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8篇 提升教學 激發智慧:優化教師讀書體驗

閱讀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為此,我們整理了一份建議教師讀書的指南,幫助大家找到適合自己的讀書方式和內容,並提高專業素養和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歡迎教師們閱讀,共同進步。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8篇 提升教學 激發智慧:優化教師讀書體驗

第1篇

暑假中讀了《給地理教師的101條建議》這本書收穫很大,使我進一步理解掌握地理教學的各個環節,發現了一些以前總是似懂非懂問題的解決方法,現就以下幾個方面談幾點體會。

作為一名地理教師首先要認真讀一讀“原著”《課程方案》和《地理課程標準》,在反覆閱讀掌握要領精髓的基礎上,再結合各種“解讀”書籍的研修,就能拓寬視野、加深理解、領會奧祕。平時要養成良好的習慣。1.初高中教材必備常看。2.嚴格要求自己,認真對待每一堂課。3.認真及時寫好教後札記。4.常備一個小本子,做一個收藏家,在平時要準備一個可以隨身攜帶的小本子,遇到與教學有關的,有用的地理知識,就立刻把它記下來,以備後用。5.及時消化最新的教學參考資料。6.經常上網,瀏覽相關網站。7.有敏銳的觀察力,關注身邊的大小事。8.常寫論文,提高理論水平。

課堂教學中要善於調控課堂教學節奏,教師是課堂教學的調控者,必須加強以下幾個方面的調控,使教學活動循序漸進,層次分明,輕重得當。首先要認真備課,認真研究教學內容,合理搭配,將它們分配到每一環節中。否則,教學就會出現前鬆後緊或前緊後鬆,完不成教學任務的失衡現象。課堂教學語言要靈活多變,語言要幽默風趣,吸引學生注意力,要抓住學生心理,要注重語言的聲凋高低,速度快慢,重點內容,可用重音,放慢速度或稍做停頓,也可以用輕聲,同時還輔之以簡單明瞭,形象的體態語言(面部表情、手勢等)使學生達到心領神會的境界。課堂上要動靜結合,有張有弛。在課堂過於寂靜時要設法擊活,在課堂空前“熱鬧”時要設法歸於平靜,這樣課堂才能波瀾起伏,學生學得既認真又輕鬆愉快。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要充分體現他們的地位、意願和作用,但又要服從教師引導調控,步調一致。學生可以在教師所控制的知識範圍內敞開思想,暢所欲言,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能動作用,如分組討論,集體交流、答問、爭辯等,但不能過分突出個人意願,瞎說亂談,這就是放中有收。

地圖是地理知識的一種形象、直觀、綜合的表達,也是地理學科獨有的語言,是地理教學中應用最廣泛、最實用的教具,掌握好地圖的教學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地理教學中如何很好地利用地圖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首先要會讀圖,讀圖順序是一個很容易被忽視的問題,在教學中要嚴格堅持讀圖名、讀圖例、讀正圖的`順序閱讀地圖,收效明顯。2.劃 要讓學生敢於刪繁就簡,有意識的勾劃出較為重要的地理事物名稱並掌握他們的地理位置。3描 地圖上有許多線狀地理事物和符號一定要要求學生在地圖上描繪,以加深印象。4.摹 地理教材中有許多示意圖要學生對此類示意圖在理解的基礎上對照原圖進行臨摹,以求加深記憶、理解、掌握的程式。5.析 析圖就是讓學生利用圖中的顯性資訊去挖掘出一些隱性資訊,以培養學生較高層次的讀圖能力。一般來講,析圖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①第一層面:挖掘資訊。②第二層面:提煉資訊。6.轉 轉就是地圖教學中的圖文轉換,①圖轉文:將圖中的資訊用簡單明瞭的文字或表格總結出來,既便於學生理解,又便於學生記憶,②文轉圖:將課文中的文字資訊變為圖表形式。

試卷評講課的上法很重要,要改變過去常規上法,即:對全班錯誤率比較高的試題進行比較詳細的分析,告訴學生應該如何答題,錯的原因是什麼。這樣評講印象不深,學生記憶不深刻,可採用以下上法:每一次試卷改好後,要作詳細統計,將失分率較高的題目統計出來,並在每一個學生試卷上將這些錯題打上著重號,然後發下去要求學生重點訂正這些題,同時在每一題後用簡短的文字說明錯誤的原因。學生訂正好後,又將試卷收過來,分析,歸納原因,找出典型代表。正式上評獎課時,先讓那些代表闡述錯誤的原因,並讓他們說明以後遇到此類問題該怎麼辦,待處理完這些錯題後,隨即發一份針對這些錯題而出的練習,讓學生當場實踐自己承諾的糾錯措施。題目不多,一定要當場完成,學生做好後,立即將答案發下去,同座位相互批改,讓學生相互“揭發”,誰犯了同樣的錯誤,讓同座位再出類似的題目要求錯的人重做,做不完,只有當課後作業,直到他改正錯誤。每隔一段時間後,將幾次考試中出現的問題來一個徹底圍剿,也就是集中出類似的題目,讓學生當場完成,當場相互批閱,將過去評講試卷的筆記拿出來對照,看有誰事隔一段時間後又犯錯,這些犯錯的同學就被單獨喊出來,再做專為他們特製的相關試題,以幫助他徹底糾正錯誤的思維。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8篇 提升教學 激發智慧:優化教師讀書體驗 第2張

第2篇

本書有一百條給老師的建議,內容充實,全面地反映了作者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書中的一百條建議,每條談一個問題,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闢的理論分析。文字深入淺出,通順流暢,極便閱讀。是本教育經典書。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為了解決中國小的實際問題,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他專為中國小教師寫了一本《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書中每條建議談一個問題,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教育教學中的例項,用平實生動的語言,娓娓道來。它不晦澀,通俗易懂,在樸實的語言和真實的故事中滲透進教育大師們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雖然現在教育形勢發生了很大改變,但蘇霍姆林斯基那光輝的教育思想對現在的教育工作者來說,仍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蘇霍姆林斯基不愧為偉大的教育理論大師,他用30多年的時間向我們闡述了教育的.真諦,他閃爍的思想,精練的語言,如同一場及時雨,滋潤著教育工作者乾渴的心靈!書中的許多經驗都值得我學習和反思。

文章中有談如何教書育人的,有談如何關心後進生的,有談如何提升自身素質的。其中第八十七條談談教師的教育素養給我的啟發最為深刻。 教育素養首先是指教師對自己所教的學科有深刻的認識。我所從事的工作是語文教育教學工作,那麼我必須能夠分辨清楚語文這門學科的最複雜的問題,能夠分辨清楚那些處於學科思想的前沿問題。如:我應對語文教育理論的發展有所瞭解,熟悉目前語文教育領域的動態。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當教師的知識視野比學校教學大綱寬廣得無可比擬的時候,教師才能成為教育過程的真正的能手、藝術家和詩人。的確是這樣,只有當我的知識視野無比寬廣時,在語文教育教學時,才能高瞻遠矚、才能改革創新、才能成為語文教育教學的真正能手。

文中還多次提到,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就是要讀書,讀書,再讀書。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飢餓者的食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群書,要能在書本面前靜下心來,深入地思考。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那就是喜歡讀書的精神。

第3篇

我讀了《給教師的建議》一書,從中我明白了許多鮮明的教育觀點

關於學生學習興趣學習動機。蘇霍姆林斯基這樣論述:“學習的願望是一種精細而淘氣的東西。形象地說,它是一枝嬌嫩的花朵,有千萬朵細小的'根鬚在潮溼的土壤裡不知疲倦地工作著,給它提供滋養。我們看不見這些根鬚,但是我們悉心地保護它們,因為我們知道,沒有它們,生命和美就會凋謝。”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是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沒有興趣的指引和鋪墊,學生會覺得學習是枯燥無味的,從而產生厭學心理。

因此,教師要在培養學生學科興趣方面要多下功夫,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使他們順利獲取知識,在體驗一次次成功之後,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這樣才能激發學習的動力;教師要鑽研教學方法,用科學的教法引領學法,例如,像蘇霍姆林斯基所說那樣,我們若能把帶有遊戲性質的作業科技知識百科知識趣味故事趣味實驗等列入教師備課的內容,一定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於課堂提問。蘇霍姆林斯基提出:“獲取知識——這就意味著發現真理解答疑問。你要儘量使你的學生看到感覺到觸控到他們不懂的東西,使他們面前出現疑問。”教師要能“對教材進行深思熟慮:找出因果聯絡正好在那裡掛鉤的初看起來不易覺察的那些交接點,因為正是在這些地方會出現疑問。而疑問則能夠激發求知的願望。”

第4篇

我作為一名教師是需要終身學習的,為自己學,為教育事業而學。從成為教師的那一刻開始,這就成為了我們的使命我們的責任。《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有位專家這樣評論:這是一本用愛和經驗寫出的書,相信你讀了之後會感覺到既親切又實用。作為經驗缺乏的新教師,我急需這樣的專業書籍給予我指導,因此,走進它,簡單樸實的話語,真切寫實的案例,給了我以下一些啟發:

上海特級教師應彩雲說:“閱讀可以使人領略到現實生活中可能無法企及的事物。閱讀使我們超越了空間時間和物質條件的限制,得以自由地活著。這是一種精神上的無所不及的廣闊的生活。”可想而知,閱讀對於這樣的一位名師來說是多麼地重要,不僅成就了她的專業,還提升了她的境界。

回想,以前的我也愛閱讀,可如今,參加工作後,卻發現自己很少去閱讀了。有時候明明深有感觸的東西,卻不能很好地去表達出來,其實這正需要通過閱讀來提升自己對教學技能知識的掌握以及寫作的水平。同時,好問的孩子們總是向我們提出疑問,天文地理無所不及,想我也總是被他們問蒙掉,不經常讀書,怎麼能自如應對呢。

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擠擠總是會有的,所以,與書為友,相信我們會獲得更大的收穫。

另外,班級幾十個孩子,他們的經驗能力都不同,如果老師不瞭解孩子之間的.差異,那麼教學活動肯定就會產生差異,導致一些孩子能力得不到提高。因此,我認為還需要擠一點時間來觀察。觀察也是需要方法的,並不是盲目地隨便亂看,教師要根據自身教學的安排和需要,有一定的觀察重點,持之以恆,再結合“聽”“問”,走進孩子,慢慢積累,經驗就會隨之增長。所以,多些時間來觀察孩子,你的會有不一樣的感受和發現。

第5篇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曾這樣說到:“當你跨進學校的大門,決心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教育人的事業。請記住,你不僅僅是活的知識庫,不僅僅是一名專家,善於把人類的智力財富傳授給年輕一代,並在他們的心靈中點燃求知慾望和熱愛知識的火花;你更是創造未來人的雕塑家,是不同於他人的雕塑家。請謹記,你手中還緊握著雕刻的刀子和利劍。”在以前大眾的眼光裡,教師這是一份吃力不討好的工作,沒有人會去想那些學生的成就是如何取得的,很多人都認為一個人之所有會有今天的成就,那都是他個人辛辛苦苦努力得來的,但其實這樣說並不嚴謹,教師雖然在負責傳遞知識,但是教育更加講究的是教育人,教育的不僅僅有人的知識,還有許多在心智中,在成長中那些書本里不會有的知識。

我作為一個國小教師,我覺得我身上承擔著莫大的責任。記得有一次老師在課堂上這樣說過:“其實應該讓大學教授去教育國小生,讓國小老師去教育大學生,國小才是一生啟蒙的關鍵時期,樹立三觀的關鍵時期。”我覺得他說的這句話很有深思的價值和意義。國小時期,是兒童首次正式接觸具有傳遞知識教師的時期,所以如果將一個知識水平低並且不瞭解兒童和人生身心發展的人作為國小教育者,那這就很容易葬送了兒童的一生。所以這就證明了教育者的能力與水平對於受教育者來說是多麼重要。這也是使我閱讀《給教師的建議》一書的一個主要原因。

有人曾說:“世界上最難的事就是如何把我腦袋裡想的事情灌輸到你的腦袋裡。”在《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就有這樣的一篇——怎樣使教育者的話進入教育者的內心。現在的孩子都十分的有主見,有時候覺得學與不學都是他自己的事情,教師不應該更沒有權利去幹涉。所以就很容易出現學生不聽老師話的現象。我們作為教育者面對這樣的情況就應該有合適的解決辦法。書中的方法論就很值得借鑑。

首先就應該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瞭解這個階段他真正需要的到底是什麼。先從瞭解他的生活環境入手,比如說了解他的家庭,有些時候一些壞學生並不是真的壞到骨子裡,他的囂張霸道,飛揚跋扈也可能是他的保護色,我們做教師的就應該走進孩子們的內心世界,讓他對你放下防備,慢慢的孩子就會對你產生安全感,也就是打情感牌,這樣更有利於我們傳授知識。我覺得我也是從一個學生一路成長來的,所以學生更喜歡那種願意放下教育者的身份來與學生親近的老師,我們以後不妨放下老師的身份,真正融入孩子們的世界,雖然這看起來可能與我們教育的目的'截然相反,但是可以使孩子們也體會到老師對他們進行教育並不是在進行威脅他們快樂的活動,並不是要求他們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而是為了更好的認識世界,遇到更好的世界,從而最終遇到更好的自己。

在《給教師建議》一書中,我學到的不僅僅有在面對教育過程中發生的一些事情的解決問題辦法,更多的還有怎麼樣成為一個真正的自己和一個真正的教育者。隨著現在素質教育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重視教育和知識,所以,成為一名合格並且優秀的教育者是不容易的,需要不斷地去學習,去提升自己,說句實話,可能我們永遠都無法成為一個好老師,但是我們永遠在為成為一個好老師而努力,那有些人就要問

了,那我庸庸碌碌一輩子都不能成功,我做的這些事情不就沒有意義嗎?但是我覺得我們應該格局大一點,我們在不斷地為後來的人們重新整理著優秀教育者的標準,不斷地發現著新的東西去成就自己,去成就他人,這樣就算是我們沒有達到那個所謂的頂峰,也不要覺得沒有意義,其實我們就在一直在構建頂峰,我們一直就是頂峰。

第6篇

?給教師的建議》很早以前就聽說過,但一直沒有找到,於是到網上找了零零星星地一些資料,但也不是很完整,只是摘錄了其中的一部分。雖然只是其中的幾點,但讀之也是受益不淺了。

終於這學期買到《教師的建議》,我如獲至寶,一下子就看了好些。這本書有這麼幾點需要說的:

這是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寫的一本專著,但絲毫看不出理論的成份,每句話皆讓人感覺出自實踐的經驗之談。雖然時間離我們已有幾十年,雖然這本書的背景是在前蘇聯,但對於我們現在的教育,依然具有指導性的意義。時人教育這理論那理念一套套地搬出來,唯恐不能將人嚇倒,名詞換了一個又一個,但教育的現狀竟怎麼也不見得有起色起來。裡面提到有關閱讀的事,蘇氏認為不要因為孩子成績差,而不讓他閱讀,恐怕會影響了他的學習成績。相反,一個孩子如果不加強閱讀的訓練,是不能提高學習成績的。我認為,功夫在詩外,中國的古人已講過,這是極有道理的。閱讀,是建立在實踐上的。現在的一些教師和家長還是沒有改變自己的看法,認為看課外書會影響學習成績,於是禁止讓孩子看這些。其實恰好相反,沒有了閱讀,孩子一味沉浸在做習題的單調中,他是提不起學習的興趣的,也是不能提高學習的能力的。沒有了閱讀,孩子對人生,對社會的看法就顯得過於單純,如果因為發生一點不益於他們的事,他們便不能自拔,想不出解決的方法。因此,閱讀近者是對閱讀能力甚至學習能力都是一個飛越,遠者則能夠進入這個大環境中,在環境中變得通達,從而產生對人生的'種種感悟。古人云: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何其憎也,乃不堪一睹也。 對於學習中的作業,書中認為首先要做好前期工作,儘量減少不該有的錯誤,讓孩子一寫就正確。有人認為先讓孩子嘗試,嘗試不成功是沒有關係的,孩子能夠在一次一次失敗中接受教訓。但蘇氏不這樣認為。他說作業批改已經不是目的,只是定期檢查便可。這種說法卻是讓現在一直紮在作業堆裡不能自拔的教師們一個很大的啟發的。作業固然要改,但要注重效率,講究方法,讓改作業發揮最大的成效才是最重要的。

?給教師的建議》裡對時下父母們還是非常看重的分數作了非常科學的分析。可惜現在大部分的家長甚至教師還是一直把分數放在第一位,認為分數高就是學習好,分數高就是好學生。於是剝奪了孩子雙休日的休息權利,讓他們參加這樣那樣的學習班,進行這種那種的培訓。有些家長即使有些猶豫,但最終抵不住別人家的孩子個個都往往學習班時去。正像一個同事所說的那樣:現在的會考大學聯考試卷都很淺,如果不參加學習班,肯定比不上人家。

母親和父親打心眼裡關心兒童的成功和失敗,他們就逐漸懂得了尊重兒童好好學習的願望這門很微妙的學問。同時,在學前期進行一些教學,還可以防止家長們產生一種錯誤的想法,即認為“只要逼得緊一些”,就能使兒童在學習上得“五分”和“四分”。我們力求使父母們懂得:對學業成績的評定,並不反映對兒童道德面貌的評定。違背了這一點,會給兒童帶來很深的痛苦,有時候甚至摧殘他的心靈。把學科成績的評分跟道德面貌的評價等同起來,是缺乏理智地追求表面成績(分數)的結果。我們認為,不能容忍把一切都歸結為一條簡單化的結論——好分數就是好學生,沒有得到“應得”的分數就意味著這個學生“不夠格”。在這種奇怪的、缺乏教育學常識的觀點裡,沒有把人看成是多種特徵、品質、才能和愛好的和諧的統一體。

遺憾的是,這種觀點已經滲透到許多家庭和社會生活中去了。當我看到許多文章裡寫道或者聽到許多人說:“三分”是代表毫無用處的、很差的知識這種議論時,我就感到不勝憤慨。尊敬的教師同志們,你們應當堅定地對自己說:“三分”——這是一種對於完全令人滿意的知識的鑑定。順便提一下,如果所有的教師都能用正確的觀點來看待這些問題,那麼謊報成績的現象就會消失,因為現在有許多學校給不及格的知識也是打“三分”的,這是一種令人遺憾的現象。還有,家長們也將不再要求自己的孩子做到不可能做到的事,因為並非所有的孩子都具有同樣的能力:一個孩子很輕鬆地就能得到“五分”和“四分”,而另外一個孩子得到“三分”就是很大的成就。今天,當我們即將實現普及中等教育的時候,記住這一點是特別重要的。

這本書已經出版了幾十年了,蘇氏也早已作古,但現在的家長們老師們竟還是依然故我地抓分數。這樣的應試教育是要付出代價的。這種代價,有的已經顯現出來,比如信仰的缺失,比如道德的淪喪,比如文化的沒落。這是很可怕的,甚至是很可悲的。一個民族可能因為沒有了自我而變得不是一個民族了。我想,這樣的折磨起碼還要50年。國人都是自以為是的,誰的話也聽不進,只有等他們真的體驗到那種痛楚的時候,也會想到改變自己。

經常說以人為本,但現在何嘗真的“以人為本”了呢?。教育就是培養人,就應該以人為本,這是理所當然的。但現在的教育偏失了方向,好像更注重某種功利。這種功利,讓一些教師和家長忘記了自己所要做的事情,而是一味地跟人家比,人家孩子考試考得怎樣。其實,正像書中所說的那樣,考個90分對有些孩子來說可能是一種退步,但對有些孩子來說就會是一種大進步。總之,尊重差異,立足人本,那才是最重要的育人觀。

第7篇

前段時間偶然看到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寫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被深深吸引住了。讀完全篇,掩卷而思,讓我對教師這份職業的選擇多了一份安慰,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追求。而他在書中反映的一些教育理念,即使在今天,也閃爍著時代的光芒。

韓愈說過:“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作為一個已經從事教師工作二十三年的不算年青的老老師而言,我一直在心底深處守護著“師道尊嚴”的那條底線,在學生面前,一直高高在上,希望自己的學生惟命是從,按照我所教的學習方法進行學習,其實,按照我的方法,學生學起來也許輕鬆一點,也許成績會考好一點。但不少學生對我更多的是畏懼,是敬而遠之。讀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我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孩子都高三了,有自己的尊嚴了,老師如果在學生面前假裝什麼都懂,反而給學生以假的印象。反之,如果老師在適當的時候哼上一曲,可以調走得找不著了,在適當的時候露上一小手,哪怕有著明顯的破綻,在孩子們哈哈一笑中,讓學生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你,一個有血有肉的你,一個和他們一樣在許多方面有著這樣那樣不足的你,學生們和你的心理距離就會一下子拉近許多。另一方面,如果你在適當的時候慷慨激昂的來幾句演講,聲情並茂地來一段朗誦,不經意間很專業地評一下當天的球賽,讓學生眼前一亮:原來我們的老師還有這麼一手!學生對你的好感馬上激增。總之,作為老師必須讓學生了解一個真實的你!

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每一個教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是最出色的,但是,在教學中我們總會遇到一個同樣的問題,那就是每個班級都會出現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學生,越到最後越落伍得無可救藥的,最終導致我們乾脆對其放棄不管,而究其原因,很多教師都歸結為學生不知道學習或者腦子笨,家長不配合……但是,我們總是忽略了要積極地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蘇霍姆林斯基在提出問題後,直接了當地從教師的角度做了解釋:這是因為在學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領域——腦力勞動的領域裡,對孩子們缺乏個別對待的態度的緣故。同時,他還提出了與中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相似的觀點,即要“因材施教”,教師必須對 “材”進行細緻的瞭解,如學生的性格脾氣、家庭背景、學習方式、思維特點等等,並且要運用到實際課堂中去,為不同的學生創造能發揮他們自身能力的學習情景,“使每一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發揮出來,使他享受到腦力勞動中的成功的樂趣”,這樣他們都會感覺到他們也是在不停地進步,才會點燃起成為一個好人的火花。

長期以來,我們的教學,包括我們的學生,包括我們教師自己,對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認識,但是真正會去反思,去改正的還是比較少。葉瀾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可能成為名師。”教師一定要學會反思,它是教師成長和自我發展的基礎,教師從經驗中學習,在反思中成長,這正是反思的理論支點。教師在自我進修、自主學習的基礎上,以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為思考物件,來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為、決策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用教育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教學實際問題,提高參與者的'自我覺察水平,促進自身能力的發展。對於教師來說,這是一個積極的思維活動過程,同時也是積極的行為改進過程;讓教師自己承擔起學習和能力提高的責任,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教師具有學習的主動權和自主權。這又是一個不斷的自我監督、自我調節、自我激勵、自我強化的過程。

反思強調以問題為中心,著眼於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解決”。它是緊貼中國小教師教育教學情境的、常規的、經常性的教育教學研究方式,更有利於教師的成長。反思在手段上主要使用自學、反思、行為糾正、科研等手段進行。這大大突破了傳統研究方法的時空侷限。反思強調教師的自主學習,強調“學以致用,學用結合”。以探究和解決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實際問題為基本點。

通過反思,教師可以意識到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自己存在的不足,覺察到自己以前沒有覺察到的教育教學中的習慣行為及其消極後果;會對存在的問題形成更明確的認識,會積極尋找新思想與新策略來解決面臨的問題;教師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教育教學過程達到更優化。由於教師是帶著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去學習,這就使得他的學習更有針對性、實效性,使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教師通過反思,自覺地探索教育教學過程,在學中教,在教中學,這是教師自我提高的最佳途徑。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每一條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例項。儘管今天的教育形勢比之蘇霍姆林斯基所寫書的年代有很大的變化,但他的閃光的思想、精練的語言,對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絲毫不過時,仍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

第8篇

新內容的講述結束了,教師問學生:“有什麼問題嗎?”教室裡一片沉默,沒有問題,於是,教師得出結論,看來新內容學生們都搞懂了。

但是當教師把學生一個接一個地叫起來,讓他們複述教師講述的內容的時候,他們都回答得前言不搭後語,根本講不出個所以然來。於是,教師常常不無憤怒地對學生們說:“既然你們一點都沒懂,為什麼你們剛才不提出問題來?”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常常氣憤學生的不懂裝懂。可是,在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分析之後,我不得不承認,我錯怪學生了。其實,在當時那種情況下,學生們根本無法判斷他們對新內容是理解了還是沒有理解,因為在講課之初,教師並沒有明確告訴學生,在學習這一新內容時,他們應該理解什麼,在思考過程中應達到什麼目的。思索﹑思考,只有當它的目的十分明確,也就是說,思考的過程是解決問題的過程的時候,才能成為名副其實的腦力勞動。教師越是善於把學生的思維活動賦予解決問題的性質,學生的智力也就能越加積極地參與到這項活動中來,學習中的阻力和困難也就越加清楚,因而腦力勞動的過程也就在某種程度上成了克服困難的過程。

那種認為把教學內容講得越清楚,越明白,學生的問題就會越少,他們的知識就會掌握得越牢固的教師,是大錯特錯的`。 真正的好老師決不會越俎代庖地替學生解決難題,他們對學生的關心首先表現在讓學生明白擺在他們面前的困難是什麼,要想克服困難,不僅僅需要孩子們集中極大的注意力,而且需要他們付出極大的意志力。要想真正地掌握知識,不僅僅要在學生面前揭示教材內容的本質,而且要教給學生怎樣思考,讓他們獨立地,自覺地深入到教師的詳細講解中來。學生被動,消極地掌握住的知識,對學生思維發展起不到多大的影響,而通過積極的努力,主動地去採摘,獲取的知識,不但讓人深信不疑,倍加珍惜,更會不斷激發學生積極思考的興趣,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