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2023電影《跨過鴨綠江》觀後感範文2篇 《跨過鴨綠江》:一場扣人心絃的跨境冒險之旅

《跨過鴨綠江》是一部備受關注的電影,它從歷史角度出發,講述了1980年代中國朝鮮族邊境居民的真實生活,展現了他們樂觀向上、勇往直前的精神風貌,值得一看。以下是觀後感範文供大家參考。

2023電影《跨過鴨綠江》觀後感範文2篇 《跨過鴨綠江》:一場扣人心絃的跨境冒險之旅

第1篇

在鮮朝內戰爆發後,由於美國公然參戰,並一直北上,嚴重威脅到了我國的安全。在以毛澤東為首的黨中央的商討下,決定派兵進入朝鮮,部隊名稱為“中國人民志願軍”。

在部隊進入北朝鮮後,大部隊一直沒有讓美軍的偵察機發現。美軍也一直分東西兩線冒然北進。在美軍如此囂張的情況下,志願軍總司令彭德懷決定立即發起第一次戰役,給美軍來個下馬威。此次作戰的計劃是這樣的:將走在最前頭的美韓軍精銳部隊用小服部隊吸引過來,引入戰鬥預定區域,讓入朝的38軍,39軍,40軍,42軍中的39.40.42軍在雲山圍住南朝鮮軍隊和美騎1師,再讓50軍,38軍各派一個團去阻擊向此方向進攻的援軍,38軍則插到敵人後面,背靠清川江阻擊敵人,以此完成圍殲任務。計劃制定完了,也就立既開始實施了。

當計劃實施一半時,南朝鮮軍就被我軍痛擊,但麥克阿瑟目中無人,依然十分自負,根本不把我軍放在眼裡。續繼命令美軍北進。於是他們就完美地進入到了我軍的預定區域。除了38軍有一些失誤,沒有按時到過指定地點,放跑了不少的美軍外,在戰鬥結束後發現戰果也十分顯著,把美軍嚇破了膽。

從美軍的失敗中,我們可以得出驕傲是美軍失敗了的一項主要原因。當然,周總理說過:“中國人民在面對侵略戰爭時是絕不會害怕的。”歷史上任何一次侵略戰爭總將會以失敗而告終。

2023電影《跨過鴨綠江》觀後感範文2篇 《跨過鴨綠江》:一場扣人心絃的跨境冒險之旅 第2張

第2篇

電影《跨過鴨綠江》完整記錄了抗美援朝戰爭的過程,不僅全面展現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對戰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的整個抗美援朝戰爭過程,並將從戰前國際形勢快速變換,到板門店停戰協議簽署時的國際形勢變化巧妙融入影片中。東西兩線和五次戰役的全時空格局,以及防禦戰、運動戰、陣地戰、坑道戰等多場不同特質的激烈戰鬥,都在《跨過鴨綠江》中有著精準呈現。

為了全景還原抗美援朝戰爭,《跨過鴨綠江》以歷史為本,在影片的歷史縱深、國際視野、美學品格、史詩風範的基礎上,優化內容、打磨細節,基於歷史背景與事實,用靠近抗美援朝戰場真實的方式,讓觀眾更直觀地親歷慘烈震撼的戰火硝煙,感受愛國將士的豪情血性。

相較1956年上映的經典電影《上甘嶺》,《跨過鴨綠江》將上甘嶺戰役置於更為巨集大的“立國之戰”史詩敘事中,從而使其的歷史意義和價值得到了更高維度的體現。不同於此前主旋律作品多用以小見大的方式引發觀眾更深層次情感共鳴,《跨過鴨綠江》在聚焦戰場一線奮勇拼殺的戰士之餘,也用筆力精準刻畫了細緻刻畫了抗美援朝戰爭期間中、蘇、美三國領導人的博弈,讓“上甘嶺戰役”不再僅僅只是戰場單一維度的呈現,多線敘事的角度也讓《跨過鴨綠江》增加了歷史縱深感,黃草嶺、飛虎山、三所裡、鬆骨峰、長津湖、漢江、鐵原等多場標誌性戰鬥的細膩描摹,也讓《跨過鴨綠江》在全景還原歷史之餘,更具歷史厚度。

影片中除了戰爭場景極力還原真實以外,出場的英雄人物事蹟也經過了仔細考究、嚴絲合縫遵循史實,這使得電影有如一本“影像”歷史,讓觀眾在觀影時,對歷史擁有更加正確的認知。值得一提的是,《跨過鴨綠江》中數場毛澤東與彭德懷的戲份中,臺詞與歷史記載驚人一致,尤其是當彭德懷第四次戰役回國向主席報告說起毛岸英的犧牲時,主席強忍悲痛,淡淡說出了那句“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影片只用符合歷史的寥寥數筆,就勾勒出當時情景。

雖然主旋律題材近幾年在電影市場上博得越來越多觀眾的喜愛,但如何更好地將主旋律故事和精神用電影載體表現出來,始終是院線電影的大課題。為此,《跨過鴨綠江》除了用全景還原抗美援朝戰役,更在製作過程中恪守歷史,只為將抗美援朝精神傳遞給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