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品德與生活一年級下冊教學計劃3篇 培養品德素養,引領生活之路——一年級下冊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

本文是一年級下冊“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旨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品德觀念,培養積極的生活態度。通過課堂教學、小組活動、週記等多種形式,幫助學生認識自我、瞭解他人、感受世界,培養健康的心理素質和行為習慣,促進全面發展。

品德與生活一年級下冊教學計劃3篇 培養品德素養,引領生活之路——一年級下冊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

第1篇

?品德與生活》一年級下冊教材共編排了四個單元,共16項主題活動,每單元四項。規劃約課時28完成(每單元7課時)。每週2課時,每學期餘下的3周6課時應補充校本德育類課程資源或地方課程資源進行教學。

整冊教材的總目標:培養孩子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有應付挑戰的勇氣,並熱愛勞動,熱愛家庭,熱愛生活,願意親近自然,能與人合作,交往,誠實友愛,積極向上,養成主動探究的習慣,學習探究的方法和良好的生活習慣。

童年是兒童一生中最為快樂和燦爛的時光。在這兒,孩子們被一切無私寬容的愛暖暖地包圍著,沒有風雨,似乎只有陽光。小到家庭成員的親情,大到社會大環境的關注。他們都被寄予太多夢幻般美好的期待,他們的心中理應充盈著想象的激情,蓄積著創造的慾望,撲楞著感恩的愛心……

我們感到遺憾的是,本應是和諧的“互愛”的友好氛圍,可是“小皇帝,小公主”這些不雅之音卻頻頻出現(甚至愈演愈烈變本加厲),孩子們往往意識不到他人的關愛,認為接受對方的關心是天經地義,凡事都習慣以“自我為中心”,這不得不引起教育者的重視。

“教育的第一位問題是使孩子擁有一個幸福快樂,健康成長的童年。”可見,利用品德與生活教學對國小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是新世紀的重要課題。

家庭是學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師。家庭環境對兒童的影響很大。兒童家庭的組成,與兒童共同生活的成人的教育態度、方式、價值觀以及家庭日常的生活習慣、氣氛、人際關係將直接影響兒童的健康成長。因此,與家庭合作,為兒童創設良好的家庭環境,讓兒童在和諧、民主、溫暖的家庭中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關愛,學會負責,就成為學校教育的一向重要任務。

二、課時安排:本單元設計了四個主題活動:7課時完成1、我的一家1課時

由介紹家庭情況,回憶家庭生活——認識自己是家庭小成員,喚起兒童的責任意識——尋找深層次地體會自己在父母的關心下成長,感悟“家”的含義——再現家庭生活精彩片段的遊戲活動,感受家庭生活的情趣。

本單元的四個主題活動以家庭生活為核心,以“情感”為線索,逐層展開,逐步深入,引導兒童瞭解家庭,感受親情,學習溝通,學會負責。

品德與生活一年級下冊教學計劃3篇 培養品德素養,引領生活之路——一年級下冊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 第2張

第2篇

以《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為準則,根據學校實施德育工作的要求,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堅持以學生髮展為本,讓學生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積極地生活,負責任有愛心的生活,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

學生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已經逐步適應了學校的生活,能順利地從一個幼兒的角色轉換到國小生的角色。他們體驗到了集體生活的愉快,掌握學校生活中必備的知識和技能,體驗到學習、生活的快樂;懂得生命的珍貴,初步形成正確的生命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品德與生活》一年級(下冊)教材根據《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理念、課程特徵、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及有關規定編寫,力求體現思想性原則、科學性原則、現實性原則、綜合性原則和活動性原則。為了增強兒童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本冊教材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以三條軸線和四個方面組成課程的基本框架。本冊包括四單元,每單元各有一個主題活動:“我愛我家”、“春天來了”、“愛心行動”、“火熱的夏天”,共16課。

教材編排遵循兒童生活的邏輯,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聯絡。兒童生活的主題活動或遊戲為載體,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如:“我愛我家”單元中共編排了4個主題活動,安排7課時教學。4個主題活動以家庭生活為核心,以“情感”為線索,逐層展開,逐步深入,引導兒童瞭解家庭,感受親情,學習溝通,學會負責。

教材面向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重視地方、學校、教師與兒童的創造性。教材內容從自身擴充套件到所有對兒童有意義、有興趣的題材;時間可以在與學校其他活動或學科的配合和聯結中彈性地延展;空間可從教室擴充套件到家庭、社群及其兒童的其他生活空間。如:《愛心行動》單元充分體現了兒童個體與其周圍的自然、社會的內在整合。其中的4個主題活動,從不同層面,引導兒童去觀察、探究、體驗愛的真諦;通過開放時空的方式幫助兒童學會愛、樂於愛,不僅愛人,還要去愛人類賴以生存的大自然中的花草樹木。在愛心的培養中,快樂地成長。

教材的呈現形態主要是兒童直接參與的主題活動、遊戲和其他實踐活動。教學目標主要通過教師指導下的各種教學活動來實現。活動是教和學共同的中介。如:《我的生活好習慣》單元中的《喝水的學問》和《在餐桌上》並非單純講授“吃、喝”的學問,更多是引導兒童通過實際參與活動,感悟其中的科學道理,體驗文明用餐的樂趣,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探究或解決問題,“行雖微,而旨趣遠;出雖淺,而寓意更深。”當然具備活動特點的主題活動還有:《過家家》、《喝水的學問》、《他們需要關愛》等等。

通過四個單元的學習,養成學生良好的生活和勞動習慣,遵守社會規範,有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養成探究的習慣,學習探究的方法,從而獲得知識,積累經驗。

1.能在成人的幫助下控制和調整自己的情緒。能看到自己的成長和變化,併為此而高興,有計劃、有目標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學習生活中遇到問題時願意想辦法解決。

2.能用自己的方式愛父母長輩,積極主動做家務勞動,懂禮貌,守秩序,行為文明。 3.瞭解生活中的自然現象和淺顯的科學常識。4.養成良好的飲食和個人衛生習慣。

5.親近自然,喜歡在大自然中活動,感受自然的美。 6.會正確使用簡單的工具。7.能在老師的幫助下,與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動成果,總結、提升獲得的經驗和資訊。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全面地把握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的教學觀念,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從而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

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積累了一些社會生活經驗,形成了相應的態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學時要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範的價值觀。

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為此,教師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轉變,創設學生樂於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發現和解決問題,要及時鼓勵學生的各種嘗試和有創造性的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

教科書是一種“活性因子”,它應啟用本課程的教學內容與語文等學科教學內容的緊密結合,注重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的聯絡,要把靜態的教學內容和學生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聯絡起來。教學內容可以從教科書擴充套件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包括社會生活中對兒童發展有意義的題材,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實際有機聯絡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展和變化,及時豐富、充實課程內容,增進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和親近感。

教學要面向學生的生活實際,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絡,教學空間不侷限於學校和課堂,應創設條件儘可能向社會延伸。為此,鼓勵教師積極地開發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種課程資源,以滿足學生不同學習方式的需要。創造條件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獲得經驗,逐步提高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

品德課進行改革其初衷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改進和加強品德教育,要增強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課標也以“培養品德良好的兒童”和“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為目標。《品德與生活》課的品德教育不是有關道德的知識或道德方面的觀念,而是要培養學生的道德行為,引導他們形成健全的人格。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要注意:強化學生道德行為習慣的訓練;加強情感教學,充分利用情感的推動作用,促進學生認知的內化和良好行為的形成;注重教材的螺旋重複,使學生在不斷深化、重複的教學過程中認知得到強化,良好行為習慣得到養成。

?品德與生活》課標明確提出了“人性化、生活化的評價”。評價應是人與人互動交流的過程,可以成為教師、學生甚至家長共同積極參與的互動活動。評價本身也應具有教育意義,發揮教育功能,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可以是評價的一部分,利用評價對學生的成就進行鼓勵,對不足提出改進的建議,保證課程目標的實現。

第3篇

培養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樂於探索、熱愛生活的兒童,要求兒童愛親敬長、熱愛自然、熱愛科學、自信、誠實、初步養成良好的生活、勞動習慣。

根據教學大綱對低年級的最基本要求和初入學兒童的年齡特點,著重對學生進行最基礎的社會公德教育和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深入淺出地寓道德概念和行為習慣要求與於生動活潑的具體形象之中。本冊教材共分4大部分,每部分有3-4課。每部分的設計既有各自較明確的設計意圖和側重點,具有發散性,對兒童與自我與社會,進行排列。

三、教學目的一年紀國小生對事物充滿好奇心,並且他們活潑好動,本期教學應引導學生去關注生活,發現、探究並嘗試自己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能主動到大自然中觀察春天的特徵;積極參與植樹綠化活動和各種有益春天的活動。

一切以提高學生的能力,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養成為目標。

1、通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

2、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運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地培養兒童的品德,引導兒童探索的慾望。

3、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絡本地的兒童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的新資訊,科學技術的新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收到課堂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突破性。

培養兒童的品德與習慣,保護兒童的好奇心,引導兒童探究的慾望,讓他們能夠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

1、初步知道家庭的基本構成以及家庭成員間的關係。

3、親近自然,喜歡在大自然中活動,感受春天的美。

5、通過觀察感受炎熱的盛夏,體會他給人們的生活、工作帶來的利與弊。並學會看天氣。

6、能發現學習生活中的快樂,從而激發對學習生活的愛與樂趣。

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在本單元的學習中通過尋找校園內、生活中的有趣豐富的學習活動,體驗學習的快樂。瞭解多渠道的學習方法,瞭解豐富的學習途徑。

本班學生59人,其中男34生人,女25生人。這些天真、活潑,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而可塑性又強的國小生因剛從幼兒園走進國小校園,在情感態度、行為習慣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過本冊教學,努力把他們培養成具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的國小生。

本冊教材著眼於兒童現實生活的整體性,從學生生活原型出發,重新融入兒童生活之中,有機整合為學習主題。

教科書的結構是以學習主題的形式構建的。第一單元《溫暖的家》:我的家、我的事情我來做、我為家庭添歡樂;第二單元《美麗的春天》:春天在哪裡、我和小樹交朋友、和風在一起、種養一棵花;第三單元《快樂的星期天》:我們去游泳、爸爸帶我去做客、看電視;第四單元《火熱的季節》:互相提個醒、學會看天氣、迎接暑假生活。

1、通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引導

2、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運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地培養兒童的品德兒童的好奇心,引導兒童探索的慾望。

3、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絡本地區和兒童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資訊,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收到課程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突破性。

認真學習教育理論,研究新課程標準,用先進的教育理論指導教學工作。認真學習相關刊物及先進經驗,結合本學期學科教學中的實際情況進行教改。努力適應當前創新教育發展的需求,在課堂教學中努力為學生提供發展的空間。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自由、輕鬆的氛圍中發展和提高。

本冊教科書共5個單元,根據國小一年級兒童心理髮展特點,從適應國小生活的邏輯出發,選擇與兒童生活關係密切、切實需要得內容,按照主題進行整合。重視生活情感的陶冶。讓兒童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生活情感。本教科書面向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重視地方、學校、教師與兒童的創造。呈現形式主要是兒童直接參與的主題活動、遊戲和其他實踐活動。

第一單元“今天吃什麼”意在緊密聯絡兒童的生活實際,調動兒童已有的生活經驗,步步深入地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的飲食和個人衛生習慣,有意識的把健康常識和飲食習慣有機的結合起來。第二單元“我的手兒巧”意在讓學生通過學習,重新認識自己,瞭解自己的雙手和大腦。在創造的過程中感受愉悅,熱愛生活,做一個快樂成長的孩子。第三單元“我有許多好朋友”本單元安排了“誰的朋友多”、“你真行”、“我們一起成長”三個主題活動,旨在進一步引導小朋友在集體生活中正確地與同學、朋友交往,學會欣賞別人的優點和長處、寬厚待人、關心幫助夥伴、熱愛班級體,從而感受積極愉快的快樂。第四單元“快樂的小問號”好奇是孩子的天性,面對大千世界,充滿新鮮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保護孩子們的好奇心、賞識他們的探索精神、訓練他們的積累知識方法等,是本單元的主要目標

本冊課本共四個單元。根據國小低段兒童心理髮展特點,從適應國小生活的基本需要出發,按主題單元設計內容。在單元的編排和組織上,教材不強求體系的結構性和完備性,而是遵循兒童生活自身的邏輯,從兒童生活出發,以時間推進過程中兒童自己感知的生活“邏輯”為線索,選擇指導的重心,設計主題單元。同時,本冊教材還試圖以社會技能的指導作為編寫的暗線。

課本第一單元三課,其主題是感受春天的美好,熱愛春天。第二單元四課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能力,走進社會。課本第三單元共四課,其主題是鼓勵學生在班級中積極與人交往,通過同學與同學這一最基本的人際交往輔導,讓學生感受到自己與同學,自己與班級的親密、互動的關係,積極主動地創造班級的良好氛圍。課本最後一個單元有四課,本單元的教學主題是熱愛學習,從而有計劃、有目的地安排自己的學習生活,並以積極向上的心態激勵自己不斷進步。

這四個單元覆蓋了學校、家庭、社群等兒童主要生活的空間,在教學主題上分別側重新課標所確立的生活的四個維度:健康安全、愉快積極、負責任有愛心和動腦筋有創意,並同時進行其他生活主題教育。

1、以直接學習為主,並逐漸向間接學習過渡的多種學習方式相結合。

態度和情感:感受新學校環境的美好,對老師充滿信任、敬仰,充滿興趣地參與學校一天的生活,為自己是國小生感到快樂。喜歡和老師、同學交往,體驗與人交往的快樂,感受學習的愉快,有初步的規則意識,在嘗試自己解決麻煩的過程中,體驗克服困難的喜悅。培養學生對父母的自豪感,引導學生對父母表達自己的謝意與敬重,體會家庭帶給人的快樂感受。以積極的態度對待春天的氣候特徵,感受春天的美好。

行為和習慣:鼓勵學生在班級中積極與人交往,通過同學與同學這一最基本的人際交往輔導,讓學生感受到自己與同學,自己與班級的親密、互動的關係,積極主動地創造班級的良好氛圍。能夠向父母表達自己的尊敬與愛,並注意文明用語。具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有計劃、有目的地安排自己的學習生活,並以積極向上的心態激勵自己不斷進步。

過程和方法:通過自身觀察比較、歸納及操作練習,能感受新學校的美好。積極參與行為練習,從而完全適應學校生活。積極地參與並體驗學習過程,學會邀請同學和接受邀請,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瞭解父母,關注家庭,並能以自己的行為為家庭帶來

知識和技能:能與同學分享家庭故事,並初步瞭解如何處理班級中不順心的事,瞭解春天的氣候特徵和各種保健方法,能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學習生活。

一年級學生的社會知識相對較為單薄,社會實踐能力相對薄弱。自身的素質不高,相對來講,實踐性強、整合性高、社會性強的浙教版的《品德與生活》學起來就比較吃力,需要教師多加引導。

一年級共有學生45人,其中男生19人,女26人。絕大多數學生活潑好動,好表現自己,愛聽老師表揚。一學期的行為規範訓練,學生已養成一些良好的習慣。

本冊教材內容以《全日制義務教育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整》為依據,在與上冊教材銜接的基礎上,同樣按照兒童生活的時間線索,即從新年新學期開始,經歷春天、兒童節,一直到期末準備上二年級,迎接暑假生活的到來。五個單元都有各自的圖示、主題,有表現主題活動的畫面,還有貫穿全書的“小精靈”,提示活動要點。本冊教材由五個單元活動組成,每個單元包含若干主題活動:

附頁《廢舊物品用處大》廢瓶、空罐、廢紙、塑料泡沫、廢紙盒等的利用

1、體驗自主策劃、自主活動的愉快,能感受到自己的進步和變化,並初步開始計劃自己的生活和行動。

2、在班集體中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與同學合作,共同做大家商量好的事。

3、能注意到周圍環境的變化,並能通過動手做而獲得有關知識和經驗。

4、學會與季節變化想適應的簡單保健和安全常識,並在生活中運用。

1、以密切聯絡兒童生活的主題活動或遊戲為載體,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

2、課堂從教室擴充套件到家庭、社群及其兒童的其他生活空間;時間可以在與學校其他活動或學科的配合和聯結中彈性地延展;評價關注兒童豐富多彩的體驗和個性化的創意與表現。

3、讓兒童更多地是通過實際參與活動,動手動腦,而非僅僅依靠聽講來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