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一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教學計劃8篇

教學計劃是一種文字型的應用文字,可以幫助我們尋找教學中的重難點,在日常教學工作前,相信老師們一定都有制定教學計劃,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一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教學計劃8篇,感謝您的參閱。

一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教學計劃8篇

一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教學計劃篇1

學生情況:

學生情況分析 一年級的小朋友入學已經有一學期,在情感態度、行為習慣方面都很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於有一部分學生因年齡偏小,自控能力較差,求知慾較強,需要教師的正確指導,不斷啟發,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希望通過本冊教學,努力把他們培養成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讓他們能對學習和生活懷有美好的嚮往。這就要從各個方面加以訓練和引導。

教材分析:

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性課程。

1、生活性

本課程遵循兒童的生活的邏輯。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聯絡兒童的生活的主題活動和遊戲為載體,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

2、開放性

本課程面向兒童的整個世界,重視地方、學校、教師與兒童的創造性。課程內容從教科書擴充套件到所有對兒童有意義、有興趣的題材;課堂從教室擴充套件到家庭、社群以及兒童的其他生活空間 ,時間可以在與學校其他活動或學科的配合和連線中單性的延展;評價關注兒童豐富多彩的體驗和個性化的創意與表現 。

3、活動性

本課程的呈現形式主要是兒童直接參與的主題活動 、遊戲和其它實踐活動。課程目標主要是通過教師指導下的各種教學活動來實現的。活動是教和學的共同的中介。教師的主要作用是指導兒童的活動,而非單純的只講教材,兒童更多地通過實際參與活動,動手動腦,而非僅僅依靠聽講來學習 。

教材力求體現思想性原則、科學性原則、現實性原則、綜合性原則和活動性原則。根據《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編寫指導思想,教材將以主題單元形式展開,並重點突出以下特徵:

1、 從兒童真實生活出發實現學科內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從傳統德育的規範體系或德目體系展開學習內容,而是著眼於兒童現實生活的整體性,從學生生活原型出發,重新融入兒童生活之中,有機整合為學習主題。

2、 強化教材的生活指導職能

教材試圖“以適應兒童現實生活為起點,幫助兒童實現高質量的幸福生活”作為一以貫之的編寫線索和基調,圍繞“如何發展兒童判斷、選擇、適應、超越的能力,以爭取個人幸福、社會有用性和更廣泛的人類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題,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導意識,發展兒童對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創造能力。一方面通過現實情景的捕捉和再創造,讓兒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樂,激發熱愛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過引入兒童生活中的典型問題,鼓勵兒童自己在探尋問題解決方案過程中,參與生活、創造生活,展示兒童多樣化的個性和豐富的智慧,培養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3、 以活動型教學為主要特徵的過程導向設計

為切實地引導活動型教學的開展,教材設計將改變傳統教材編寫中以教師的“教”組織教學過程的設計思路,消解以“預成的學習結果”為核心的教材組織模式下課文加練習的刻板結構,將活動型教學中學生的活動過程作為設計的主要依據。因此,教材試圖從學生的學習行為出發組織主題單元,促進自主活動,在學習活動的漸次展開中,引導教師重點關注學生學習過程裡呈未分化狀態的整體學習狀態和學習需要,使學生能在活動的不斷演進過程中實現原來被課程目標割裂的“情感態度、行為習慣、知識技能、過程方法”目標的自然統整。

4、 讓教師和學生走進教材,保持教材的彈性和廣泛適用性

各主題單元均選擇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師生具體真實地參與的活動題材,使教材成為師生開展活動的指導,從而將各地具體而微的自然、人文資源和經濟、文化背景以及師生的經驗和興趣等等都納入課程資源體系,為師生在活動中進行二次開發留有空間。 教學理念:

1、道德存於兒童生活之中 道德寓於兒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兒童品德的形成源於與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感悟,只有源於兒童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實而非虛假的道德體認識和道德體驗。因此,良好的品德的形成必須在兒童的生活過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

2、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學會做人是課程的核心,低年級的課程應該是通過由淺入深 的道德的、科學的 、生活的啟蒙教育。為兒童形成良好的生活態度和實際生存能力打好基礎。

3、珍視兒童生活的價值、尊重兒童的權利。

教學目標:

總目標: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分目標:

情感與態度:愛親敬長、愛集體、愛家長、愛祖國。珍愛生命、熱愛自然、熱愛科學。自信、誠實、求上進。

行為與習慣:初步養成良好的生活、勞動習慣。養成基本的文明行為、遵守紀律,樂於參與有意義的活動。

知識與技能:掌握自己的生活需要的基本生活知識和勞動技能。初步瞭解生活中的自然、社會、常識。瞭解有關祖國的初步知識。

過程與方法:體驗提出問題、探究問題的過程。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探究。 教學措施:

1、聯絡生活實際,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教學生多說多藝,培養他們對生活的積極態度和社會的能力。

3、重教學活動與實際活動相結合。

一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教學計劃篇2

年級:一年級

學科:道德與法治

一、學生基本情況:

1、本班學生共52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30人。

2、多數學生勤學好問,但品德落後。

3、少數學生思想渙散,懶惰、學習不主動。

4、學生年齡小,生性活潑。學生的品德整體情況預計不均衡,情況參差不齊。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編排注重圖文結合,內涵豐富,形式多樣,堅持以學生品行教育為主線,切實抓好學生品行教育和養成良好習慣教育兩個環節,為學生的學習和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

2、本教材遊戲較多,通過遊戲和和各種兒童喜歡的主體活動,對學生進行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為學生形成積極地生活態度、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實際的生存能力打下初步的基礎。

3、本教材面向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主要題材。課程將從課堂擴充套件到家庭、社群及其兒童生活的所有空間。

三、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培養學生從小熱愛自己的家庭,尊重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員,能使用文明語言稱呼家裡的每一位成員,能為家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能遵守學校裡的校規、校紀。

2、通過教學,培養學生從小養成熱愛學習的良好習慣,能獨立自主學習能向好的同學學習,能向好的一面學。做學習的主人。

3、培養學生不論是日常生活、學習還是做遊戲,都要講究規則,培養學生把規則與我們的生活密切地聯絡起來,有序地生活和學習。

4、培養學生在不同的角色中擔當不同的責任。

5、法制滲透:《中國小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

四、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多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知識。

3、抓好學生輔導,做到品德後進生吃飽,品德優秀生吃好。

4、建立幫扶小組,品德生幫扶後進生。

5、及時發現,分析成在的問題,改進方法

五、教學進度

本學期七年級教材為20xx版的《道德與法治》,為此在拿到新教材後在認真學習《課程標準》、通讀教材、瞭解學生情況的基礎上,制訂本學期學科教學計劃。內容包括:學生情況分析、教學內容與教材體系、欲達到的教學目標、減輕學生負擔並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等。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教七1、6兩個班,七(1)班有學生x人,七(6)班有學生x人,學生處在長身體、長知識的階段,每天都接觸社會,他們的一些想法是對社會現實的反映,而他們受到年齡與知識的限制,社會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雖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會影響其行為。本期所任教的四個七年級班,學生的程度參差不齊,有些學生還有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因此在教學中既要求學生掌握好基本知識,又要養成他們良好的行為習慣,提升他們的道德素質,學會做人。其次要加強能力素質教育,努力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內容與教材體系

教學內容與教材體系目前我校使用的是20xx人教版《道德與法治》,是全新的教材。課程標準明確規定:“本課程是為國中學生思想品德健康發展奠定基礎的一門綜合性必修課程。”據此,教材改革力求徹底轉變以“學科為中心”的課程觀,教材的構架以學生成長的生活邏輯為主線,以相關學科知識為背景和支撐,統整了課程標準規定和要求的心理、道德、法律等幾方面的內容以培養學生學會生活、成長所需的思想道德素養和一些基本技能,發展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根據本套教材編寫設計的思路,七年級學生面臨的主要問題是走向新的學習生活,適應新的學習環境,因此,我們確定了七年級上冊的教育主題是健康快樂的生活,愉快的學習。通過這個主題,涵蓋、整合並完成課程標準中規定的關於道德、心理健康、法律等不同領域的內容。具體說來,本冊教材共分四個單元,即第一單元“成長的節拍”、第二單元“友誼的天空”、第三單元“師長情誼”、第四單元“生命的思考”。

三、欲達到的教學目標

1、力爭學期檢測全部達到合格以上標準。

2、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及綜合性學習。創設情景,使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交流與合作,從中激發學生進行討論,多角度的去思考問題。

4、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增強法制觀念,從一定的理論高度去審視自然,人類和社會的發展。

四、減輕學生負擔並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一)、做好教學常規工作

1、認真鑽研教材、教綱。熟悉教材及其指導思想,認真備課,上好每一節課。做到授課胸有“書”。認真細緻批改學生作業,全收全改,及時收發。嚴格要求學生獨立完成作業,及時檢測。 2、虛心學習,本期聽課不少於10節,多聽與本科相關教師的課。 3、認真及時寫好計劃和總結,按計劃實施教學工作。

(二)、積極參加教研,提高業務水平

1、積極參加教研活動,承擔學校安排的本期思品的一節公開課,提高教研能力積極撰寫教學論文或教學設計。 2、努力學習,提高專業理論水平。平時注重再學習,瀏覽百科,攝取與政治學科相關的理論知識和當代社會新科技發展資訊,滲透到教學中去,使教學更有說服力。

(三)、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習成績

1、優化課堂教學。教學採用多種方法,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參與學習,採用討論、演講、閱讀、自學、練習等形式,活躍課堂氣氛,使教學效果達到最優化。 2、靈活輔助差生。做好差生個別思想工作,利用課餘時間輔導,提高了差生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自信心。 3、開展幫帶活動。鼓勵優生帶差生,把每個班分成若干學習小組,落實責任和要求,組長監督學習,檢查複習、預習,及時反饋,提高整體教學效果。 4、嚴抓思想工作。及時瞭解學生學習思想狀況,做好工作,嚴格要求學生,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四)、強化德育功能,開展課堂活動

1、配合德育,挖掘功能。配合學校德育活動,充分挖掘思想品德課的教育功能。採用演講、座談、辯論等形式活動,開展一些課外活動,引導學生全面發展。 2、嚴於律己,教書育人。立足本職,熱心向學生傳授真理,言傳身教,平等待生、愛護學生。工作認真細緻負責,教育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努力讓學生喜歡學習思想品德課,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一年級的小朋友剛剛入學,在情感態度、行為習慣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過本冊教學,努力把他們培養成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二、教材分析

?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性質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生活型綜合課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徵

(1)生活性;

(2)開放性;

(3)活動性。

教材力求體現思想性原則、科學性原則、現實性原則、綜合性原則和活動性原則。教材將以主題單元形式展開,並重點突出以下特徵:

1、從兒童真實生活出發實現學科內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從傳統德育的規範體系或德目體系展開學習內容,而是著眼於兒童現實生活的整體性,從學生生活原型出發,重新融入兒童生活之中,有機整合為學習主題。

2、強化教材的生活指導職能

教材試圖“以適應兒童現實生活為起點,幫助兒童實現高質量的幸福生活”作為一以貫之的編寫線索和基調,圍繞“如何發展兒童判斷、選擇、適應、超越的能力,以爭取個人幸福、社會有用性和更廣泛的人類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題,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導意識,發展兒童對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創造能力。一方面通過現實情景的捕捉和再創造,讓兒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樂,激發熱愛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過引入兒童生活中的典型問題,鼓勵兒童自己在探尋問題解決方案過程中,參與生活、創造生活,展示兒童多樣化的個性和豐富的智慧,培養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3、以活動型教學為主要特徵的過程導向設計

為切實地引導活動型教學的開展,教材設計將改變傳統教材編寫中以教師的“教”組織教學過程的設計思路,消解以“預成的學習結果”為核心的教材組織模式下課文加練習的刻板結構,將活動型教學中學生的活動過程作為設計的主要依據。因此,教材試圖從學生的學習行為出發組織主題單元,促進自主活動,在學習活動的漸次展開中,引導教師重點關注學生學習過程裡呈未分化狀態的整體學習狀態和學習需要,使學生能在活動的不斷演進過程中實現原來被課程目標割裂的“情感態度、行為習慣、知識技能、過程方法”目標的自然統整。

三、教學總要求

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因此本冊教材是培養兒童能夠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積極地生活,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

四、各單元要求

第一單元:我是國小生

1、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是國小生了,要開開心心上學。

2、幫助學生熟悉學校環境,讓學生學會交際,懂得交新朋友。

第二單元:校園生活真快樂

1、幫助學生熟悉和適應學校生活。

2、讓學生意識到在校園裡要講禮貌、守秩序,遵守學校生活常規。

3、讓學生體驗學校生活帶來的樂趣,喜歡上學。

第三單元:家中的安全與健康

1、讓學生初步認識到自己作為家庭一員的責任,要學會自理,還應該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活;讓學生認識到在學校在家一個樣,誠實、有禮貌,能為家庭帶來歡樂。

2、培養學生的自理能力,養成堅持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的行為習慣。通過學習做不會做的事情,培養學生做事用心、不怕困難、持之以恆的品質。

3、讓學生體會到父母長輩對自己的關愛,體會家庭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孝親敬長,向長輩表達自己的愛、自己的心意,從而學會感謝他人、關愛他人。

第四單元:天氣雖冷有溫暖

1、體驗冬季生活的快樂,增強體質,鍛鍊意志。

2、主動觀察、發現冬季的特徵,養成探究的習慣,獲得有關知識。

3、意識到自己是集體的一員,主動參與新年的集體活動。

4、瞭解冬季保健的知識養成良好、健康的生活。

五、教學措施

1、通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

2、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運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地培養兒童的品德兒童的好奇心,引導兒童探索的慾望。

3、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絡本地區和兒童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資訊,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收到課程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突破性。

六、教學時間安排

第一、二週、開開心心上學去

第三週、拉拉手交朋友

第四周、我認識您了

第五週、我們的校園

第七週、校園裡的號令

第八週、課間十分鐘

第九周、上課了

第十週、玩得真開心

第十一週、吃飯有講究

第十二週、別傷著自己

第十三週、早睡早起

第十四周、美麗的冬天

第十五週、健康過冬天

第十六週、快樂過新年

第十七週、新年的禮物

第十八週、期末測試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一年級的小朋友剛剛入學,在情感態度、行為習慣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過本冊教學,努力把他們培養成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二、教材分析

?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性質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生活型綜合課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徵:

(1)生活性;

(2)開放性;

(3)活動性。

教材力求體現思想性原則、科學性原則、現實性原則、綜合性原則和活動性原則。教材將以主題單元形式展開,並重點突出以下特徵:

1、從兒童真實生活出發實現學科內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從傳統德育的規範體系或德目體系展開學習內容,而是著眼於兒童現實生活的整體性,從學生生活原型出發,重新融入兒童生活之中,有機整合為學習主題。

2、強化教材的生活指導職能

教材試圖“以適應兒童現實生活為起點,幫助兒童實現高質量的幸福生活”作為一以貫之的編寫線索和基調,圍繞“如何發展兒童判斷、選擇、適應、超越的能力,以爭取個人幸福、社會有用性和更廣泛的人類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題,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導意識,發展兒童對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創造能力。一方面通過現實情景的捕捉和再創造,讓兒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樂,激發熱愛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過引入兒童生活中的典型問題,鼓勵兒童自己在探尋問題解決方案過程中,參與生活、創造生活,展示兒童多樣化的個性和豐富的智慧,培養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3、以活動型教學為主要特徵的過程導向設計

為切實地引導活動型教學的開展,教材設計將改變傳統教材編寫中以教師的“教”組織教學過程的設計思路,消解以“預成的學習結果”為核心的教材組織模式下課文加練習的刻板結構,將活動型教學中學生的活動過程作為設計的主要依據。因此,教材試圖從學生的學習行為出發組織主題單元,促進自主活動,在學習活動的漸次展開中,引導教師重點關注學生學習過程裡呈未分化狀態的整體學習狀態和學習需要,使學生能在活動的不斷演進過程中實現原來被課程目標割裂的“情感態度、行為習慣、知識技能、過程方法”目標的自然統整。

三、教學總要求

?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因此本冊教材是培養兒童能夠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積極地生活,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

四、各單元要求

第一單元:我是國小生

1、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是國小生了,要開開心心上學。

2、幫助學生熟悉學校環境,讓學生學會交際,懂得交新朋友。

第二單元:校園生活真快樂

1、幫助學生熟悉和適應學校生活。

2、讓學生意識到在校園裡要講禮貌、守秩序,遵守學校生活常規。

3、讓學生體驗學校生活帶來的樂趣,喜歡上學。

第三單元:家中的安全與健康

1、讓學生初步認識到自己作為家庭一員的責任,要學會自理,還應該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活;讓學生認識到在學校在家一個樣,誠實、有禮貌,能為家庭帶來歡樂。

2、培養學生的自理能力,養成堅持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的行為習慣。通過學習做不會做的事情,培養學生做事用心、不怕困難、持之以恆的品質。

3、讓學生體會到父母長輩對自己的關愛,體會家庭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孝親敬長,向長輩表達自己的愛、自己的心意,從而學會感謝他人、關愛他人。

第四單元:天氣雖冷有溫暖

1、體驗冬季生活的快樂,增強體質,鍛鍊意志。

2、主動觀察、發現冬季的特徵,養成探究的習慣,獲得有關知識。

3、意識到自己是集體的一員,主動參與新年的集體活動。

4、瞭解冬季保健的知識養成良好、健康的生活。

五、教學措施

1、通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

2、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運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地培養兒童的品德兒童的好奇心,引導兒童探索的慾望。

3、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絡本地區和兒童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資訊,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收到課程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突破性。

六、教學時間安排

第一、二週 開開心心上學去

第三週 拉拉手交朋友

第四周 我認識您了

第五週 我們的校園

第七週 校園裡的號令

第八週 課間十分鐘

第九周 上課了

第十週 玩得真開心

第十一週 吃飯有講究

第十二週 別傷著自己

第十三週 早睡早起

第十四周 美麗的冬天

第十五週 健康過冬天

第十六週 快樂過新年

第十七週 新年的禮物

第十八週 期末測試

一、教材分析

第一單元:第一單元作為對國中生活開端的理性闡述,具有統領全套教材的意義,既是學生整個國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起點,也是全套教材建構的邏輯起點。對於剛剛步入中學校門的學生而言,中學時代是一個全新的人生階段的開始。面對生活和學習的變化,學生會有各種感受,也可能有各種困惑和問題。教材不是讓學生被動去適應這些變化,而是把變化看成是生命成長饋贈給自己的禮物,認識到新的階段意味著新的機會和可能,接納變化在積極面對中學學習、自我探索等課題中中成長。本單元以“成長的節拍”為主題,體現了學生國中生活的基調,映射出全套教材的青春文化底色。

二、本單元教學目標:

第一單元明白自我方面:涉及怎樣儘快適應國中生活。中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如何設計樹立夢想,如何對待學習,如何勇敢地展示自我風采。

三、教學措施

1、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創設與之適應的教學方案,備好每一節課。

2、多樣化教學,強調學生的主動積極參與,更多地進行討論、分析、探究活動和主題班會等形式的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一定的效果。

3、教學中多舉與學生生活貼近的例項,鼓勵和引導學生從自身學習生活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

4、指導學生學會記筆記,簡答題的答題格式強調注意書寫的條理性。從一開始就養成好習慣。

劉渡中心學校2017-2018學年度七年級上冊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

一、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任教七(4)班的道德與法治教學。個人認為整體素質還是不錯的。從初步摸底的情況看,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的積極性不高。因此,本學期在抓好各項教學常規工作的基礎上,應加強能力素質教學,努力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正把教學工作落到實處。

七年級學生處在生長髮育的特殊階段,他們的一些想法是對社會現實的反映,而他們受到年齡與知識的限制,社會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雖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會影響其行為。本期所任教的學生的知識程度參差不齊,有些學生還有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因此在教學中既要求學生掌握好基本知識,又要養成他們良好的行為習慣,提升他們的道德素質,學會做人。

學生剛上國中大多數學生的綜合理解能力較差,雖然思想品德的內容接近中學生的生活,就發生在我們的身邊,但無法與我們的生活相聯絡不能很好的運用到生活中,本期在加強學生基礎訓練的同時,還應特別注重綜合能力的訓練。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的教材為新版教材

七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共四個單元十課,設計了21框。 第一單元“成長的節拍”為七年級上冊的起始單元

1、幫助學生積極適應新的學習生活,編寫好自己的夢想,以樂觀、積極的心態享受學習帶來的樂趣; 2.幫助他們在清晰認識自己的基礎上,接納自己、欣賞自己,不斷完善自己,做一個更好的自己,從而享受成長帶來的一切,感受生命的充實和豐盈。

第二單元的主題是“友誼的天空”,它是一單元的延伸。

它告訴我們應該如何獲得友誼,擁有怎樣的交友智慧,特別是如何理性的結交網友是本單元學習的重點。

第三單元的主題是“師長情誼”

第六課“師生之間”教師的重要作用,尊重和接納不同風格的老師,幫助我們掌握教學相長、亦師亦友的新型師生關係。

第七課“親情之愛”主要向學生介紹家是我們的寄居之所,家裡有親人和親情,幫助學生了解中華文化中傢俱有的深厚意味,發揚中華民族孝親敬長的美德。 本單元更加註重道德教育,隨著立德樹人觀念的落實,道德教育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道德教育關係著青少年的成長,關係著國家的前途和命運。

第四單元的主題是“生命的思考”由第八課“探問生命”、第九課“珍視生命”、第十課“綻放生命之花”組成。

本單元是前三個單元的延伸,是整個國中課程中生命健康教育的最核心內容。它主要是針對我們青少年頻頻出現的健康安全問題而設定的。

學習本單元是讓我們認識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實現人生的價值。 總之,本教材更加註重與孩子的溝通能力,同時也賦予老師跟學生之間更多地互動。教材的每個學習主題背後都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支撐,每一課內容的展開都包含著一條引領生活經驗的線索。

三、教學目標:

(一)、總的目標要求是: 力求體現加強基礎知識; 培養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提高思想覺悟,加強道德與法律的認識和學習。

(二)、具體目標是:

1、養成上課認真聽講,專心做筆記,課前預習課後複習,及時高效完成作業等習慣。並慢慢掌握答題技巧;

2、在學習過程中積極參與課堂的合作學習,學會在老師引導、同學交流和分享中,總結出一些重要的結論;

3、積極參與課堂拓展活動,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體會學習道德與法治的樂趣。

4、運用所學的課本知識來提高思想覺悟並貫徹到實際行動中。

四、教學措施: (一)、做好教學常規工作

1、鑽研學習新課程標準,學好教學改革新理論,努力提高自身教學教研理論水平。

2、把握好新教材的編寫目的和教學要求,提高駕馭新教材的能力。

3、加強教研活動,積極參與集體備課,做到多聽課、多總結。認真學習他人、他校的先進教學經驗,做到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努力提高教學能力。

4、自覺做好教學各項常規工作,按質按量完成備課、上課、批改作業、單元測驗等常規教學任務,尤其認真實施課堂目標教學法。

5、認真組織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充分體現思想品德課的知識、能力、踐行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標。

6、認真組織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幫助學生認識社會、瞭解社會,提高學生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7、加強閉卷降分考試能力訓練,提高學生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使學生儘快適應考試的要求。

8、充分運用遠端資源進行教學,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二)、積極參加教研,提高業務水平

努力學習,提高專業理論水平。平時注重再學習,瀏覽百科,攝取與道德與法治學科相關的理論知識和當代社會新科技發展資訊,滲透到教學中去,使教學更有說服力。

(三)、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習成績

1、優化課堂教學。教學採用多種方法,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參與學習,採用討論、演講、閱讀、自學、練習等形式,活躍課堂氣氛,使教學效果達到最優化。

2、靈活輔助差生。做好差生個別思想工作,利用課餘時間輔導,提高了差生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自信心。

3、開展幫帶活動。鼓勵優生帶差生,把每個班分成若干學習小組,落實責任和要求,組長監督學習,檢查複習、預習及練習,及時反饋,提高整體教學效果。

4、嚴抓思想工作。及時瞭解學生學習思想狀況,做好工作,嚴格要求學生,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四)、強化德育功能,開展課堂活動

1、配合德育,挖掘功能。配合學校德育活動,充分挖掘思想品德課的教育功能。採用演講、座談、辯論等形式活動,開展一些課外活動,引導學生全面發展。

2、嚴於律己,教書育人。立足本職,熱心向學生傳授真理,言傳身教,平等待生、愛護學生。工作認真細緻負責,教育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努力讓學生喜歡學習思想品德課,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

一、學生基本情況:

1、本學期學生學習情況與上學期基本相同。基本懂得了學習生活規則,初步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多數學生文明有禮貌,能遵守課堂學習規定,能積極學習,能安全健康地學習生活。

2、還有少數學生比較頑皮,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課堂上、集體活動中不能很好

地約束自己,甚至個別孩子有模仿社會上不良言行的現象。

3、幾個班的孩子還是有些差別,因此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現有情況調整教學,

有不同的方法開展教學,激勵所有孩子努力學習。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在呈現形式上,從兒童視角出發,通過大量的圖畫、照片、學生作品等

鮮活的樣式,給孩子一個耳目一新的感覺。從兒童自身出發,運用兒童語言、對話、旁白等形式,讓兒童置身其中,增加了教材的趣味性、可讀性與啟發性。

2、教材在知識結構上,每個單元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為基本線索設定主題。

3、教材在內容特點上,突出了學生的“生活性、活動性、啟動性、開放性”等特點。

4、教材在實現教育目標上,各單元設計既有各自比較明確的設計意圖和側重點,具有發散性、自我性,又按照兒童與自我、兒童與社會、兒童與自然的結構排列,由低到高循序漸進,由近及遠螺旋上升。能夠較好地實現情感態度、行為與習慣、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等綜合的課程目標。

三、教學目標:

1、通過第一單元《讓我試試看》的教學,幫助孩子們做勇於挑戰的人。並通過嘗試種下一粒子,學會呵護、養育小小的生命。

2、通過第二單元《我們好好玩》的教學,引導孩子們多做一些有益於身心健康的遊戲活動,瞭解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傳統遊戲活動,學會根據自己的愛好和場地創新健康安全的遊戲。

3、通過第三單元《綠色小衛士》的教學,延續上學期“公共場所”單元的學習,進一步引導孩子們從生活的點滴認識到人類對乾淨的水、新鮮的空氣、生態環境的需求和保護。在社會生活中養成愛護環境、合理利用資源等良好行為習慣,學習做一個文明的小公民。滲透《環境保護法》、《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等法制教育。

4、通過第四單元《我會努力的》的教學,引導孩子們學會正確認識自己,學會掌握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培養持之以恆的意志品質,同時用積極的心理暗示鼓勵自己做得更好。

四、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1、充分體現教學的生活性,遵循兒童生活邏輯,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聯絡兒童生活的主題活動和遊戲為載體,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體現道德寓於兒童生活的方方面面。

2、遵循教材開發性的特點,重視本課程面向兒童整個生活世界。重視地方、學校、教師與兒童的創造性。在教學中積極探索教材擴充套件到家庭、社群及其他生活空間的方法,使其教學寓於生活。

3、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對兒童進行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為兒童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實際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為他們在價值多元的社會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確價值觀打下基礎。

4、積極鼓勵兒童直接參與主題活動,遊戲和其他實踐活動,使兒童通過活動、動手動腦,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

5、珍視兒童機動生活價值,尊重兒童的權利與學生和平相處,以誠相待,使學生享受愉快、自信、有尊嚴的學校生活。

6、教學活動形式:

蒐集調查、討論交流、合作探索、情景模擬,實踐活動,遊戲與欣賞,講授與故事等形式。

五、教學進度

教學進度計劃表

第一週:第一課挑戰第一次

第二週:第二課學做“快樂鳥”

第三週:第三課做一個“開心果”

第四周:第四課試種一粒子

第五週:第五課健康遊戲我常玩

第六週:第六課傳統遊戲我會玩

第七週:第七課我們有新玩法

第八週:第八課安全地玩

第九周:第九課小水滴的訴說

第十週:第十課清新空氣是個寶

第十一週:第十一課我是一張紙

第十二週:第十二課我的環保小搭檔

第十三週:第十三課我能行

第十四周:第十四課學習有方法

第十五週:第十五課堅持才會有收穫

第十六週:第十六課獎勵一下自己

第十七週綜合複習

第十八週期末考試

一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教學計劃篇3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一年級的小朋友入學已經有一學期,在情感態度、行為習慣方面都很有了很大的提高,希望通過本冊教學,努力把他們培養成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二、教材分析

?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性質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生活型綜合課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徵(1)生活性;(2)開放性;(3)活動性。教材力求體現思想性原則、科學性原則、現實性原則、綜合性原則和活動性原則。教材將以主題單元形式展開,並重點突出以下特徵:

1、從兒童真實生活出發實現學科內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從傳統德育的規範體系或德目體系展開學習內容,而是著眼於兒童現實生活的整體性,從學生生活原型出發,重新融入兒童生活之中,有機整合為學習主題。

2、 強化教材的生活指導職能

教材試圖“以適應兒童現實生活為起點,幫助兒童實現高質量的幸福生活”作為一以貫之的編寫線索和基調,圍繞“如何發展兒童判斷、選擇、適應、超越的能力,以爭取個人幸福、社會有用性和更廣泛的人類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題,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導意識,發展兒童對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創造能力。一方面通過現實情景的捕捉和再創造,讓兒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樂,激發熱愛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過引入兒童生活中的典型問題,鼓勵兒童自己在探尋問題解決方案過程中,與生活、創造生活,展示兒童多樣化的個性和豐富的智慧,培養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3. 以活動型教學為主要特徵的過程導向設計

為切實地引導活動型教學的開展,教材設計將改變傳統教材編寫中以教師的“教”組織教學過程的設計思路,消解以“預成的學習結果”為核心的教材組織模式下課文加練習的刻板結構,將活動型教學中學生的活動過程作為設計的主要依據。因此,教材試圖從學生的學習行為出發組織主題單元,促進自主活動,在學習活動的漸次展開中,引導教師重點關注學生學習過程裡呈未分化狀態的整體學習狀態和學習需要,使學生能在活動的不斷演進過程中實現原來被課程目標割裂的“情感態度、行為習慣、知識技能、過程方法”目標的自然統整。

三、教學總要求《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因此本冊教材是培養兒童能夠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積極地生活,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

四、各單元要求

第一單元:我的生活好習慣

1、 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2、 培養學生進取積極的學習態度

第二單元:學校生活真快樂

1、 幫助學生熟悉和適應學校生活。

2、讓學生意識到在校園裡要講禮貌、守秩序,遵守學校生活常規。

3、 讓學生體驗學校生活帶來的樂趣,喜歡上學。

第三單元:自救自護我能行

1、體驗四季生活的快樂,增強體質,鍛鍊意志。

2、主動觀察、發現生活中的危險,注意遠離危險,規避風險。

第四單元:溫暖你我他

1、讓學生初步認識到自己作為家庭一員的責任,要學會自理,還應該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活;讓學生認識到在學校在家一個樣,誠實、有禮貌,能為家庭帶來歡樂。

2、 培養學生的自理能力,養成堅持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的行為習慣。通過學習做不會做的事情,培養學生做事用心、不怕困難、持之以恆的品質。

3.、讓學生體會到父母長輩對自己的關愛,體會家庭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孝親敬長,向長輩表達自己的愛、自己的心意,從而學會感謝他人、關愛他人。

五、教學措施

1、通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

2、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運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地培養兒童的品德兒童的好奇心,引導兒童探索的慾望。

3、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絡本地區和兒童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資訊,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收到課程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突破性。

一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教學計劃篇4

一、班級情況分析

學生熱愛學校,熱愛班級,熱愛學習,有強烈的集體榮譽感。學生普遍都能尊師守紀,團結友愛,有較強的上進心和求知慾,課堂氣氛活躍。但有時有點過於活躍,需要老師適時調控。

二、教材內容分析

本冊教材共四個單元。第一單元:班級小主人,主要講同學們都是班級小主人,要班級就是大家的家,大家要一起做值日,共建圖書角,感受集體生活的美好。第二單元:這樣做真好,告訴大家要會照顧自己,懂禮貌,認真做事,不馬虎。第三單元:綠色生活真美好,帶領大家走進大自然,懂得環保有法,愛護大自然。第四單元:飛揚的紅領巾,怎樣才能加入少先隊,成為少先隊員,我們需要做些什麼?

三、本學期教學的總目標

1、熱愛大自然,能主動到大自然中觀察春天的特徵,對自然現象有探究欲。知道春天動植物的變化,人們衣著的變化,學習有關兒歌,知道種子發芽生長的條件,瞭解植樹節的相關知識,能在活動中初步認識春天的花及野菜,練習綜合的觀察、繪畫、朗誦能力,培養對生活的感悟和體驗。

2、樂於參與班級的各項集體活動,能感受集體活動的美好,積極參與班級的衛生值日和保結工作,能為班級慶祝“六一”活動佈置教室。懂得要愛護公共財物、尊重他人勞動成果的道理。

3、能發現學習生活中的快樂,從而激發對學習生活的愛與樂趣。

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在本單元的學習中通過尋找校園內、生活中的有趣豐富的學習活動,體驗學習的快樂。瞭解多渠道的學習方法,瞭解豐富的學習途徑。

四、教學措施

1、加強課前預習,培養學生收集資料的習慣和能力。

2、提高學生的有效性。

3、加強課堂評價,提倡多元化評價。

五、教學時間:38課時

六、進度表

一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教學計劃篇5

第一單元:我的生活好習慣

1、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2、培養學生進取積極的學習態度

第二單元:學校生活真快樂

1、幫助學生熟悉和適應學校生活。

2、讓學生意識到在校園裡要講禮貌、守秩序,遵守學校生活常規。

3、讓學生體驗學校生活帶來的樂趣,喜歡上學。

第三單元:自救自護我能行

1、體驗四季生活的快樂,增強體質,鍛鍊意志。

2、主動觀察、發現生活中的危險,注意遠離危險,規避風險。第四單元:溫暖你我他

1、讓學生初步認識到自己作為家庭一員的責任,要學會自理,還應該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活;讓學生認識到在學校在家一個樣,誠實、有禮貌,能為家庭帶來歡樂。

2、培養學生的自理能力,養成堅持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的行為習慣。通過學習做不會做的事情,培養學生做事用心、不怕困難、持之以恆的品質。

3.、讓學生體會到父母長輩對自己的關愛,體會家庭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孝親敬長,向長輩表達自己的愛、自己的心意,從而學會感謝他人、關愛他人。

五、教學措施

1、通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

2、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運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地培養兒童的品德兒童的好奇心,引導兒童探索的慾望。

3、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絡本地區和兒童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資訊,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收到課程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突破性。

六、教學時間安排

第一週餐桌上的學問

第三週愛清潔講衛生

第四周做事不拖拉

第五週過好每一天

第七週我進步我高興

第八週

第九周

第十週

第十一週

第十二週

第十三週

第十四周

第十五週

第十六週

第十七週

第十八週成長不煩惱為你喝彩向快樂出發春夏秋冬學自護不玩火防觸電會變臉的水地震來了會應對心中有他人小手拉小手他們需要關愛期末測試

一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教學計劃篇6

活動體驗而獲得成長,這是教育生活不同於日常生活的特性。因而,本教材通過多樣的活動欄目,設計了很多現場體驗活動。作為低年段兒童道德學習的重要方式,現場教育體驗活動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促進兒童的道德成長。

首先,低年段兒童還沒有形成自覺的生活反思意識,在生活情境中對道德意義的即時性理解與領悟還有待形成。教育中的現場活動體驗,更多是對兒童道德敏感性的培養。通過典型活動的設計,幫助他們逐步形成在活動中發現道理與道德意義的敏感性與能力。例如,本冊教材第2課的《這樣真精神》,第6課的《走,看花看草去》,第8課的《大自然中的快樂》,第11課的《送“小夥伴”回家》,第12課的《再來學一招》,第13課的《大家一起歡樂多》,第15課的《快樂地分享》,第16課的《有人幫,不一樣》等活動環節的設計,都是引導學生學會發現生活中的意義。

其次,道德在生活中的內隱性存在,使身在其中的人形成道德無意識狀態,所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而在某些特殊情境下,如道德兩難情境、緊急情境和任務驅動的情境下,道德意義與價值則更容易顯現出來。教育體驗活動往往會設計上述比較典型的情境,向學生再現這種道德存在狀態,並對其進行現場引導。這種體驗活動能夠產生教育的效果,如本冊教材第2課的《我們天天有精神》,第8課的《大自然中的禮物》《大自然中的快樂》《大自然的語言》,第10課的《家人的愛藏在哪裡》《相親相愛一家人》《肩頭上的愛》,第12課的《乾點家務很不錯》,第13課的《大家一起歡樂多》,第16課的《有人幫,不一樣》等環節的設計就是為了實現這樣的教育意圖。

最後,在特殊現實生活情境中所需要的包含道德原則的實踐智慧,如逃生、救護等,雖不能夠讓兒童在現實生活情境中學習,但教育的現場活動體驗,在某種意義上卻起到提前準備的作用。模擬特定情境,通過演習的方式教學生學會妥善處理類似問題,以避免在現實生活中遭遇突發情況時付出不必要的代價。如第5課的《風兒的“脾氣”》中“颱風中的自我保護”,第6課的《花草面前要小心》,第7課的《別讓自己受傷害》,第14課的《我要求助嗎》等中提到的危險情境等。

榜樣學習“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榜樣學習是人類學習,特別是意義獲得與領悟的重要方式。這不僅是因為榜樣如鏡子一樣,可以讓人更好地進行對照式自我反思,還因為榜樣有示範作用,有引起人模仿的驅動力。實際上,榜樣學習是21世紀課程改革前中國德育最常用的道德教育方式。無數榜樣故事,承載著人類精神,並將其代代傳承,這一點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古希臘《荷馬史詩》中的英雄,中國包括堯、舜、禹傳說在內的各種榜樣人物形象等,都是推動人類精神前進的動力。

榜樣,不論真實與虛擬,都可以成為人類自我激勵的源泉。榜樣的言行,能夠將人的理想存在狀態具體化,因而對處於具體形象思維階段的兒童特別適用。但是,在以前的榜樣教育中,的確存在著問題:榜樣過於成人化,事蹟過於極端化,脫離兒童日常生活與理解能力,強調模仿、忽視反思等。在反思這些問題的基礎上,本冊教材依然將榜樣學習作為低年段兒童的一種重要學習方式。

本冊教材中的榜樣學習方式,一是體現在大量的繪本故事中,主要是接近日常生活中好兒童的榜樣,二是強調同學之間互為榜樣的學習意識,特別是建立一種同學間共同成長、相互支援的觀念,改變傳統上到學校只向教師學習的觀念。如第1課的《鏡子裡的我》《保持整潔有辦法》,第4課的《怎樣才能不馬虎》環節,就突出同學間的示範與相互學習。第四單元《我們在一起》,更是以一個主題單元的方式,強調與身邊的人共在、樂群、分享、互助。

一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教學計劃篇7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根據《義務教育品德與法治課程標準》(實驗稿)新編,編排了四個單元,共16課主題活動,約16課時,每週一課時。

第一單元第1—4課我的好習慣第二單元第5—8課我和大自然第三單元第9—12課我愛我家第四單元第13—16課我們在一起

二、教學目標

1、在介紹家庭成員,回憶甜蜜往事的活動中,引導學生體驗家庭生活的歡樂與幸福,激發學生愛生敬長、熱愛家庭生活的積極情感和態度。

2、通過開展生活小故事的講述活動,引導學生學會關心,初步養成文明禮貌的行為,逐步培養良好的家庭生活習慣。

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會做的學著做,不依賴父母,並掌握正確的保健常識,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4、使學生懂得自己是家庭的一員,熱愛勞動也是愛父母的表現,學會一些勞動的知識和技能,初步培養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

5、引導兒童去觀察、探究、體驗愛的真諦,幫助兒童學會愛、樂於愛,不僅愛人,還要去愛人類賴以生存的大自然中的花草樹木。在愛心的培養中,快樂地成長。

6、通過日常生活經驗的積累,瞭解夏天常見的自然現象和生活中的自然常識、生活常識,瞭解昆蟲的一些基本知識。指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隨時地和有組織、有針對性地觀察,在觀察活動中增強實驗能力和應用能力。

7、通過暑假生活中安全、健康、歡樂、有意義活動內容的安排和選擇,豐富學生的日常生活知識、增強分辨是非好壞的能力和自我管理自我調控的能力,知道自我保護的方法,掌握初步的適應社會的常識的技能。

三、教學措施

1、認真備課,注意教學方法,加強課堂教學,切實上好每一節課。

2、爭取每個學生都有鍛鍊的機會。

3、正確估計學生的能力,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注意因材施教。

4、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教學安排

第一單元第1—4課我的好習慣

1、我們愛整潔

1課時

2、我們有精神

1課時

3、我不拖拉

1課時

4、不做“小馬虎”

1課時第二單元第5—8課我和大自然

5、風兒輕輕吹

1課時

6、花兒草兒真美麗

1課時

7、可愛的動物

1課時

8、大自然,謝謝您

1課時第三單元第9—12課我愛我家

9、我和我的家

1課時

10、家人的愛

1課時

11、讓我自己來整理

1課時

12、乾點家務活

1課時

第四單元第13—16課我們在一起

13、我想和你們一起玩

1課時

14、請幫我一下吧

1課時

15、分享真快樂

1課時

16、大家一起來

1課時

一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教學計劃篇8

一、教材分析

?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性質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生活型綜合課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徵(1)生活性;(2)開放性;(3)活動性。教材力求體現思想性原則、科學性原則、現實性原則、綜合性原則和活動性原則。根據《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要求和本套《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編寫指導思想,教材將以主題單元形式展開,並重點突出以下特徵:

1. 從兒童真實生活出發實現學科內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從傳統德育的規範體系或德目體系展開學習內容,而是著眼於兒童現實生活的整體性,從學生生活原型出發,重新融入兒童生活之中,有機整合為學習主題。

2. 強化教材的生活指導職能

教材試圖“以適應兒童現實生活為起點,幫助兒童實現高質量的幸福生活”作為一以貫之的編寫線索和基調,圍繞“如何發展兒童判斷、選擇、適應、超越的能力,以爭取個人幸福、社會有用性和更廣泛的人類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題,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導意識,發展兒童對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創造能力。一方面通過現實情景的捕捉和再創造,讓兒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樂,激發熱愛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過引入兒童生活中的典型問題,鼓勵兒童自己在探尋問題解決方案過程中,參與生活、創造生活,展示兒童多樣化的個性和豐富的智慧,培養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3. 以活動型教學為主要特徵的過程導向設計

為切實地引導活動型教學的開展,教材設計將改變傳統教材編寫中以教師的“教”組織教學過程的設計思路,消解以“預成的學習結果”為核心的教材組織模式下課文加練習的刻板結構,將活動型教學中學生的活動過程作為設計的主要依據。因此,教材試圖從學生的學習行為出發組織主題單元,促進自主活動,在學習活動的漸次展開中,引導教師重點關注學生學習過程裡呈未分化狀態的整體學習狀態和學習需要,使學生能在活動的不斷演進過程中實現原來被課程目標割裂的“情感態度、行為習慣、知識技能、過程方法”目標的自然統整。

二、學生情況分析:

一年級的小朋友,在情感態度、行為習慣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過本冊教學,努力把他們培養成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三、教學目標: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因此本冊教材是培養兒童能夠健康、安全地生活(兒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礎)愉快積極地生活(兒童生活的主調)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兒童應當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時代的進步對兒童提出的要求)。

四、各單元要求

第一單元:我的好習慣

1. 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是國小生了,要講禮貌、守秩序,遵守學校生活常規。

2. 幫助學生熟悉和適應學校生活,讓學生學會利用學校中的設施解決自己的問題。

3. 讓學生體驗學校生活帶來的樂趣,喜歡上學。

第二單元:我和大自然

1.引導學生在親近大自然的過程中找到春天,感受大自然的美,體驗大自然的奇妙,培養孩子們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2.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感受、發現和表達春天的美好。

3. 體驗、感受春天的美好,在與春天一起玩的過程中盡情享受春天、找到快樂。

第三單元:我愛我家

1. 讓學生初步認識到自己作為家庭一員的責任,要學會自理,還應該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活。

2. 培養學生的自理能力,養成堅持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的行為習慣。通過學習做不會做的事情,培養學生做事用心、不怕困難、持之以恆的品質。

3. 讓學生體會到父母長輩對自己的關愛,體會家庭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孝親敬長,向長輩表達自己的愛、自己的心意,從而學會感謝他人、關愛他人。

第四單元:我們在一起

1.讓學生認識到在學校在家一個樣,誠實、有禮貌,能為學校帶來歡樂。

2. 培養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通過向學生求助做不會做的事情,培養學生與人交往、不怕困難、持之以恆的品質。

3.讓學生體會到同伴和自己分享的快樂,體會學校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融入集體,從而學會感謝同學、關愛同學。

五、教學重點、難點:

1、幫助學生熟悉和適應學校生活,讓學生學會利用學校中的設施解決自己的問題。

2、引導學生在親近大自然的過程中找到春天,感受大自然的美,體驗大自然的奇妙,培養孩子們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3、讓學生體會到父母長輩對自己的關愛,體會家庭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孝親敬長,向長輩表達自己的愛、自己的心意,從而學會感謝他人、關愛他人。

4、讓學生體會到同伴和自己分享的快樂,體會學校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融入集體,從而學會感謝同學、關愛同學。

六、教學措施:

1.通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

2.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運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地培養兒童的品德兒童的好奇心,引導兒童探索的慾望。

3.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絡本地區和兒童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資訊,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收到課程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突破性。

七、課時安排:

16課時

八、教學進度:

周次

時間

教學內容

課時數

1

2.20-2.24

我們愛整潔

1

2

2.27-3.3

我們有精神

1

3

3.6-3.10

我不拖拉

1

4

3.13-3.17

不做“小馬虎”

1

5

3.20-3.24

風兒輕輕吹

1

6

3.27-4.1

花兒草兒真美麗

1

7

4.5-4.7

可愛的動物

1

8

4.10-4.14

大自然,謝謝您

1

9

4.17-4.21

我和我的家

1

10

4.24-4.28

期會考試

11

5.2-5.5

家人的愛

1

12

5.8-5.12

讓我自己來整理

1

13

5.15-5.19

乾點家務活

1

14

5.22-5.26

我想和你們一起玩

1

15

5.31-6.2

請幫我一下吧

1

16

6.5-6.9

分享真快樂

1

17

6.12-6.16

大家一起來

1

18

6.19-6.23

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