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最後一課讀後感3篇 終生啟迪:《最後一課》的心靈燃點

“最後一課讀後感”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作者講述了一個老師臨走前給學生們上的最後一堂課的故事。通過這個故事,我們領悟到了生命的短暫和珍貴,以及教育的深遠影響。這篇文章引人深思,讓人在平凡的生活中思考人生的意義和價值。

最後一課讀後感3篇 終生啟迪:《最後一課》的心靈燃點

第1篇

?最後一課》這篇文章是法國小說家都德寫的一篇文章,這篇文章從小弗朗士的角度寫出了在最後一節法語課裡韓麥爾先生和小弗朗士與以前相比的不同。

小弗郎士在上最後一課之前還是一個貪玩、不愛學習的孩子。早晨上學,他去的很晚,且連老師前邊佈置的作業是一個字也說不上來。可當老師宣佈“今天是最後一節法語課”時,小弗郎士心裡萬分難過和懊悔,而且非常希望自己可以背下那條分詞用法,哪怕付出任何代價。

讀到這裡,我忽然想自己,剛進國中時候我的成績還說得過去,可不知什麼時候我成績開始下滑,從第二滑到第6,而且上課的時候還老犯困。人坐在教室,可魂兒都不知道飛哪裡去了。就這樣一天天過去,課堂上我無精打采。唉~和小弗朗士相比,我還沒有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難道真的要“不見棺材不掉淚”麼?

擁有時不去珍惜,失去時才覺得寶貴。最後的一堂課上小弗郎士學得很認真,以至於他覺得老師講地“似乎挺容易,挺容易”老師講的,他也全都聽懂了。其實每節課都如此,但不同的是小弗朗士的心態。

這最後一課的法語課,在韓麥爾先生愛國思想的教育,愛國精神的感染和愛行為的影響下,小弗郎士變了,他變得懂事,變得愛課本,愛學習了,可最後一課卻在不知不覺中上完了,以後的小弗郎士只有靠自己來學習法語了,到了那時,他才開始學會珍惜,但,一切都已經晚了……

小弗朗士的“最後一課”結束了,我們的“最後一課”還未開始。要學會珍惜你所擁有的,別等失去時才開始傷心、後悔,沒有人會等你太久,學會珍惜好麼?也許當你開始想

珍惜的時候,你可能無法去珍惜,因為你早已忘記你的初衷,時光是記憶的橡皮擦,一切都會被時光所沖淡,但有個東西卻可以在你心中紮根,成長,那就是一顆名叫“愛國”的樹。

最後一課讀後感3篇 終生啟迪:《最後一課》的心靈燃點 第2張

第2篇

?最後一課》這篇課文,我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戰爭給無辜的人民帶來了什麼!或許,有一點還“不錯“,就是戰爭能讓一個人瞬間成長。但我想,誰都不喜歡這種”成長“方式吧!

普法戰爭暴發後,從白髮老人到年幼小童,都是那樣地愛國!這,使我感動。

我不盡想起了,在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人民,也是如此,為了祖國,不惜一切代價。雖然地域不同,種族不同,時代不同,但是戰爭對人民的損害卻是一樣一樣一樣地!

可惡的侵略者,該死的戰爭狂,無恥的叛國賊,他們是對不起國家,對不起人民,對不親父母,更對不起自己的罪人!

我覺得母語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文明的承傳載體。如果母語沒了,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將不復存在。因為一國人民語言彼此不通,就是一盤散沙。

如今這個社會,不學英語你就別想上高中大學,更別想找個好工作了。既然外語如此重要,學外語的人多就不奇怪了。現在連幼稚園都開設英語課了。english成了全球通用的“國際普通話”,其他語種已經受到嚴重威脅,面臨消失的危險……這是不能忽視的。

當法國阿爾薩斯被普魯士侵佔,最後一堂法語課便顯得格外重要。“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吧!”正道出了亡了國的法國國民心聲。

“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開啟監獄大門的鑰匙。”

第3篇

在《最後一課》裡,講的是一個普法戰爭暴發後。一個淪陷的地方。是要讓他們放棄自己的母語法語,去學德語,本文講的是最後一次上法語課。主人公是一名叫小弗朗士的三年級國小生。

一開始小弗朗士不喜歡上法語課,這一天,到了教室自己遲到了卻沒有被罵。覺得十分異常,原來是因為這是最後一節法語課,大家的神情都十分嚴肅與不捨。教室後排坐滿了鎮上的人,大家的目光中都帶有不捨。課上要背書,自己卻背不出來十分愧疚。最後下課了,老師不捨得靠在牆上對我們說:“下課了,你們走吧。”

鎮上的人都來學堂,體現出不管老小的熱愛國語,熱愛母語的精神,對母語深深的不捨之情。這是值得人敬佩的。這種愛國精神也使我想起了中國抗日時期的勞苦人民為了祖國,不惜一切代價。雖然地域不同,種族不同,時代不同,但是我們的心情和期望都是一樣的。日本也曾讓我們改過教育方式,去學習日語,接受奴化教育。

我認為母語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文明的承傳載體。如果母語沒了,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將不復存在。因為一國人民語言彼此不通,就是一盤散沙。

當法國阿爾薩斯被普魯士侵佔,最後一堂法語課便顯得格外重要。“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吧!”正道出了亡了國的法國國民心聲。

“最後一課”結束了,我們的學習才剛剛起步。警鐘長鳴,我們一定要牢牢記在心理:要想有和諧寧靜的學習環境,就需要我們珍惜時間,從國小知識,學本領,以至於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得更加富強。

今天,我要給大家推薦的是德國著名文學家都德寫的一本短篇小說《最後一課》。這篇小說中表現出對祖國濃濃的愛深深地打動了我,每每想到或讀到它,都令我心情非常激動。

如果說微笑是跨越任何國界的溝通橋樑,那麼在任何一個國家,母語則就成為了一個人與人溝通最方便的途徑。試問,如果將你說本國語言的權利剝奪,而去學習另一門從未接觸過的語言,你會作何感想?又會有何種舉動?我想都德的《最後一課》就告訴了我。

故事講述了普法戰爭戰敗國法國的一個小鎮裡,那裡的人民是如何用一種無聲的方式來捍衛自己的祖國的。

主人公小弗朗士原是一個貪玩調皮的學生,學習不用功,可當他在上這“最後一課”時,他深深地感悟到了國土淪喪的殘酷。

這最後一堂法語課,讓小弗郎士的心靈受到了的震撼。突如其來的打擊,使得小弗郎士的思想一下子高度集中起來,他已經敏銳地感覺到,他不但失去了這塊再熟悉不過的土地,而且失去本民族的語言。一種渴望學習法語衝動,一股腦兒湧上了他的心頭。他悔恨自己沒有珍惜之前的時間來好好學習,愛國之心在此時此刻也表現的那麼強烈。最後一課上,他一下子成熟了、懂事了。這時的小弗郎士恨不得一下子把所有的祖國語言都學好。

而韓麥爾先生,穿禮服,系領結,帶禮帽,嚴肅莊重上了這最後一課,他一反常態,對學生異常溫和,他非但沒有責備小弗朗士,反而責備起自己。他用祖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語言”來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這樣一段話,我幾乎可以一字不差地背下來:

他轉身朝著黑板,拿起一支粉筆,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

他奮力寫下的“法蘭西萬歲”,這就像一個特寫鏡頭充分表現出人物的強烈情感,給人極深的印象。這最後一個動作,充分體現了他的愛國熱忱,使他真正成為一個愛國志士。他讓孩子們牢記祖國的語言,他喚醒了大家抵抗侵略者的鬥志。

想到中國,就在近代,也曾有過日本佔領了我國寶島臺灣,強迫臺灣人民學習日語的慘痛教訓。語言可以暫時改變,但愛國的心永遠不會改,日本也只佔領了臺灣50年,臺灣依然是中華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梁啟超曾說過:“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

如今中國已在世界上贏得了一席之地,但是,中國的明天更期待今天的少年。如何讓我國五千年的文化延綿流傳,不讓我們像小弗朗士一樣被剝奪母語的自由,我們就只有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國力,讓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之林。

小說從另一個側面也告訴我們,我們要珍惜時間,不要像小弗郎士總把學習拖到明天,如果每天這樣,日復一日,到時候當自己想學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知識的學習需要時間,而我們要珍惜現在學習的黃金時代。

這篇小說更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落後就要捱打,發展才能自強,我們要努力學習,報效祖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時刻準備著。

註定失敗的戰爭——都德短篇小說集《最後一課》讀後感

這部都德的短篇小說集《最後一課》,是我在逛書店時偶然發現並買下的。翻開嶄新的扉頁,隨著目光緩緩劃過一行行字元,我發現其中的大部分篇幅都是在描寫普法戰爭的那一年多的時間內發生的事情。作者以一個親身經歷者的角度,用一個個短小精悍而又充滿諷刺的故事來向讀者敘說這場荒唐的戰爭。

我對普法戰爭了解的不多,只知道歷史書上所敘述零零散散的碎片:拿破崙三世發起對普魯士的戰爭,但最終慘敗,皇帝本人被俘,直接導致了法蘭西第二帝國的崩潰和第三共和國的成立,還使巴黎發產生了世界上無產階級武裝暴力直接奪取城市政權的第一次嘗試——巴黎公社。我知道的一直都只有這麼多。然而手上的這本《最後一課》卻給我展現了一場異常生動而又格外殘酷、震撼人心的普法戰爭,特別是其中的那篇富有代表性的小說所呈現的,更令我難忘。它叫《一盤檯球》

剛剛看到標題,我不由得吃了一驚。也難怪,在瀰漫在整部書中的戰爭的悲涼情緒的籠罩下,“一盤檯球”這個標題便顯得格格不入。我皺了皺眉頭,懷著疑惑繼續看下去。

故事大致說的是在一場關鍵的戰役中,法軍正等待著最後的命令,但整個司令部正沉浸在元帥的檯球比賽中,軍官們為元帥噓寒問暖,完全不顧那些苦苦等待的士兵們。很快,普軍發動了進攻,“士兵們整營整營地被消滅,此時其他連隊卻只能手握武器,無所事事”,因為他們在等命令。可司令部中的元帥卻痴迷於檯球之中,即使是炮擊也不能使他終止比賽。隨著部隊的戰敗潰逃的馬蹄聲,元帥贏了這盤檯球。

剛讀完這篇文章,深吸一口氣,我久久說不出話來,因為我感到深深的震撼。在這篇小說中,作者無疑是把現實中的情況誇張化了,我怎麼也不會相信現實中會有這樣的元帥置兵士於不顧,並且還是在曾經的陸軍強國法國。僅僅不到七十年前,當時的最高統帥還是那個小個子科西嘉人,他曾在夜裡遍訪軍營,與他們一起暢談,以士兵們為重,他的軍隊橫掃歐洲大陸,把軍旗插遍了西歐,把德意志諸侯們各個擊破,逼得他們紛紛割地賠款求和。僅僅過去了不到七十年,現實大逆轉,曾經的戰敗者的鐵騎踐踏著法國的土地,而曾經歐洲最強的軍隊已變的如此不堪一擊,統帥已變的如此昏庸無能,這簡直不敢讓我相信。

可是,閉上眼仔細想一想,這樣的情景也不是不可能發生。固然作者對現實進行了藝術化的處理,但作者卻是以事實作為素材的。都德在他給朋友的信中就曾提過,他的小說都是取材於他目睹的實事。況且在我翻閱了那段時期的史料之後,我驚駭的發現那時的政治依然極度腐敗,軍隊戰鬥力低下,社會仍沉浸在第一帝國時期的輝煌幻想中而不思進取。反觀普魯士,它勵精圖治,一直要報拿破崙時期被屢次擊敗、分割的恥辱。這樣看來,會發生這樣的慘敗也不足為奇了。

然而,如果是慘敗反而讓人好受一些,畢竟這是戰鬥的結果。可這裡沒有戰鬥,只有屠殺。作者悲憤的寫道,“於是成百的士兵倒下了,倒在灌木叢的後面,倒在戰壕裡,倒在寂靜的大城堡前。即使他們已經倒下,機關槍卻依然在撕裂著他們的屍體,法蘭西高貴的鮮血,無聲無息地從他們的傷口中流出……”這真的是一場屠殺,殘酷的令人髮指,可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軍官們特別是元帥的草菅人命。

作者似乎也特別想表現這一點,這從他如何接待報信的副官上就可看出。“元帥手持球杆,來到窗邊,他怒氣衝衝,臉漲得通紅,就像公雞的雞冠。”在這裡,元帥的“臨危不懼、氣定神閒”與戰場上的戰況形成鮮明的對比,產生了深刻的諷刺。在元帥眼裡,一盤檯球要遠比外面的士兵們重要。這裡的元帥其實已經不僅僅代表一個人,他是整個法軍最高司令部的象徵,他的不負責任代表著整個司令部在戰爭期間的腐敗無能,他應該對這場戰鬥負責,正如同整個法軍司令部應對這場戰爭的失敗負責一樣。

同樣,那些阿諛奉承的副官們也應對這場戰鬥的失敗負責,他們沒有盡到自己的責任,沒有人敢站出來打斷元帥的比賽,“是時候停止了,我的元帥!”他們只是在爭先恐後的為元帥記分、端茶倒水,變成了記分員、服務員而不是英勇的軍官。

都德在這篇《一盤檯球》中淋漓盡致地表現了法軍在戰場上的情形及其原因,揭露了軍隊統帥的腐敗自大,及其對戰爭失敗所負有的不可饒恕的責任。而在其他小說中他對當時法國的其他方方面面也做了生動詳實的描寫,如在《保衛達拉斯貢》一文中通過描寫虛榮、自誇而又貪生怕死的達拉斯貢人,諷刺當時部分法國人華而不實的抗擊精神;以及在《渡船》一文中對那些自私自利、發國難財的農民們的諷刺。總而言之,都德的這本短篇小說集《最後一課》生動的描寫了在普法戰爭中法國的城市、農村和軍隊的狀況,在深刻的諷刺和批判中蘊含了作者對法國無盡的愛。

合上這本厚厚的書,書中描寫的法國在普法戰爭中所遭遇的苦難仍徘徊在我的眼前。可是,這一切似乎都順理成章:軍官們毫無作為、腐敗無能,法蘭西的士兵們只能被屠殺,軍隊已經失去了靈魂;縱然仍有不少的淳樸的農民在反抗外敵,可許許多多的鄉村農民已然發起了國難財,在他們眼裡普魯士人和法國人沒有任何差別,他們已然失去了靈魂;城市的市民們大多已失去了大革命時期的無畏、愛國、真誠等優良品質,達拉斯貢其實就代表著整個法國南方,抗擊外敵只是一場幻影,市民們已經失去了他們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