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伊索寓言》:生活的智慧和想像的魅力3篇 《伊索寓言》:智慧生活,奇想魅力

《伊索寓言》是一部具有智慧和想像魅力的名著,以動物為主人公,通過寓言的形式展現了人類生活中的道德和智慧。其中富含了對生活的獨特理解,並通過寓言的方式為人們展示了生命的真諦。

《伊索寓言》:生活的智慧和想像的魅力3篇 《伊索寓言》:智慧生活,奇想魅力

第1篇

?伊索寓言》,是以文章樣式為主題單元的最後一篇。課文的類別與前三篇相似,都是通過故事,讚揚美好的東西,抨擊醜惡的東西。課文的寓意,直接由最後一節揭示,有利於學生把故事與寓意聯絡起來,與關鍵詞句對應起來理解。

?狐狸與葡萄》,作者告訴我們:有些人無能為力,做不成事,卻偏偏說時機還沒有成熟。這種現象在現實中屢見不鮮,比比皆是。當他們無能為力,做不成事時,多會為自己找藉口。中國人最為直接的表現,是阿q的精神勝利法。課文中的狐狸,為什麼會吃不到葡萄卻說葡萄酸哪?這是理解寓意的關鍵。我看有四條:一是狐狸特別想吃葡萄。狐狸看到葡萄饞得直流口水,是最好的說明。二是狐狸,真是沒有能力吃到葡萄。所以它想盡辦法,也是白費勁。三是狐狸非常失望。你看,它感到無望,不就是感到沒有希望。狐狸沒有吃到葡萄的難過、失望,盡出。四是狐狸心存不甘。“只好轉身離開中的”“只好”,活畫出狐狸想吃吃不到,又不情願、捨不得離開的窘態。在這種心裡的作用下,狐狸才為自己找藉口,自我嘲諷:“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雖是一篇小文章,用字煉句之精煉,令人折服。

?牧童和狼》的寓意中,暗含了一個因果關係:因為一貫說謊,即使說了真話,也沒有人會相信。一貫說慌的行為,導致了即使說了真話,也沒有人相信。故事的內容、寓意,學生一看即明。重點在於理解這種一貫說謊的危害。故事為了突出這種危害,採用對比的手法寫一貫說謊時牧童與村民的表現:哈哈大笑——驚慌失措,喊破喉嚨——沒人前來幫忙;用對比的手法寫牧童狼來先後的神態變化:哈哈大笑——嚇壞、慌忙、喊破喉嚨。通過對比研讀,學生明確牧童與村民前後的系列變化,都是由於牧童一貫說謊造成的。且這些詞語感情色彩強烈,給讀者震撼,給讀者警醒。

?蟬和狐狸》中的蟬,為什麼能夠從別人的災難中吸取教訓,因為它是一個聰明人。這是理解寓意的重點。故事中哪些地方表現蟬聰明?一為察覺。蟬因為得到烏鴉的教訓,很快察覺其中有詐。二為實驗。它摘了一片樹葉扔下來,狐狸果然上當,以為是蟬,猛撲過去。三為推理。蟬從狐狸的糞便裡摻雜蟬的翅膀中,推理出狐狸想吃它的本意。這是從現象中推理,推理是人類重要的思維能力。四為用外交的手法。蟬對狐狸的話,柔中帶鋼,用商量的語氣顯得客氣。“你看,朋友,……”。它看似客氣,實為譏諷狐狸。

《伊索寓言》:生活的智慧和想像的魅力3篇 《伊索寓言》:智慧生活,奇想魅力 第2張

第2篇

1、體會作者對各種社會上的偽善現象鞭辟入裡的批判態度

1、體會作者對各種社會上的偽善現象鞭辟入裡的批判態度

?伊索寓言》是古希臘一部著名的流傳千古的書,它有很高的思想性,又有很高有文學價值,在世界文學史上有著巨大的影響。《讀<伊索寓言>》選自錢先生的《寫在人生邊上》。《寫在人生邊上》出版於1941年,據現代文學研究專家袁良駿先生說,這是一部非常了不起的書:

?寫在人生邊上》很可以看作《圍城》的前奏曲,沒有它,也許就沒有《圍城》。為什麼叫《寫在人生邊上》?作者這樣解釋:“人生據說是一部大書”。“假使人生是一部大書,那末,下面的幾篇散文只能算是寫在人生邊上的。這本書真大!一時不易看完,就是寫過的邊上也還留下好多空間”。在書中的《一個偏見》一文中,他又說:“只有人生邊上的隨筆、熱戀時的情書等等,那才是老老實實、痛痛快快的一偏之見”。這就是說,第一,這本書寫的是作者對“人生”這部大書的理解和體悟,也可以說是對這部大書的豐富和補充;第二,這本書是寫在人生邊上的“隨筆”;第三,這些“隨筆”和那些“熱戀時的情書”一樣,是“老老實實、痛痛快快的一偏之見”。承認自己所寫乃個人的“一偏之見”,並非什麼絕對真理,這表現了作者的謙虛。

假如僅僅從標題上看,我們一般會把此文當成讀後感或者一篇文藝評論。但是作者卻用一篇書評的外衣寫出了新意。更為引人注目的是他用妙喻般的語言表達了深沉的理性思考,這樣,我們閱讀的份量就加重了。剝掉妙喻的皮張得其精華,這篇文章因為閱讀它過難,所以也增加了研習的必要。

1.雖然作者說的是讀伊索寓言的一些感想,但是絕不能僅僅當作感想來讀,而應該看作是對社會現象進行鞭辟入裡的剖析的精深論著。作者說的是糾正伊索寓言故事的偏見,其實作者是借糾偏而闡述他的觀點,即對各種社會上的偽善現象的批判態度。

2.體會作者字字珠璣的語言與文學技巧。錢先生的散文,跟他的小說與文藝論著一樣,有著很高的文學藝術水平,只是我們可能還沒有深入其中的堂奧罷了,學習錢先生的文章,自然也可起到一定的開闊眼界和提高文學修養的作用。

要輕易讀懂和讀透這篇文章,可能會遇到一定的困難。我們認為以下幾種方法可資參考:

?伊索寓言》的故事家喻戶曉,然而本文之作卻能想他人之所不想,寫他人之所不能及,別出心裁,寫出了一番新意。只要將《伊索寓言》原本的故事與此文所引,兩相比較,自然就能讀出錢文之高妙來了:

1.蝙蝠的故事原題目作《蝙蝠和黃鼠狼》,講的道理是“我們遇事也不要一成不變,隨機應變往往可以躲過大風險(p81)”。

2.螞蟻和促織的故事原題作《螞蟻和蟬》,講的是“凡事都要預先有準備,才能防患於未然。(p53)”的道理。

3.狗和他自己影子的故事,原題作《銜肉的狗》,講的是“這故事適用於貪心的人(p61)”的道理。

4.天文家的故事原題作《天文學家》,講的是“這故事適用於這樣一種人:他們連人們認為是普通的事情都辦不到,卻拼命誇誇其談(p19)”。

5.烏鴉的故事原題作《穴烏和鳥類》,講的是“借債的人拿著別人的錢,似乎很體面,可是一旦還了債,就原形畢露了(p47,周本p69原題《燕烏與鳥類》)”。

6.老婆子和母雞的故事原題作《寡婦和母雞》,講的是“不少人由於貪婪,想得到更多的東西,結果連現有的也丟掉了(p27)”

7.狐狸和葡萄的故事原題作《狐狸和葡萄》,講的是“有些人,能力小,辦不成事,就推託時機未成熟。(p8)”

8.驢子跟狼的故事原題作《驢和狼》,講的是“有些人去做不該做的事情,自然要倒黴。(p88)”

通過以上幾個故事,我們發現錢先生的創見果然不同凡響:一是錢先生對故事思想核心把握得十分精深。文章寫了九個故事,除其第六個牛蛙的故事從以上兩個版本中不能查證,不知錢先生先前所引的是什麼版本外,從其餘的8個故事中,可以看到,錢先生在原來故事的基礎上,運用了豐富而獨到的聯想,把平凡的思想寫出了新意。二是錢先生語言駕馭能力高超。平淡的故事在他的筆下一下變得更加生動可愛起來;更為重要的是,他僅用了少量的文字就把故事的大意概括出來了,其中的主旨一點沒有減少。沒有這兩種能力,是寫不好這篇文章的。

要理解錢先生的文章,我們不能不從他的語言著手。如錢先生的語言乾淨利落,不加修飾。但並等於大白話,而是言簡而意賅,言近而旨遠。他特別善於將典雅與高深融貫於平實之中:

錢氏的散集《寫在人生邊上》則被稱為“學者散文”,其文字特色和《圍城》諸小說相似,而機鋒更為過之。小說沒有寫景、敘事的成份,作者因此不能意氣風發地從頭到尾議論。散文則不然,《寫》裡每篇都是錢氏的“脫口秀”(talkshow),從錦心到繡口,把人的愚昧醜陋諷刺得美哉妙哉!“醫生雖然治病,同時也希望人害病:配了苦藥水,好討辣價錢。”印象派文學批評對作品的議論,往往離題,只見天花亂墜。“至於‘印象派’呢,我們當然還記得四個瞎子摸白象的故事,改為‘摸象派’”。英國的王爾德如果尚在,且懂得中文,一定大為歎服,而且擲筆不再寫印象派評論了。(《羊城晚報》199824)

1、如何理解課文第三段首句“這些感想是偶爾翻看《伊索寓言》引起的。”

這裡的意思是先讀書後有了感想。但《伊索寓言》讀的人不少,何以錢先生如此?顯然沒有他成熟的思想不足以成文,這樣我們所知道的感想,原來是深思熟慮的結果。換句話說,錢先生早就有了寫作的打算,只是借伊索的故事寫將出來罷了。

是的,《伊索寓言》大可看得。大可看得,就是值得一看。伊索寓言是一部流傳千古的書,怎麼會不值得一看呢?原來作者想說的是在下面。

2、《伊索寓言》它至少給予我們三種安慰。什麼叫讀文章的安慰?

原來它是一句意味深長的反諷語。本來讀文章的目的就是有收穫,但讀伊索寓言不僅是有收穫,重要的是,它可以滿足我們的虛榮心。同時可以藉此將想要說的內容暗示出來。下文就此展開了敘述。

第一,這是一本古代的書,讀了可以增進我們對於現代文明的驕傲。因為是古代的書就能說增進現代文明嗎?顯然不能,那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原來是說,現代人往往自高自大,瞧不起古代的文明。而事實是,古代文明被我們現代文明所玷汙了。

第二,它是一本小孩子讀物,看了愈覺得我們是成人了,已超出那些幼稚的見解。換一個角度說。也為下文作準備。暗示人有瞧不起人的醜惡的一方面。

第三呢,這部書差不多都是講禽獸的,從禽獸變到人,你看這中間需要多少進化歷程!我們看到這許多蝙蝠、狐狸等的舉動言論,大有發跡後訪窮朋友、衣錦還故鄉的感覺。可以說這裡是第三次強調現代人的自尊與自信,都是為下文作鋪墊的。而在此處的諷刺卻更加明顯了。

但是窮朋友要我們幫助,小孩子該我們教導,所以我們看了《伊索寓言》,也覺得有好多淺薄的見解,非加以糾正不可。通過以上的對比,把需要比較的兩個方面強調得更加突出。同時將作者真正想說的話作了一個提示。其實並非是《伊索寓言》有什麼內容可以糾正,而是作者有話要說。

二、作業佈置:怎麼理解《伊索寓言》給予我們三種安慰?

就此文的體例而言,它宜作一篇文學評論或一篇讀後感。但是錢先生打破了常規的寫法,把讀後感或文學評論與社會批評並文藝創作諸種文體結合起來了。

先從評論的角度說,此文可以評價《伊索寓言》這部書有些什麼內容,寫得怎麼樣,我們有些什麼收穫,我們怎樣去讀它,等等。這個角度要求作者站在一個較巨集觀的位置進行整體的評述,對作者的駕馭能力要求較高。但這種文章又易於流於空洞。而此文打破了評論的界限,用的是一種自說自話般的語言,用的是一種自由抒發的語式。

再從讀後感的角度說,它可以是寫這部書的一點一滴的感想,也可以是寫這部書的一點認識等等。此文就小事而論小事,選材的角度不大。而此文在寫感想的同時加入了更多主觀認知的因素,因此又不完全是讀後感。

從創作的角度說,創作有著較多的自由度,形式上大多不受限制。而其主題表現也更加靈活,有的只是自由發揮的瀟灑。但是,此文在感性的抒發中,卻包含著相當多的理性思考。自然,這篇文章是很難用一種標準去衡量的。

文章的前三段文字初看與主旨無關,實質是文章的靈魂所在。它通過正反不同的類比把人的醜陋思想充分開拓出來了。

第一段談的是應當如何客觀對待現實和歷史的問題。雖然作者舉的是人事的例子,但他實際上指出了人們過於自尊,不肯承認他人的劣根性。作者在這裡使用了比喻的手法,因而,更增加了文章的內涵。

第二段,作者寫的是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對待歷史的態度。歷史是有著豐富的內涵的,很值得我們去吸取和借鑑。但是由於人類的唯我獨尊,不肯承認他人的長處,因此常常小看歷史,並歪曲歷史的本來面目,忽視歷史的價值。

第三段,總體上寫的是作者由《伊索寓言》引起的感想。值得注意是作者在此段中隱含了豐富的思想感情:一是作者對這部書還是十分肯定的(“大可看得”)。二是,這部書也未免太純樸了,不足以反映我們今天的複雜的歷史與現實。“可以增進我們對於現代文明的驕傲”,“現代文明”其實是一個反語,指的是現代人的奸猾與做作。“看了愈覺得我們是成人了,已超出那些幼稚的見解”暗示的是我們的見解與經歷比起古人來更豐富得多。“發跡後訪窮朋友、衣錦還故鄉的感覺”說的是人類的盲目自尊與自愛。而正是因為這樣的思想感情,導致了人類的許多醜陋現象。

這篇文章的主旨可以定為,作者借評價《伊索寓言》,對各種偽善的社會現代進行揭露和批判。例如蝙蝠的故事寫的是對那些偽善者的揭露。螞蟻和促織的故事可能至少有四層意思:一層寫促織不知為自己作長遠打算;二層寫的是螞蟻落井下石。三層用逆向聯絡法,寫的是對那些“坐看著詩人窮餓、不肯借錢的人”的詛咒。第四層意思,寫的是對某些學無所長,只知拾人牙穢的腐儒的諷刺。類似道理我們很容易從中體會出來。

對於《寫在人生邊上》的價值所在,袁良駿先生作過這樣的評價:

(《寫在人生邊上》)十篇散文……每篇有每篇的精采之處,難怪人們至今對它們好評如潮。首先,作者寫的雖然是散文,用的卻是小說家之筆,是小說和散文的結合。《邊上》不僅是小說與散文的結合,也是知識與想象的結合。錢氏知識淵博,其散文在中、西典故的運用方面都有過人之處,尤其西典運用之嫻熟、恰切更為出色。中典的運用頻率雖低於西典,但熟練、準確程度卻同樣可以媲美。《邊上》的第三個特點是有不少獨特的人生感悟,這些感悟也許顯得怪誕甚至荒謬,但細細品味便覺出它們的妙處了。

錢氏的深刻、哲理中,蘊涵著大量尖銳、辛辣的諷刺。這種諷刺,往往給人以尖刻、陰冷之感,這就構成了錢氏散文的又一特點。作者對社會、人生的觀察,對人情的剖析,可以讓人不寒而慄。錢鍾書不象有些作家那樣對人間充滿激情,筆下春溫和煦,他對人生的關愛和理想通過冷峻、尖刻的諷刺折射出來。

以上特點,都是通過錢氏獨特的語言風格表現出來的。冷峻、尖刻、富於思辨和哲理,使錢氏散文特別耐人尋味。

把握了這些意思,理解錢氏文章的精神核心就容易了。

從文學評論或讀後感的角度講,此文可以是先講大道理,然後再結合原文進行論述。這也符合一般論述性文體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作者採用了先說道理再行論述的這一形式,而在語言使用上卻用了類比的方法與比喻的技巧,讀來既有一種哲學的深思,又有文學的華彩:

我認為,……錢先生的類比思維和逆向思維都相當發達,而且學貫中西、博聞強記,對學問對人生都有洞察幽微的獨到見解,加上向來都非常重視比喻在文學作品中的應用,因此他的作品甚至學術著作總是妙喻連珠、美不甚收,具有極強的表現力與可讀性,形成了自己幽默機智、卓而不群的獨特風格。假如將比喻藝術從他的作品中抽去,錢鍾書將不成為錢鍾書。(《羊城晚報》199824)

如文中普通人年長與年幼的對比。年長女人與年幼女人的類比。古代與現代的類比。在類比當中,我們看清了人類思想的劣根性。而在下文中,在總體上運用類比的情況下,藉助逆向思維引出了相反的結論。這些結論無不具有很高的理論價值。

此外,據稱運用大量運用比喻的方法寫作論文,現代中國最傑出者為錢鍾書一人。這是我們在閱讀此文時所要注意的。

理解最後的一段話是有一定的困難的,但這段話卻是文章的精華所在。下面是我們的解讀:

這幾個例子可以證明《伊索寓言》是不宜做現代兒童讀物的。(古代兒童讀物真是不宜作現代兒童的讀物嗎?顯然不是。而是這部書可能太純正了,不能反映出現代社會的奸詐。)盧梭在《愛彌兒》卷二里反對小孩子讀寓言,認為有壞心術,舉狐狸騙烏鴉嘴裡的肉一則為例,說小孩子看了,不會跟被騙的烏鴉同情,反會羨慕善騙的狐狸。(盧梭的話本身就有一定的思辨性的反叛精神,但也並不無道理;對盧梭的話也持不同的看法,為自己的論證張揚,足見錢氏的創見)要是真這樣,不就證明小孩子的居心本來欠好嗎?(意思是我不贊成認為小孩子壞。)小孩子該不該讀寓言,全看我們成年人在造成什麼一個世界、什麼一個社會,給小孩子長大了來過活(把話語引向自己的論證範籌之內,對成人進行了辛辣的諷刺。)。盧梭認為寓言會把純樸的小孩子教得複雜了,失去了天真,所以要不得。我認為寓言要不得,因為它把純樸的小孩子教得愈簡單了,愈幼稚了,以為人事裡是非的分別、善惡的果報,也象在禽獸中間一樣的公平清楚,長大了就處處碰壁上當(兩相比較各有優長,再一次對社會上的偽善行為批叛。)。緣故是,盧梭是原始主義者,主張復古,而我呢,是相信進步的人(反語——我相信人類的進步,但人類在進步當中的偽善行為卻不能不食令人警醒)——雖然並不象寓言裡所說的蒼蠅,坐在車輪的軸心上,嗡嗡地叫到:“車子的前進,都是我的力量。”(巧妙的自謙與自誇——諸位都沒有看透!這就是我的功勞。)

偏見可以說是思想的放假。它是沒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而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日娛樂。假如我們不能懷挾偏見,隨時隨地必須得客觀公平、正經嚴肅,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廳,沒有臥室,又好比在浴窒裡照鏡子還得做出攝影機頭前的姿態。魔鬼在但丁《地獄篇》第二十六出中自稱:“敝魔生平最好講理。”可見地獄之設,正為此輩;人生在世,言動專求合理,大可不必。當然,所謂正道公理壓根兒也是偏見。依照生理學常識,人心位置,並不正中,有點偏側。並且時髦得很,偏傾於左。古人稱偏僻之道為“左道”,頗有科學根據。不過,話雖如此說,有許多意見還不失禪宗洞山《五位頌》所謂“偏中正”,例如學術理論之類。只有人生邊上的隨筆、熱戀時的情書等等,那才是老老實實、痛痛快快的一偏之見。世界太廣漠了,我們圓睜兩眼,平視正視,視野還是偏狹得可憐,狗注視著肉骨頭時,何嘗顧到旁邊還有狗呢?至於通常所謂偏見,只好比打靶的瞄準,用一隻眼來看。但是,也有人以為這倒是瞄中事物紅心的看法。譬如說,柏拉圖為人類下定義雲:“人者,無羽毛之兩足動物也。”可謂客觀極了!但是按照希臘來阿鐵斯(diogeneslaertius)《哲人言行錄》六卷二章所載,偏有人拿著一隻拔了毛的雞向柏拉圖去質問。博馬舍(beaumarchais)《趣姻緣)(mariagedefigaro)裡的丑角說:“人是不渴而飲……的動物。”我們明知那是貪酒好色的小花臉的打諢,而也不得不承認這種偏宕之論確說透了人類一部分的根性。偏激二字,本來相連;我們別有所激,見解當然會另有所偏。假使我們說:“人類是不拘日夜,不同寒暑,發出聲音的動物,”那又何妨?(《寫在人生邊上●一個偏見》,錢鍾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年5月第一版)

問題之一:請從任意一角度談你對《一個偏見》內容的理解。

這個角度是很多的,只要有不理解的內容都可以作為理解的角度。原因有二:一是本文確實字字珠璣,含蘊深刻。二是選擇理解的內容不一,答案則不同。我們的原則是允許學生多向思維。能自圓其說即可。

問題之二:請用最為簡練的語言概括此段的主要內容。

此題亦可作開放型題目要求。可不拘成見。大致內容合理即可:在作者看來,任何思維活動的結果(思維)都有它的合理性。結論的正確與否,換一個角度說,都可能是一個偏見。這就是作者的偏見。

問題之三:請查證作者在此文中的引據情況,並以此說明作者的學問根基如何。

在這段文字之中,錢鍾書的學問自不待言。單從引據即可見一斑:

5.引有人拿著一隻拔了毛的雞向柏拉圖去質問的故事。

至於說錢鍾書論述的獨到性,這段文字更是無與倫比。閱讀時注意體會。

第3篇

本文寓深刻的哲理於生動的故事中,全文玲瓏剔透,錯落有致,要引導學生體會這種精巧的構思美。

1.這是學生上國中以來第一次學習寓言,可以在預習課文的基礎上,先簡單介紹一下有關寓言的知識。學生在大體瞭解寓言的基礎上,繼續閱讀課文,體會本文是如何體現寓言的特點。

2.引導學生揣摩想像的合理和巧妙,用精讀法理解文章的內容,體味每則寓言所寄寓的道現,體會想像和聯想的作用。

3.結合課後練習,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給兩則寓言構擬一個合理的結局。

1.瞭解寓言、伊索及《伊索寓言》的有關知識。教師結合課前提示進行介紹。

2.重點學習前兩則寓言,體會其寫作特點,理解作品所揭示的深刻哲理,用教師分析講解,師生討論的辦法解決。

今天我們學習一種新的文學體裁:寓言。其實同學們對寓言並不陌生,大家從幼兒園到國小,家長、老師經常用寓言故事對我們進行教育。同學們能舉幾個你聽過或讀過的寓言嗎?(中國的寓言大多凝成四言成語:同學們熟悉的如《拔苗助長》《刻舟求劍》《守株待兔》等,外國寓言如《狼和小羊》《烏龜和兔子》《農夫和蛇》等。)同學們能否說一說寓言有什麼特點?(學生能回答出篇幅短小,故事中包含著深刻的道理,對人有教育作用等,教師應加以肯定。)教師補充,寓言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擬人化的動、植物。常用誇張、擬人等表現手法。

世界上最著名的寓言家是被後人譽為“寓言之父”的公元前6世紀的希臘寓言家伊索,相傳伊索原來是奴隸,後來獲得自由,他善於講寓言故事,諷刺權貴,終於遭到殺害。《伊索寓言》是後人託伊索之名收集整理的希臘寓言故事。本單元第三則寓言的作者嚴文井是我國現代作家,兒童文學家。

2.重點學習《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體會特點,理解寓意。

這則寓言內容上可以分為故事和寓意兩部分,下面請三位同學上講臺,不看書把故事 複述一下。三個同學中一個複述講述的部分,其他兩人分別複述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的語言。要求複述人物語言的同學要做到表情語氣準確。

赫耳墨斯三次問話。神態、語氣一樣嗎?(不一樣。第一次問,神態平靜,問話簡潔,語氣也平直;第二問是在得知最高神、自己的父親宙斯的雕像竟然不值一個銀元后“笑”

著問,複述時要抓住“笑”的表情,問話的語氣稍重一些。當聽說赫拉的雕像“要貴些”

時,大大出乎意料,第三問複述時要稍加思索,語氣中帶著急切,語調要更重一些。)

三次問話,只寫了一次問話時的神態:“笑”,只寫了一次心理活動,你能由此分析一下三問三答中赫耳墨斯的心理變化嗎?

討論、明確,開始赫耳墨斯內心深處是堅信自己在人間是受尊重的,只是不知道受尊重的程度,所以打算去考察一下,他來到雕像者的店裡,先看見宙斯的像,於是隨意問一句,不假思索,心請是平靜,得知宙斯的像出乎意料的便宜,心想:“赫拉的一定會更便宜’,於是有些幸災樂禍,暗自得意,這從他的表情可以看出。而赫拉的雕像“還要貴一些”,又出乎他的意料。這次他變得小心了,先思量了一下自己的身份、地位,並用自己的小人之心去揣度商人的心理,然後才問,而雕像者的回答,令他如當頭一盆冷水。三問三答,赫耳墨斯的心理有起有伏、一波三折、耐人尋味。

愛慕虛榮、自命不凡的赫耳墨斯受到了教訓,但願他以後再也不敢自以為了不起了。從這個故事中,我們也可以明白一個什麼樣的道理?請同學讀一下第二段,再用自己的話把寓意表述明白。

本文短小精悍,構思精巧,三問三答,變化起伏跌宕有致,耐人尋味,故事告訴我們愛慕虛榮、自以為了不起的人最沒有價值,那麼究竟怎樣做才能受人尊重呢?(謙虛,有真才實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