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觀後感

電影跨過鴨綠江觀後感通用三篇

觀後感2.55W

當看了電影跨過鴨綠江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這時候寫一篇觀後感記錄下來就是最好的辦法之一。以下是本站和大家分享的電影跨過鴨綠江觀後感通用三篇的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閱。

電影跨過鴨綠江觀後感通用三篇

電影跨過鴨綠江觀後感通用1

71年前,為了祖國的安危,為了民族的尊嚴,我中華兒女毅然跨過鴨綠江,同以美帝國主義為首的侵略者進行了一場殊死較量!這是一場國力與軍力的較量,更是一場民族意志的較量!我中華兒女用他們的血肉之軀和大無畏的英勇氣概,迫使不可一世的美帝國主義終於低下了他那顆高傲的頭顱,也讓全世界都重新認識了站立起來的中國人民!終於為共和國今後的發展爭取到了五十多年的和平環境。抗美援朝向全世界第一次顯示了新中國已成為維護世界和平與正義的重要力量而在朝鮮停戰以後,中國人民志願軍又為了和平主動撤軍,至今在朝鮮沒有一兵一卒,歷史是公正的,誰在真正維護世界和平,抗美援朝戰爭就是一個證明!

首先,這場戰爭中國人民達到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目的。挽救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穩定了朝鮮半島的局勢,保衛了中國大陸的安全,維護了亞洲及世界的和平。

其次,抗美援朝戰爭極大地提高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際威望。中國人民熱愛和平,但也不怕帝國主義的戰爭挑釁。剛剛建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面對著長期戰爭造成的千瘡百孔的爛攤子,面對著各方面極為嚴重的困難,在朝鮮處境危急、中國國家安全受到嚴重威脅的情況下,敢於出兵同不可一世的美國在朝鮮較量。

第三,嚴厲地教訓了美國,消除了國內外一些人的“恐美病”,極大地提高了人們敢於同國際霸權主義勢力作鬥爭的信心。同時,對於亞洲和世界人民為民族解放和國家獨立而反對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的鬥爭,也是極大地鼓舞。

第四,抗美援朝戰爭使改編為志願軍的人民解放軍經受了現代戰爭的鍛鍊和考驗,特別是取得了依靠劣勢裝備戰勝現代化優勢裝備之敵的寶貴經驗。先後共有27個軍、空軍10個師另3個大隊、炮兵10個師又18個團、高炮5個師10餘個團和60多個獨立營、裝甲兵8個團、鐵道兵10個師又1個團、工兵10餘個團等部隊,經受了這場戰爭的鍛鍊。

第五,志願軍在戰場上取得勝利,極大地鼓舞了國內人民,從而激發了全國人民的生產積極性,使得中國原計劃三年的經濟恢復,於1952年按時完成。更重要的是,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保證了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順利進行和完成,為中國經濟建設取得了長期安全和平的環境。

作為一名中國人,一名共產黨員,一名機關幹部,要傳承和發揚好志願軍精神,為身邊人講好志願軍故事,積極向在朝鮮戰爭湧現出的邱少雲、黃繼光、羅盛教等許多一級戰鬥英雄學習,學習他們英勇無畏、無私奉獻、視死如歸、保家衛國的犧牲精神,在今後的工作中,要努力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為全縣的經濟社會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電影跨過鴨綠江觀後感通用2


71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197653位烈士戰死他鄉。浴血激戰2年零9個月,1953年7月,我們取得了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場對外戰爭的勝利。這一戰打出了國威,打出了軍威,讓剛成立不久的社會主義新中國傲然屹立於世界東方。就如志願軍總司令彭德懷將軍說的:抗美援朝戰爭表明,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海岸上架幾尊大炮就可以霸佔一個國家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剛剛成立的新中國百廢待興,作出參戰抉擇十分艱難,在武器裝備,後勤保障,軍事實力嚴重不對等的情況下,戰爭的勝利實屬不易,長津湖畔的冰雕連,孤膽殲敵的胡修道,用胸膛堵住槍眼的黃繼光,與敵同歸於盡的孫佔元……一個個血肉之軀書寫的傳奇,鋼鐵一般的意志讓我震撼。中國人民志願軍不畏艱險,不懼犧牲,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下取得戰爭的勝利,鑄造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71年後的今天一批批身著白衣的戰士,黑夜中逆行奔赴武漢,一封封熱血激昂的請戰書,一枚枚鮮紅無畏的紅手印,一張張年輕堅定的臉,又何嘗不是抗美援朝精神的延續。白衣天使們並不是無所畏懼的鋼鐵戰士,他們有家庭有牽掛,會因同事感染感到痛心和恐懼,會因和看不到的病毒搏鬥感到無力和惶恐。是責任使他們勇敢,是愛國情懷支撐他們夜以繼日,是國家和人民的需要讓他們堅持,在一層又一層的防護下汗流浹背,頂著隨時被感染的危險推開那進入病房的五道門,挽救一個又一個垂危的病人。

不論是71年前的抗美援朝作戰的戰士還是年初奔赴武漢抗疫的醫生,我們只是聽說他們的故事,覺得崇敬英勇,不覺他們也是肉體凡胎,但危難當前,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正是一個又一個普通的中華兒女,一代又一代地傳承著我們民族的偉大精神。

在此紀念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1週年之際,我們不僅要緬懷英烈,更要認真學習英烈身上的抗美援朝精神,從中感悟崇高的愛國熱情,偉大的英雄精神和深厚的國際情懷。當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之時,中國堅定地參與全球團結抗疫,與世界各國患難與共、共克時艱。數十支醫療隊、上千億隻口罩、3億多套防護服、近10萬臺呼吸機馳援海外,中國再次在困難面前展現出了大國擔當。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因祖國如今的昌盛感到自豪,更應時刻牢記歷史,傳承抗美援朝精神,向英烈致敬,堅定不移地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電影跨過鴨綠江觀後感通用3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在異國的土地上開啟了抗美援朝的偉大篇章。

餓時一把面,渴時一口雪。在抗美援朝戰爭初期,中國志願軍物資緊缺,面對敵人的“絞殺”戰術,後勤部門一籌莫展。為了改變落後的運送方式從而更好的服務前線士兵,戰時後勤部一方面投入高炮部隊、空軍部隊阻止敵方的空中封鎖,另一方面將運輸方式由傳統的公路運輸改為機動性更強的鐵路運輸。

起初敵方晚上轟炸完,我們還要整備幾天才能完成線路復原,但隨著一批特殊部隊的加入,形式開始漸漸改變,他們就是鐵道兵部隊。

楊連第,志願軍一級英雄。1919年出生於天津倉北一個貧農家庭。1949年2月,楊連第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部隊,任隨軍職工。1950年10月,楊連第參加了中國人民志願軍,編入鐵道兵第1師第1團1連。11月25日,他隨部隊到達鴨綠江邊,投入到抗美援朝的偉大斗爭中。在朝鮮戰場上,楊連第多次出色完成搶修鐵路大橋的任務,有力地支援了朝鮮前線的戰鬥。1951年7月,在搶修清川江大橋時,楊連第帶領一個排12次搭設浮橋,並創造出“鋼軌架浮橋”的方法,保證了正常施工,使幾次中斷的大橋順利通車。1952年5月15日下午,身為副連長的楊連第帶著戰士們在清川江橋上檢修時發現新修的第三孔鋼樑移動了5釐米,立即派人抬來壓機準備移正鋼樑。正在指揮部隊起重鋼樑時,一枚定時炸彈爆炸,彈片擊中了他的頭部。為朝鮮人民的解放事業和祖國人民的安寧,年僅33歲的楊連第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沒有人會想到,處於全方面劣勢的中國軍隊會比美國人先穿上過冬的棉衣,也沒有人會想到,起初對陣地攻堅戰毫無辦法的中國軍隊竟也有了“喀秋莎”的炮火支援。五大戰役,少不了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英勇無畏,但也少不了這隻後勤保障部隊的流血犧牲,無數如楊連弟一樣的鐵道兵戰士在朝鮮的土地上拋頭顱灑熱血,用錚錚鐵骨捍衛物資運輸的生命線,用至死不渝詮釋“做好後勤工作就是一半功勞”。

一戰揚威,穩定家園半世紀,百年雪恥,震懾對手數十年。時光荏苒,鴨綠江邊風景秀麗,炮灰的痕跡隱藏在了不斷流淌的江水裡。我們不會忘記,71年前那群勇敢的中國人向強大敵人“亮劍”的勇氣,也不能忘記,先輩們用流血犧牲換來的和平穩定。歷史的車輪緩緩向前,“鐵道兵團”成了一個小小的符號停在了時間的櫥窗裡,和平年代的我們不需為了生存而有太多擔憂,但作為新時代鐵路職工的我們依舊會接過先輩的衣缽,把抗美援朝精神發揚光大,努力踐行“交通強國,鐵路先行”時代口號,為建設中國的美好明天添磚加瓦。