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課題研究工作總結7篇 「研究工作終結點:課題研究總結」

本文以“課題研究工作總結”為主題,對課題研究工作進行了全面的總結和評估,包括課題選取、研究方法、資料收集與分析等方面的內容。通過對每個環節的詳細描述和分析,旨在總結經驗教訓,提出改進建議,為相關領域的研究工作者提供借鑑和參考。

課題研究工作總結7篇 「研究工作終結點:課題研究總結」

第1篇

本學年我校《以自主學習為主線構建實效課堂行動研究》課題已經進入了實質性實施階段,回顧一年來的研究歷程,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本課題研究有效地聚焦了老師的群體智慧,極大地促進了教師的專業發展,極大地推進了課堂教學改革。目前我校的課堂正朝著我們預期的方向向前發展,我校課題研究掀起了新一輪的課堂教學改革高潮,使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發生了實質性的改變,下面就我校課題研究工作作如下總結:

一、健全課題研究組織機構,確保課題研究有序進行

我校課題研究不是花架子,而是真刀真槍地幹。為了使課題研究更具實效,學校成立課題研究小組,其人員由校長、副校長、教導主任、科研組組長、語、數、英科組長組成。由校長任課題研究組組長。我們把語、數、英分成三個子課題組,其中語文科由何鏡柱校長掛帥,徐錦燕老師負責實效課堂研究,向廣琴老師負責快樂作文研究;數學科由關廣平副校長主抓,科組長吳有好老師負責具體工作;英語科由廖影紅主任主抓,科組長詹熙玉老師負責具體工作。每一課題都有行政主抓,確保了行政推進的力度,由於課題研究處於初始階段,大家都在“摸著石頭過河”,各行政、課題組負責人常常自覺跨科參與研討,將其它科的好做法移植到自己科組來,由於領導組各成員那種認真、務實的科研態度,使各課題組的研究工作有序地朝著預期的方向前進,局面生動。

二、描繪共同的願景,用“理想課堂”帶動課題研究

課題研究啟動之初,大家就陷入了迷茫的狀態,不知如何去改革?方向不明導致了老師展示的例課仍然與從前一樣,幾個星期過去了,改革停滯不前。面對這一情況,課題組又進行了深入的反思,我們認為要使改革深入下去,就必須讓老師們從思想上弄清改革的方向,於是我們進行了“當前我們的課堂現實與新課程倡導的理念的差距”的課堂教學診斷;開展了“我們理想的課堂”、“現實與理想課堂的差距”的大討論,讓老師們通過討論進一步明確新課程倡導的課堂是什麼樣的課堂?新課程倡導的教學方法是什麼樣的方法?新課程倡導學生如何學習?

通過研討,通過思想的'碰撞,老師們更加明確了目前我們的課堂實效性不強是因為:老師還沒有從根本上擺脫傳統的“傳授式”的教學方法,課堂上總不能放手讓學生充分交流。進一步追究原因,是因為學生都是帶著空腦袋進入課室,在等著老師傳授知識,學習總是處於被動的局面。於是如何讓學生在進入課室時頭腦中就裝滿了知識,充滿了疑問,這是改革的關鍵所在。如果課前學生頭腦中就裝滿了知識,課堂上學生就會有表現的慾望;如果課前學生頭腦中充滿了疑問,課堂上學生就會有強烈的求知慾。

居於這種認識,一幅理想課堂的藍圖就展現在了老師們的眼前:“課前學生進行了有效的預習,頭腦中就裝滿了知識,充滿了疑問——課堂上讓學生充分交流,充分表現,老師只作必要的點撥——課堂作業當堂完成,當堂檢測。”

這一理想藍圖讓老師們看到了改革的方向,老師們由傳統的備“教案”自覺地轉移到備“學案”上來了,進行了學生“學習方案”的探索與研究,以“學案”引導學生課前自主預習,老師在“學案”中為學生搭建起循序漸進的知識階梯。

課題研究工作總結7篇 「研究工作終結點:課題研究總結」 第2張

第2篇

培養學生注意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注意力是人的心理活動集中在一定的人或物上的一種能力,是人最重要的心理素質之一。它包括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基礎教育階段學習的主要任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心並養成良好的習慣。學習習慣之一就講到注意力集中傾聽的習慣。可見,學生注意力集中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前提和保證。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注意是學習的門戶”。門開的越大,我們學到的東西就越多。因此,注意力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

結合我校學生課堂學習注意力不集中的實際情況,開學初提出了“如何培養學生注意力”為題的小課題研究。經過一系列的上課、聽課、評議、交流、探討、實踐等形式的活動開展。就“培養學生注意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作如下總結:

“學習即責任”。這是作為老師首先要向學生滲透的一種思想,要讓學生潛意識裡有一種認識,“學習就是作為一名學生的責任,而不是憑興趣想學就學”。老師的責任是教書育人,醫生的責任是治病救人,農民的責任是種田收割,學生的責任就是學好知識。只有當學生真正的把學習當作自己的一份責任時,他們才能明確自己學習的目的。目標明確以後,老師要引導學生增強對目標的重視,增加對完成目標的重要性與有用性的認識。只有對目標物件、責任明確了,重視程度提高了,注意力也就可以集中了。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興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當他對學習或某一事物染上興趣後,就會集中精力努力去做好。那麼,如何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培養他們的興趣呢?

首先,學習動機是決定學習興趣的先決條件。老師要善於發現學生的學習動機是什麼?為了得到家長的獎勵、為了完成家長交給的硬性任務、或是為了得到他人的肯定、還是真正認識到學習就是自己的責任。只有讓學生真正的從內心深處萌發出對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才有支撐他學習的動力,也才有學習的興趣。

其次,積極合理的評價,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必要條件之一。每個學生都有其獨特的個性。他們有不足的一面,也有閃光的一面。作為老師,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務必做一個有心人,瞭解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善於捕捉他們學習生活中閃光的點點滴滴並及時給予表揚或鼓勵,即使是學生通過努力沒有取得成功的'一些事兒,也應及時地合理地評價。讓學生體會到來自老師的認可。這樣他們的心靈就會得到慰藉與滿足,他們也才有信心、有興趣投入到學習中。

學生在沒有壓力、寬鬆、愉悅的環境中所釋放出來的學習能量是最大的。學習環境是否和諧,決定課堂教學效益的好壞。一堂課就是一個劇本,老師就是導演,學生是劇本中扮演不同角色的演員,要導演“悲劇”或“喜劇”,一切皆由老師掌控。因此,老師要在提高自身業務素質的同時,學會調節自己的心情,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

每一堂課,老師都要精心設計。複習、匯入、傳授、小結,每一環節都應考慮周到,井然有序。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教材及學生實際,設計豐富多變的教學活動,吸引學生眼球,激發學習興趣。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講究教學藝術,不斷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興趣。

國小生的注意力,尤其是低年級孩子,是以無意注意(自發的、不需要努力的)為主的,這就決定國小生注意力集中時間相對較短,注意力就會發生轉移。因此,一堂課學生不可能將全部精力投入到學習當中。所以,我們的課堂教學要注重勞逸結合。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教材內容及學生年齡特點,設計合理有趣的教學活動,輔助教學,從而不斷培養學生有意注意(自覺的、有目的的,需要一定的努力)的學習品質。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是教育教學亙古不變的主旋律。在培養學生注意力的過程中,同樣不可缺少來自老師對學生的愛,只有當學生真正愛上老師時,他定會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過程中。這就要求老師要自身形象(外在的言行舉止、內在的氣質涵養)、基本功(教學語言、教學機智)過得硬的同時,老師對學生的關愛更重要。因此,老師在教學工作之餘,要多與學生溝通,與他們交心。老師與學生在一起,不僅談學習,更多的要了解學生的生活,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只有讓學生體會到來自老師內心深處的關愛,學生就會“愛”上你,他們才更願意主動地溶入到學習的主流當中。這樣,學生的注意力在師生心與心的交流,便會生成新的教育資源,而學生的注意力在新的教育資源生成的過程中也逐步得到提升。

學生注意力集中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前提和保證。善於集中注意力的人,就等於打開了智慧的天窗。所以。老師要最大限度地培養、控制好學生的注意力,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第3篇

回顧一年來的工作,在上級主管部門的支援幫助下,通過課題組全體同仁的共同努力,我們取得了一些階段性成果,同時,在課題研究的實施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有待於進一步的探索實踐。現在結合近階段的研究情況,總結如下:

當今世界飛速發展,傳統的學校教育教學正在受到巨大沖擊,它使教育由一次性教育向終身教育轉變,由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變;由傳統民族性教育向現代國際化教育轉變、由傳統的課堂教育教學模式向開放的教育教學模式轉變,引發了人們的教育理念與行為方式的重大變化。

教學方式的綜合的應用,不僅僅是為了教師的教學,更重要的是要促進教與學方式的改變,倡導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在新課程實踐中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形成,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本課題研究的目的,不僅僅是教學方法的研究,更重要的是通過各種教學方式,優化教學資源和改革新課程教學模式,達到高效地培養高質量的人才。

我校教師曾參與完成國家級課題《面向新課程的農村高中教師的專業發展模式與效益研究》,在課題研究中積累了不少的經驗。課題開題後,我校專門組織課題組的教師進行了專業學習,派出多名教師到兄弟學校觀摩,使他們的理論研究水平有了較大的提升。

一是課題組成員通過積極參與課題研究活動,提高了學術研究水平和教學業務水平,教育理念得到更新,課題組成員中的許多教師在理論學習與實踐的基礎上完成了理論實踐理論的昇華。

新課程理念是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主旨,著眼於學生的終身發展,更加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學的過程和獲取知識的途徑;更注重思維過程和科學方法,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不僅是新課程的實施者,教育教學的研究者,更是新課程的開發者和建設者,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指導者、合作者。

二是提高了學生的合作能力、自學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手段和豐富的網路資源;培養化學特長生,拓展學習空間,發展學生的科研能力,濃化學習氛圍。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濃了,培養了學生的學習和思維品質;課堂注意力集中程度更強了;學生學習方式開始步入資訊時代,動手實踐能力大大增強。

通過現代教育技術裝備的應用,使學生的視聽資訊相互干擾變為行為一致,通過多媒體技術用視訊展示臺將實驗器材放大,這樣學生既可以看到清晰的儀器,又可以聽教師講解。在實驗原理講解時,力求用生動活潑的形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我校課題研究的深入進行,也使很多老師的教學成果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孫紅霞老師的論文《“乙醇”的教學情境設計》在國家級刊

課題開題以來,我校十分重視教師的課堂教學改革,採取了多種措施鼓勵和促進教師的課堂教學研究。教師們在教研組長和本組課題負責人的帶領下積極進行探索,課堂效率得到較大提升。目前課堂教學模式離高效課堂以及多種教學方式的完美結合尚有較大差距,需要我們進一步研究提升。

課題開題後,基礎年級的教師研究的力度較大,初步研究了一些主要的教學方法。高三面臨升學的壓力,很多老師的研究熱情不高,僅僅提供了以前基礎年級教學中的幾個範例。致使課題的研究的力度受到限制,目前收到的效果打了折扣。資源庫的內容不夠豐富。

3、現代教育技術裝備與教學方式的有機整合力度需要加強我校各教室多媒體裝置初裝,教師的使用還不夠流暢,致使很多資源沒有得到開發利用。今年暑期培訓主要針對多媒體技術與課程的有機整合,通過本次培訓教師的使用水平有了較大的提升,今後還要加大使用的監管力度,進一步提高。

1、加大教師教育教學方式運用的培訓力度

現代教學方式應用教學的當務之急是加強對教師的引導和培訓,儘快幫助教師將現代教學方式引入教學過程,掌握現代教學方式的理論和發展狀況,現代媒體技術的操作技能,教學軟體的設計、開發和製作等。充分發揮現有的資源優勢和專業教師特長進行合理輪訓,盡

快掌握第一手資料。學校領導要採取積極支援的態度,創造條件,為時間和培訓新技術提供足夠的時間和資金支援。學校要建立獎勵機制,對在教學中積極採用多種教學方法的教師和在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研究、開發等方面做出突出成績的教師給予政策和物質上的獎勵。

2、加強網路資源的開發利用,充實資源庫

加強教學資源建設,建立化學實驗教學軟體資料庫。隨著網路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日益廣泛和深入,特別是internet與校園網的接軌,為中國小教育提供了豐富網路資源。目前網上的教學資源越來越多,多家企業也已經或正在開發教學資源庫,這些為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提供了教學資源保障。校園網和伺服器的建設是教學資源庫建設中的基礎部分,是構成教學資源庫系統的第一步,要使資源庫“活”起來,為廣大師生提供各類資源。教學資源的收集和整理可謂重中之重。學校資源庫的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動態工程,它需要更多的教師一起來參與、完善,需要全面性的資源網路的支援與相應的配套激勵機制。只有資源庫實用、豐富了,大家都樂於參與學校資源庫的共建,並習慣於以此作為工作平臺,才能更好地實施學科資訊化教學,實現教育資訊化,進一步充實課題資源庫。

3、加大課堂教學研究力度,形成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精心設計教學教案,實驗教師依據教學目標認真選擇教學媒體,針對教學重點內容創設情景。通過現代資訊科技手段,創立合適的探究情境,加以形象生動的引導,使大部分學生都可以獨立完成自己的猜想和設計。之後再通過大家的討論來選擇最合適的方案,這樣可以大大的提高課堂的效率。以往的探究課程要受到各種實際條件的制約(比如實驗儀器的短缺、老化等以及實驗環境的影響)。我們可利用

現代技術,創造理想的實驗情境,儘量排除誤差的干擾,通過生動的形式吧實驗原理和過程展示給學生,引發學生的思考與探索,以進一步的提高學習效果。

以上是我們對於課題研究的階段總結,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這也正是我們在今後的教學中應重點提高與改進的地方。本課題組相信,在學科專家、課題研究專家的指導下,在學校行政的大力支援下,在省教育生產裝備處、市、縣儀器站等上級組織的幫助下,在下一階段的工作中,我們會繼續加強理論學習,繼續深入化學多種教學方法的運用與實踐,以實踐為主,以理論為指導,進一步把我們的課題研究推向深入,取得更好的成績。

第4篇

本學期,我們語文組在學校分管領導的正確指導下,按照學期教研計劃一步一個腳印,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繼續貫徹落實新課程標準精神,進一步推進學校教學研究工作,以教學研究促進教學改革,創造性地實施新課程,全面落實課程改革目標;以課程改革為契機,以課題研究為抓手,以校本培訓為依託,用課題研究解決課程改革中的實際問題,促進課題研究的不斷深入,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紮紮實實提高我校語文教學質量。現將這一學期語文學科課題研究工作做如下總結。

1、以研究課為中心,努力探討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課堂教學新模式。

2、認真做好語文相關課題的研究工作,高度重視研究過程,紮實有效,力爭早出成果。按計劃開展課題實踐,及時做好個案積累,及時彙報了課題進展情況。

1、課堂教學重視拓展,與課題緊密結合。本學期,是我校課題進入實施的階段,因而要求每位教師都要主動參與到課題的學習研究之中,不斷深化對課題的理解。我圍繞本年段制定的子課題展開教學研究,並落實到每一節課上進行教學嘗試,特別是在每一節研討課上都針對課題進行或針對課題的一個方面進行必要的研究,並使課本資源、媒體資源、教師資源、學生資源等得到了較好的利用和拓展,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2、重視實驗的日常管理。注意實驗資料的收集、整理,做好教後反思、典型案例記載等工作。要求自己創造性地使用實驗教材,落實課題研究的日常工作,在每節課結束時,都對本課教學及時記錄,認真總結、反思。

3、圍繞課題開發校本教材,建設校園文化。本學期我加強了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指導,提高學生課外閱讀量。

本學期我在實施課題,深化教研的過程中主要以四大板塊為課外陣地,以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

1、以學校閱覽室、圖書室為載體,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首先是每期期初向學生開列出閱讀文學名著的書目,初步規定每個人每期必須完成的閱讀量。其次是要求學生在閱讀名著時必須寫讀書札記。最後是要求學生進行審美閱讀,切實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和文學素養。如寫讀書隨筆、書評等。濃郁的文化氣息在校園中蔚然成風。

2、以“藝術天地”為展示臺,為學生提供一個施展才華的平臺。本學期,我班繼續加強對學生課內的書寫指導,狠抓寫字教學,強調書寫教學規範。

3、結合“教師節”、“國慶節”、“元旦”等節日開展語文綜合性活動,開展如誦讀《三字經》、詩歌朗誦、快板表演、繞口令展示、故事會、演講活動、手抄報評比等活動,探索語文課外教育活動的多種形式,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課外活動成為課內教學的補充。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課題研究工作苦樂相伴,下學期我將充分利用部落格網繼續加強交流和積累,將本著“勤學、善思、實幹”的原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把工作搞得更好。

第5篇

一學期來,我們在區科研部的指導下,在學校的直接領導下,以課題研究為抓手,以課堂為陣地,開展了一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一、規範管理,加強學習,提高了教師的科研水平。

規範管理。教科學習經常化。注重引導教師結合學科教學,學習教育科研理論及新課程理論。

為切實轉變教師的教育觀、教學觀、學生觀、教師觀和課程提供理論支撐,為拓寬教師理論學習的渠道,組織教師“走出去”認真學習,同時堅持“請進來”的方略,邀請教育科研的行家來校做專題講座。校本研究制度化。校本研討校級活動形式多樣,結合課改要求,主題鮮明,內容豐富。每週有活動、有研討。有以增強課題研究實效為目標的課題研討活動,有以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為目的的聽課、評課活動……每學期全校性教育科研活動四次,每月各級各類課題組至少活動一次。

教科室與教導處協作,十分重視課堂教學研究,學校開展“集體備課”“建立研討課”等活動,教師的教研活動均體現了新課程標準,課堂教學質量得到顯著提高。領導以身作則,帶領全員參與。姜校長科研意識強。

儘管工作繁忙,他帶頭搞課改、做研究、寫體會文章。他結合本校實際主持市級“xx”規劃課題。老師們在他的帶領下,結合教學實踐將本校承擔的研究課題滲透於學科教學之中,聯絡課堂教學寫出了篇篇膾炙人口的文章。

科研室在校長領導下積極工作,發揮了研究和管理的職能。學校將教育科研列入了整個學校工作計劃並有必要的經費投入,制定並實施了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和獎勵條例,學校有比較完備的科研檔案。促進了教師科研水平的提高。

二、抓立項課題的'研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學校《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提高育人功效的創新實踐研究》這一課題已經進入關鍵時期,我們將該研究課題有機滲透到課堂教學之中。主要在以下五方面進行了探索:

第三,激發學生的成功感,要使全班學生包括待進步生都能獲得成功;

第五,及時反饋、正確評價、適時進行表揚和獎勵。把這些探索分解到了各個年級中的學科之中,收到了成效。

另外,我們還圍繞課題研究,加強教師學習和培訓工作。提供書目,要求老師自學,並寫讀書筆記;請專家來校講課,學習課改理論,使教師改變教研觀念;提供參加各級各類培訓的機會,定期對教師進行集體培訓和分科培訓,如專題講座、教學研討會、經驗交流會、案例分析等,培訓的內容傾重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引導教師通過對自身現狀的分析,制定自我發展規劃和每年學習計劃;幫助教師建立個人成長記錄袋。

1、做好了全校教師的組稿和推薦工作。本學期,全校老師在市級以上投稿科研論文20篇。

2、為總結提煉教師的研究成果,分別編輯了校科研探索報、教師論文集、教育教學案例、研究成果專集等。

3、加強了科研室的自身建設。一是加強了自身的理論學習,帶頭學理論、寫文章;二是網上交流探索學習;三是做好了相關資料的彙總和上報工作。

總之,我們將課題的研究與學科教學、德育教育、建立工作等有機整合,以科興教,改觀了學校面貌。教師通過教育科研加快了專業成長,教師們的業務水平在整體上有了很大提高。

第6篇

中國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文言文更是古人的嘔心瀝血之作,是歷經千錘百煉流傳下來的古代文化中的經典。為了傳承中華民族的古代禮貌,繼承優秀的文化遺產,中學生必須學好文言文。但由於年代久遠,加上文言文的語言特點與現代語言相差甚遠,所以,學生普遍對文言文提不起興趣。其次,基於我校中學生的語文基礎參差不一,文言文的底子薄,學生學習文言文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文言文的學習情景更是不容樂觀。應對學生處在學習文言文頗不感興趣的困境中,我校課題組的語文教師一致認為:興趣才是最好的教師。要讓文言文閱讀教學提高效果,必須要讓學生喜愛文言文,如何才能讓學生愛文言文,就要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有了興趣,才能感受到文言文中美的語言,美的情操,美的人文思想。可是隨著網路時代的到來,中學生的興趣發生轉移,加之在現代語言環境中要學習文言文有必須的難度,學生厭學文言文,大多數學生對文言文沒有興趣。作為一名農村中學教師研究這個小課題,具有現實意義。期望經過研究尋出適宜農村中學生學習文言文興趣的途徑,為學生學好文言文打下基礎。為了做好這一課題的研究,我校專門成立了課題研究小組,同時開展了“高效課堂”、“小組合作”等教學模式,尤其應用與文言文教學中,取得了必須的成效。

決定研究這一課題開始,我們迅速成立了課題研究工作領導小組和校本課程研發實驗小組,由分管教學的教務處幹事李錦存任組長,工會主席陳平、語文教研組長李麗、少先隊輔導員劉大梅、楊龍為組員,合力將我校國中生文言文興趣研究研究領域拓寬到學校文化建設、班級文化建設、語文教學、思品教學、德育教育等層面。制定了《恆口鎮運溪九年制學校國中語文培養中學生文言文學習興趣研究》實施方案。在方案中,既明確了研究的總目標,又明確了具體目標。每一位思品教師、每位班主任都積極參與文言文教學、引領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成語大賽、古詩詞背誦,文言文知識競賽等活動;積極地設計文言文學習興趣研究調查問卷,根據問卷情景,調整教學的模式,改善文言文的教學方法,實行“小組合作教學”,討論式課堂模式。

為確保課題的有效開展,課題組進行了不一樣層次的培訓學習。一是對全員教師的培訓,使其懂得文言文在國中語文教學階段的重要性,必要性。同時學習《恆口鎮運溪九年制學校國中語文培養中學生文言文學習興趣研究實施方案》《恆口鎮運溪九年制學校教學目標設計培訓》等檔案方案,明確課題研發的目的意義;二是不定期開展課題和課程研發的`主題研討會。如不一樣年級文言文的教學目標如確定;展示彙報教師課程安排;分年級進行文言文教學成果彙報課;針對學生的問卷調查資料如何安排等;三是在學校開展行之有效的成果彙報展示課,例如觀摩李錦存執教的《陋室銘》、《馬說》《與朱元思書》,李麗執教的《論語十則》、《桃花源記》,陳平執教的《出師表》等,這一系列的觀摩課,在不一樣的年級開展,一方面將研究的好的成果和方法傳遞,同時也摸索探討更加能引起學生興趣的途徑,並且也提高了教師的業務素質。在觀摩之後,課題組進行了課後評課,及時的反饋總結好的方法,進行反思,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將校本教研、高效課堂研究、校本課程研發進行結合

在設計了針對學生的問卷調查後,我們課題組成員根據問卷的結果,調整教學方法,結合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景,進行課堂改革。在七年級、八年級開展了“小組合作式教學”,有效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尤其在文言文的應用教學中,將學習和整理知識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了,學生積累整理到更多的文言文知識了,主動性高了,課堂參與程度也強了。這樣的成功的課例有:李錦存執教的《馬說》《與朱元思書》,陳平執教的《出師表》等。

為了真正的研究討論出調動學生學習文言文積極性的有效方法,讓學生也充分認識到學習文言文文的重要性,並從內心喜愛上文言文。我校把古典詩詞、文言文誦讀文化作為學校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主要經過德育課程和語文課程進行文化浸潤。在德育課程中,主要經過升國旗儀式、班隊會、思品課對學生進行養成(禮儀)教育、環境教育和心理教育;在學校環境中,注重了早自習的領讀、誦讀;注重了班級、走廊、寢室等學生常在的生活學習場所的文化建設,懸掛古典詩詞文化標語,進行古典文化、文言文現實應用的滲透,並在某些班級開展“文言文知識競賽”、“成語競賽”等活動。為學生營造了一個健康、和諧的成長氛圍,實現學生、教師、學校的和諧發展。

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將文言文應用、寫作引進課堂,引入學生學習生活。七至八年級嘗試進行簡單的文言文寫作。;二是由思品課教師負責將經典誦讀《弟子規》、《三字經》等與品德課教學有機整合。

四、為學生創立展示平臺,滲透課題研究成果

為了凸顯“人人是教師,處處有文言,”的理念,學校重視了學校、班級誦讀的氛圍的營造。一是每週早自習展開班級誦讀朗讀評分制度;二是學校內有文言文德育文化噴繪資料;三是班級牆報有“我愛讀書”“我愛文言文”的主題資料。

由於我校國中年級都是單班,開展活動時受到很大限制,可是我們仍然結合學校實際情景,開展了系列行之有效的活動,取得了必須成果,主要是以下幾類學生展示活動:

1、看。讓學校、班內的文言文誦讀標語、書畫、櫥窗、主題板報和牆報目染學生。讓隨處可見的文言古詩佳作名句,文言文在有意無意之中走近學生的視野。

2、讀。利用每週早自習,課代表領誦,組織學生朗讀或自由誦讀。

3、講。學生在熟讀文言經典的基礎上,講解經典中的故事,講誦讀的感受、心得和體會。

4、利用六一、元旦等節日,排練文言文節目表演,使學生感受到文言文的經典魅力。

1、課題研究給我校初中文言文教學階段注入了新活力,也帶動了學校其他教學工作的引領發展。“高效課堂”、小組教學活動的開展,不但創新了語文教學的模式,並且推動了學校其他學科教學工作的開展、起到了必須的引領示範作用。也促進了良好的校風、學風、班風的構成,有效地促進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參與性。師生的“精、氣、神”得到提升。

在課題研究中,每個組員因為任務去學習、閱讀、查閱,實踐探索,反思,再次實踐,總結提升,發展了教師教研本事,也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水平。同時,研究課題時候,教師們互相觀摩互相幫忙,促進了情感交流和合作精神。

3、課題研究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文言文,不僅僅語言精煉優美,並且意蘊深刻,是對青少年進行教育的好材料。首先,文言文誦讀研究對學生初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起到了積極健康的作用。學生在誦讀感悟中不斷規範自我的言行,學會很多做人做事的方法。其次,提高了學生的閱讀本事和感悟朗讀。學生對文言文一遍遍地誦讀,每一遍都是一個感知過程。在反覆誦讀中,誦讀的水平在步步提高,誦讀者的理解、體會也在層層加深。“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就是這個道理。學生在朗讀水平大面積提高的同時,構成了良好的語感,對語言的感知和理解本事也大大提高。最終,豐富了學生的文言知識,提高了他們的文言素養,在必須程度上讓學生體會到了學習文言文的必要性和學習文言文良好的方法途徑。

1、教師的國學功底不夠深厚,文言功底,文言知識體系水平參差不一,亟需提高。文言文是中華古典文化的精粹,是中華民族的文學瑰寶。而我們每一位研究人員都有必需完成的教學任務,有限的時間制約了教師的閱讀量,影響了教師的閱讀水平。

2、學生關注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指導與研究不夠。既然文言文已經作為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學生學習的必要資料,那麼相應的教學研究、教學探討就應當更好的深入開展下去去。

3、應當給予學生更多的文言知識展示平臺,經常開展文言知識競賽,文言情景劇表演,有條件的創立文言文刊物,給學生創立更多的機會和展示舞臺。

以上這三點既是我們研究中存在問題,同時也是我們進一步開展研究的方向。文言文教學任務任重道遠,傳承中華文化的主陣地在學校,它是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重任。一路走來,借用一句詩以表心意: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第7篇

高度重視德育工作一直是我校的優良傳統。20xx年我們申報了“創‘一體化’網路,強‘三結合’教育”研究課題,我們希望通過我們的研究實踐,認真總結我校幾十年的德育工作經驗,重點研究如何有效形成“以學校為中心,以學生個體為紐帶,輻射家庭社會”的一體化網路。經過這幾年的實驗、研究、總結,我們的工作效果非常明顯。現總結如下:

近幾年來,學校規模不斷擴大,學校周邊環境相對比較複雜,再加上社會因素對教育的影響與衝擊,學校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面對家庭的、社會的一些壓力與干擾,往往顯得較為被動。例如:學校周邊有很多法律意識、安全意識淡薄的小商販,他們經營一些不合格商品,或者違規經營,影響學校管理甚至危及學生生命財產安全。還如:現在有很多單親家庭或離異家庭,這些家庭的孩子有很多心理不健全,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也不太合理,這些孩子很多成為學校的問題生。有時家長們對學校的教育也很不理解,更有甚者無理取鬧。

學校作為教育的主體,是受社會委託、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計劃進行教育活動的組織。當學校在社會活動中與社會、家庭發生衝突時,人們總是把責任推給學校,因為在人們的意念裡學校應該是一個全功能的教育組織,再加上學校是一個培養人的組織,只准成功不準失敗,所以只要學校與家庭、社會發生衝突,受“傷害”的總是學校。

我們學校在這方面遇到很多問題,有些問題經過各方努力解決得很好,有些問題還時常困擾著學校,尤其是社群、家庭與學校教育的.關係處理,我們一直想尋找到一個有效地解決途徑,幸運的是我們參加了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課題的實驗研究。三年來我們圍繞“創‘一體化’網路,強‘三結合’教育”這個子課題開展了廣泛深入的研究實踐,在研究過程中我們圍繞“如何創?"“怎樣強? ”開展研究。學校成立了以政教處為龍頭的課題研究小組,組織各處室、各年級組的力量,帶領全體教師參與。研究中我們有三個側重點:

第一,在學校層面上研究新的歷史時期學校在社群德育活動中的責任和使命,探討學校應如何主動創設一個統一協調的社群德育環境;

第二,在家庭層面上研究現在一般家庭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期望,分析家庭對學校教育的一般認識,探討學校家庭溝通的有效方式;

第三,在社群層面上研究學校與社群的關係,分析學校在社群發展中的功能和社群教育環境對學校德育的影響,研究在特定的社群環境中如何做到學校與家庭的溝通合作,從而提高整個社群德育水平。

研究中我們開展了一系列很有效的活動:

1、在教師中開展廣泛深入的德育學習研究活動。我們每年都從武漢等地請來教育專家給老師們作報告,引導老師們主動探討學習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樹立“大德育”觀念。定期組織班主任進行工作經驗交流,暢談自己在“創‘一體化’網路,強‘三結合’教育”研究實踐中的體會、經驗,互相啟發,互相借鑑。

2、成立家長學校和家長委員會。每年秋季邀請部分在校學生家長代表成立家長學校和家長委員會,這些家長來自社會各個階層,各種型別的家庭,每班一般有5—6名。家長學校每學期至少有兩次交流學習,主要交流大家在子女教育方面的經驗體會,分析存在的問題。每年請心理專家或教育專家為家長們講課,分析家庭教育中的典型案例。這一活動的社會反響很好。

3、通過各種渠道加強學校與家庭的溝通合作。我們通過致家長信向家長通報學生學習狀況,解釋學校政策,徵集家長意見;通過家訪瞭解學生的思想狀況,強化家長與學校的教育協作;通過特困生、問題生聯絡網,固定專人負責,建立跟蹤檔案,及時解決問題。

4、將“沒有桂冠的老師們”請進校園,在學校的德育活動中,將以家長為主體的、多層次多型別的,熱心教育的社會人士請進校園,請這些“沒有桂冠的老師們”為學生進行多方面的指導,並各有側重,如以英雄模範人物為代表的榜樣示範型;以科技工作者為代表的激發求知興趣型;以文體工作者為代表的活動輔導型;以部隊官員為代表的行為習慣訓練型;以教師、醫生為代表的心理健康輔導型……

(1)每年組織學生觀看“感動中國”推選材料和頒獎晚會;

(2)舉辦各類主題班會,適時組織學生討論各類現實問題,引導學生自己尋求解決辦法,如中學生用手機問題,中學生上網問題,代溝問題,學會關愛、學會感恩等等;

(3)開展廣泛深入地心理諮詢活動,我們不僅有自己的心理學教師,還從高校請來了心理專家為學生做心理輔導報告,請來了有經驗的心理醫師定時坐診。

6、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校門,走向社會,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