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夜讀讀後感2篇 深夜的閱讀,思緒在文字間盤旋

夜讀,是許多人喜歡的一種寧靜而深沉的閱讀方式。無論是在熙熙攘攘的白天過後還是寂靜的午夜時分,夜讀都能給我們帶來一種獨特的閱讀體驗。在這個專欄裡,我們將分享夜讀的心得和感悟,帶領讀者走進靜謐的文字世界,感受那份沉浸於黑夜中的思考和啟發。讓我們一同享受夜晚的寄託和知識的滋養。

夜讀讀後感2篇 深夜的閱讀,思緒在文字間盤旋

第1篇

讀過巴金的文章,再讀魯迅的感覺怪怪的。相比而言,巴金的文章是直接的,而魯迅的文章是間接的。剛讀第一遍,我只是覺得他園子裡的景怪怪的:怪而高的天空、兩株棗樹、幾枝不知名的小花、急而飛來的幾隻惡鳥,還有些老想著鑽進他的屋裡。不知為何,心頭悽悽的。又讀了賞析才明白:怪而高的天空象徵著殘忍剝削的統治階級,那枝被凍得慘紅的小花象徵著善良的弱者,而棗樹象徵著奮力抵抗的正義者。

讀到這裡,我不禁佩服起魯迅先生來。世上能從一個淒涼的小園聯想到當時社會的人又有幾個呢?又有誰能如此恰當的比喻呢?也許只有魯迅先生一人罷。 在《秋夜》這篇文章裡我也看到了希望,猶如漆黑如墨的路上,前面有一線光明。我不禁回想起了爸爸說過的一句話“沒能傳遞希望的文章就不是好文章。”是啊,從魯迅這篇文章中,描寫棗樹的枝杈筆直地指向月亮與高而怪的天空時,“使月亮窘得發白,鬼夾眼的天空越加非常之藍,不安了,彷彿想離去人間。”中可以看出正義者的反抗已經使當權者坐臥不安。曙光已經在遠處招手。魯迅先生的文章小時候在課本里面就學過,印象特別深的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在老師的強迫下,是背了一遍又一遍,以至每次到紹興都要走一走這條路,似乎走了就能象魯迅一樣當銅牙厲齒的大作家了。以前,我總認為自己文學修養不夠,對魯迅先生的大作是看不懂的,因此是想看但又不能夠看的。經過近幾年的補課,自信心增加了不少,總以為不管誰的文章都能悟出些道來的。因此,在前段時間買書的時候,看到一套散文集,我就挑了魯迅的《秋夜》來看。

夜讀讀後感2篇 深夜的閱讀,思緒在文字間盤旋 第2張

第2篇

風起了,慢慢滑過。只能感覺,卻看不見、也抓不到。秋風掃過,樹上的葉子沙沙作響。葉落了?不,我想那是為了“化作春泥更護花”。看如今那樹上的葉:層層疊疊,蒼翠欲滴,我知道這是為了豐富母體;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便於風雨中飄飄落下,深深地埋進土裡……

春雨中,你從質感中探出腦袋,又為這個世界增添了一份綠。一點,一點,慢慢長大,成了春天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烈日下,你為人們遮風擋雨,並慷慨的獻出一作文份綠蔭。不為那陰晴不定的天氣,在狂風暴雨中,你似乎變得更加堅定。

生命的時間如此短暫,轉眼間,秋風習習。晚霞從稀落的葉層中傾瀉過來,將樹的影子灑在地上。風與葉撞擊出最美妙的樂曲,顯示著大自然的奧妙與和諧,像一位老母親絮絮叨叨訴說著無盡的愛的語言……風沒有停,音樂卻已經結束了……秋葉,一寸,一寸地陷進土裡,其實,它又成為了樹的一份子,只是,看不見了而已。那畫中的遊子越走越遠,但依然走在故鄉里。

表面看,《秋夜》不過是一篇千字有餘的隨記,初讀之,你彷彿被她那樸實無華的文風和抑揚起伏的情緒所感染,恰似荒野之草,清淡有香。

這是一個極其平常的夜晚,有淡藍色的夜空、蒼白的月亮、閃爍的星星;有兩株棗樹、不知名的粉紅花;還有惡鳥、燈和小飛蟲。就是這幾個簡單的元素,構成了魯迅先生《秋夜》的冷色畫面。“天空奇怪而高”;“月亮窘的發白”,“也暗暗的躲到東邊去了”;“惡鳥”發出怪怪的“笑聲”;而“粉紅花在冷的夜氣中,瑟縮的做夢”,“夢見春的到來,夢見秋的到來,夢見瘦的詩人將眼淚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只有“棗樹”雖然僅剩“一無所有的乾子,卻仍然默默地鐵似的直存怪而高的天空;”小飛蟲“為了追求光明,她們前赴後繼不惜流血犧牲。儘管遇到”昨晚新換的罩“,但他們的奮鬥精神值得人們去”敬奠“。從這些描寫中可以看出魯迅先生雖然當時處在徘徊的狀態下,卻對”棗樹“和”小飛蟲“予以頌揚,對不知名的粉紅花予以鄙視。

現在看來,”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這是中國大地上最普通的樹;”頭大尾小,向日葵似的,只有半粒小麥那麼大“的小青蟲,也是毫不耀眼的飛蟲。即使他們那麼普通,那麼不耀眼,卻是創造世界和推動歷史發展的重要動力。

歷史已翻開新的一頁。今天的秋夜也不是魯迅筆下的《秋夜》,而是燈火通明,充滿安寧,充滿和諧的秋夜。奔向小康社會的人們個個意氣風發地工作著和喜氣洋洋地生活著;美好的春天永駐於棗樹的枝頭,結出豐碩甜脆的碩果;追求光明的”小青蟲“的後代們把熱情交給太陽,踏上了更加光輝燦爛的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