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發言稿

謙讓話題發言稿

發言稿9.74K

  謙讓話題發言稿

忍讓並不意味著退卻不前或軟弱可欺,並不是應對委屈、誤解、甚至__無動於衷。忍讓,顧全的是大局,著眼的是未來。忍讓者總是以寧靜平和的心態去感化他人的淺薄行為,。以下是本站分享謙讓話題發言稿的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閱讀。

謙讓話題發言稿

發言一

這樣一個故事:美國拳王喬·路易在拳壇所向無敵。有一次,他和朋友一齊開車出遊,途中,因前方出現異常情景,他不得不緊急剎車。不料後面的車因尾隨太緊兩輛車有了一點輕微碰撞。後面的司機怒氣衝衝地跳下車來,嫌他剎車太急,繼而又大罵喬?路易駕駛技術有問題,並揮動雙拳,大有想把對方打個稀巴爛的架式。喬?路易自始至終除了道歉的話外再無一語,直到那個司機罵得沒趣了,揚長而去。喬?路易的朋友事後不解地問他:“那人如此無理取鬧,你為什麼不好好揍他一頓?”喬?路易聽後認真地說:“如果有人侮辱了帕瓦羅蒂,帕瓦羅蒂是否應為對方高歌一曲呢?”

我被喬·路易的寬巨集很多打動了。其實以他的實力,只需不重的一拳,就能夠給那個蠻不講理的人一個深刻的教訓,而他並沒有這樣做,只是一個勁的道歉,以忍讓的人格力量去感化對方。俗語有云:退一步海闊天空。能夠忍讓別人的無理舉動,實在是一種難能可貴的精神。

忍讓是一種豁達的摯愛,就如一弘清泉澆滅艾怨嫉妒之火。能夠化衝突為詳和,化干戈為玉帛。忍讓又是一種高尚的品德。別人衝撞了你,內心也會感到不安。你以忍讓待人,自然會得到別人的理解與擁戴。忍讓還是一種深厚的涵養,它是一種善待生活、善待別人的境界,能陶冶人的情操,帶給你心靈的恬淡與寧靜。它不但能夠改善自我與社會的`關係,還能夠使自我的心靈得到慰藉與昇華。忍讓實在是一門生活的學問。

當然,忍讓並不意味著退卻不前或軟弱可欺,並不是應對委屈、誤解、甚至__無動於衷。忍讓,顧全的是大局,著眼的是未來。忍讓者總是以寧靜平和的心態去感化他人的淺薄行為,以寬闊博大的胸懷去包容他人的悖理舉動,最終以無可爭議的成功來警醒世人。例如:藺相如忍讓為國家,韓信忍受胯下之辱,林肯受辱罵而不怒等等,都被世人傳為美談。

讓我們記住這樣一句話:處世讓一步為高,退步是提高的張本。

發言二

月明星稀,是溫柔的繁星把光輝謙讓給那輪皎月,然而它們沒有被遺忘,詩仙就渴望著“手可摘星辰”。

落紅有情,是落紅把生長的機會謙讓給下一代,詩人讀懂了它們的謙讓,吟出了“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佳句。

萋草幽幽,是片片芳草把色彩謙讓給了鮮豔的花朵,它們甘作陪襯,然而它們的謙讓卻贏得了小草的讚歌。

臘月梅香,是冬梅把春光明媚謙讓給了百花,自我獨承寒冬,但沒有它的謙讓,怎會譜出一曲“梅花香自苦寒來”的讚歌

謙讓,締造了奉獻的世界;謙讓,譜出了生活的樂章;謙讓,帶來了靈魂的洗禮。謙讓是一種美德,成全了別人,也帶來了自我的人生價值

張媛媛在面試時謙讓,招聘單位以缺乏“銳意進取”為由,不予錄用,實在是大錯特錯!張媛媛具備良好的道德修養,必須會在她的崗位上實現她的人生價值——正如繁星、冬梅、芳草。她的人格魅力必須會贏得眾多客戶、贏得市場、贏得公司的繁榮昌盛,招聘單位真是有眼無珠,錯失英才

偉大人物的偉大之處,就在於它有謙虛的美德。偉大的物理學家——力學奠基人牛頓,創造了震撼世界的奇蹟,卻謙稱自我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他把自我的成就歸功於前人,他的謙讓,誰又能說不是“銳意進取”呢謙讓,是一把柔情之劍,給人帶來精神的提升與洗禮,亦可幫你在前進的道路上披荊斬棘

中國航天第一人楊利偉,經過艱辛的歷練,最終登上了月球,為中國贏得了世界的榮譽,他卻始終把一切功勞讓給了全國人民。他的謙讓,更是體現了他對祖國高度的愛。謙讓,是一隻溫暖的蠟燭,看似燃燒了自我,損耗了自我,但它更是實現了自我的人生價值。

謙讓在生活中不可或缺。市場經濟下,她發揮著更為進取的作用,它成就了一個和諧歡樂的世界。謙讓,是一種美德,謙讓,是實力的體現,謙讓是和諧社會成功人士的商標,讓我們都來堅持這種美德吧

發言三

謙讓作為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美德,在處處講求競爭的現代社會,似乎越來越受到人們的質疑。主張謙讓的人說“謙虛忍讓不僅是修養好更是大智慧。”反對謙讓的人說“謙讓早就過時了。弱肉強食,競爭就該當仁不讓。”不過,不可否認的是類似謙讓的事情在你我身邊似乎已很難發生了。無論是乘車、購物、排隊、買票,還是與人合作、相處,優先考慮個人利益不僅是人性使然,也是現實生活所激發出的人生存的本能。梁實秋曾在一文中寫道:“小時候讀到孔融讓梨的故事,覺得實在難能可貴,自愧弗如。有人猜想,孔融那幾天也許肚皮不好,怕吃生冷,樂得謙讓一番。我不敢這樣妄加揣測。不過我們要承認,利之所在,可以使人忘形,謙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孔融讓梨的故事,發揚光大起來,確有教育價值,可惜並未發生多少實際的效果:今之孔融,並不多見。”難道謙讓真的過時了嗎?當然沒有。謙讓是一種胸懷,一種美德,一種風度,一種智慧,更是一種修養。我們需要謙讓精神,這個時代也呼喚謙讓精神,今天,謙讓不過時。

清朝時,有一大戶人家想壘一道院牆把自己與鄰居家隔開。為牆基的位置,兩家發生了嚴重的衝突。大戶人家雖財大氣粗卻因不如鄰家子孫繁盛而吃了眼前虧,深感面子不保,馬上給在京城做大官的兒子寫家書一封,細述了家中煩惱,要求兒子快返鄉想辦法整治鄰居一下,為家族撈回面子。這位在京高官見信後迅速給家中回了一封急信,信中語重心長地說明遠親不如近鄰的道理,並在信尾文采飛揚地寫了四句話:“千里捎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大戶人家見信後深受教育,迅速與鄰家修好,並決定兩家之間不再壘牆,永不隔心!正所謂“退一步海闊天空”,謙讓不是吃虧,是給自己留有餘地。

有一則公益廣告,除了人們擁擠在公共汽車門前,始終是畫外音,一男一女為了自己能先擠上公共汽車而與對方大吵起來,一位老者則平心靜氣地勸告兩位年輕人“把心放寬就不擠了”。

這兩個故事都體現了謙讓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與一位為人極其樂觀豁達的朋友討論謙讓的問題。她說謙讓實際上是一種充滿智慧的處世哲學,因為謙讓有時不僅可以化解矛盾,還體現了為人的一種風度與涵養。“不爭”就是心境方面的一種修養。現代社會要求人必須積極進取,沒有人願意主動讓出自己的利益給別人。謙讓並不是說不去面對真正殘酷的競爭,這與個人能力無關,而是因為謙讓尋求一種內心的平和,內心平和才會靜,心靜才能生出大智慧。拋開斤斤計較的睚眥必報,謙讓展現出的氣度與修養、個人魅力會增加自己的人緣,獲得更多信任與好感,誰說不會給自己留有更多發展的空間與機會。

發言四

“讓一得百,爭十失九”,這是唐朝文人馬總的一句名言,意思是人生不要太計較得失,有時謙讓會讓你收穫更多,太過計較反而會失去更多。看到這一句話,我不由地想起《哈佛家訓》中“一條小麵包”的故事。故事中的那個小女孩不正是因為謙讓,總是最終拿最小的麵包,最終得到了麵包師的獎勵。

在生活中,有時候失去並不是一件壞事,反而因為謙讓,會讓你擁有更多的朋友與歡樂。記得7歲的那年,一天媽媽帶我去遊樂場,那天遊人異常多,我們排隊等候坐旋轉木馬已經大半天了,眼看下一場就能夠玩,我不由於樂了起來。這時排在隊伍後面的一位阿姨領著一個小女孩走上前來,挨個問詢能不能與她們換隊先坐。由於大家都等了很長時間,所以她的提議無人搭理。問到我們時,媽媽反問:“你們為什麼要換呀”原先她們是外地遊客,午時就要返程回家了,可因為旋轉木馬排隊人太多,她們一向沒有坐上。看著那個小女孩渴望的眼神,我不由地拉了一下媽媽的手,說:“咱們讓她們吧,不就是等等嗎,反正也能玩。”媽媽同意了,我們交換了位置,從前面又排到了隊伍後面。遊樂時間結束了,那個小女孩一蹦一跳從裡面出來,經過我們身邊時,她忽然跑過來,抱著我的胳膊開心地說:“多謝你,小姐姐!”說完還在我的臉上親了一口,阿姨也走過來再次表示感激,還送我一個大大的甜筒冰淇淋。我咬著那冰淇淋,嘴裡甜甜的,心裡更是甜甜的。

雖然這件事過去很久了,但我時刻想起,心裡總是美滋滋的。正如那句名言所說“好爭的人,天將與之相爭;謙讓的人,天將與之相讓。”擁有一顆謙讓的心有如擁有寬廣的大地,人會因為寬容而更偉大,更美麗。

讓我們的生活多一分謙讓吧,讓天空中多一份陽光,讓人與人之間不再有隔閡,讓生活多一份絢麗,讓社會處處充滿真情。

 

標籤:發言稿 謙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