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讀《孔子》讀後感推薦6篇

只有將書籍中的內容理解透徹,我們才能寫出高質量的讀後感,為了將讀後感寫的有價值,一定要認真對待,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讀《孔子》讀後感推薦6篇,供大家參考。

讀《孔子》讀後感推薦6篇

讀《孔子》讀後感篇1

孔子是中國50年曆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他是儒學的奠基者,他的思想中最光輝的一點是提倡著孔子的故事,這本書更是對孔子生活品格的讚頌。孔子如此博學多才,他與謙虛好問的美德是分不開的,孔子二十多歲的時候就收徒,他帶著自己的學生周遊列國14年之久。用自己的智慧和為人折服了人們,度過了重重難關。孔子曾經這樣說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之是也。”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懂不要裝懂,不懂就問才是最聰明的。孔子遇到一絲困難,他也不會放過一切機會向人請教。我最喜歡第七、八、九篇故事第七篇主要講公元517年,孔子到了齊國,這是他生平第一次有記錄的政治活動。第八篇講了孔子在齊國的政治活動失敗了,孔子只看到在齊國很可以做一番事業的一面,但沒考慮到另一面,齊國的執政者晏嬰在政治主張上恰是和自己敵對。第九篇講流亡在齊國的魯昭公在齊國受盡了氣,最終在公元前510年死在了國外,這一年孔子42歲了。魯昭公弟弟被立為魯君,這就是魯定公。現在國家繁榮昌盛、永珍更新,w孔子的故事》有機會再版了,而斯人已去,給我們留下了無盡的遺憾。

讀《孔子》讀後感篇2

有這樣一個人,他腦門像帝堯,脖頸似皋陶,肩膀像子產,身材比禹矮三寸,神情活像一隻喪家狗。

他小時候,父親死了,家裡很窮,平常一個玩具也沒有,只模仿祭祀當遊戲做。然而他並沒有被生活窮困擊敗,十五歲立下了好好學習各種本領與知識的志向。我佩服這種志向。

他二十多歲時,因五年多的奮鬥而逐漸成了博學多能的人。有一位老百姓曾稱讚道:“這位聖人如此淵博,他會的東西我們簡直叫不上名堂來。”他聽見了,便謙虛地說“我會什麼呀,我會趕車罷了。”原來當時有六種本領是一個全才的人必須具備的,趕車又被認為是最低下的。我佩服他的謙虛。

他三十四歲時,已經有了第一批弟子,名聲遠揚,但他並不止步不前,而是去見了大思想家老子,對老子很有禮節。我佩服他的不斷進取。

他五十一歲時,在魯國當了中都宰,因做得極好而升為司空,後來又升為司寇。其中中都宰相當於現在的首都市長,司空相當於是後來管理建設工的首長,司寇相當於是管司法方面的首長。雖然官做得很大,但他在一般老鄉長跟前,卻保持謙遜淳樸,像不善於說話似的。我佩服他的盡職與淳樸。

他五十五歲時,離開了魯國遊蕩於各國。他在哪個國家都想盡自己所能,幫國家興隆。我佩服他不迷於官職,儘管當時他在魯國還是大官。

他的優點還有很多,他精通道德、禮儀,精通文藝、詩歌,曾“三月不知肉味”;他還很“倔”,別人勸他別做了,休息吧,而他堅持自我,最終成功。

要問他是誰,他就是孔子啊!

讀《孔子》讀後感篇3

大家好,我是38號劉雅涵,今天我給大家說寫的故事題目是《孔子的故事讀後感》。今天我讀了孔子的故事這本書,這本書的作者是李長之,其中我比較喜歡的一篇叫走向成熟的道路,大概內容是,自從孔子見過老子之後,孔子過去一些偏於主見的做法是有意識地減少了,他遇事也更能分析啦,他和門徒們說:“學會的東西時常去溫習不是很有樂趣嗎?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老遠的來講窮學問不是叫人高興嗎?自己有本領可是沒有什麼人知道,但也沒有什麼不愉快,這不是有涵養的人嗎?”

這就是他從孤苦伶仃的童年起,經歷挫折,經過自己教育,學習了一些本領。經過實際生活的一些鍛鍊,又接觸了有閱歷的先輩老子,孔子這時還不到35歲,我很佩服孔子,孔子真的是一個愛學習的人,那麼小的時候知識就那麼濃厚,我們也要學習孔子好好學習呢。

讀《孔子》讀後感篇4

暑假裡看了幾本書,其中一本是《孔子的智慧》。孔子是一個教育家、思想家,也算半個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個品德高尚的知識分子。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追求理想的政治生活。孔子的歷史地位,以朱熹對他崇拜的話來說,叫“天不生孔子,萬古如長夜”。孔子“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躬自厚而薄責於人”的生存智慧裡,一以貫之的為“和”字:“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

這對於生存問題遠未成為昨日話題的當代人類,有效地整合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價值的激烈衝突,並最終促進世界的和諧與進步,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價值。全世界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開會後,發表宣言說:“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頭兩千五百。

讀《孔子》讀後感篇5

?孔子故事》是現代作家李長之所作,通篇以簡潔的語言詳盡地敘述了孔子不平凡的一生以及孔子教育思想的形成。

本書以孔子的成長及政治生涯為主線,詳盡地描述了孔子在政治和教育兩大領域的成就,特別是在教育上的偉大成就。今天我就孔子的教育思想談幾點我的看法。

分析現實教育,縱觀教育歷史,認真研讀《孔子故事》不禁覺得孔子的教育思想自有之即發射出耀眼的光輝,經久不衰,即使是科技空前發展的今天,依然顯示出他不凡的魅力!

孔子教育思想中最光輝的一點:“仁”,“仁”即“愛人”,是教育的本真。仔細品味現代的教育現狀,人們都在埋怨:如今的孩子是一代比一代自私了!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其實原因簡單,因為我們的教育不知從哪一天起,就變成了只追求知識、技能的學習和積累,而忽略了教育最本真的東西“仁”的滲透與傳遞!過分的溺愛與過度的物慾的滿足,使得孩子們覺得他們只有被愛的權力,而不知道他們更應該有“愛人”的權力和義務,久而久之,稍有不如意就會心生埋怨甚至怨恨!會幹出悔恨終生的事。一個人,有了“仁”就有了責任感,有了動力了!所以“仁”是教育的本真,是教育的基礎。 在孔子成就自己偉大的過程中,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堅定的目標,不管目標大小,只要是正確的,孔子就會堅定自己的步伐,排除艱難險阻向著目標前進。

在現實中,由於物質條件的極大滿足,使得好多孩子都表現出精神的極度空虛,生活得特別盲目,生活沒有目標,學習似乎只是要完成家長交給的任務,所以沒有目標的學習是無效的學習。要想讓孩子們真正地快樂、自主地學習,需要有明確的目標,並把堅定的大目標,分解成不同時間的小目標,逐一去實現,最終實現快樂學習。

孔子思想,值得我們一輩子去研讀、學習。

讀《孔子》讀後感篇6

孔子是我國春秋時期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古文獻整理家,儒家學派創始人。

書中有一則故事給了我十分深刻的印象:孔子終於進了太廟學習,他十分珍惜這次來之不易的機會。此後,凡是有不懂的問題,孔子都要向老師請教,迎來了許許多多人的嘲諷。孔子對這些諷刺的話語置之不理,依舊我行我素,因此才會有今後如此輝煌的成就。他一生說過許多名言警句,例如: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等等。這些名言警句一直激勵著後人,激勵後人要努力學習。

孔子先生30歲開始教學生,一生教過的學生將近3000多人,其中,出名的有72人。孔子先生還完成了《詩》、《書》、《禮》、《樂》、《易》、《春秋》這幾本名著。孔子先生去世後,他的弟子將孔子先生生前所說的話、所做的事記錄成一本書,書名叫《論語》,後被世人們流傳下來,傳為佳話。

看完這本書後,我想了很多。孔子先生小時候就可以做到學而不厭,一遇到不懂的題目就去問老師,為何我們不能做到呢?在學習上我們也要像孔子先生那樣,好學上進!

標籤:讀後感 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