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課題研究方案7篇 "深度探索:課題研究計劃"

《課題研究方案》是科研活動中重要的一環,旨在全面規劃研究內容、方法、時間和預算等,確保研究順利進行。本文將為大家介紹課題研究方案的編制要點,幫助研究者制定科學合理的課題研究計劃。

課題研究方案7篇

第1篇

隨著改革開放程序的加快,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主體地位己逐步明確,經濟體制的改革和社會結構的轉型,使人民的生活總體水平得到迅速提高。但是,伴隨著我國人均gdp超過4000美元大關,貧富差距過大這一嚴重的挑戰卻越來越嚴峻。20xx年,根據央視經濟生活節目對全國104個城市300個縣的居民抽樣調查顯示,收入改善位居榜首,縮小貧富差距列在次席;此外,新華網在全國兩會期間對400多萬網友進行調查,縮小貧富差距排在22個選項之首。由此可以看出,貧富差距問題己經凸顯出來,成為目前我國最迫切需要解決的社會問題之一。

貧富差距日益擴大已經成為無法迴避的現實問題,雖然我國政府通過社會保障和稅收等手段進行調節,使其在一定程度和範圍上有所緩解,但是擴大化的趨勢依然未能得到有效地控制。所以,越來越多的社會成員開始將希望寄託於慈善事業的發展和完善,希望可以通過對弱勢群體的幫助來縮小貧富差即。

加之近年來,自然災害在我國頻繁發生,自20xx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到20xx年4月14日的玉樹地震,20xx年8月7日的舟曲泥石流,這些自然災害的發生喚醒了了中華民族慈心善舉的傳統美德,同時也意識到在大量的社會弱勢群體的急需救助的情況下,緊靠政府的力量仍然是不夠的,因此,越來越多的注意力開始集中到慈善事業上,希望通過參與慈善事業的途徑實現對弱勢群體的救助行為。因此,急劇增加的社會需求使我國慈善事業的發展更顯必要性和緊迫性。

根據相關的資料資料顯示,目前我國農村貧困群體約有2600多萬人,城鎮貧困群體約有2200多萬人,二者合計4800多萬人,佔總人}1比重的約3. 7%。這意味著在中國,還有相當一部分人尚未解決溫飽問題,招遇到到大病或不可抗力的自然災害,其生存狀態將更加堪憂。如果這部分弱勢群體的困境無法得到有效地解決,對社會的和諧發展將是一個重大的不穩定因素。因此,藉助對我國慈善事業的發展困境和對策研究,推進慈善事業的發展和完善,能夠切實幫助這部分弱勢群體解決一些現實問題,有利於我國的社會穩定和可持續發展。

深化此課題的研究對於家庭、社會和國家的良性執行與協調發展都具有非常大的價值。同時,結合社會學的相關理論,從新的視角切入研究,為繁榮慈善事業提供一定的理論基礎,對我國社會工作者進一步深入社會保障研究有參考價值。

課題研究方案7篇

第2篇

摘要:目前專門研究區域農產品品牌分銷方式的還非常少見,與之相關的研究主要體現在對農產品銷售渠道方面。本文通過介紹國內外研究現狀,並進行簡單的評述進而提出了農產品超市,直銷專賣店,定製營銷,農產品會展,與旅遊結盟,外貿出口等6種方式選擇來實現高效分銷的目的。

關鍵詞:區域農產品品牌;意義;研究現狀;評述;本文特點

區域農產品品牌是指1個地域內1群農業生產經營者所用的公共品牌標誌,其基礎必定要有某1特定農業產業或農產品大量聚集於某1特定的行政或經濟區域,形成了1個穩定、持續、明顯的競爭集合體。許多名、優、特農產品具有明顯的地域特性,打上了區域的烙印,如果脫離了特定地域,這些產品的市場認可度就會大打折扣,甚至被認為是假冒偽劣產品,因此農產品品牌多采用地域品牌,成為區域產品。

品牌的知名度要銷售規模來體現,而銷售規模要靠銷售渠道的運作才能實現。分銷渠道是區域農產品的車輪子,只有選擇了好的可靠的分銷渠道,才能使區域農產品方便、快捷、源源不斷地轉移到消費者手中。目前專門研究區域農產品品牌分銷方式的還非常少見,與之相關的研究主要體現在對農產品銷售渠道方面。

研究區域農產品品牌分銷方式的選擇有利於探索符合區域農產品品牌自身特色的分銷方式。進行渠道創新,將給區域農產品品牌營銷注入新的活力,煥發出蓬勃生機,有利於解決農產品普遍面臨的產銷矛盾,擴大區域農產品的銷售半徑,提高其品牌知名度,促進產品銷售,培育區域特色農產品,實現農民增收。

從約翰·富蘭克林·克羅威爾(john franklin crowell)(1901)作的產業委員會農產品分銷報告開始,國外學者就開始了對農產品營銷渠道的研究;韋爾德l。d。h(weld。l。d。h)(1916)在《農產品營銷》中,著重研究了農產品從離開農場後的營銷過程,重點論述了農產品流通的渠道組織、商品交易、期貨交易、拍賣和聯合運輸等;本傑明·h·希巴德(benjamin h。hibbard)、西奧多·麥克林(theodore machlin)、保羅·d·康沃斯(paul d。converse)等(1921)分別在《農產品營銷》、《有效的農業市場營銷》和《市場營銷方法和政策》中對農產品的合作營銷、消費合作社、渠道組織交易方法等作了系統研究;韋爾德(1932)在其著的《農產品營銷》中,對農產品的集中、儲存、融資、風險、標準化、銷售和運輸等職能進行了研究,並對農產品的分銷渠道特徵、分銷成本、中間商進行了深入的探討。早期的農產品營銷渠道研究,侷限於流通領域的中間組織、渠道成本、渠道效率、渠道職能的研究,缺乏對渠道系統中的生產者和消費者的深入研究。在此之後,營銷渠道研究領域中相繼出現了古典學派、管理學派和行為學派,不斷對渠道理論進行完善。

20世紀90年代以來,營銷學的主要代表有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勞倫斯g弗雷德曼(lawrence g friedman)和伯特·羅森布羅姆(bert rosenbloom)等西方學者,其主流觀點主要是利用渠道差異性使企業獲得競爭優勢,推崇進行渠道創新,建立企業渠道優勢,為企業創造持久的1流銷售業績和競爭優勢。在對影響渠道選擇和決策因素分析時提出認為產品、市場和競爭因素、環境因素、技術因素、資金因素和市場生命週期因素都應該考慮在內。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科學技術突飛猛進,提出了建立以顧客和競爭為導向的營銷渠道系統。

農產品營銷在我國還是1個新的學科,對農產品營銷渠道的研究更是不多見,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重視農產品營銷渠道的研究,但多侷限於從農業生產管理和農產品流通管理角度對農產品營銷渠道發展觀念、組織和形式的研究。

在國內,姚今觀(1995)介紹了我國從建國以來至1995年間農產品流通情況,認為應該運用巨集觀手段和法律手段來進行管理;馮雷(1996)對農產品法定銷售組織在市場執行中的條件和效應進行分析,設計出我國幾種大宗農產品的市場流通模式;姚於唐(1999)認為提高市場營銷能力是增強我國農產品競爭力的主要途徑;程國強(20xx)從國際農產品市場出發,提出培育農產品營銷主體、發展農產品營銷公司及建立農產品品牌是實現農產品比較優勢的關鍵;李岳雲(20xx)認為影響農產品比較優勢的因素不僅僅是品種問題,還有農產品加工問題、農產品在流通渠道中的儲存、保鮮和安全保證問題,同時主張通過農民協會提高農民自我保護意識和在市場中的組織化程度;李崇光(20xx)在其農產品營銷研究中,運用了農業經濟管理和市場營銷學的理論進行交叉研究,克服了單獨從生產領域或流通領域研討農產品營銷問題不夠全面系統的缺陷;陸國慶(20xx)提出區域農產品品牌是指1個地域內1群農業生產經營者所用的公共品牌標誌,它是1種區位品牌;溫思美(20xx)提出了加快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尤其是農產品產地批發中心的建立,培育農產品市場中介組織,走企業辦市場,企業管市場,市場企業化的農產品流通市場建設之路,並在此基礎上對農產品流通渠道系統、渠道組織和渠道管理進行了創新研究;孫劍、李崇光(20xx)在農產品營銷渠道的系列文章中對農產品營銷渠道進行了研究;李崇光(20xx)主編的《農產品營銷學》對農產品營銷渠道進行了分析;冷志明(20xx)在《我國農產品營銷渠道的現狀及其發展趨勢》對農產品營銷渠道的現狀和發展趨勢進行了研究;馬惠蘭、蒲春玲(20xx)提出區域農產品比較優勢的概念界定和市場選擇, 以確保區域農業生產與發展在競爭市場中保持優勢;郭素貞、唐立新(20xx)通過分析農產品的特點,比較了5種農產品銷售渠道模式;鄢華(20xx)通過探討農產品營銷渠道創新的可行性,提出建設性意見,切實推動農產品快速分銷;郭紅生(20xx)從深挖具有地理標誌的區域農產品品牌文化底蘊角度提出區域農產品的文化營銷策略;周發明(20xx)提出進行農產品區域品牌建設,必須明確區域品牌的經營主體,完善區域特色農產品的質量標準體系,加強農產品區域品牌的管理;萬麗亞、連先亮(20xx)對區域特色農產品銷售模式作了探討並進行了實證分析。

第3篇

1、開展數學小課題研究是學生素質發展的需要。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是課程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通過數學小課題研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使部分學有餘力的學生能在整體素質上有明顯的提高。

2、通過數學小課題研究,在中高年級逐步形成一批優秀學生群體,這些學生應該能在數學學習、能力發展中為全體學生樹立榜樣,從而為數學學科建設提供重要支援。

3、開展數學數學小課題研究是數學教學改革的需要。開展數學數學小課題研究是教師拓寬教學視野、豐富教學內容、改革教學形式的重要方面,是數學學習由課內向課外延伸的重要途徑。

中年級以撰寫數學小發現、小體會為主,把握好具體形象思維逐步向抽象思維的過渡期,訓練應體現思維的發散性和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高年級撰寫數學小試驗、小調查為主,引導學以致用,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感受數學思想方法的作用和魅力。

1、在數學學習引導講發現、重創造。在數學課堂教學和數學興趣小組或者中,引導學生能夠積極敢於思考,善於發現,特別是鼓勵學生敢於獨立思考,發表不同意見。

2、在數學教學中,要體現方法重於知識、過程重於結論、思維重於記憶、長遠重於眼前的評價思想,特別要重視數學思想方法概括與提煉,逐步形成數學能力。

3、引導部分興趣小組的學生進行一些調查活動,如節儉、環境、交通、運動、經濟、實踐等方面開展系列研究,然後用數學的方法去分析,寫出小調查、小報告。

4、引導學生讀好《國小生數學報》、《時代學習報》、《數學大世界》等數學報刊雜誌,指導學生寫好數學小發現或小試驗或小調查,積極向學生報刊。

5、在適當時候,出一些數學小課題研究專輯,在《國小生數學報》上出一些專刊,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感受成功。

第4篇

1.德育教育,是一種價值觀和基本素質的教育,同時也是一種行為習慣和社會生存技能。道德教育最根本的是兩個方面的任務:接受一種價值體系,學會一種行為能力。

2.實效性,指運用現代德育理論,實施開放性的德育教育後所取得的實際效果。

3.校本課程開發不僅僅指開發出的具體的課程教材,更重要的是開發的整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校得以發展,教師得以提高,學生的學習需求得以滿足。即使就課程開發的具體產品之一——校本課程教材而言,也與國家課程開發過程中編制的教材不同。它是兒童中心、興趣中心或問題中心的,而不是知識中心的。

?國小德育綱要》中指出:學校實施德育必須充分發揮校內、校外各個教育途徑的作用,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共同完成德育任務。《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也明確指出:進一步改革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寓德育於各學科教學之中,加強學校德育與學生生活和社會實踐的聯絡,講究實際效果,克服形式主義傾向。

社會文明的重要基礎在於人具有良好的道德修養。因此,我們必須繼續加強和改進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把培養學生堅韌不拔的意志,開拓進取,自強自立的精神,尊重別人,樂於奉獻,善於合作的良好人格品質作為學生綜合素質的基本內容。隨著獨身子女的日益普遍和生活條件的不斷提高,學生普遍存在著嬌氣,缺乏吃苦耐勞精神,獨立能力差,行為偏於情緒化,意志薄弱等等不良品質,長期以來,學校思想道德教育對於一代少年兒童的成長髮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也存在著某些嚴重問題。如:脫離實際、說教過多、道德認識與道德行為分離等。我們必須面對新情況,研究新方法,提高對學生品德教育的效果,防止我們的教育產生片面性。

1、生活教育的相關理論。生活教育強調教育與生活的聯接,要求教育活動既關心兒童未來的生活,也要關心兒童的現實生活;強調兒童的主體地位,指出教育要尊重兒童的個性,要依據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進行;還強調兒童自我人格的完善,指出教育既要適應社會發展對人的需要,也要滿足個體自身發展的需要;生活教育強調教學做合一。

2、現代德育價值觀。現代德育充分關注生活中的人,關注人和人的生活,道德教育是為提高人的生活質量服務,引導人去建構個人完滿的道德生活,追求生活的完整性,在完整的生活結構中獲得個性的完滿,實現德育目的。

3、主體教育思想。道德是關注著人的主體精神的自由自覺活動。道德作用的發揮及其存在無不以人的主體性的發揮和人的自由自覺為前提。道德行為的本質是主體性的。兒童從一開始就是道德生活的主體,而不是道德容器。我們應該把學生視為具有獨立人格、自主意志、選擇願望、自主負責性的主體。

4、現代德育實踐觀。道德的本質在於實踐。首先從德育目標看,既包括對學生道德認識、道德情感的培養,也有對學生道德心理、道德行為的鍛鍊,而歸根到底是道德信念和道德行為的統一,所以德育目標本質上是實踐的。其次,學生的道德是在活動和在交往中形成的,活動和交往的本質是實踐的,所以德育過程本身應該是一種實踐活動。第三,德育實踐活動才是檢驗學生道德素質高低的唯一標準。所以,德育應該是德育主體的一種實踐活動。

5、《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青少年學生活動場所建設和管理工作的通知》指出,應切實加強對青少年學生校外教育工作的領導,動員全社會積極支援青少年學生校外教育工作。《意見》強調,學校德育工作應校內教育與校外教育相結合,切實加強社會實踐活動。《意見》還強調,應充分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對未成年人的教育作用。可見,學校德育工作必須充分利用社會教育資源,發揮校外德育基地的育人作用,依靠校外社會、經濟、人文等諸方面力量對德育的支援,以共同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

6、前蘇聯教育實踐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周圍世界的美感,能陶冶學生情操,使他們變得高尚文雅,富有同情心,愛憎分明。洛扎洛夫指出:對兒童心理和行為發展最有效的影響,是環境的間接的、含蓄的暗示,……教師創設的多元化教育環境對兒童的進步和提高起著任何集體教育活動都無法替代的巨大作用。著名的義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也說:必須注意為兒童期設定一個適當的世界和一個適當的環境,這是一個絕對迫切的需要。這些著名教育家的理論和思想都告訴我們,環境能感染人、薰陶人、塑造人,學生的良好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是在環境的耳濡目染、潛移默化過程中形成的,學校必須重視創設適宜學生健康成長的良好育人環境。

本課題的研究,旨在努力探索開發、運用具有地方特色的鄉土德育課程資源的基本策略,構建符合國小生年齡特點、能體現師生自主性和創造性的愛家鄉教育模式。本課題研究內容根據我校教師研究水平、能力和教育教學實際,確定分七個子課題進行試驗研究。即是:語文品德學科德育有效性研究子課題;數學科學學科德育有效性研究子課題;英語學科德育有效性研究子課題;音體美等學科德育有效性研究子課題;學生安全教育德育有效性研究子課題;班級工作養成教育德育有效性研究子課題;後勤保障德育有效性研究子課題。

本課題以全校學生作為研究物件。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愛國主義教育是國小德育的核心內容之一,愛家鄉教育是愛國主義教育的具體體現。由此可見,通過本土德育資源的開發與應用,能讓學生學習和了解家鄉的基本概況,培養學生愛家鄉的情感,樹立對家鄉的自豪感,從而以實際行動建設家鄉、服務家鄉,並能弘揚家鄉人自強不息、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推崇以德為先的人生追求。

1.文獻資料法:學習中共中央、國務院等頒發的有關檔案和有關德育教育理論,夯實課題組成員的理論基礎;調查、收集地域人文教育資源,從學校德育工作的實際需要出發進行篩選、整合,為利用本地域人文教育資源打好素材和文字基礎。

2.行動研究法:按照課題研究實施方案的要求和安排,開展開發和利用地域人文教育資源、提高德育實效的實踐性研究,在此基礎上進行反思,並不斷調整研究思路,完善研究計劃,保證課題研究指導下學校德育工作的順利推進。

3.經驗總結法:在各子課題行動研究的基礎上,分階段總結開發地域人文教育資源、提高德育實效的具體經驗,注重過程性資料的積累,逐步形成較為系統的理性認識,以獲得可供應用和借鑑的操作性經驗和教育理念。

一是由於學校之前做的教科研課題都是學科性較強的課題,經驗豐富,大多數課題組成員都是初次進行德育課題的研究和探索,屬於摸著石頭過河,沒有什麼經驗。做出來的課題計劃還不是很全面,思路也不夠開闊,急需有經驗的教師從旁指點。

二是由於學校課題組成員平時教學及管理工作繁忙,在工作量大,課題研究時間緊的情況下,需進一步協調好教學工作與課題研究的關係。如何使課題在不影響教學的情況下能正常、高效完成,是個問題。

三是由於老師的理論水平有限,對德育資源如何開發與利用不甚瞭解,使得我們的研究工作進展緩慢。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更應該大力開展後期的宣傳工作,加強宣傳力度,利用各種宣傳途徑引發周圍人對德育的重視。

下一階段,我們將針對存在著的一些問題,尋找解決辦法,確保課題研究的順利完成。

二是加強學校的德育活動,重視課題的實質性研究。要在繼承傳統德育資源的基礎上,努力開發和利用新的德育資源,探索新時期德育工作的新途徑。相信隨著時間和空間的延展,學生、教師與周圍的自然、社會聯絡會更加緊密,這使尋找、發現、利用更多的資源不僅成為一種必然的要求,而且也具有了更大的可能性。

在實踐中我們越來越強烈地感覺到德育資源開發與利用的研究價值所在,它為我們的活動帶來了生機與活力,也帶給了我們許多思考。

第5篇

1 課題來源、選題依據背景情況、課題研究目的、國內外的研究動態、水平、存在問題,並附主要參考文獻:

淮南礦區已進入深部開採,厚硬頂板難冒問題突出,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為此,淮南礦業集團高度重視,20xx年組織集團公司工程技術人員到山西等多個礦業集團考察,並邀請相關科研單位論證分析淮南礦區綜採面壓架機理,並決定聯合有關科研單位開展煤與瓦斯突出煤層綜採工作面頂板深孔預裂爆破技術研究。

煤炭是我國的基礎能源,在我國一次能源構成中煤炭約佔70%左右。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飛速發展,國家對煤炭等能源需求量越來越大。20xx年我國原煤產量為28億噸,20xx年原煤產量29.6億噸,20xx年原煤產量超過30.0億噸,20xx年原煤產量為35.2億噸,預計20xx年原煤產量將達到37.9億噸。我國煤炭淺部資或賦存條件相對簡單資源日益減少,煤礦相繼進入深部開採期,隨之而來就面臨著厚硬頂板控制問題。厚硬頂板由於整體性好、強度高,難於冒落,如不及時採取強制處理,將形成採空區大面積懸頂。大面積懸頂一旦垮落,一方面由於岩層折斷時產生的強烈動載荷會損壞或推倒大量工作面支架,從而頂板常沿煤壁切斷造成工作面垮冒事故;另一方面,採空區積存的大量高濃度瓦斯氣體,沿風巷、機巷湧出,造成瓦斯超限,並形成破壞力很強暴風,在風暴所經過之處,其強烈的衝擊作用,摧毀結構。採工作面及其鄰近巷道中的支架、風門和磚牆密閉,甚至使礦車翻倒,軌道彎曲,對井下人員及裝置造成嚴重的危害。例如,潘一礦1402(3)(壓架2套)、潘一礦1602(3)、潘三礦17110(3)(壓架2套)等多個工作面壓架和出水現象,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為此,淮南礦業集團20xx年組織集團公司工程技術人員到山西等多個礦業集團考察,並邀請相關科研單位論證分析淮南礦區綜採面壓架機理,並決定聯合有關科研單位開展煤與瓦斯突出煤層綜採工作面頂板深孔預裂爆破技術研究。

以往煤層強制放頂爆破採用的是常規炸藥,炸藥爆破過程的重要特性是炸藥通過高速的化學反應,在裝藥孔壁上產生巨大的氣體壓力,使周圍的介質破壞和破碎。但它存在著施工量大;炸藥消耗大、汙染井下空氣,存在一定的危險性,稍微不慎可能會造成瓦斯爆炸、煤層坍塌等重大問題。壓力注水弱化頂板法就是在工作面預先向頂板鑽孔注壓力水,利用水對巖體的壓裂和軟化作用,破壞頂板的完整性和降低頂板岩石強度,當工作面採過後,頂板可正常垮落,減小來壓對工作面的威脅。壓力注水法具有改變頂板力學特性,變難冒為易冒,實現長壁綜合機械化採煤,提高資源回收率;同時可降低工作面粉塵含量,改善勞動環境;注水與回採作業平行,預先釋放部分瓦斯等優點等優點。

我國厚硬頂板控制的研究始於60年代,已有近50年曆史,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在生產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靳鍾銘、徐林生、錢鳴高等通過對厚硬頂板的研究,較全面地分析了厚硬頂板採場礦山壓力及其顯現規律、採場來壓預測預報、厚硬頂板採場支架受力分析、厚硬頂板的處理方法等;

王開,康天合等對堅硬頂板控制放頂方式及合理懸頂長度進行了研究,提出了厚硬頂板合理的冒落步距計算方法;

靳鍾銘[2]根據大同礦務局的現場試驗結果,在總結其他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頂板注水弱化的方法做了系統的闡述和分析。

陳榮華等[34][35]採用repa2d軟體對注水軟化厚硬頂板(關鍵層)做了數值模擬。模擬結果表明:隨軟化係數的減小和軟化厚度的增加,上覆岩層初始冒落步距及來壓顯著減小:若厚硬岩層巖樣本身能被注水軟化,而實際採場由於地質構造及開採工藝的影響未必適宜單獨採用注水軟化法,可選用其他弱化厚岩層的方法,或注水軟化法與其他弱化方法共同使用,從而有效控制採場礦山壓力。

寧宇[36]等採用了有限元計算和模型試驗對堅硬頂板注水工作面礦壓顯現特徵進行研究。強調頂板注水後,頂板巖體發生塑化,改變了頂板岩層中的應力分佈和頂板變形位移特徵。頂板岩層中的拉、壓力峰值轉移到了採區上方的懸頂中,從而有利於頂板在採空區上方斷裂並分層次垮落,減小岩層折斷時對支架的衝擊載荷和傳力系數,減小頂板來壓強度,從理論上進一步說明了向頂板高壓注水是控制堅硬難冒頂板的有效技術途徑。

以上研究從模擬或實驗上對注水後巖體發生的變化進行了分析,或從巨集觀上對注水軟化上的機理進行了闡述,而從微觀上對高壓水注水的機理研究分析的較少。

[1]宋永津,控制煤層堅硬難冒頂板技術[m],煤炭工業出版社,20xx,9.

[2]靳鍾銘,徐林生,煤礦堅硬頂板控制[m],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1994.

[3]錢鳴高,石平五,礦山壓力與岩層控制[m],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xx,11.

[4]王桂堯,孫宗順,徐紀成,岩石壓剪斷裂機理及強度準則的探討,岩土工程學報,1996,18(4):68~74.

[5]rebinder p a,sehreiner l a,zhigach k f.h,aridness reducers in

drilling:a physico—chemical method of facilitating mechanical destruction

of rocks during[m]ow:akad naunk, melboune:csiro,1994.

[6]湯連生,張鵬程,王思敬,水——巖化學作用之岩石斷裂力學效應的試驗研究.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xx,21(6):22~27.

[7]鄭少河,朱維中,裂隙巖體滲流損傷耦合模型的理論分析,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xx,20(2):156~159.

[8]周維垣,高等岩石力學[m],北京,水利水電出版社,1990.

[9]y.p chugh,effects of moisture on strata control in coal mines,engineering geology,1981(17):241~255.

[10]康紅普,水對岩石的損傷,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1994,(2):39~40.

[11]朱珍德,胡定,裂隙水壓力對巖體強度的影響,岩土力學,20xx,21(1):6l~67.

[12]閆少巨集,寧宇,康立軍等,用水力壓裂處理堅硬頂板的機理及實驗研究,煤炭學報,20xx,25(1):32~35.

[13]a.巴內基等,a.k.雷,g.辛格,高壓注水控制堅硬頂板,中國煤炭,20xx,30(12):73~74.

[14]陳榮華,張連英,厚硬頂板採場注水軟化的數值模擬,礦山壓力與頂板管理,20xx,3:85~86.

[15]陳榮華,錢鳴高,繆協興,注水軟化法控制厚硬關鍵層採場來壓數值模擬,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xx,z4(13):2266~2271.

[16]寧宇,陳暉,堅硬頂板注水工作面礦壓顯現特徵的有限元計算和模型試驗研究,煤炭學報,1990,15(1):83~92.

[17]劉東燕,嚴春風,陳彥峰,壓剪應力作用下巖體裂紋擴充套件概率模型研究,岩土工程學報,1999,21(1):56~59.

[18]孫廣忠,巖體結構力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

2 課題的主要內容,擬解決的主要技術問題,在理論和應用方面的意義,完成課題的條件(包括個人業務水平、所在系或學科組的技術、裝置條件)和擬採取的技術措施和辦法:

2.1 課題的主要內容,擬解決的主要技術問題,在理論和應用方面的意義

本專案擬在大量調研的基礎上,採用理論分析、計算機數值模擬、現場試驗的綜合研究方法,開展對淮南礦區煤與瓦斯突出煤層厚硬頂板綜採面高壓預注水弱化砂岩頂板技術研究,使堅硬頂板弱化,使難冒頂板轉化為可冒落頂板,改善堅硬頂板的冒落性,減少採空區的懸頂面積,從而減輕週期來壓對工作面支架的影響,保證本工作面的安全順利回採。主要研究內容如下:

(1)水對裂隙巖體強度的影響,重點討論水對岩石的化學損傷機理和壓力水作用下巖體的斷裂強度。

(2)研究水在巖體中的滲流問題,建立流固耦合的滲流方程,並用有限元法對建立的流固耦合模型進行求解。

(3)研究定向水壓致裂的機理,為在堅硬頂板中採用高壓水定向分層提供理論依據。

2.3 完成課題的條件(包括個人業務水平、所在系或學科組的技術、裝置條件)和擬採取的技術措施和辦法:

本人在本科階段主修土木工程,在理論分析上對地上、地下結構,以及煤礦等具有一定的基礎知識。研究生階段,在導師的指導和帶領下,專門學習了煤礦巖巷、煤巷掘進理論知識和親自到掘進工作面鬆動爆破實踐,並閱讀了大量的文獻資料。

另外,國內關於堅硬頂板控制資料相對較多,基於目前國內外對高壓注水的研究成果、我國煤礦掘進爆破工程例項以及我國能源政策的大力支援,給本課題的研究工作提供了足夠的理論和實踐資料。

在課題準備階段,在導師徐穎教授的指導下,以上各項條件均為本課題的順利完成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3 課題工作量及進展計劃(包括各階段計劃完成的內容和所需的時間等)。

(3)20xx年8月~10月:對高壓注水破壞過程進行數值模擬分析,並得出結論

第6篇

引導教師樹立問題就是課題,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理念,依據小步子、低臺階、快節奏、求實效的原則,從教育教學中的小現象、小問題、小策略入手,通過小課題研究的形式,引領教師人人開展教學行動研究,提高學校總體教學水平。實施計劃如下:

建立以校長齊興華為組長,副校長齊雲飛、謝學平為副組長,教學幹事李雙雲、教研組長為組員的領導小組,負責小課題研究的組織、實施工作。

校長抓全盤,副校長負責課題的協調督促與過程指導,教導處負責各種活動的組織實施與檢查,落實資料的收集與整理。教研組負責課題的申報、評選、管理等工作,教研組長負責組內具體的研究實施和稽核、研究及指導,教師完成小課題研究及成果彙總等工作。

教師嚴格按照《小課題研究程式》開展工作,個人的小課題研究情況納入優秀教研組條件評選中。

(一)擬定課題。學期初,教師收集、整理教學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認真分析篩選,確定要研究的內容。學校根據教師研究的不同內容而確定本學期的研究類別,由中心教研組負責人進行總體研究。(所選課題應是在教育教學中實際存在的問題,一般只針對教學實際中存在的一個問題開展研究;所選課題一般應是所任學科或所教班級在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可以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環節、一個要素、一個問題、一個章節、一個單元或某一個專題在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一種現象、一個案例等。)

(二)立項申報。教師制定小課題研究實施方案,確定研究的主要內容,闡明所解決的問題和預期達成的目標,提出研究的方法、步驟和主要成員,明細課題研究的主要措施。

各教研組成員參考中心教研組提供的課題,結合工作實際自定小課題,組長彙總報至中心教研組分管年級及學科負責人處(語文組:齊雲飛;數學組:謝學平;英語組:李雙雲;科學組:齊興華。)

(三)稽核督查。學校制定研究管理辦法和程式。教師小課題方案交至學校後,副校長組織中心教研組成員對教師提交的課題進行稽核,定期檢查完成進度。中心教研組組織力量進行校級課題立項管理。

(四)過程監管。專案負責人加強研究的過程管理,對立項的教學小課題研究建立電子檔案。組織小課題承擔教師認真積累研究過程資料,及時進行階段小結,瞭解學校小課題研究的程序,發現研究程序中的問題,及時進行跟蹤指導,為教師的小課題研究提供服務。中心教研組負責組織專案負責人進行交流研討,培訓學習,對各課題研究進行跟蹤指導,引領向縱深發展。

(五)資料收集。課題活動參與者每週參加集體教研時彙報活動進展情況(教研組長做好記錄),學期末學校收集研究成果,成果顯著的優先推薦論文、心得等參加上級組織的各類評選。

每學年結束前,學校組織教師進行小課題結題鑑定。課題成果一般應是一份總結報告和相關附件(附件包括支援研究課題的論文、案例等以及研究的過程性材料),

(1)結題準備:提前一個月向中心教研組提出結題申請;

(4)學校組織有關中心教研組成員聽取研究者的報告,對課題進行評審,向研究者宣佈評審意見。

學校完成小課題研究彙總表。集中將教學論文、教學反思、教育案例、教學設計和課堂實錄等不同系列的小課題研究成果彙編成冊。採取講課、評課、研究成果總結報告等現場彙報與材料展出相結合的活動形式推廣成果,在教學中廣泛應用,達到整體提升教育教學水平的目的。

第7篇

為了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切實促進我校教育教學工作持續發展和教師專業成長,將我校教育科研向更深層次推進,引導學校教研組和教師積極參與教育研究,把科研與教學、教研有機結合起來,努力實現我校教學工作由經驗型向科研型的戰略轉變。經學校研究,特制定如下小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樹立問題就是課題,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理念,從教育教學中的小事情,以小見大,實實在在,對教師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通過討論立為小課題,開展實實在在的研究,並通過小課題研究工作,探索總結教研、科研、培訓互相促進的校本研究新模式。

(一)通過小課題研究,切實解決課堂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提高教學有效性。

(二)從機制上保證教研活動課題化,形成教研組科研氛圍,提高教研成效,促進教研組建設。

(三)通過小課題研究,提高教師將教育科研與日常教學工作進行有機整合的能力,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以教師個人為主申報進行小課題研究。形成以課題研究引領教學和教育實踐的校本科研機制,引導教師立足自己的教學和管理實際,觀察發現教育教學現象中存在的問題,在常規教研活動中通過理論學習和實踐研討解決問題,提煉形成教學策略,指導自己和同伴的教學行為,實現教學質量的提升,從而實現學校教育的發展。原則上,從上一學年的智慧專案中擇優轉化,即把有一定實踐積累的智慧專案改為課題,進行深化研究。

小課題研究常常以課堂為現場、以教學為中心、以教師個人為主體、從實際出發開展教學研究。在小課題研究過程中,教師們可根據各自的不同興趣、不同特長、不同需要和教學實踐中發現的不同問題進行個性化的研究,甚至得出個性化的結論。

(一)選題。教師根據自己在教學工作中遇到的突出問題,查閱、收集和整理相關資料,認真分析篩選,確定研究課題。選擇的研究課題,應該具備針對性強、切口小、研究週期短的特點,一般應是所任學科在教育教學中存在的一個問題,可以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環節、一個問題、一種現象、一個案例等。小課題研究週期不要太長,原則上是一個學期或一個學年。

(二)申報立項。參加小課題研究的學科組(教師),確定研究的主要內容,闡明所解決的問題和預期達成的目標,提出研究的方法、步驟等。學校教科室組織力量對提交的課題進行稽核,在一週內公佈立項的小課題。

(三)實施研究。課題負責人組織成員按照課題方案,有計劃地開展研究工作,積累研究過程資料(同時完成附件二、三),建立小課題研究檔案袋。將常規教研與小課題研究相結合,在教學、聽課、評課過程中開展實踐研究,從而解決問題。教導處教研處將對研究進行督查指導。

(四)結題(包括中期小結)。每個學期結束,都要開展小課題研究成果總結鑑定彙報會(週期屬於一學年的,要開展中期成果鑑定彙報會),學校對研究狀況進行評估。

課題成果一般應是一份總結報告。結題程式為:(1)課題組及時整理研究過程資料及成果資料,撰寫研究報告;(2)將研究報告、過程資料及成果資料交學校教科室;(3)學校教科室組織有關人員聽取研究者的報告,對課題進行評審,向研究者宣佈評審意見。

(五)成果鑑定與推介。結題後,學校將對開展的小課題研究成果進行鑑定、評獎。對優秀的研究成果進行全校推介,推動成果在學科內及學科間的應用與共享。

(一)營造良好的小課題研究氛圍。學校積極倡導和要求全體教師參與到課題研究中來,並提供理論上和實踐操作層面上的具體指導。要進一步強化問題就是課題,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新理念,以短、小、實、快為教育科研工作指導方針,促使廣大教師破除教育科研高不可攀的神祕感,引導課題組選擇一些內容具體、切口小、週期短的問題進行科學研究,從而克服傳統課題研究假、大、空的不良現象。

(二)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小課題領導小組,具體負責小課題研究的指導和評審等工作。加強研究的過程管理,對立項的小課題研究建立電子檔案。制定小課題研究的組織、實施、評定、表彰獎勵等制度,確保小課題研究紮實有序地開展。

(三)培訓小課題研究人員。進行專題培訓,介紹與小課題研究有關的教育理論等,指導教師通過多種渠道查閱相關資料,激發教師研究小課題的興趣和研究慾望,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從而培養出一些思想前瞻、能力突出、成果豐碩的研究型教師。

(四)深化小課題研究。要把課堂教學作為實施小課題研究的主渠道,積極開展以上課、說課、評課為基本形式的課堂教學活動,深入探究各學科教學的基本策略;研究組成員定期召開專題會議,分析課題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共同研討對策和措施;課題組內部也可以開展教學論文、教學反思、教育案例、教學設計和課堂實錄等不同系列的小課題研究成果評比活動,引導教師研教結合,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負責規劃、計劃、督導教師開展小課題行動研究。中期進行檢查指導;最後進行小課題鑑定評審工作。

負責組織教師學習小課題實施方案,幫助教師選題,實驗過程督導檢查評價指導等具體指導工作。

(一)小課題成果按照具體等級在教師個人年度中加分。

(二)教科室將優先考慮將優秀的校級小課題培育成市級及以上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