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讀《政府精細化管理》心得體會3篇 精細化管理:提高政府運作效率的關鍵

《政府精細化管理》是一本具有指導意義的專著,詳細闡述瞭如何通過強化管理、優化服務、提高效率,實現政府工作的精準化、高效化和協同化。本書從政策規劃、制定實施、監督評估等多個環節全面剖析了精細化管理的理論和實踐,並提出了一系列可操作性強的思路和方法。本文將從幾個方面穿插各位編輯的讀書心得和感悟,為讀者解讀其中的精華。

讀《政府精細化管理》心得體會3篇 精細化管理:提高政府運作效率的關鍵

第1篇

十天來,通過以自學和集中學習相結合的方式,自己系統學習了中央、省委、省政府及省局主要領導關於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鞏固和深化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以及加強財稅建設等方面的一系列重要講話,聽取了有關專家就稅收理論研究、稅制改革新成果、新動向及國內外巨集觀經濟形勢發展趨勢所作的專題分析,深感收穫頗豐,進一步開闊了視野,提高了自身理論基礎水平,加深了自己對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及落實科學發展觀、提高執政能力、構建和諧社會等重要論述的認識和理解。特別是通過結合實際,認真學習了省局、市局主要領導的講話精神,增強了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做好當前稅收工作的事業心、責任感,也對稅收工作在構建和諧社會、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了更深的理解。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任務。******同志在《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中指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squo;三個代表squo;重要思想為指導……必須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與和諧社會建設全面發展。我認為,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偉大征程中,稅務部門要認真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充分發揮稅收在組織收入、調控經濟、調節分配等方面的職能作用,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一、大力組織稅收收入,為經濟發展提供充足的財力支援

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物質基礎。地稅部門作為組織地方財政收入的主要部門,能否圓滿完成收入計劃,事關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因此,工作中,我們始終堅持以組織收入為中心,加強徵管,應收盡收。今年上半年,在受種種政策性及非政策性減收因素影響、組織收入工作任務重、困難多、壓力大,收入形勢十分嚴峻的情況下,全域性上下深入推進依法治稅,大力實施科學化、精細化管理,全面提高稅收徵管質量和效率,加強徵管,挖潛增收,稅收收入繼續保持了穩定增長的發展勢頭。累計完成各項收入22314萬元,同比增收1734萬元,增長8.4%,為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了必要的財力支援。

二、用足用活稅收政策,發揮稅收調控經濟、服務經濟的作用,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經濟決定稅收,經濟規模決定稅收規模,經濟結構決定稅收結構,經濟速度影響和制約稅收速度,反過來稅收對經濟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做好當前稅收工作,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正確認識和處理稅收與經濟的辯證關係,緊緊圍繞堅持依法治稅、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這個主旋律,全面發揮稅收的職能作用,努力實現稅收工作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我們認真執行稅收政策法規,對需要鼓勵的基礎產業、支柱行業,落實好稅收優惠政策,積極幫助辦理各種報批手續,增強企業發展後勁;對需要限制的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基本國策的,依法徵收,嚴格杜絕減稅、免稅、緩稅、欠稅,促進企業技術更新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共為10戶符合條件的企業辦理稅收減免263萬元,大大增強了企業發展後勁。為保持和不斷增強稅收的可持續增長能力,結合xx實際,找準上級政策與xx經濟發展、與增加地方財政收入的結合點,積極爭取上級政策支援,最大限度地用足用活稅收政策,挖掘增收潛力,增加地方財政收入,促進地方經濟發展。針對我市城鎮土地使用稅應稅範圍、應稅土地等級不合理及我市部分礦產資源資源稅稅負較低導致大量地方稅收流失的實際情況,集中力量對全市城鎮土地使用稅應稅土地面積、實際存量稅源進行了調查,向市政府呈報了《關於對xx市城鎮土地使用稅應稅土地等級範圍進行調整的請示》,並已經市政府向xx市政府上報。同時,對提高部分礦產資源資源稅稅負進行了可行性調研分析,結合實際制定了《關於提高部分礦產資源資源稅稅負的請示》,並按規定程式上報審批,爭取上級政策支援,增加地方財政收入,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三、堅持依法治稅,嚴格公正執法,創造公正有序的稅收環境

民主法治、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稅收法制是社會主義法制的重要組成部分。依法治稅是稅收工作的靈魂和生命線,是依法治國方略在稅收領域的具體體現。稅務部門作為經濟執法部門,堅持依法治稅,不僅是一個單純的稅收問題,而是事關依法治國、依法行政、建立法治公平的社會主義法治秩序的大事。針對當前稅收秩序較為混亂,偷、逃、欠稅現象較為普遍的現狀,工作中,我們牢固樹立依法治稅觀念,堅持從嚴治稅,嚴厲打擊各種涉稅違法行為。結合我市稅收秩序現狀,大力開展整頓和規範稅收秩序活動。以稅務稽查為重點,積極開展了建築房地產業、交通運輸業等重點行業稅收專項檢查及企業欠稅、個體稅收、集貿市場、農村村委會、個人所得稅等稅收專項治理活動,整頓稅收秩序,今年以來共檢查各類納稅人420多戶,累計查補入庫稅款及罰款1211萬元。同時,對拒不繳納應繳稅款的不法業戶,依法採取相關措施,進一步加大執法力度。今年以來共強制執行16戶,查封、扣押抵稅物品總值達20餘萬元。對20戶長期拖欠稅款的業戶依法進行了公告,累計清繳欠稅48萬元,較好地規範了稅收秩序,為經濟發展創造公平有序、寬鬆良好的稅收環境。

讀《政府精細化管理》心得體會3篇 精細化管理:提高政府運作效率的關鍵 第2張

第2篇

政府管理要進步,不僅行政的主體政府有責任,行政的物件群眾也有責任——當這樣的觀點在最後的附錄裡體現出來後,《政府精細化管理》一書的理論基礎與思考都達到了一定的深度。

這是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獻給廣大讀者的一份厚禮。作者溫德誠先生將其多年來在經濟學與社會學研究方面的成果集結成此書。在書中,溫先生不僅提出了政府管理走精細化之路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還系統地論述了政府精細化管理的基本方法,提出了很多可操作性強的管理建議。

精細化管理要求一個良好的政策制定與落實的環境,這個環境需要政府與群眾共同努力來創造和維護。溫先生首先為我們列出政府管理的十大困難。這十大困難既包括了人口眾多、管轄寬度大等客觀原因,也包含了異地管理為主、多元多層管理、責任不明確等不合理的因素,更有古代官場文化的負面影響。這些都是較為巨集觀的原因,可見精細化管理在政府的推行過程中遇到的一大障礙就是結構性的不完整。結構的調整與重建往往會帶來更大的短期混亂,所以精細化管理的實施不能一蹴而就,而是要靠著長遠的發展目光制定計劃,並按部就班地進行。

在系統的精細化管理理論之外,這本書最吸引我的部分,卻是溫先生此前對行政主體與客體的辯證關係的研究。這一部分被放在附錄裡,看似隨意,實則是重要的點睛之筆。因為只有深入研究行政主體與客體的辯證關係,才能更好地認識政府管理的本質。所有的管理都不能繞開這個話題,精細化管理也不例外。

政府管理的發展是行政主體與物件共同發展的結果,這是一個雙線共同發展的過程,結構性變革僅是的其中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更需要廣大人民群眾的自身提高以及積極參與相配合。針對占人口大部分的行政物件,溫先生也總結出這樣幾個特徵:

一、上有政策,下有隱性規則。群眾遵守公共規則的意識淡薄,表現為大量使用隱性規則來對付公開的正式的政策和規則。公民的公德培養是政府的一項長期艱鉅的任務。缺乏公共道德基礎,社會文明和政治文明都難以實現。

二、缺乏組織生活鍛鍊。中國古代工商業本身就受到官府的限制,組織化很低,少有全國性的行會組織,形式上的行會,對成員的干預能力也很有限。因此中國工商業者在經營上遵紀守法的意識不像歐洲人那樣,有長期的鍛鍊和培養作積澱。

三、老百姓的道德觀念——非公道德。中國農耕社會道德的非公性,根源在於缺乏集體生活,缺乏組織的公務、工作聯絡,致使公德的觀念、意識形態未得到發展。私德的發展,使得拉關係、走後門、徇私情的行為變得合理化了。

四、家庭共財制產生關係學。古代農耕社會,以家庭為單位從事生產經營,所以生產所得,經濟收入、財產的擁有與消費,也以家庭為單位。在家庭內財產共有,不分彼此,原則上是長輩在不分家,不分財,即使形式上分了,也互通有無,彼此互助互濟。

這些特點給政府行政增加了工作量和工作難度,也增加了行政成本和國有資產的損失。推行政府精細化管理,正是要從改變這落後觀念入手。

在《政府精細化管理》中,溫德誠先生站在了一個客觀的立場上,用細緻的說明與合理的分析告訴我們:農耕文化影響的不僅是行政主體,還有物件。要為政府管理的進步、社會與經濟的發展出一分力,作為行政體系中的一分子,不管是行政主體的組成部分——政府工作人員,還是行政物件——廣大群眾中的一分子,我們都應該認真考慮自身的不足,並參照這本書的建議,整理出合理改進的方法。

讀完此書,我深深地體會到,在溫先生心中,精細化不僅是一套理論與方法,還是一種精神、一種原則。精細化代表的不只是科學發展觀所提出的對時代的要求,還代表著必須緊持的認真踏實的工作作風,代表著為國家為集體節約資源、提高效率的強烈責任感,甚至還代表著知識分子執著而理性的人文關懷。

第3篇

政府精細化管理讀書心得體會政府管理要進步,不僅行政的主體政府有責任,行政的物件民眾也有責任——當這樣的觀點在最後的附錄裡體現出來後,《政府精細化管理》一書的理論基礎與思考都達到了一定的深度。

這是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獻給廣大讀者的一份厚禮。作者溫德誠先生將其多年來在經濟學與社會學研究方面的成果集結成此書。在書中,溫先生不僅提出了政府管理走精細化之路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還系統地論述了政府精細化管理的基本方法,提出了很多可操作性強的管理建議。

在系統的精細化管理理論之外,這本書最吸引我的部分,卻是溫先生此前對行政主體與客體的辯證關係的研究。這一部分被放在附錄裡,看似隨意,實則是重要的點睛之筆。因為只有深入研究行政主體與客體的辯證關係,才能更好地認識政府管理的本質。所有的管理都不能繞開這個話題,精細化管理也不例外。

精細化管理要求一個良好的政策制定與落實的環境,這個環境需要政府與民眾共同努力來創造和維護。溫先生首先為我們列出政府管理的十大困難。這十大困難既包括了人口眾多、管轄寬度大等客觀原因,也包含了異地管理為主、多元多層管理、責任不明確等不合理的因素,更有古代官場文化的負面影響。這些都是較為巨觀的原因,可見精細化管理在政府的推行過程中遇到的一大障礙就是結構性的不完整。結構的調整與重建往往會帶來更大的短期混亂,所以精細化管理的實施不能一蹴而就,而是要靠著長遠的發展目光制定計畫,並按部就班地進行。

政府管理的發展是行政主體與物件共同發展的結果,這是一個雙線共同發展的過程,結構性變革僅是的其中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更需要廣大人民民眾的自身提高以及積極參與相配合。針對占人口大部分的行政物件,溫先生也總結出這樣幾個特徵:

一、缺乏組織生活鍛鍊。中國古代工商業本身就受到官府的限制,組織化很低,少有全國性的行會組織,形式上的行會,對成員的幹預能力也很有限。因此中國工商業者在經營上遵紀守法的意識不像歐洲人那樣,有長期的鍛鍊和培養作積澱。

二、上有政策,下有隱性規則。民眾遵守公共規則的意識淡薄,表現為大量使用隱性規則來對付公開的正式的政策和規則。公民的公德培養是政府的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缺乏公共道德基礎,社會文明和政治文明都難以實現。

三、家庭共財制產生關係學。古代農耕社會,以家庭為單位從事生產經營,所以生產所得,經濟收入、財產的擁有與消費,也以家庭為單位。在家庭內財產共有,不分彼此,原則上是長輩在不分家,不分財,即使形式上分了,也互通有無,彼此互助互濟。

四、老百姓的道德觀念——非公道德。中國農耕社會道德的非公性,根源在於缺乏集體生活,缺乏組織的公務、工作聯絡,致使公德的觀念、意識形態未得到發展。私德的發展,使得拉關係、走後門、徇私情的行為變得合理化了。

這些特點給政府行政增加了工作量和工作難度,也增加了行政成本和國有資產的損失。推行政府精細化管理,正是要從改變這落後觀念入手。

在《政府精細化管理》中,溫德誠先生站在了一個客觀的立場上,用細緻的說明與合理的分析告訴我們:農耕文化影響的不僅是行政主體,還有物件。要為政府管理的進步、社會與經濟的發展出一分力,作為行政體系中的一分子,不管是行政主體的組成部分——政府工作人員,還是行政物件——廣大民眾中的一分子,我們都應該認真考慮自身的不足,並參照這本書的建議,整理出合理改進的方法。

讀完此書,我深深地體會到,在溫先生心中,精細化不僅是一套理論與方法,還是一種精神、一種原則。精細化代表的不只是科學發展觀所提出的對時代的要求,還代表著必須緊持的認真踏實的工作作風,代表著為國家為集體節約資源、提高效率的強烈責任感,甚至還代表著知識分子執著而理性的人文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