的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