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孔融讓梨》讀後感7篇 《謙讓之道:孔融讓梨》

《孔融讓梨》是一篇充滿智慧和教益的短篇小說。故事講述了孔融為了讓梨而放棄了自己的口舌之利,展現了儒家的仁德境界,也給我們啟示人際交往中的處事原則。本文將會結合自己的閱讀體驗,簡要談談讀後感受。

《孔融讓梨》讀後感7篇 《謙讓之道:孔融讓梨》

第1篇

在我小時,我經常聽到孔融讓梨的故事。故事的大意是這樣的:

東漢魯國,有個名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聰明,也非常懂事。孔融還有五個哥哥,一個小弟弟,兄弟七人相處得十分融洽。

有一天,孔融的媽媽買來許多梨,一盤梨子放在桌子上,哥哥們讓孔融和最小的弟弟先拿。

孔融看了看盤子中的梨,發現梨子有大有小。他不挑好的,不揀大的,只拿了一隻最小的梨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爸爸看見孔融的行為,心裡很高興,心想:別看這孩子剛剛四歲,卻懂得應該把好的東西留給別人的道理呢。於是他故意問孔融:“盤子裡這麼多的梨,又讓你先拿,你為什麼不拿大的,只拿一個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說:“我年紀小,應該拿個最小的.,大的應該留給哥哥吃。”

爸爸接著問道:“你弟弟不是比你還要小嗎?照你這麼說,他應該拿最小的一個才對呀?”

孔融說:“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應該把大的留給小弟弟吃。”

爸爸聽他這麼說,哈哈大笑道:“好孩子,好孩子,你真是一個好孩子,以後一定會很有出息。”

我聽了十分感動,孔融這麼小都會讓利給別人吃,為什麼我們還要斤斤計較。我沒應該團結友愛,互幫互助。把祖國建設發展的更加好。

《孔融讓梨》讀後感7篇 《謙讓之道:孔融讓梨》 第2張

第2篇

孔融是東漢末年的文學家,他有兄弟七人,他排行第六。孔融很小的時候,就懂得友愛和謙讓。在他四歲那年,有一次全家人一起吃梨,母親把洗好的梨好在一個盤子裡,從中選了一個最大的梨,遞給孔融,孔融沒有接受,而是挑選了一個最小的梨,吃了起來。父親非常好奇,問他為什麼不吃大的而吃小的,孔融說:“因為我年紀小,當然應該吃最小的啊!”讀完這個故事之後,我很受感動,孔融這麼小就懂得尊敬兄長、友愛謙讓的道理,他的品德是我們從小就應該學習的。謙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一種能化解人與人之間矛盾的救濟藥。它可以讓我們的生活和諧,作為學生的.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這種美德,這樣我們的社會才會變得更加美好。今後我一定要以孔融為榜樣,學會禮讓,在學校多幫助同學們,在家裡也不能什麼都自己佔有,有好的東西應讓給爸爸媽媽共同分享。

小朋友們,讓我們一起努力,做一個謙讓有禮的好孩子吧!

第3篇

孔融讓梨是個眾所周知的故事,我也早就聽過,但以前太小,只是聽一遍就過了,現在長大了,回想一下,還是有不少感悟。

在文中,年僅四歲孔融就懂得讓梨,別看這個小小的舉動,更能顯現出的是一個人的品質,連四歲的孔融都懂得讓梨,當時的'中國成為“文明禮儀之邦”也就不足為奇了。再看看現在的中國,雖然科技發達,但“文明禮儀之邦”的稱號早已蕩然無存,在一次學校組織韓國考察的活動中,校長和學生在經過一個地方時,看見一塊牌子上用中文寫著:請不要隨地吐痰。這讓大家都很生氣,於是去找來了當地的負責人,負責人告訴他們,因為韓國人很少隨隨地吐痰,大部分吐痰的都是中國人。還有一件事,也讓中國人抬不起頭,在某個國小舉行完升旗典禮後,整個升旗的地方成了垃圾的“海洋”,到處是果皮紙屑,讓人不堪入目,而在日本,幾千人在開完會後,整個場內沒有一點垃圾,引人注目,這就形成了明顯的對比,所以文明禮儀是中國要面對的一大難體,所以08奧運會有一句話: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我們應該深深體會這句話,我就體會到了黨對我們的希望很大,所以我門都應該講文明。

第4篇

?孔融讓梨之後》我沒有讀過,不知寫的是什麼,但從這篇讀後感的片言隻字中隱約感覺到,似乎寫了“孔融讓梨之後,為了保持謙讓的名節,把什麼都讓了出去”?我不知道小作者對原文的解讀是否準確,所以要評價這一篇讀後感就有點麻煩,只能就習作本身談一談。

這篇習作有觀點,但是觀點有些雜亂,作為一篇讀後感,缺少一點章法。讀後感作為一種文體考察,一般需要抓住一點,集中表達,由一點進行聯想和推理,聯絡生活或知識點來寫。當然如果是自己寫的隨想,寫著玩玩,不用被考察的`,就無所謂了。

習作觀點本身值得推敲,至少從小作者的言語中,我看到了一對矛盾:到底是孔融主動謙讓,還是身邊的人逼著他謙讓?這顯然是性質完全不同的兩回事。這大約也是此文觀點雜亂的原因。

同時提個醒兒:寫讀後感,建議不要選擇這種文章。這類文章,通常是借已有典故進行再創造,多為借古諷今,具有強烈的批判意識(不知小作者看的這一篇是不是),這種批判形式需要有對社會現象的深刻體會和認識基礎上,才能夠領會其深意,所以並不適宜國小生閱讀。不過,如果是童話題材,借典故創造了新的童話故事,到另當別論了。

第5篇

我讀的是《弟子規》裡的”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一個小故事《孔融讓梨》。

孔融四歲那年,有一次家裡人在一起吃梨。哥哥姐姐都上前去拿最大的梨,只有孔融沒有上前去搶。被站在一旁的'父親看見了,父親讓哥哥姐姐拿走的梨放回盤子裡,讓孔融來分梨。哥哥姐姐們都問:”為什麼讓他來分梨呢?”孔融在盤子裡撿了兩個最大的梨分別給了父親,母親。最後,又把大梨,好梨依次分給了哥哥姐姐們,把一個最小的梨就給了自己。父親問:”你為什麼把最小的梨留給了自己?”孔融說:”我年紀最小,所以應該吃最小的梨。”哥哥姐姐們聽到了,都慚愧地低下了頭。

我真佩服孔融,年紀很小,就知道孝敬長輩,把好吃的東西先讓長輩吃,最後自己才吃。我以前做得不夠好,從今天開始,我應該像孔融學習,孝敬父母。好吃的先讓爸爸媽媽吃,自己再吃!

媽媽後記:孩子從古到今,孝敬長輩就是我們應該做的。媽媽希望你越做越好!

第6篇

一天,我讀了一篇故事,名叫《孔融讓梨》,我讀後很有感觸。這篇短小精煉的歷史故事中,僅有5的小孔融,竟知道要尊老愛幼,他的這種高尚的舉動和優秀的品德深深的.教育了我。

讀完這個故事後,我的臉上一陣發燒,不禁羞愧不已,想想自己在家裡,整天撒嬌,總以自己小為藉口,總覺得做什麼事,大家都就應讓著我。有一次,我和姐姐為了一種愛吃的水果爭得面紅耳赤,都想自己能多吃一個,根本就沒思考到別人。自己和小孔融比起來自嘆不如,以後,我要學會謙讓,孝敬長輩,尊敬兄長。做到先人後己,自己才能收穫的更多更豐富。謙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它能夠讓我們的生活和諧。

古代的孔融為我們做出了好榜樣,作為當代的國小生,我們就應繼續和發揚這種美德,這樣我們的社會才會變得更完美。

第7篇

這天,我讀了一本《懂禮貌的故事》書,其中有一篇叫《孔融讓梨》,這個故事是:在東漢魯國時期,有一個四歲的孩子叫孔融,有一天,叔叔送來一筐梨,爸爸讓孔融給大家分梨吃,他把大的讓給了爸爸、媽媽、哥哥們,自我留了一個最小的。大家都誇他有禮貌。

我讀到那裡被孔融的行為感動了,四歲的孔融都明白要做一個懂事又有禮貌的好孩子,但是我以前很自私,吃東西都是我先吃,玩也是先自我玩,從來都沒有想別人。()我讀了這個故事覺得很羞愧,從今以後我要做一個懂禮貌又懂事的'好孩子,吃東西必須先讓長輩們吃,玩玩具也必須要懂得謙讓他人,只要有人需要幫忙,必須伸出援助之手,做一個心中永遠裝有他人的好孩子,不再是一個自私自利的孩子。

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只要你尊重他人,他人也必須會尊重你。讓我們每一個人都學會這種美德吧!這樣你的生活會變得豐富多彩,生命也會更加絢麗多姿。同時讓我想起了一首歌《愛的奉獻》,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完美的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